第五十三節 造幣工藝

其實政務院,也包括財經口的大多數人是很贊成「秘銀派」的,但是客觀事實無法扭轉,所以最終獲得通過得方案還是鑄造銀元,實行白銀本位制。

定下基調之後,造幣廠就開始正式興工建造了。過去德隆發行過得各種紙質證券都是在印刷所印刷的。現在既然要出鑄幣,象過去那樣在印刷廠里多設一個車間自然是不行了。必須另外尋地設廠。

按照財經口的意見,新造幣廠設在香港,無論是鑄幣投放的市場還是幣材的來源地,緊鄰廣東的香港顯然比海南島上的臨高合適的多。財經口預計一旦登上大陸,對新貨幣的需求將是十分巨大的,造幣廠不能就近充分供給的話,萬一鬧出通貨不足的風波就糗大了。

香港雖然缺少資源,但是交通便利,轉運各種物資也比海南來得方便。在安全性上也堪稱高枕無憂。

企劃院和工業口的元老經過磋商,最後敲定了這個造幣廠的基本規模和所需的設備。

香港造幣廠分為兩期,分為鑄幣和印刷兩個分廠,全部完工後形成完整的有價證券、紙幣和硬幣的設計、制造能力。由于時間緊迫,加之臨高印刷廠已經有印刷紙幣的能力,所以決定第一期工程是鑄幣廠。

鑄幣廠包括一個小型金屬冶煉車間、一座鑄幣車間、一個設計和制造沖壓硬幣模具的金工車間,以及獨立配套的蒸汽動力、廠房、保安和其他配套設施。

初步匡算,需要新制的主要設備有︰冶煉爐、壓板機、沖床。清洗機、卷邊機、壓制機、縮比車床。除了少數設備之外,大多需要從頭開始的設計制造。不過機械制造對現在機械廠來說已經不成問題。基本都可以自制。

經過幾個月的建設,目前廠房和設備已經大致安裝到位。目前正在調集幣材和燃料。工人們也已經陸續抵達,可以說萬事具備。臨高的財政省會議室里,舉行的是正式開工前最後的工作會議。

雖說叫工作會議,實際卻非常重要,新貨幣的最終細節︰從貨幣本身到制造工藝都要在這次會議上形成最終決議,付諸實現。

財政相程棟站起來,清了清嗓子。

「同志們!前段時間,我們的新幣制改革方案已經獲得中央政務院和元老院的批準。財政省就制造我們自己的硬幣問題向工業部門征求意見。在得到諸位的肯定答復之後,我們將同志們的設想正式成文。就是大家手上的這份備忘錄。」

程棟的眼光在眾人臉上轉了一圈,有人在專注地听他講話,有人在研究手上的文件。他滿意地繼續道︰「經由政務院批準,我們將正式實施開始新幣的制造工作。並在一個月內擁有批量制造沖壓金屬硬幣的能力,制造出第一批可供流通的硬幣。」會議室里發出一陣贊同的嗡嗡聲。

「下面,我就該備忘錄作一些簡單的說明,有問題的,請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來,大陸攻略很快就要展開了。大家可能已經知道。我們的新紙幣已經在批量印刷中,目前已經運往廣東待發行使用。不過,沒有硬幣的支撐的話,這種紙幣恐怕是很難真正流通起來的。所以我們要盡快拿出成品來。」

在座的人誰也沒有在造幣廠干過,不過鑄幣的大致流程還是知道的。嚴格說起來現代鑄幣並非「鑄」出來的,而是「沖壓」的產物。它實際上是用金屬板材在鋼模上用沖床沖壓制造出來的。是「冷加工」。所以份量準確,花紋精美。

現代鑄幣出現前的銀幣。無論中外都是「鑄造」出來的,是一種「熱加工」。包括在本時空大量流入中國的的西班牙銀元︰十字盾徽COB實際也是鑄造出來的。不同的是中國鑄幣上的花紋字樣是模具直接鑄造的。而歐洲鑄幣大多先鑄造出銀餅坯,再用硬模敲打壓制出圖案,俗稱「打制銀幣」。

因為COB是打制銀幣,雖說成色重量有一定之規,但實際鑄造過程中,偷色減重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這一點與中國的銀兩比較類似,故而COB到中國近200年的時間一直按銀塊稱重的方式流通的,並沒有起到計數銀幣的作用。元老院在戰爭和貿易中收到過大量的COB,來自大明的商人支付的銀兩中很多都是COB被切割成碎銀使用。

一直到18世紀,來自西班牙的機器沖壓的地球雙柱幣流入,因為成色形制標準,圖案精美,攜帶方便,正反面的凹凸圖案和壓制的「花邊」使得過去「剪邊」、「磨屑」的舞弊手法受到極大限制,銀幣重量有了保證,完全可以按枚計值,毫不夸張的說,銀元能在乾隆年間取代秤量碎銀成為沿海地區記賬標準,地球雙柱在華的大量流通有著開啟鴻蒙的功勞。

程棟之所以力推機制銀幣,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到地球雙柱在華流通的成功︰民間並不是沒有對計數銀幣的需求,只不過是條件不具備而已。地球雙柱幣純粹靠著商業流通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充分說明了機制銀幣的優越性和可行性。

財政省拿出的鑄幣方案是鑄造三種銀幣。分別是一元、半元和四分之一元。同時發行等額的紙幣。小額輔幣全部發行紙幣,以分為單位,發行10分、5分、2分、1分和半分。一元兌換一百分。

之所以要發行半分輔幣,主要是考慮到市面上的白銀一兩兌換的錢數高達幾千文,即使是屬于「好錢」的宋錢或者永樂錢,兌換率也得七八百文。1分的價值太大就會難以擔負起小額輔幣的作用。

作為基準貨幣的銀元一元,由銀87.5%,紫銅12.5%的合金沖壓而成,每枚重量27克,直徑31mm。尺寸成色和舊時空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地球雙柱、袁大頭、墨西哥鷹洋大致相同。

至于半元和四分之一元,尺寸相應縮小之外,含銀量也同比下降,半元和四分之一元的含銀率減為60%。

之所以輔幣的含銀量較低,是因為輔幣的鑄造成本除去幣材本身之外,和一元相差無幾。但是流通價值卻打了折扣。

用作鑄材的白銀和紫銅,均由臨高的有色金屬冶煉廠使用電解法冶煉出來得99%純度的材料。以確保鑄幣的成色調配準確。

「這個比例和尺寸倒是沒什麼問題,」負責開模的梁信說道,「不過模具怎麼處理?我沒搞過錢幣的模具,這個圖案挺復雜的,雖然不算微雕,可是也夠小的……」

桌面上是由學藝術的元老繪制的銀幣的圖案。正面是「壹元」楷書,環以麥穗圖案,下方是小字體的阿拉伯數字的發行年份。反面是啟明星照耀下的地球。地球上環繞著飄帶,上面有四個拉丁文︰.M.(senatuspopulusquemagnus偉大的元老院和人民)。

其他半元和四分之一元正面除了面額不同之圖案完全一樣,反面的圖案半元為聖船,四分之一元為元老們私下稱之為「鐵拳暴菊」的國徽圖案。

「圖案雕刻不用你費心,咱們有能工巧匠來搞這事。先再大得,再用縮比法做小的就是了。」王洛賓雖然已經成了元老院主席,但是在這方面依然按耐不住技癢,親自來參加會議了。

設計好硬幣圖樣先由雕刻匠人做成立體的石膏圖案。石膏圖案體形巨大,通常直徑在半米到一米之間。這樣大的體積使得硬幣圖案可以十分精細。一旦圖案制造完成,就再用石膏做成倒模,然後倒模由歸化民工匠小心翼翼地拓上極薄的金箔。這個拓上了金箔的倒模隨後被送去電鍍,鍍上一層較厚、較結實的銅層。

鍍了銅層的倒模被放上縮比車床,用來將倒模上的圖案轉移到與硬幣實際大小一致的鋼制母模上。縮比車床實際是利用杠桿原理制造的,配備有用四連桿機構縮比控制夾持模具的平台。

倒模被放在一個旋轉的架子上,一只鐵筆緊貼著倒模。隨著倒模的轉動,鐵筆就在圖案表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移動。鐵筆的運動通過杠桿被轉移到車床另一邊旋轉的小直徑的硬質圓頭銑刀上。鐵筆每在倒模上轉一圈,刀頭也相應地在鋼制工件的表面留下一圈圖案。等到鐵筆把倒模每一處都掃到,刀頭也就加工出了一個按比例縮小的母模。這個母模被修整一番之後,就用來壓制硬幣模具。

由于模具采用的鋼材頗硬,所以壓制的過程不能一次完成。每壓入五分之一的行程,就需將模具取出,放入回火爐內回火,待材質變軟後再行壓制,直到壓制完全完成。每個完成的硬幣模具可以壓制約十萬枚硬幣。僅僅二十個模具已經足夠在一天內壓制兩萬枚硬幣,幾周之內就可以把元老院所有的金銀全部壓成硬幣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