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荊州攻下關羽死 魏吳連和劉備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與呂蒙設謀襲取關羽,與親近大臣商量,大多數人都說不行,孫權以此事問吳範,吳範說︰「能行。」

陸遜出任後,更加奉承關羽,寫信給關羽道︰「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勛,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

意即此前將軍您觀察曹軍的破綻而行動,以軍事紀律指揮部隊,小動刀兵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功勞是何等巍然不凡啊!魏將于禁等被擒獲,遠近的人都喜悅贊嘆,認這將軍您的功勛足以長留世間,即使是從前的晉文公的城濮大捷,韓信擊敗趙國大軍的謀略,都不能超過您了。

陸遜顯得備極謙恭,言甘者心必苦,將關羽大贊揚了一番,且自稱「書生疏遲,添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意即我是一介無能書生,無奈承擔了難以承擔的重任,殷切希望關羽前輩,今後多多關照。

心高氣傲的關羽閱信,竟為所欺,自覺呂蒙走後,竟來了一個如此不濟事的後生,輕蔑之余,大可放心。陸遜有謙下自托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便不加後防,且調江陵兵,合攻樊城,此為江陵弱兵之策。

陸遜將所得情況,遂告孫權。孫權正為取荊州之計,欲穩住曹操,恰由曹使到來,道出來意,孫權當然從之,並復書曹操,願討關羽向魏效力,使使回報。

曹使回魏,報書曹操,曹操閱後,得知聯吳已成。然而是否將孫權之「請以討羽自效」之息,傳于關羽,曹操召群臣議論,群臣皆以為既是聯盟,就須保密。

惟獨董昭探知曹操心意,卻道︰「軍事崇尚權變,期于合宜。宜應孫權之密,而內泄露之。關羽聞孫權欲後攻,若還想自護,圍則必速解,我方便獲其利。這可使二賊相對餃持,坐待其弊。如秘而不露,使孫權得志,非是上計。這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倘有他意,為難不小,由此泄露更為有利。再說關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曹操就按董昭之意,表面答應為孫權保密,實則故意將其消息泄露給關羽。

是時曹操將徐晃,已出援曹仁,屯兵陽陵坡,令人將孫權降書原件射進關羽軍部。果如董昭所料,曹仁等守將聞之,志氣百倍。

而關羽收到孫權降書,認為曹操有詐,不可信。關羽志在討曹,怎肯中止?如釋之而去,則前功盡棄,于是仍令攻城不止。

且因天晴水退,樊城仍未能克,越覺焦灼,營中兵士日眾,糧食不繼。關羽屢向糜芳、傅士仁催索,未見時至。禁不住大怒道︰「他二人敢慢我軍令,他日回軍,定當盡法懲治。」遂行文再催,反至杳無影響。

又因于禁等好幾萬人降關羽,軍糧更為吃緊。關羽為籌軍糧,不得已,越過湘江界線,竟到吳境內搶奪吳米,聊濟軍需,這為吳攻關羽落下話柄。

曹操又給徐晃派去殷署、朱蓋等十二營,乘關羽孫權後攻之息,關羽處于狐疑之機發起攻勢。

卻說孫權聞關羽軍擅自越界搶糧,可以以此借口出兵。他洞察時局,備事已齊,乘關羽攻樊城不利之機,令左護軍、虎威將軍呂蒙兵出尋陽,直搗關羽老巢江陵,並以征虜將軍孫皎後繼接應。

呂蒙接令,暗自將戰船裝飾成商船,使兵裝成白衣商人,搖櫓過江,且把精銳兵藏于船倉內,日夜兼行。

關羽江邊所置營寨哨所皆以為商船,沒有防備,船所到到到處,均被收縛降服,掩至江陵。

到了江陵境內,關羽兵並沒發覺「商船」上穿白衣之人是吳軍精銳。當公安守將傅士仁發現吳軍時,吳軍已兵臨界城下。

呂蒙就以越界搶米為由,向關羽軍宣戰。呂蒙即令兵圍攻城,並派江東名士虞翻送給傅士仁信,讓他勸降。

傅士仁先前因供應糧草事,已被關羽訓斥,也不知以後怎麼懲罰于他。現又見到公安已被呂蒙的吳軍所圍,知大勢所趨,再加虞翻相勸,便開城投降。

奪得公安後,呂蒙又率軍來到南郡。南郡守將糜芳,他與哥哥麋竺一起投奔劉備,且將其妹嫁給了劉備,因此,他對劉備可為忠心,率兵決心死守南郡。但聞公安糜芳見傅士仁已降,相助無望,且力不敵吳軍,考慮再三,最後還是獻了江陵,投降了呂蒙。

至此,呂蒙到江西瑞昌,掃清了關羽所置所有江邊屯侯,使江陵,南郡、公安等地全為呂蒙奪取。

呂蒙入據城,盡得關羽及將士家屬,對其進行安撫,且下令軍中不得干擾城里百姓人家,違者斬。

呂蒙之堂弟拿了城中百姓的一個斗,以笠蓋鎧甲,違反軍令。呂蒙聞之,揮淚斬其首,軍威速震,沒人再敢擾城中百姓。且旦暮呂蒙使親近人存恤耆老,問所不足。

呂蒙得知被關羽所俘魏將于禁等人,皆被關押城中,也令全放出,且以客待之。所得有關關羽金寶,皆封之,以待孫權處置,至此所佔城皆復安。

就在呂蒙在攻克公安、江陵等地的同時,孫權又令西將軍陸遜取宜都,屯夷陵,守西陵峽口,斷關羽逃竄之路。

陸遜接令,來攻宜都,宜都太守樊友聞訊,竟棄郡而逃,諸城長吏及蠻夷長皆降于陸遜。孫權以陸遜領宜都太守,拜撫遠將軍,封華亭侯,並令其繼續西上。

陸遜受令再次西進,遣將軍李異、謝旌等率三千人,斷絕險要。先攻蜀將詹安、陳風,又攻蜀置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十堰太守樊友,均大破之。樊友、鄧輔、郭睦等人只得敗走,回歸劉備。

秭歸豪族文布、鄧凱等夷兵數千人,聲援蜀軍。陸遜復遣部謝旌討伐,又大破文布、鄧凱。文布、鄧凱只得月兌走,隨後,蜀又以文布、鄧凱為將,繼續抵抗。陸遜令人誘之,文布率眾向降。而此時孟達固守竹山還末被破,有脅于吳。陸遜破獲秭歸、枝江、夷道後,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軍。

至此,孫權除曹操所控南陽以及江夏、上庸等部分地外,荊州諸郡已全部置于麾下。因而孫權又加封陸遜為右將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關羽尚不知,後路已斷,只想那樊城幾垂得,怎肯放棄?仍想力攻城。

忽由徐晃統兵殺來,關羽與徐晃本系故交,當即拍馬往迎,既與徐晃見面,各在馬上寒暄數語,徐晃突然回顧將卒道︰「誰能取得雲長首級,當重賞千金。」

關羽驚訝道︰「公明(徐晃字)。何驟出此言?」

徐晃朗聲答道︰「晃為國家大事,怎敢因私廢公?況素知雲長效忠劉備,今南郡、公安已被吳將呂蒙襲入,雲長且進退無路,不死將何待呢?」即揮兵齊進。

關羽亦引軍抵敵,約有幾個回合,關羽部下都系念江陵,並皆潰退。任你力敵萬人的關雲長,也只好且戰且走。

徐晃聲東擊西,大破關羽。這使關羽軍投沔水溺死者甚多,自此關羽軍由優勢轉劣勢。

不料樊城里面的曹仁,又復沖出,與徐晃合兵夾攻,關羽兵大亂,引將士急奔襄陽。就是偃城四冢的屯兵,已由徐晃射入軍書,說明荊州失守,紛紛記念家室,相率奔還。

樊城之圍得解,曹軍見關羽兵撤退,並沒有追擊,只是讓孫權與關羽二敗俱傷,從中魚利,且以此間孫劉盟,使他們勢不兩立。

關羽退至淝口,尚疑徐晃搖惑軍心,下令駐營,探听荊州消息。偏接偵騎回報,果然糜芳、傅士仁,挾嫌降吳,荊州盡失,仍知曹操所射孫權降曹之書,並非是詐,徐晃所言非虛,頓致悔恨交並,箭瘡復裂。急切無從設法,勉依將吏計議,使人致書呂蒙,責他背盟奪地。

使者至江陵,呂蒙厚待使者,且使者在城中四處走動,家家致問,問及所以,皆說優待。使者還報,謂所有關公全眷,及從軍將士諸家屬,無不周恤,秋毫無犯,由呂蒙格外優待,惟言荊州本是吳地,所以收還。

關羽吏士聞知家屬得到優待,均與吳毫無斗心。而關羽卻恨上加恨,奮髯張目道︰「好奸賊!我雖死尚不饒汝!」遂遣使至劉封、孟達處乞援,同時引兵渡江,再欲奪還已失荊州郡地。

關羽行至半途,正值呂蒙、陸遜,分兵邀擊,把關羽軍困在垓心,經關羽奮力殺出,部眾多被吳軍下之荊州士兵,招誘回去。

關羽自知孤軍窮困,只得單剩數百騎親從將吏,走保麥城。再使人催召劉封、孟達,兩人竟不奉關羽命,托言山郡初附,未便出師。眼見得這位關公,勢窮援絕,沒奈何棄去麥城,夜出西奔,隨身只有子關平及周倉、馬良等十余人,徑往湖北宜昌撤退,

關羽行至臨沮,伏兵驟發,吳將朱然、潘璋,左右殺出,周倉等迎戰而死。關羽箭傷復發,不能再戰,奪路急走。前面山徑叢雜,夜色昏蒙,一腳踏空,跌入陷坑,潘璋部下馬忠,領兵追至,竟將關公父子一起擒住。

吳王孫權,聞報荊州得手,當然高興。為便于督戰議事,孫權將治所都邑由建業遷至公安,令丹陽郡治移于建業,將本屯柴桑的平南將軍呂範改拜為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陽太守,治建業,使他鎮守建業,此後又遂將建業縣級升為郡級。

孫權為表對劉備取蜀之不認可,對被劉備廢逐安置在公安的劉璋再表為益州牧,駐秭歸。

孫權隨後率軍至江陵,劉備所委任的荊州官將領,全部歸降。只有從人事官(治中從事)武陵郡人潘濬,聲稱有病不肯晉見。孫權派人將他用床抬來,潘濬把臉伏在床席上,不肯抬頭,流淚涕泣,悲哀嗚咽不已。

孫權稱呼他字名(承明),安慰解釋,辭意懇切,命左右親近用手帕為他擦淚。潘濬這才起身,下床拜謝,孫權任他為治中,荊州軍事,皆咨詢于他。

孫權已與曹操接盟,故對降關羽曹將于禁等格外開懷。

一日,孫權與于禁騎馬並行,忽一人上前拉住于禁馬,大罵道︰「你不是個降虜,怎敢與我家主人並排騎馬?」隨後就掄起鞭就打。

孫權見此人便是虞翻,立刻呵止之。

孫權因虞翻不予他臉面,使于禁受鞭,怏怏不樂入殿。忽聞外呼萬歲,孫權不知所事,出殿觀望,就見關羽父子被押至。

孫權雖恨關羽,但鑒于關羽忠勇,欲勸降,而關羽卻誓不從,遂殺關羽父子。關羽時年六十一歲。

是歲雖是大役,孫權為使荊州更加穩定,令盡除荊州民租稅,荊州民皆歡。

孫權以為得取荊州全賴將士努力,因而大犒賞軍士。任呂蒙湖北江陵太守,封公安侯,賜線一億,黃金五百。呂蒙辭金錢,孫權不許。

孫權置酒稱慶,並釋出魏將于禁,令共列席,樂聲放出,于禁听到奏東不由引起思鄉而哭,虞翻見此便道︰「哭什麼?你以為裝可憐,就能免除一死嗎?」

孫權一瞧又是虞翻,在眾官將面前,這使孫權頗為尷尬,悵然不平。恰側將佐立刻將虞翻拉走,以免再生是非。

酒慶仍舊進行,孫權立呂蒙為首功,陸遜為次,分坐權側。孫權進酒數觥,歡然與語道︰「孤自嗣業以來,幸得公瑾、子敬及子明諸人,公瑾破孟德,拓荊州,雄才大略,不幸早亡。子敬初見孤時,大略帝王之業為一長。又謂宜逆擊孟德,駁眾言,勸孤急呼周瑜,後開霸業,此為二長。後雖勸借荊州與玄德,此為一短,二長一短,不能掩彼所長。子明少時,孤即知他具有膽略,可比公瑾,今果能奪還荊州,不負孤言,孤當與子明共保富貴,進爵銘功。」

孫權見呂蒙有些怏怏不樂,就戲笑道︰「擒關羽之功,子明(呂蒙字)謀也,今大功已捷,慶賞未行,豈邑邑(不高興)邪?」

呂蒙離席謝獎,拜跪下去。孫權正起座相扶,不意呂蒙陡然倒地,忙令左右,掖起呂蒙身,舁入內室。那知呂蒙已病,不是慶賞不樂。

席終,探視呂蒙病已好,孫權高興,特例增給步騎鼓吹,選虎威將軍呂蒙官屬,並南郡、廬江二郡威儀。儀式完後,拜畢還營,兵馬導從,前後鼓吹,光耀于路。那知呂蒙病又發,且益重,竟胡言亂道,不省人事。

孫權亟宣召醫官,多方診治,仍未見效。入夜且叫罵益甚,孫權連夜出令,謂有人能療呂蒙疾,賞賜千金。偏是陰靈纏繞,藥石無靈,好容易過了一宵,才覺蒙有些知覺,呂蒙自知不久。孫權教他靜心保養,幸勿紛心。

孫權常穿牆壁洞察之,見呂蒙稍好能下食,孫權為之喜,顧左右言笑,且赦令天下。如見呂蒙病重,孫權不欣嘆息,夜不能寐。以後呂蒙病又嚴重,孫權再自臨視,被呂蒙厲聲叱出,不得已使巫祝請命,延至夜半,呂蒙竟七竅流血,嗚呼畢命,年止四十有三。

大小將士,統猜呂蒙死是關公索命,連孫權亦將信將疑。因而一面為呂蒙棺殮發喪出埋,一面將關公尸骸,用侯禮安葬。

孫權斬殺關羽,取荊州,為將曹魏拉入,特遣使將關羽頭顱送與曹操。

曹操已督軍出駐摩陂,援應樊城,既聞關羽敗退,乃還屯洛陽。會值吳使至洛陽,獻上關羽首,曹操舉首一瞧,見他英靈未泯,面色如生,只見關公眼楮突然盼開,嚇得曹操一身冷汗,乃令假做木身,葬用侯禮。

曹操經此一嚇,頭風病又復發作,好幾日臥床不起。

尋遍良醫,無一能治此疾,忽有人獻上一神醫,療疾如神,此人即為華佗。急忙派人召至,當即給曹操療病,華佗用針砭治,隨手即瘥,且用湯藥,瘥後又發,待稍稍好轉,曹操與華佗道︰「此舊疾少時就有,聞先生神醫,能根治否?」

華佗直言道︰「丞相固疾,此療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根,欲與除根,非需開顱不可。」

曹操憤然道︰「頭怎可劈麼?」

華佗申答道︰「大王如不願剖洗,針治湯藥只能救一時,不能救數年。」

曹操只令針治,不肯開顱剖洗,華佗知不可愈,詐言家中妻病,須歸視再來,及歸去後,竟不復往。

曹操屢呼不應,飭吏拘華佗下獄,擬成死罪。有人謂華佗善醫人,不宜處死。曹操怒道︰「華佗欲斫我頭,怎可再留?並且天下亦可少了如此鼠輩呢。」曹操疑病又犯,遂催吏殺華佗。

華佗臨死時,出書一卷與獄卒道︰「感君善事于吾,願將此持贈,可以活人。」

獄卒畏法不敢受,華佗竟索火毀書,服毒自盡。也有人謂獄卒受書回家,被妻取焚,經獄卒上前搶救,已只剩得一兩頁,就是閹雞閹豬等小法,所有解剖諸術,盡成灰燼,不復流傳,這真所謂千古遺恨呢。曹操不但殺華佗,並致良方俱毀,即此已為千古罪人。

華佗既死後,操頭風終不得痊,反且加劇,自思主簿楊修,依附子桓,且為袁氏外甥,將來我死,他必導子桓為非,亂壞我家,記起雞肋之事,因誣楊修泄漏機密,勒令自殺。

吳王孫權既得劉備荊州郡地,又使使者至,呈入孫權書箋,大贊曹操功勛,勸他為帝。

曹操閱書畢,頒示屬僚,且語眾道︰「孫權這小子稱孤為天子,欲使孤放居爐火上烤麼?」

當有侍中陳群,尚書桓階,盛稱曹操功德,宜應天順人,速正大位。

曹操笑道︰「孔子有言︰‘施于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果當屬孤,孤就做周文王罷了。」很明顯是教子篡逆。

這正是︰孫權勸操登帝位,曹操只願做文王。

帝位留給子孫做,只是不願爐火烤。

評︰關羽心傲,以致敗死,丟失荊州。尚如信曹操、徐晃所言,孫權從後而攻,早作行動,發書至劉備,劉備不可坐視不管,定遣援兵,其後果決非如此,至少關羽不會被擒,以致身亡。孫權盡得劉備之荊地。至于曹操為救曹仁,而使孫權後攻關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孫權恰是不謀而合,一舉奪得荊州,此為天意,也為人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