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又平山越穩吳境 暗察關羽施心計

孫權攻合肥失利,收兵濡須,且遣奮勇校尉全琮領精兵萬余人出屯牛渚,築牛渚壘。聞報丹陽郡的鄱陽縣民尤突借孫權率大軍北攻合肥之機,接受曹操的「印綬」,突發反叛。丹陽郡之陵陽(安徽青陽縣南)、始安(安徽涇縣西南)、涇縣三縣一線山越皆響應尤突起事,形勢較為嚴峻。

孫權立即令賀齊與陸遜討伐,大破尤突,斬首數千,余黨震服,丹陽三縣山越皆降,且得山越精兵八千人。

平定山越之時,孫權聞曹操軍至譙,兵駐居巢,且軍屯至江西郝溪(居巢以東,濡須以西),很明顯意欲攻濡須口。

孫權迅令在濡須口築城拒守,以呂蒙為大都督迎戰曹操,綏遠將軍孫瑜,護軍校尉孫皎,折沖將軍甘寧,宜春長周泰等均參戰。

呂蒙據前立塢,置強弩萬張于其上,以拒曹軍。曹軍前鋒屯未就,呂蒙主動發起攻勢,結果大破曹軍前鋒,曹軍只得引退。

繼後甘寧又率一百多人襲擊曹軍前營,斫曹兵數人,曹兵驚退。

曹軍復攻濡須,孫皎率精銳,以抵抗。周泰也赴擊殺,曹軍再次遂退。

孫權雖抗住了曹操的進攻,但二軍僵持不下。但孫權深感壓力太大,無法承受曹操連年來不斷的軍事進攻。再說前不久孫權居巢的郝溪寨被曹軍擊破,只得引兵退還。劉備為荊、益州二牧,雖吳蜀和平解決荊州事,但劉備對孫權威脅乃大。于是孫權考慮再三,從張昭等人計議,決定向曹操妥協,派都尉徐詳,前往晉見曹操,提出請求。

曹操亦因江東難下,許從和議,雙方盟誓,願重締婚姻,即曹操把弟之女嫁給孫權之弟孫匡,孫權從弟之女嫁給曹操之子曹彰。曹操留夏侯惇、曹仁、張遼三將,屯守居巢,自回鄴中。

孫權命平虜將軍周泰留守濡須,統御朱然、徐盛大軍。周泰出身寒微,眾人不服。

孫權察覺,特設筵席,集所有將領,行酒至周泰前,命周泰解開衣裳,露出滿身傷痕,孫權指著傷痕,逐一詢問受傷的經過,周泰逐一答道。

其中答敘到,孫權曾追隨孫策討伐山越,駐軍宣城,一時疏忽,山越宛然來襲,孫權剛爬上馬背,刀鋒已指前胸,周泰奮勇迎擊,用身捍衛孫權,身受十二傷,當日,如沒周泰,孫權難以逃生。

又有周泰在皖城攻黃祖,在赤壁拒曹操,在南郡戰曹仁,在濡須擊魏軍,都建功勛,因而受傷無數等等,並言為主效力,雖死不恨。

問罷,孫權含淚道︰「幼平(周泰字),你為了我們兄弟,在戰場上猛如熊虎,不惜身體、不惜性命,受到數十次創傷,全身肌膚,都是刀刻劍割,我怎能忍心不把你看成骨肉,交給你軍事重任呢?」說著,親起把盞,連酌三大觥,周泰且飲且謝,盡醉方休。

散席後,孫權暫留下周泰,用自己的儀隊作為前導,在盛大的鼓角軍樂中,送周泰回營。越日復另制青蓋為賜,特示寵榮。朱然、徐盛等見之,遂心服周泰。

吳之境內山越反叛之事,一直困于孫權,孫權復召定威校尉陸遜詢問,陸遜仍向孫權建議道︰「克制大敵,平定變亂,非有充分人力不行。而山越為患已久,盤踞深山,跟平地相隔。月復心之災難不早日平息,不可以往遠處發展。吾剿軍眾少,應需增兵,且挑選精銳。」孫權然之,即命陸遜帳下右都督。

會丹陽郡變民帥費棧又受曹操印綬,煽動山越,起兵背叛,孫權令陸遜討伐。

費棧支黨多,而陸遜往攻的兵少,陸遜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潛山谷間,鼓噪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方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

即增設牙旗,分派布置戰鼓號角欺騙敵人。晚上命士兵潛入山谷中,突然擂鼓吶喊,賊寇即時被攻破四散而逃。整頓東部三郡的人眾,強壯的人當兵,病弱的補充民戶。

就這樣,陸遜集結精銳數萬人,宿惡蕩除,對所經過之地,皆作了一次清剿,消除了以前的殘存盜匪,遂西返屯蕪湖。

稽郡郡長淳于式見陸遜之舉,盜匪雖除,但有損于民,就趨孫權前彈劾陸遜道︰「隨意逮捕人民,強奪財產,遍地愁苦。」

因此陸遜被召,來到建業晉見孫權。陸遜不但沒說淳于式不是,反而稱贊淳于式是一位盡責的官員,孫權甚覺奇,就道︰「淳于式攻擊你,你反而推薦他,什麼緣故?」

陸遜道︰「淳于式盼望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對我進行控告。如果我再反過來詆毀他,混淆听聞,這種風氣,不可以鼓勵。」

孫權贊賞陸遜道︰「此等胸襟只有忠厚長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做不到。」

自呂蒙為吳左護軍,接替了魯肅的兵權,而他與魯肅心術不同,建議孫權放棄進攻徐州,專攻關羽,欲盡取荊州。

于是向孫權密陳計策道︰「今令征虜(孫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曹操,何賴于關羽?且關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復,不可以心月復待也。今關羽所以未便向東者,以至尊(孫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強壯時圖之,一旦僵僕,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孫權听後,欲納其策。但孫權又向北擴,一直有心取得徐州,呂蒙深知孫權意,又道︰「今曹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尊(指孫權)今日得徐州,曹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關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孫權從戰略考慮,終于听從呂蒙取關羽之議,為奪得荊州暗自準備。

呂蒙初至陸口,向關羽致書問候,並送厚禮,外倍修恩厚,巴結關羽,以便麻痹關羽。而關羽根本不把呂蒙等這些後起之輩放在眼里,根本沒察覺呂蒙的用意,只是覺得對方對自己的一種敬畏。

卻說劉備在漢中戰勝曹操,奪取了漢中,繼而自稱漢中王。關羽自在荊州,曾與諸葛亮書,謂馬超人才,可比何人,諸葛亮嘗答書道︰「孟起(馬超字)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也不愧為一時人杰。但卻是黥英布、彭越流亞,只可與翼德等並駕齊驅,尚未能及髯公的絕倫超群呢。」關羽素美須髯,故諸葛亮稱為髯公。

自關羽得此書後,始無異言,至是由司馬費詩,奉使荊州,授關羽印綬。關羽見了費詩,問及他將爵位,知黃忠得授職後將軍,與己並肩,不由的憤憤道︰「大丈夫豈可與老兵同列?請君將印綬齎還。」

這是關雲長傲氣,費詩從容道︰「君侯也太固執了。從前蕭何、曹參與高祖並起,最為親舊,及韓信亡命後至,卻擢為統帥,嗣且封王爵,位出蕭何、曹參上,蕭何、曹參並不以為嫌,今漢中王與君侯,譬猶一體,休戚相關,不過按功行賞,宜擢黃忠,並無他意,君侯當體王苦衷,不宜以名位高下,爵祿多少,心存芥蒂呢。」關羽聞言感悟,因即受命。

關羽願乘勢攻取襄陽、樊城,建立功勛,請命出戰,面托費詩歸報。

劉備壯關羽忠奮,準如所請。關羽乃部署人馬,慷慨誓師,使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屯公安,責令輸糧濟師,不得有違,並約同孫權一同作戰,孫權佯裝同意前往,當下自督將士,往攻樊城。

樊城為曹操將曹仁所守,探得關羽兵至,即飛書報曹操,請即濟師。

曹操遣于禁為統將,龐德為先鋒,帶領七萬人馬,星夜援樊城。

于禁等至樊城,與曹仁相見,曹仁令于禁等屯兵樊北,作為聲援。

關羽兵進迫城下,內有曹仁守住,外有于禁、龐德等接應,關羽急切不能取勝,也覺愁煩。

漢江一帶,秋涼水漲,霖雨連宵,又遇大雨,平地水深數丈,兩岸泛濫。關羽登高了望水勢,默有所會,計上心來,便令部兵籌備舟筏,暗遣子關平往堵江口,灌決樊城。

樊城北地勢較低,首當水沖,于禁、龐德,全未防及,一夕風雨大作,洪水暴漲。于禁所領七軍,都不知水從何至,倉皇亂竄,嚇得于禁魂膽飛揚,急往堤上避水。

獨龐德屯兵于樊城北十里,平地水深五六丈,披甲持弓,搭箭放射。後躍馬水中,尚無懼色,時已黎明,忽听得鼓聲大震,來了許多戰船,順水殺來,龐德據住堤上,未肯退去。

哪知來艦上一齊放箭,狀若飛蝗,曹操兵多被射倒,龐德又張弓挾矢,向他們對射,相拒了好多時,日已亭午,水勢益高,連堤上亦將淹沒。

魏將董衡、董超,勸龐德降敵,龐德大怒道︰「我受魏王厚恩,怎肯降人?」說著即將二董劈分四段,龐德亦非曹魏故吏,奈何甘殉曹氏?

龐德復顧語督軍成何道︰「我聞良將不怕死,烈士不毀節,今日是我死日了。卿亦當努力死戰,勿負國恩。」

成何依令向前,立被射落水中,余眾大駭,都向敵艦中奔入,棄械請降。

于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可回避,又見關羽大船來攻,窮迫無計,為保數萬兵士性命,不得已,投了關羽。

而龐德竟提著大刀,躍入堤邊一小船,砍倒船中軍士,用刀作櫓,意欲駛往樊城,偏兜頭遇一大筏,竟被撞翻,龐德隨船落水,方為所擒。

關羽大獲全勝,升帳訊囚,于禁跪伏乞憐,由關羽發往江陵,系獄待刑。及訊至龐德,龐德兀立不跪。

關羽與語道︰「汝兄龐柔現在漢中,汝舊主馬超,亦在蜀中為大將,汝何不早降?」

龐德怒目答道︰「匹夫敢叫我投降麼?魏王方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乃系庸才,怎能與敵?我今日死,明日汝亦不得生了!」

關羽當然憤起,遂命將德推出斬首,給棺埋葬。

復乘水勢未退,關羽麾令大小將校,分坐戰船,進薄樊城。關羽為流箭所傷,雖莫大礙,但終究怏怏。

關羽是夕暫宿舟中,恍惚有野豬進來,嚙住左足,忍不住失聲叫痛,因致驚醒,方覺是南柯一夢。

旁有關平在側,問及何因,關羽自述夢狀,且因足上余痛猶存,亦知凶多吉少,不免嘆息。

關平請關羽退還荊州,關羽慨然道︰「我年近六旬,死亦何憾?況樊城將下,奈何遽歸?」過剛必折。

待至天明,大水灌入城中,樊城已成澤國。內外水溢,垣牆逐漸摧陷,守兵搬土運石,填塞罅隙,尚憂不逮,再加關羽急攻樊城,眾皆失色。

或語守將曹仁道︰「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關羽圍未合,不若乘舟夜走,城雖失,尚可全身。」

曹仁也覺自危,轉語參軍滿寵,滿寵諫阻道︰「洪水驟至,豈能久存?不數日自當退去,聞關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昌以南,百姓擾擾,關羽所以不敢遂進,恐吾軍掎其後耳。魏王以此城托付將軍,正望將軍力當沖要,若棄城北走,恐黃河以南,皆非國家所有了!」

這一席話,說得曹仁亦為感奮,毅然誓眾,與城存亡,大眾始有固志。

關羽連攻數日,竟不能克,乃分兵往取襄陽,收降荊州刺史胡修,及太守傅方,再命襄陽兵進擾郟下。

會許昌以南宛守將侯音、陸渾民孫狼等反叛曹操,遙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

警報連達鄴中,曹操先聞于禁敗降,龐德被殺,不禁長嘆道︰「我于于禁,三十年故交,奈何反不及龐德呢?」因封龐德二子為列侯。

曹操聞及關羽進兵至郟,深感威脅,召臣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忽有二人閃出道︰「于禁等為水所沒,並非力竭敗亡,不足深懼,臣等以為劉備、孫權,外親內疏,若使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今何勿致書孫權,叫他潛躡關羽後?且許割江南地封孫權,孫權當必樂從。彼既起兵,關羽回救不遑,何敢再爭樊城呢?樊圍自解。」

曹操瞧著,一是司馬懿,方為軍司馬,一是蔣濟,方為西曹掾,曹操掀須笑道︰「兩卿所見甚是,應即照行。」

曹操遂使人致書東吳,截住關羽的後路,令宛城屯將徐晃,引兵援樊,並決定親率領大軍救曹仁,他駐軍摩陂,遙制諸軍抗援事宜。

其實孫權早有預謀,借關羽北攻之機,欲從後圖關羽,正所謂不謀而合。

為麻痹和穩住關羽,孫權特派使者走訪關羽,欲結為兒女親家。關羽恰逢威震華夏,氣勢正盛大,極度自傲。又怨孫權不復相約,姍姍來遲,不去督軍前行,就罵道︰「不許婚!」

關羽此舉,雖是氣頭怒火,也許考慮到一旦將女嫁給孫權子,就等于將自女質于孫權,鎖住了自己手腳。

使者回報,孫權雖也有人質考慮,但這嚴傷自尊,也作憤怒,會值接到呂蒙來信。

身在湖北赤壁的呂蒙,早就探得關羽行動,計從心出,與孫權書曰︰「關羽往攻樊城,仍留重兵駐守江陵,無非為防蒙圖其後也。蒙常有病,請佯召還建業,托名養痾,另遣他人代任。關羽聞之,以為東顧無憂,必調兵盡赴襄樊,蒙卻潛軍直進,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攻彼無備,則南郡可下,關羽可擒,一舉便可成功。」

孫權閱後,欣然從之,並故意向外宣泄,呂蒙病,召之建業養痾。

呂蒙按計稱病回建業,路經蕪湖,恰遇陸遜大破山越費棧後還屯蕪湖。呂蒙與陸遜相見,陸遜知呂蒙用意,故對呂蒙道︰「關羽接境,君如何遠下,此後不憂麼?」

呂蒙道︰「你所言,確實如此,但我有病。」

陸遜進計言道︰「關羽矜其驍氣,陵轢于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顧嫌于我後,聞到君病,必更加無備。今如出其不意,就可擒關羽,君見至尊,就以此為好計。」

呂蒙听了陸遜言,大吃一驚,不料陸遜計與自計相似。然而他怕過早暴露,故作不然狀道︰「關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于荊人,兼始有戰功,膽勢益盛,不能輕易圖他。」呂蒙話雖如此,但已知陸遜之意。

呂蒙至建業,孫權問呂蒙道︰「卿來建業,誰何代卿?」

呂蒙毫不猶豫答道︰「陸遜。」

但孫權憂慮陸遜名望資歷太淺,未足代呂蒙,呂蒙道︰「我路過蕪湖,見過陸遜,陸遜與我言意思相同,思想陸遜之才能堪負重,觀其所行,終可大任。正因陸遜未有遠名,資歷又淺,非關羽所忌,故特為薦舉。陸遜外斂內明,外自韜隱,內察深明,請至尊勿多疑。」

孫權听後,乃令陸遜為偏將軍,任右都督,代呂蒙守陸口。

這正是︰關羽北攻魏吃緊,初戰得勝羽益傲。

司馬獻計救曹仁,其計恰與孫權同。

評︰山越之亂,一直困擾吳之統治,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山越歷來不服官管,世代生活深山,除不務盡。二是遷為民戶,受其稅役太重,一得空隙就得反叛。然山越人驃悍,好戰,其強壯者充作為兵,不失為兵源。關羽不滿劉備封爵,欲立功北攻。關羽歷來氣傲,孫權、呂蒙、陸遜利用這點,示弱施計,以圖關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