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孫策穩固江東治 袁術僭號孫策斥

剿滅嚴白虎之後,孫策忽聞烏程鄒他、錢銅和前合浦太守王晟,各聚眾萬余或數千人,不服孫策令,割居一方。

孫策派人責令取締,並進按撫,而王晟等人卻無視其令,不听按安撫,其勢更加囂張,攻池略地,鬧亂其民,孫策無奈引兵討伐。

孫策令程普、黃蓋、韓當三將兵分三路分別攻討。

程普率軍先來到烏程,鄒他聞之,領兵迎戰。程普見鄒他所聚之眾,人雖眾,但皆是烏合,就道︰「吾軍齊據江東,威震四方,人皆投服,嚴白虎位俱最大,欲反對抗,卻受吾軍攻之,大破逃之夭夭,汝等不敵嚴白虎,大軍至此,還不相投,否則將被剿滅。」

鄒他更是上前答道︰「吾輩既聚于此,不可相投,就是死,也與汝一拼。」

程普見鄒他其言之絕,無可挽救,便下令道︰「攻!」

眾將士奮勇上前,鄒他之眾,不曾訓練,一番對殺,立即大敗,程普就將鄒他擒住,烏程戰事很快告終。

黃蓋率軍至錢銅處,重申前策道︰「汝等若能就此相投,不但會免死罪,而且吾將量才錄用,願留軍中,可免一門徭役,不願者可引歸農田。」

眾人听後,面對大軍壓境,人心換散,或有主動放下兵器者。

錢銅見黃蓋之言有動搖軍心之意,就對眾人大聲呼︰「我等莫听假言,如真相投,均皆死定!」

眾人又听錢銅之言,不知听誰,皆心存疑惑。

正當錢銅眾人猶豫之時,黃蓋一揮手,眾將士攻出,因錢銅眾人中,就有一些投降之意之人,沒經幾下,均皆投降。黃蓋行其諾言,不殺一降卒,並將生擒的錢銅,一拼帶回。

韓當領兵前往前合浦太守王晟處,誰知王晟早已準備一戰,已列陣于前,韓當剛至,王晟便率兵攻上。韓當奮力迎戰,一場廝殺,王晟終究不是對手,兵敗被擒。

程普、黃蓋、韓當三將勝利歸來,各自敘述付伐經過。孫策听後,除黃蓋所說的降卒之外,均皆殺之,並將其匪首鄒他、錢銅和王晟,也欲牽出斬首,以免後患。

孫策母吳夫人聞之,急至孫策處,對孫策道︰「王晟與汝父曾有升堂見妻之分,今其諸子兄弟皆已梟夷,獨余老翁,何足復憚乎?」

孫策見母說起舊情,故也從之,于是就舍王晟不死,其余人皆按前定統統族誅。

江東山越歷有反叛之亂,見孫策初來江東,立足未穩,更是蠢蠢欲動。鄒他、錢銅和王晟剛被破滅不久,又聞山陰宿山越民黃龍羅和周勃聚黨千人反亂,氣勢洶洶,洽逢孫策順道經過,就親自出討。

黃龍羅和周勃听聞孫策軍到來,就率眾迎之。黃龍羅立于陣前道︰「孫策,人人懼汝,而吾黃龍羅獨不懼汝!」

孫策部將董襲怒道︰「吾家主公,是汝等這班山賊所能直呼的?汝若真有能耐,能與吾獨戰呼?」

黃龍羅道︰「吾只想與孫策一戰。」

董襲道︰「如此毛賊,根本無須吾主公動手,小賊拿來命來!」

董襲拍馬向前,殺向黃龍羅。黃龍羅立即迎戰,幾個交峰,黃龍羅見董襲確實厲害,自覺有些不敵,欲令人相助,不料董襲乘隙將黃龍羅斬于馬下。

周勃見之,縱馬前去,與董襲交戰,但也莫經幾個來回,也被擊殺。

孫策見對方頭目均被董襲所斬,敵方心陣已亂,他立刻揮手,令眾向前。眾兵沖向敵陣,與董襲一起,力戰群寇,山陰仍平。

卻說周瑜西行不久,接孫策令,讓他還鎮丹陽。然袁術卻不顧孫策感受,令從弟袁胤為丹陽太守,當時孫策仍從袁術,只得忍讓。

周瑜按令來到丹陽,見丹陽已由袁胤鎮守,就去省從父周尚。從父周尚重病已稍愈,他現已卸職,見到周瑜,便邀周瑜同返壽春,周瑜只得跟從。

周瑜隨從父周尚來到壽春,周尚引周瑜見袁術,袁術看周瑜儀表非凡,便道︰「汝叔有恙,令得休養。但吾視汝身強力壯,可為吾將。」

其實周瑜心早有所屬,固辭道︰「瑜資歷尚淺,需加歷練,欲為居巢長,方後為將軍重用。」袁術未識周瑜意,當即依允。

周瑜辭從父周尚,即日辭行,到了居巢。聞得臨淮人魯肅,字子敬,慷慨好施,就率數百人往訪,乘便貸糧,實是試探魯肅傳聞是否真實。

魯肅看到周瑜到來,一見傾心,得知周瑜來意,便指家中儲米兩囷道︰「此兩囷,可分贈一囷。」

每囷約三萬斛,數量之多,周瑜听後,笑道︰「此話當真?」

魯肅道︰「當然當真,決非戲言。」

周瑜喜道︰「吾聞子敬慷慨好施,果不為虛傳。」

周瑜與魯肅初會,就得他一囷米厚贈,遂握手論交,訂為知己,方才告辭。

魯肅名聲外傳,袁術聞之,就在魯肅與周瑜別後不久,魯肅忽接袁術之命,令署東城縣長,魯肅不欲就,而只是陽為拜受。隨即潛挈家中老幼,及同志少年百余人,竟詣居巢,欲與周瑜商議。

魯肅率家屬從人沿河谷一路往南,老幼體弱者騎馬在前,他與強壯者殿後。

由于行走緩慢,忽聞後有急馬聲,魯肅就知有兵追來,令手下做好作戰準備,或蹲或站,張弓搭箭,瞄準追來馬匹,或有手握刀劍,跳下河灘,準備迎戰。魯肅等人利用不利騎兵作戰的河崖地勢,讓前置之老幼快走,其余留下,與來兵一戰。

追兵大約二百左右,來到魯肅陣前,見魯肅已有準備,便停止了下來。

魯肅見此就問道︰「來者何人?為何追來?」

對方答道︰「吾仍是郡尉郝軾,袁將軍征汝為東城長,為何不就而南行?」

魯肅道︰「郝大人,如今天下大亂,有功者不得賞,有過者不受罰。吾魯肅為朝廷安定地方,也有寸功。諸位也都兢兢業業,沒少流血流汗。然升官吃肉均為他人之事,豈有吾輩之份?魯肅只不過不想做官,去投靠故人,圖個清淨,何苦非要相逼如此呢?」

說罷,魯肅獨自向前走去,郝軾不知魯肅要做什麼,連忙揮手後退數步。

魯肅走至前三十步處,將手中的盾牌放在樹杈上,自己再回原地。他一個回身,立刻張弓就射。「刷、刷、刷」連射三箭,箭箭穿透盾牌。

郝軾一看魯肅箭射了得,再說魯肅剛才之言,句句在理,眼前這種架勢,如真的打起來,自己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就拱手道︰「魯大人多多保重,郝某這就回去復命,恕不遠送。」隨後引兵退去。魯肅時年二十六歲。

魯肅一行匆匆至居巢,周瑜听報魯肅來到,就令相見,並問明來意。周瑜听後,即呼魯肅表字道︰「子敬與我同意,我亦知袁術終無成,故乞得此差,以便東行,依附江東孫策。」

周瑜便將心里所屬道出,再經周瑜細說,魯肅則願隨從。周瑜棄官整裝,與魯肅共同渡江,去了江東。

周瑜和魯肅同來至江東曲阿,周瑜安排魯肅一家留居曲阿從父的舊宅,然後周瑜攜魯肅往見孫策。

孫策聞周瑜至,親出迎接。周瑜引魯肅相見,孫策與魯肅談數語,亦知魯肅不是凡人,改容敬禮,且授周瑜為建威中郎將,給兵二千人,騎五十匹,使周瑜同魯肅出屯牛渚營。

孫策經東征西討,基本上控制江東諸郡。在這期間,北方的一部分士族因避戰亂,而至江南,孫策聞而收用。

張昭,字子布,仍是其中之一,他是彭城人,弱冠察孝廉,舉茂才不應。漢末大亂,隨徐州方士民來到江南。孫策禮聘張昭等士為參謀,欲圖大業。

孫策復回到會稽郡中,會稽郡前功曹魏騰曾因小事得罪過孫策,就欲殺他,張昭等謀士激烈勸阻,皆不能使孫策棄念,並道︰「江東初定,若再有多個魏騰,該怎麼辦?江東如何治理?殺魏騰仍是殺一敬百!」張昭等謀士無何奈何,然此息不知不覺地傳入孫策母吳夫人耳中。

吳夫人聞後,她深知兒子的脾氣,如再行軟勸,定不能成效。于是她就來到一大井旁,使人將孫策叫來,孫策不知何事,急來到吳夫人處,只見她面臨一口大井。吳夫人見孫策至,就直截了當道︰「江東初定,大業未成,你當禮賢下士,要忘別人之錯,而記別人之功。況且,魏騰于公盡職盡責,今日你如因個人私怨而殺了他,後日所有賢士都將離你而去。我不忍見到災禍降臨之日,現就先投井自盡算了。」

孫策听後,大驚,立即跪向母親,哭著請罪道︰「娘,孩兒知錯了!使兒讓娘傷心了!」

吳夫人听後,立止投井之舉,此後,孫策再不提殺魏騰之事。

魏騰之事後,孫策從會稽郡來到吳郡,聞高岱是吳郡的一個名士,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且隱居在余姚。

孫策很想請他出山助他,因此不但使人去請,還想親往見他。孫策听聞高岱精通《左傳》,為迎合他,孫策注補《左傳》,準備與他論講。

但有一個人從中使詐,離間他們二人。那人見孫策補注《左傳》,便對孫策道︰「高夫子輕你,說汝只會武而不能文,如汝不信,汝與他說《左傳》,他便會一問三不知。」

孫策由那人提醒,謹記在心。爾後,那個人又至高岱處,向高岱道︰「孫策是個軍人,不喜人強于他,如他來問汝的問題,汝說知道,那就麻煩了。」

高岱心存謹慎,不知孫策的來意,仍是相信。

孫策來至,與他論講《左傳》,高岱果然開口閉口說不知。孫策得知高岱輕瞧他,退回大怒。

未幾,此事傳得沸沸洋洋。孫策出于自尊,也為保持自己之威望和臉面,決定將高岱收押。

由于高岱在當地人心中的威望,此事卻引來眾人跑來靜坐,要求放人。

孫策立于城樓,眼見為高岱靜坐之人延綿數里之外。這他有懼,從而更怒,如此這樣下去,他如何在吳郡立足?他決定將高岱處決,以絕眾望。吳夫人不在吳郡,不能相勸,以致孫策受小人之詐,斬殺高岱,失了人心。

孫策既略定江東,追憶起父死後,求助于袁術之堅難。袁術自食多言,不由懷恨,不復再承袁術命,欲與其分張一幟,行獨立計。

忽聞袁術僭號,自稱皇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孫策趁機致書袁術曰︰

「蓋上天垂司過之星,聖王建敢諫之鼓,設非謬之備,急箴闕之言,何哉?凡有所長,必有所短也。去冬傳有大計,無不悚懼;旋知供備貢獻,萬夫解惑。頃聞建議,復欲追遵前圖,即事之期,便有定月。益使憮然,想是流妄;設其必爾,民何望乎?曩日之舉義兵也,天下之士所以響應者,董卓擅廢置,害太後、弘農王,略?宮人,發掘園陵,暴逆至此,故諸州郡雄豪聞聲慕義。神武外振,卓遂內殲。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俾保傅宣命,欲令諸軍振旅,於河北通謀黑山,曹操放毒東徐,劉表稱亂南荊,公孫瓚炰烋北幽,劉繇決力江滸,劉備爭盟淮隅,是以未獲承命?弓戢戈也。今備、繇既破,操等饑餒,謂當與天下合謀,以誅丑類。舍而不圖,有自取之志,非海內所望,一也。昔成湯伐桀,稱有夏多罪;武王伐紂,曰殷有罪罰重哉。此二王者,雖有聖德,宜當君世;如使不遭其時,亦無繇興矣。幼主非有惡於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脅於強臣,若無過而奪之,懼未合於湯、武之事,二也。卓雖狂狡,至廢主自與,亦猶未也,而天下聞其桀虐,攘臂同心而疾之,以中土希戰之兵,當邊地勁悍之虜,所以斯須游魂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敵而便戰斗矣,可得而勝者,以彼亂而我治,彼逆而我順也。見當世之紛若,欲大舉以臨之,?足趣禍,三也。天下神器,不可虛干,必須天贊與人力也。殷湯有白鳩之祥,周武有赤烏之瑞,漢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徵,皆因民困悴於桀、紂之政,毒苦於秦、莽之役,故能芟去無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於幼主,未見受命之應驗,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號,未之或有,四也。天子之貴,四海之富,誰不欲焉?義不可,勢不得耳。陳勝、項籍、王莽、公孫述之徒,皆南面稱孤,莫之能濟。帝王之位,不可橫冀,五也。幼主岐嶷,若除其偪,去其鯁,必成中興之業。夫致主於周成之盛,自受旦、奭之美,此誠所望於尊明也。縱使幼主有他改異,猶望推宗室之譜屬,論近親之賢良,以紹劉統,以固漢宗。皆所以書功金石,圖形丹青,流慶無窮,垂聲管?。舍而不為,為其難者,想明明之素,必所不忍,六也。五世為相,權之重,勢之盛,天下莫得而比焉。忠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國家之躓頓,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報漢室之恩。其忽履道之節而強進取之欲者,將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則門生也,孰不從我?四方之敵非吾匹則吾役也,誰能違我?盍乘累世之勢,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數,不可不詳察,七也。所貴於聖哲者,以其審於機宜,慎於舉措。若難圖之事,難保之勢,以激群敵之氣,以生眾人之心,公義故不可,私計又不利,明哲不處,八也。世人多惑於圖緯而牽非類,比合文字以悅所事,苟以阿上惑眾,終有後悔者,自往迄今,未嘗無之,不可不深擇而熟思,九也。九者,尊明所見之餘耳,庶備起予,補所遺忘。忠言逆耳,幸留神听!」

袁術見書,大失所望,愁沮成疾,但未肯取消帝制,終致孫策與袁術絕交。孫策為表對朝廷忠誠,特上表獻帝,以陳心跡︰

「臣以固陋,孤特邊陲。陛下廣播高澤,不遺細節,以臣襲爵,兼典名郡。仰榮顧寵,所不克堪。興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於吳郡曲阿得袁術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將軍;至被詔書,乃知詐擅。雖輒捐廢,猶用悚悸。臣年十七,喪失所怙,懼有不任堂構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誠無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將弱冠佐命。臣初領兵,年未弱冠,雖駑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術狂惑,為惡深重。臣憑威靈,奉辭伐罪,庶必獻捷,以報所授。」

孫策此舉,受到曹操之漢朝廷大加贊賞。曹操為籠絡孫策,特拜孫策為騎都尉,襲爵烏程侯,並追授孫策領會稽太守。曹操特使議郎王輔,齎詔東行,送達孫策。自此,孫策正式為朝廷命官。

孫策被拜將封侯,並向朝廷貢以方物,實是為謀求朝廷對其割據之認可。表上接受朝廷委任的官爵,實是偽裝忠誠。漢未割踞時代已顯,孫策心里卻已盤算著雄踞江東。

曹操因北方多事,無暇顧及江東,這使孫策有機可乘。曹操見孫策遣使來京貢獻方物後,又使獻帝再一道詔書,任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吳侯,升級拜封。

然而,窺曹操內心深處,他不願看到孫策穩踞江東,無懈可擊。就在拜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之時,又任吳郡太守陳瑀為安東將軍,且秘密煽動山越襲擊會稽。曹操甚至還授予山越首領費棧印綬,獎勵其叛吳投曹。

孫策為答報,再遣張赴許都,貢獻方物。曹操留張為侍御史,征還前會稽太守王朗,使為諫議大夫,並令孫策與呂布及陳瑀共討袁術。張歸吳回報,孫策遣還王郎,並奉詔攻討袁術。

時下,陳瑀屯海西,孫策當趨與呂布、陳瑀同參形勢。然當孫策行至錢唐,察覺陳瑀密謀抄其後路,陰圖襲擊,這使孫策大驚。

原來陳瑀欲借此趁機打垮孫策,獨佔江東。實是陳瑀自不量力,孫策領略江東,已趨穩定,不可輕易動搖。

孫策發覺陳瑀謀後,沒露聲色,召來部將呂範、徐逸道︰「吾等奉朝旨,與呂布、陳瑀共討袁術,沒料陳瑀卻欲陰攻吾軍。現陳瑀屯兵于海西,尚還不知被吾覺察,汝等暗自領兵攻其不備。吾仍佯趨集合,以使迷惑。」

呂範、徐逸皆點頭道︰「善!」

陳瑀在海西正為陰計得意,待時機一到,即偷襲孫策軍。忽听營帳外殺聲大震,陳瑀不知何事,忙出帳一瞧,大吃一驚,不知何來神兵已殺入軍營,兵營已大亂,被斬殺者不計其數。聞軍中有人呼道︰「孫策軍殺來了!」

陳瑀這才得知陰計未成,反遭反噬。他想穩住陣腳,但為時已晚。只得帶著幾個兵騎殺馬出重圍。突圍之後,獨活他一人,慌忙單騎奔向冀州,去投袁紹。

正所謂︰孫策據江欲絕術,正苦無由斷其義。

恰逢袁術狂稱帝,借此痛斥略表心。

評︰周瑜舉魯肅予孫策,孫策未識魯肅謀略,令與周瑜同屯牛渚,為魯肅後欲離江東,埋下伏筆。袁術無德無才,不自量力盡敢僭號,即為天下共棄,且為以後埋下禍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