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董卓惡行天難容 王允設計呂布行

正當孫堅退回魯陽,董卓也率軍西向。

先前左將軍皇甫嵩,屯兵抹風,與京兆尹蓋勛,共謀討董卓。

董卓預先防備,就征皇甫嵩為城門校尉,蓋勛為議郎。皇甫嵩長史梁衍,勸皇甫嵩不必就征,皇甫嵩懼董卓勢盛,未敢違抗,乃入都就職。蓋勛不能獨立,也只可應征還都。

繼而皇甫嵩任御史中丞,蓋勛遷任越騎校尉,並扈蹕西遷,履任逾年,聞得董卓將至,不能不隨同百官,共出迎董卓。

董卓則安穩至長安,在陝公卿,統已出城恭候,拜迎車下。

董卓與皇甫嵩歷積有微嫌,董卓見皇甫嵩亦拜謁車前,禁不住志得氣驕,呼皇甫嵩表字道︰「義真可服我否?」

皇甫嵩慚謝道︰「凡夫肉眼,但顧目前,不圖明公竟得至此!」

董卓捻髯道︰「鴻鵠本有遠志,燕雀怎能知曉?」

皇甫嵩又答道︰「吾與明公皆為鴻鵠,只明公今日變成鳳凰,怪不得鴻鵠落後呢?」變正為諛,太無氣節。

董卓乃對皇甫嵩一笑,總算釋嫌。惟與衛尉張溫,結恨如故。一入長安,便誣張溫交通袁術,拘系獄中,張溫此時後悔當初莫听孫堅言,殺了董卓。

董卓脅朝廷下詔,加官自己太師,位在諸侯王上,車服僭侈,不亞乘輿。進弟董旻為右將軍,兼封鄠侯。兄子董璜為侍中,領中軍校尉,並典兵事,外如宗族親戚,多居顯要,子孫雖在髫齔,俱得拜爵,男受侯封,女號邑君。

會聞孫堅已死,乃曰︰「吾除卻一心月復之患也!」即問︰「其子年幾歲矣?」

有人答道︰「方才十七歲。」

董卓遂不以為然。心月復大患已除,無人敢侮,乃在長安城東隅,擇一隙地,構造大廈,作為太師邸第。

再至郿縣依山築壘,迭石為城,內造宮室府庫,積谷可支三十年,號為郿塢,亦稱萬歲塢。自雲事成,當雄據天下,萬一不成,退守塢中,也足娛老。

董卓生平本來,至老益婬,特派親吏四出,采選民間少女八百人,入居塢中,尚有九十歲的老母,與一班妻妾子孫,悉數遷入塢內,坐享奢華。此外金玉珍寶,錦繡綺羅,逐日運積,不可勝數。

郿塢一切準備停當,等著董卓享受。郿塢離長安相距二百六十里,須三五日可到。

董卓臨行時,百官俱至橫門外餞別,設帳置筵,備極豐腆,飲至半酣,適有北地降卒數百人,前來報到,董卓即號令衛士,把降卒為下酒物,先截舌,次斬手足,又次鑿眼目,再用大鑊烹煮,呼號聲震徹都門。座中與宴諸官僚,嚇得魂不附體,或至戰栗失箸,董卓獨當筵大嚼,談笑自如。

忽又記起衛尉張溫,在獄未死,竟命呂布詣獄提張溫,將他笞死市曹,然後起座撤席,向司徒王允拱手,囑托朝事,登車自去。

王允字子師,為太原祁縣人。王允亦曲意取容,事多白董卓,董卓也因結為密友,無嫌無疑。其實王允是買動董卓心,好教董卓不復加防,暗地里卻設法圖董卓,但多次受挫沒成。

王允思從董卓義子呂布著手,方好進步,乃取家藏珠寶饋送呂布,呂布當然拜謝,嗣是互相往來,結成好友。

王允又想到少年心性,一喜財,二喜色,有了財物作餌,還須得一美人兒,獻示殷勤,才可籠絡呂布。

主見已定,隨時物色,可巧有一歌妓貂蟬,秀外慧中,非常伶俐,王允即召入府中,厚意接待,視若己女。

好容易已有數月,貂蟬感念王允恩,陰圖報答,見王允常皺眉不樂,欲言不言,因乘左右無人之時,向王允探問。

王允正欲與她言明,便引至閣中,王允盡叱出婦妾,納貂蟬于坐,叩頭便拜。

貂蟬驚伏于地道︰「大人何故如此?」

王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泉涌。

貂蟬道︰「賤妾蒙大人厚恩,恨無以報,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王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

貂蟬道︰「是為何事?請大人明示。」

王允道︰「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姓呂,名布,驍勇異常。我觀二人皆之徒,今欲用計,先將汝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汝于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反顏,令呂布殺董卓,以絕大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

貂蟬慨然道︰「果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今既有此謀,就將賤妾獻與彼,妾自有道理。」

王允曰︰「事若泄漏,我滅門矣。」

貂蟬對天發誓道︰「大人勿憂。妾若泄謀,死于萬刃之下!」王允只才起身,拜謝而退。

越日,即由王允特設盛筵,邀呂布夜宴,酒至數巡,王允叱退左右,只留侍妾數人勸酒。

酒至半酣,王允曰︰「喚孩兒來。」

即貂蟬滿身艷裝,冉冉出來,行同拂柳,翩若驚鴻,到了呂布座前,先道萬福,然後輕抬玉手,提壺代斟。

呂布見她一雙柔荑,已是消魂,再睜眼看那芳容,真個國色天姿,見所未見,更厲害的是秋波一動,竟把那呂奉先的靈魂兒,攝了過去。

王允見此,知他計初已成效,等貂蟬酒已斟罷,就連聲道︰「將軍請!」

呂布待听到王允語音,有「將軍請酒」四字,方覺似夢初醒,魂返軀殼。

飲過一杯,又是一杯,接連是兩三杯,統覺得沁人心脾,迥異尋常。

王允再令貂蟬歌舞侑觴,貂蟬振嬌喉,運輕軀,曼聲度曲,長袖生姿,尤引得呂布耳眩目迷,心神俱醉。鏗然一聲,歌罷舞歇,竟至呂布座前告辭,凝眸一笑,返身即去。

呂布目送歸蹤,尚是痴望,好一歇方顧問王允道︰「此女何人?」

允曰︰「義女貂蟬也。吾蒙將軍錯愛,不異至親,故令其與將軍相見。」

呂布又問道︰「何與婚配?」

王允又答道︰「小女曾否字人,何來婚配?」

呂布便道︰「甚善,甚善!」隨有贊不絕口。

王允見此,竟直說道︰「將軍如不嫌鄙陋,吾將此女送與將軍為妾,還肯納否?」

呂布躍起道︰「司徒公是否真言?」

王允微笑道︰「淑女當配英雄,英雄莫如將軍,還恐小女無才,不合尊意,怎得說是虛言呢?」

呂布倒身下拜道︰「若得如此,呂布當效犬馬之報!」

王允即與約定吉期,然後送女。少頃席散,呂布再三拜謝而去。

過了數日,王允伺呂布外出,趨至董卓前,請道︰「吾欲屈太師車騎,到草舍赴宴,未審鈞意若何?」

董卓曰︰「司徒見招,即當趨赴。」

王允既得董卓允許,即拜謝歸家,水陸畢陳,于前廳正中設座,錦繡鋪地,內外各設幃幔。

未時,董卓盛駕赴約,由王允朝服出迎,董卓下車,左右持戟甲士百余,簇擁入堂,分列兩傍。

大排筵席,董卓高坐正位,王允在旁相陪,王允曰︰「太師盛德巍巍,伊、周不能及也。」董卓大喜。

且飲且談,說了許多諛詞,進酒作樂,王允極其致敬。

天晚酒酣,王允請董卓入後堂,董卓叱退甲士。堂中點上畫燭,止留女使進酒供食。

王允曰︰「教坊之樂,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應。」

董卓曰︰「甚妙。」

王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于簾外。

舞罷,董卓命近前。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

董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此女何人?」

王允曰︰「歌伎貂蟬也。」

董卓曰︰「能唱否?」

王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脆生生的歌喉,嬌怯怯的舞態,傾倒一時。董卓稱賞不已。

王允命貂蟬把盞。董卓擎杯問曰︰「青春幾何?」

貂蟬曰︰「賤妾年方二八。」

董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

王允起曰︰「王允欲將此女獻上太師,未審肯容納否?」

董卓曰︰「如此見惠,何以報德?」

王允曰︰「此女得侍太師,其福不淺。」董卓再三稱謝。王允即命備氈車,使貂蟬隨董卓同去。

嗣為呂布所知,跑至王允府中,厲聲責問道︰「司徒既以貂蟬許我,今又送與太師,何相戲耶?」

王允曰︰「將軍原有不知!昨日太師在朝堂中,對老夫道︰‘我有一事,明日要到汝家。’吾因此準備小宴等候。太師飲酒中間,道︰‘我聞你有一女,名喚貂蟬,已許吾兒奉先。吾恐你言未準,特來相求,並請一見。’老夫不敢有違,隨引貂蟬出拜公公。太師曰︰‘今日良辰,吾即當取此女回去,配與奉先。’將軍試思︰太師親臨,老夫焉敢推阻?」

呂布曰︰「司徒少罪。吾呂布一時錯見,來日自當負荊。」

王允曰︰「小女頗有妝奩,待過將軍府下,便當送至。」呂布謝去。

次日,呂布在府中打听,絕不聞音耗。不料那貂蟬竟被董卓佔了,呂布怒氣填胸,復去問王允。

王允勸解道︰「這恐是府中人誤傳,太師望重一時,怎肯奸佔子婦?莫非因吉期未到,因此遲留,請將軍再去探明為是。」

呂布是個有勇無謀之人,听了王允言,又回去探問。

正遇董卓入朝,呂布便大踏步入鳳儀亭,正與貂蟬相遇。

貂蟬見了呂布,便淚下如絲,哽咽不止。呂布看她淚容滿面,替她拭淚。

貂蟬且泣且語道︰「將軍休污貴手,妾身已為太師所佔,只望得見將軍一面,死也甘心。今幸如妾願,從此永訣!妾為王司徒義女,許侍將軍箕帚,生平願足,不意墮入詐謀,被人強佔,此身已污,不能再事將軍,罷!罷!」

說到第二個罷字,竟撩起衣裾望荷花池內便跳。

呂布忙搶前一步,抱住縴腰,曲意溫存。

貂蟬若迎若拒,似諷似嘲,急得呂布罰起咒來,非取貂蟬,誓不為人。

正絮語間,突有一人趨入,聲如牛吼,呂布轉身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那義父董卓,慌忙向外逃走。

董卓順手取得一戟,挺矛刺呂布,呂布手快腳快,把戟格開,飛步跑出,董卓身肥行慢,追趕不上,乃用戟擲呂布,呂布已走遠,戟亦不及。

董卓怒責貂蟬,又被貂蟬花言巧語,說是呂布來調戲,虧得太師救了性命,董卓為色所迷,由她哄騙過去。

呂布卻趨至司徒府中,一五一十,告知王允。

王允低頭佯嘆,仰面佯視,說出幾句抑揚反復的話兒,挑動呂布怒,竟致拍案大呼,擬殺老賊。

繼又轉念道︰「若非關系父子,吾即當前往!」

王允微笑道︰「太師姓董,將軍姓呂,本非骨肉,擲戟時豈尚有父子情麼?」

這數語提醒呂布,奮身欲行,即想去殺董卓。還是王允把他攔住,與他耳語多時,呂布一一應允,定約而去。

轉眼已是初平三年,獻帝有疾,好多日不能起床。至孟夏四月,帝疾已瘥,乃擬親御未央殿,召見群臣。太師董卓,也預備入朝,先一日號召衛士臨時保護,復令呂布隨行。

呂布趨入見董卓,董卓恐他還記前嫌,好言撫慰。呂布亦謝過不遑,唯唯受教。此時呂布並非遵董卓命令,而是遵王允計。

次日清晨,甲士畢集,呂布亦全身甲冑,手持畫戟,守候門前。

騎都尉李肅,帶領勇士秦誼、陳衛、李黑等,入內請命,呂布與李肅打了一個照面,以目示意,李肅早已會意,匆匆徑入。

未幾復出語呂布道︰「太師令吾等前驅,吾在北掖門內,恭候駕到便了!」呂布向李肅點首,李肅即馳去。

原來呂布與李肅為同郡人,前次李肅勸說呂布歸董卓,事成,卻未得重賞,不免怏怏。

惟與呂布交好如故,呂布因引做幫手,同謀誅董卓。

及李肅既前去,又閱多時,董卓內穿鐵甲,外罩朝服,大搖大擺,緩步出來,登車安轡,驅馬進行,兩旁兵士,夾道如牆。呂布跨上赤兔馬,緊緊隨著。

將至北掖門前,馬忽停住,昂首長嘶,董卓至此不禁懷疑,回語呂布,意欲折回。

呂布答道︰「已至闕前,勢難再返,倘有意外,有兒在此,還怕甚麼?」說著,呂布即下馬扶輪,直入北掖門。

衛兵多在門外站住,只有呂布驅車急進,驀見李肅突出門旁,覷準董卓胸,持戟直搠,誰料董卓裹甲在身,格不相入。

李肅連忙移刺董卓項,董卓用臂一遮,腕上受傷,墮倒車上,大呼呂布何在?呂布在後厲聲道︰「有詔討賊!」

董卓怒罵道︰「庸狗也敢出此麼?」

道言未絕,呂布戟已刺入咽喉,李肅又復搶前一刀,梟取首級。

呂布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向眾宣讀,董卓為大逆,應該誅夷,余皆不問。內外吏士,仍站立不動,齊呼萬歲。

這道詔書從何而來?乃是尚書士孫瑞,早已繕就此詔,密授與呂布,呂布得臨時取出,宣告大眾。

大眾都怨董卓殘暴,無人憐惜,所以視死不救,反而歡呼。還有一班百姓,恨董卓切骨,聞得董卓已伏誅,交相慶賀,舞蹈通衢。

司徒王允,喜如所望,即使呂布回抄董卓家,又令御史皇甫嵩,率兵往屠郿塢。

呂布跨馬急去,馳入太師府內,所有董氏姬妾,一概殺死,單剩一個美人兒貂蟬,載回私第,總算如願以償。

皇甫嵩到了郿塢,攻入塢門,先將董旻、董璜剁斃,再領兵殺將進去,遇著一個白發皤皤的老嫗,攜杖哀訴道︰「乞恕我死!」

皇甫嵩定楮一瞧,乃是董卓母,便賞她一刀,分作二段。其他如董氏親屬,不分男女老幼,盡行處斬,只所藏良家婦女,一體釋放。再將庫中搜查,得黃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珍奇羅褲,積如邱山,當由皇甫嵩指揮兵士,一古腦兒搬入都中。

皇甫嵩來到長安,時已天暮,見市中有一尸橫路,脂膏涂地,尸臍中用火燃著,光明如晝,皇甫嵩驚異得很,問明守尸小吏,才知是賊臣董卓的遺骸。

先是袁隗等為董卓所害,埋尸青城門外。至董卓造郿塢,恐尸骨為他人所盜,復搬袁隗等尸骨至塢中。董卓既誅滅,袁氏門生故吏,得往塢中拾骨收葬,且將董氏親屬的尸骸,取至袁氏墓前,焚骨揚灰,不使再遺。

董卓死後,獻帝命司徒王允錄尚書事,進呂布為奮威將軍,加封溫侯,共秉朝政。

王允再查究董氏黨羽,或黜或誅。王允與呂布雖同執朝政,但看呂布是一介武夫,未嫻文事,所以國家政事,往往獨斷獨行,不與呂布商。

呂布又意氣自矜,未肯相下,遂致兩人生隙,意見不同。

董卓部將李傕、郭汜以為董卓復仇之名,率軍與呂布戰,呂布戰敗。李傕、郭汜打回長安,王允被殺,而呂布將董卓頭懸諸馬下,帶領殘騎數百人,東出武關,投奔袁術去了。

這正是︰用盡心計謀逆賊,賊除朝政應清明。

允布秉政生志異,傕汜敗布回長安。

評︰董卓遷都長安,其志更驕,築郿塢,指望長享天下之樂。王允決心為國除賊,用心很苦,與呂布聯手,董卓終被殺除。而王允與呂布共秉朝政而生隙,給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有機有乘,終打敗呂布,重回長安,王允被殺,其朝廷終不能避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