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

作者︰獨孤賞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胡寧地區算不上大,但是在安第斯山脈西側算是一個不錯的區域。從這里向西翻過安第斯山就是秘魯的首都利馬,那里是秘魯航運、商業和政治中心。

利馬以及其周邊的區域生活十幾萬人口。

胡寧西部地區還有一條曼塔羅河呈南北走向,在安第斯的群山之間穿過,河邊上與一座石橋。

胡寧地區與首都利馬之間的道路就靠這座橋連接。

胡寧地區的最北部有一個大湖名叫胡寧湖,海拔四千多米,這是里利馬最近的一個湖泊。

在後世這里的利馬的水源地,但是現在利馬的人口還沒有那麼多,還不需要到這麼遠的地方來取水。

這里在1824年曾經爆發過重要的胡寧戰役。董書同帶著胡寧部到這里的時候,湖邊只有的一個小漁村。

整個胡寧地區的地勢呈現西高東低的走勢。

東部還有有一條由南向北的埃內河匯入烏卡利亞河。

而烏卡利亞河繼續向北流去,匯入世界第二大河亞馬遜河。

在秘魯這里,高原地帶,除了一些礦山之外,基本上都是印第安人的自留地。

那些莊園主一般都不會打這些地方的主意。

根據秘魯獨立的時候出台的法案,印第安人在自留地享有很高的自治權力。

董書同掌握了胡寧部的權力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整個胡寧地區的印第安人整合起來。

整個胡寧地區生活的印第安人不到五萬人。胡寧部原本就有將近一萬人,是整個地區勢力最強大的。

各個部族之間是一盤散沙的狀態。

董書同利用馬春帶來的而第一批人在幾個月時間就將整個胡寧地區的印第安個整合了起來。

當然有時候他們能夠講道理,遇到那種不講道理的部落就只能用拳頭了。

反正董書同的拳頭比他們硬。

還好,印第安人種崇拜強者的。

胡寧部的名聲漸漸打了出去。甚至有印第安人部落主動過來投靠。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董書同開始低調的發展階段,在老族長退下之後,珠穆擔任了胡寧印第安部的大酋長,掌控這個胡寧地區。

他們還按照程序上報給了秘魯政府,得到了秘魯政府的承認。

董書同則以華人的名義成立了東華公司,開始了在胡寧地區的開發活動。

胡寧地區就在利馬的西邊,秘魯的政府對他們的還是比較關注的。

但是介于他們是印第安的勢力,不到萬不得已秘魯政府是不會干預他們的。

而胡寧地區也恪守規矩,對于從利馬過來的商隊,他們從來都不侵犯,還積極地與利馬進行交易活動。

秘魯安第斯山脈以西的沿海地區都干旱缺水。所需要的糧食大部分都是從部運送過去。

董書同抓住這一點積極開展與利馬的貿易活動。

原本胡寧地區的印第安人沒有自己的城外。

董書同就在胡寧湖南岸修築了一座東華城,這就是他們勢力的大本營。

部落中的老弱婦孺都被遷移到那里居住。

董書同平時也會住在這里。

之所以要將老巢放在這里,是因為這里位于高原之上,易守難攻。

將來華人在南美這里面對的敵人可能會很多,因此董書同決定將大本營建在這個險峻的地方。

同時,他們還在胡寧湖畔開發了大量的土地,這里的湖畔峽谷中的土地開墾出來也可以養活幾萬人。

東華城都不需要修建城牆。只要將周圍的幾個通道修建關隘,就能都將整個湖區給封鎖起來。

有水有土地,萬一要是出現什麼樣的意外,這里就是一個退路。

接下,隨著華人的數量越來越多。

胡寧的建設速度也隨之加快。

一個胡寧地區已經裝不下董書同他們了。

胡寧的北邊是帕斯科,南邊是庫斯科。

庫斯科城原本是印加帝國首都,也是秘魯印第安人的聖城。

珠穆的意見是向南發展的。沿著阿普里馬克河一路向南,收服那里的印第安人。

將東華的勢力向庫斯科發展,最終佔領庫斯科,舉起印第安人復國的大旗。

這一點跟董書同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過董書同要更保守一些。

這跟他手中華人力量太少有關系。

復興軍的商船一年只能夠跑兩個來回那美洲。

而董書同手中的華人大部分都是要通過船只遷移過來。

這就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為了支持哥哥在秘魯發展,董書恆一再增加跑南美洲的商船。

經過了兩年多時間的發展,東華已經擁有了十五萬華人以及近二十萬的印第安人。

山區顯然是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所以他們開始向胡寧東部的平原地區發展。

這就勢必會引起與那些莊園主之間的矛盾。

董書同手下的人大都是董書恆送給他的。

這些人自然是將復興軍那一套給帶了過來。

對了,那就是大建農場!

這里除了印第安人,自耕農的數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大莊園。

但是這里的人口有限,土地開發的效率很低。荒地隨處可見。

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給開墾了出來。

一開始東華沿著埃內河和烏魯班巴河很容易就能夠圈到大片的土地。這里只有少量的白人莊園主。

東華公司大部分時候都是用贖買的方式將這些白人給支走,收回這些土地。

出了建立農場之外,東華還給手下的人分配土地。

那些正規軍的士兵,包括印第安人都能夠分到土地。他們構成了胡寧的自耕農。

另外在高原之上的草場,則分配給了印第安人放牧。

自從華人將駝絨的制作技術傳過來之後,羊駝的價值越來越高了。

董書同準備的將羊駝當作今後的一個支柱產業來做。

就在前一段時間董書梅和劉清北率領的外交使團來到了秘魯。

書梅專門偷偷溜到東華城與幾年未見的大哥見面。

最後離開的時候書梅還留人在這里建了一個駝絨的工廠。

正好讓東華城的婦人們找到了一個活計。

羊駝除了拖東西、提供肉食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功用。

劉清北因為身份的原因不能離開利馬。

所以只能在那里與董書同會面。

兩人交談了很長的時間。

劉清北向董書同介紹了現在國際上的形式,介紹了復興軍現在的發展情況。

還傳達了董書恆對秘魯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

這次會面之後,東華的發展腳步突然加快了。

手下是東華公司開始在秘魯,甚至是周邊的拉美國國家擴張。

東華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勞動力,還有穩定的勞動力來源渠道,發展的非常迅速。

東華的農場開發也卓有成效。華人帶來了現進的水稻種植技術,非常適合在東部平原地帶種植。

這里的地處熱帶,水流豐富,是很好的水稻種植區。

農場中的農作物種植出來後,會賣到的西邊的利馬。

胡寧這里剛好的卡著連接東西的通道。

從這里到利馬的交通更加方便。

利馬的農產品市場幾乎被胡寧地區所壟斷。

但是這觸踫到了東邊那些莊園主的蛋糕。

農場糧食的豐收,也讓東華的高層信心大增,這意味著他們收下能夠養活跟更多的人了。

胡寧的山地確實有些貧瘠,還是東邊肥沃的平原地帶好呀。

這里河流都是從安第斯山脈中流出,水量非常的穩定。

東部農場的成功,讓東華將視角轉移向東邊的拉蒙塔尼亞平原。

但是這里的土地很多都被莊園主給圈佔了。

雖然,因為人手的原因,他們並沒有對那些土地進行深度開發。

但是他們有秘魯政府發放的文件證明。

雙方一個想要東邊的土地,一個看不慣東華搶了他們的市場。

很快就有人找到東華公司建立的農場。

一開始,這些莊園主就讓董書同的人退出農場,交還土地,甚至還讓董書同他們支付土地的使用費。

農場的華人們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開墾的土地自己還就不能種了。

印第安也是義憤填膺。

這些土地往上數三代全部都是印第安人的。

官司先是打到了利馬,但是秘魯的政府選擇了袖手旁觀。

在的總統何塞代表的可是那些大礦主的利益。

現在東華的印第安人與華人相處的很融洽。

董書同和珠穆也通過那些祭祀在印第安人種宣傳他們是殷商後裔,是幾千年前從西大陸來到美洲的。

祭祀甚至還從以西印加帝國的遺物中找到了證據。

印第安人和華人是一個祖先,這樣的認識在東華已經深入人心。

就連那些遷移過來的華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董書同還在東華推廣使用漢字、漢語,鼓勵那些華人的移民與印第安人通婚。

此舉大大增加了東華的凝聚力。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東華的手中已經擁有了四個山地步兵團,兩個騎兵團。常備軍的數量達到了一萬多人。

要不是顧及到開發的需要,軍隊的數量可以更多。

國內送來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青壯勞力。很多都經過了民兵的訓練。

可以說這些人隨時可以變成軍隊。

不過董書同沒有大肆擴軍。而是跟復興軍一樣藏兵于民。

控制常備軍的數量,大力發展民兵。

但是劉清北走後,這種緩慢而低調的發展狀態改變了。

首先是軍隊的數量翻了一倍,其次是軍隊的訓練明顯增多。

大家都知道要打仗了!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