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城市圈

作者︰獨孤賞月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火車行駛在鐵軌之上,一路上踫到的人無不回頭矚目。

很多老實的農民都是第一次見到火車。他們可沒有閑工夫去揚州乘坐那個體驗版的「玩具」火車。

董書恆知道,最初火車只能跑到八公里每小時,還比不上馬車的速度。他還知道以後火車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上線在哪里,沒人知道。

也許未來的可以乘坐星際列車,時光列車。

很快,柴油機和電力機車就會出現,火車的速度還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火車還有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的穩定性。除非是極端的天氣,不然火車都能夠正常地運行。

這也讓鐵路運輸從出現到後世一直備受親賴,即使是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還存在列車的身影。

所以董書恆就認準一點,多修鐵路是肯定沒有錯的。

董書恆已經規劃在長江上建造一座鐵路橋。這個工程如果完工了絕對能讓全世界對華夏刮目相看。

當然了,規劃歸規劃,什麼時候實現還不一定。不過江寧到南昌,浦口經合肥到淮北在連接徐州的鐵路已經進入了下一步規劃。

董書恆希望能夠用五年時間完成兩江地區的鐵路網建設,到那時候,淮海軍或許已經統一全國。

利用現在手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到時候就可以將鐵路鋪向全國。

鐵路和電報的覆蓋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也有幫助。鐵路可以將軍隊大規模地快速轉移,方便了軍隊的定期流動換防,也不需要全面部署軍隊,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戰略位置部署軍隊就可以了。

平時地方上只要放一些守備部隊,一旦有變就可以從這些戰略位置快速支援。

這就避免了軍隊長期在一個地方駐扎成為軍閥,也可以減少地方軍隊的數量,節省軍力。將更過的軍隊掌握在中央的手中。

電報則是方便了地方上和中央的聯絡。這樣地方行政官員的權力就會消弱。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電報向中央請示。

同時,中央也可以通過電報快速地了解地方上的情報。

電報行業讓實時的信息傳遞成為可能,還會加快新聞業的發展,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天下事。即使是偏遠的地方,老百姓也能了解到中央的政策。

如果漢唐的時候有電報和鐵路,那麼華夏的國土早就可以向西穩固在中亞地區,向北到達極寒之地,向南到達中南半島。

許多將士們打下的土地就是因為交通和信息傳遞的問題而被放棄。

兩江地區的電報網絡鋪設好之後,以後的電報線路淮海軍已經可以自行鋪設。

而且淮海公司麾下的電子實驗室已經和書院合作在著手研究無線電的問題。

這次徐壽的歐洲之行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搜集無線電技術的信息和人才。這也是為什麼董書恆讓他去找西門子公司合作。

因為西門子公司不光是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還有自己的信息來源渠道,通過西門子,徐壽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有線電報注定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通訊技術,不過還好這些電報線路以後可以直接用來改為電話線路,並不會造成浪費。

「書恆,書恆!」魏玉珍喊醒了正在沉思的董書恆。

「啊,玉珍,怎麼了?你們怎麼不看風景了?」

「你還說,你看一下外面,這都要到站了。」

董書恆將頭探到了窗戶邊上,映入眼簾的正是遠處的運河大市場,黑瓦白牆的建築群在運河邊上非常的顯眼。

他們現在正在通過運河鐵路大橋,馬上就要到揚州站了。

揚州雖然還不如高郵有現代氣息,但是作為一座自古聞名于世的繁華之所,揚州有著自己別樣的魅力。

尤其是裝著路燈的文昌閣大街成了一個逛夜市的好去處,每天晚上都如燈會一般熱鬧。

還有那些被董書恆下令改造後開放的園林,讓這個城市融入到了花園之中。

而且自從揚州在東面建了新城之後,城內的棚戶區的居民全部都遷移了出去,他們住在城東的安置區,正好方便到工廠去做工。

這樣整個城內顯得更加的寬敞整潔。

幾所少年軍校坐落在城內,城內經常會看到穿著軍服的少年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街道上行走。

董書恆每次在揚州的時候都會抽空去看看這些孩子,有時候還會給孩子們講講課。

這些孩子們的課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族主義教育以及感恩教育。

董書恆希望他們長大以後成為熱愛國家民族以及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

現在這些孩子還在接收基礎教育。他們中有很多長期營養不良,還要調理身體。

孩子的數量還在增加,不斷有新的孤兒被送過來。以至于董書恆準備在江寧再建立兩所少年軍校。

董書恆知道一個城市要想發展起來,首先要有一定的工商業作為基礎,其次要有學校,尤其是大學,增加他的人文底蘊,最後要有自己的輻射面。一個城市四周總要有一些鄉村或者小城鎮作為支撐的。

另外如果要建立一個城市圈,圈內的各個城市之間最好有互補性。

董書恆之前還專門跟底下的官員討論過兩江的城市規劃。

江蘇地區無疑是規劃的重點。從北向南,徐州的發展方向是一個重工業城市,也是淮海軍向北的交通樞紐,鐵路和運河將在這里交匯。

海州是一個天然良港,是鐵路運輸的東部終點,所以這里也是一座鐵路轉海運的中轉港。這里將作為一個港口城市發展。從北邊海運回來的物資將從這里轉運。

大豐是淮海軍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淮海軍重要的研發基地、軍事基地。這里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城市。

揚州以及高郵,這兩個城市非常的近,以後肯定要一體化發展,這里將是重要的輕工業基地以及商貿中心、文化中心。

江寧將是淮海軍的政治中心,同時會發展配套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

安徽省會重點開發廬州和安慶兩座城市分別輻射江北和江南部分。以往的安徽是南重北輕,發展的重心全在南邊,所以董書恆準備將安徽省會放在北邊的廬州,帶動安徽北部的發展。

這個貧窮的皖北才會是動亂的皖北。歷史上捻匪爆發于安徽北部,跟這里的窮密切相關。

淮海軍治理了洪澤湖以及淮海,讓安徽北部的自然災害大大減少,農業生活漸漸恢復。

幾個重要礦藏的陸續開發也為安徽北部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安徽北部的士紳勢力被捻匪破壞的很徹底,正好讓淮海軍的農場進駐,這里直面河南,有了這些農場作為支撐,以後無論是防御還是向北進攻都很方便。

安徽中部是士紳豪強的重災區,這里的豪強自古以來就不服管制。淮海軍自從當初一進駐開始就予以堅決的打擊。

為此,當地最初的時候,沖突暴亂不斷,淮海軍不得不抽調了幾支守備部隊過去。大軍正面壓縮豪強的空間,特戰隊配合進行定點清除。

大量的豪強家族被集體遷走,送到海外的農場勞動改造。終于讓安徽中部的風氣為之一正。

安徽的南部自古文風很重,世家大族很強大,不過這里經商的氛圍也很濃重。

而且這些大族在太平軍的統治之下已經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力量被削弱。

對這些家族,董書恆采取了拉攏、引導的方式。一方面以救世主的方式將他們從太平軍的統治下解救出來。

另一方面通過合作,積極引導這些家族向商業化方向轉變。並且吸收一部分這些家族的人才進入淮海軍的隊伍。

皖南的徽州可是人文薈萃之地,很多家族都有人在清廷做官。

要是將這些家族捆綁在淮海軍的戰車上,那麼相當于在滿清內部安插了一批人。

皖南這里也是絲綢、茶葉的重要產地,是淮海軍重要的出口原料供應地。以平和的方式接收這里還有利于這里經濟的恢復。

關于世家大族的問題,從一開始的時候,董書恆就沒有將其當做敵對的一方。

董書恆知道,即使華夏以後發展了,世家大族的問題依然會存在,這跟國人的家族意識有關。

事實上不光是華夏,很多國家都存在世家大族的問題。人類的出于對相同血緣同類的親近,本能地更加信任同族的人,也會為同族的人謀取利益。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辦法完全消滅。即使消滅了或者拆散了幾個大家族,還會有新的家族出現。

南邊的江西,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很低調。但實際上江西是最早形成的省份而且其疆域一直都是比較固定。

江西省實際上就是圍繞著贛江鄱陽湖的水系形成的,其四周有一圈山脈將其圍了起來。

贛江及其各大支流就發源于這些山脈,整個江西南高北低,所有的水最後都流入鄱陽湖,匯入長江。

而且江西跟蘇、浙、閔、粵、湘、皖六省交屆,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淮海軍以後要想快速地控制江南地區,就必須要做好江西地區的部署。

在江西,淮海軍會重點發展南昌、贛州,建立一條贛江經濟帶。景德鎮的瓷都地位也會得到提高和加強。

贛州將成為一個軍事重鎮、物流中心。通過贛州可以加強同廣東福建的經濟往來。

董書恆雖然現在不準備佔領這幾個省份,但是經濟方面的滲透一直在進行。

在贛州儲備物資,囤積兵力,一旦有事就可以迅速發兵閔、粵。

浙閩粵三省的商貿經濟比較發達,商人在地方上的力量實際上很強大。

浙江的商人已經被淮海軍拉上了戰車,福建的商人其實和南洋華人關系甚密,通過他們也跟淮海軍建立了不錯的聯系。

但是廣東的商人,因為立場的原因,跟淮海軍發生過沖突。直到現在還沒化解,現在他們龜縮到了廣東,依然圍繞在現在任廣東布政使的吳健彰的周圍。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