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

張冉離開,朱怡成繼續拿起未看完的奏折細讀了起來,他所看的奏折都是由軍機處轉過來的,各處的事件全部先交由軍機處,然後等軍機處按事件大小輕重緩急等再進行初批,然後再交由大內朱怡成決斷。

其實這種操作方式在前明就有,這就是前明的內閣制度,不過內閣制度有著批復之權,而批紅權掌握在皇帝手里,後來又交由太監以司禮監的名義處置。而現在軍機處替代內閣,朱怡成直接就剝奪了之前內閣的決定權,而把最終權利全部拿到了自己手里。

換而言之,軍機處其實就是皇帝的秘書處,他們的工作是作為皇帝的秘書來進行協助國事。但考慮到隨著大明越來越大,各地要務也越來越多,朱怡成也稍稍下放了些初批權,以減輕自己的負擔,要不然每日僅看奏折都看不完。

送上來的奏折都是每日的全部,軍機大臣絕對不可能私自截留奏折,不過這些奏折也都是經過整理的,緊要的事或需要皇帝親自決斷的全部貼著條,而普通奏折基本都已經過初批,朱怡成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挑選翻閱,或者直接發還軍機處執行即可。

除去這些正常渠道的奏折外,在外三品大員的官員,包括軍中總兵級別的將領,還有密折的權利。對于密折,這種方式卻是學自于滿清,滿清畢竟是外族入主中原,為了加強中央控制地方,所以建立了這種密折制度,而這種制度在康熙年間並不多見,歷史上真正實施是雍正時期,而且起到的效果也極為明顯。

對此,朱怡成直接就把這密折制度拿來使用,用下來一試的確感覺不錯,所以現在除了正常奏折外,密折奏事已成了大明的一項確定下來的新制度,這對于皇權的控制和地方溝通是極為有利的。

翻閱著奏折,朱怡成時不時提起朱筆在上面畫個圈或者寫上幾句話,然後再把它放到另一邊?隨後再拿起一份再看。聚精會神之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朱怡成又看完了一份奏折?隨後畫了圈擺到一旁,繼續又拿了另一份。

翻開看?看了沒幾行朱怡成的眉頭就皺了起來,神色微微變得有些凝重?隨後他粗粗翻閱一遍?接著再仔細看最後軍機處的初批。

而他看見軍機處的初批是空白的時候,朱怡成的表情更為凝重,想了想就沖著外面喊了一聲。

「皇爺……。」

「去宣廖煥之、孫嘉淦、何顯祖和曾逸書來見朕!」

小江子連忙應了一聲急急向軍機處而去,朱怡成把這份奏折單獨擺在一旁?隨後繼續翻看了其他奏折?約過了小半個時辰,隨著一陣腳步聲,廖煥之、孫嘉淦、何顯祖和曾逸書四人趕了過來。

讓小江子把四人引進殿內,四人上前向朱怡成行禮,待他們禮畢後?朱怡成指著下首的椅子讓他們坐,四人也不說話?按照座次依次坐了下來。

他們四人其中廖煥之是首席軍機,而其余三人雖然還不是正式軍機大臣?但身上都有軍機行走的差事,再加上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和朱怡成讓他們入軍機行走的用意?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他們即將都是後一任的軍機大臣?眼下說白了只不過是在「實習期」而未正式轉正罷了。

今日朱怡成突然把他們四人找來?卻未喊同是軍機大臣的董大山和同樣在軍機處行走的莊岩,這四人就猜出朱怡成要找他們的來意了。

畢竟軍機處中雖然各軍機大臣除排名外地位基本相等,不過各人側重點不同,董大山和莊岩都是軍中代表,對于軍事自然有發言權,可對于政事卻欠缺些。而廖煥之他們四人都是文臣,在軍機處主要負責的是政事一塊,朱怡成讓他們四人入宮那麼要問的就只能是政事了。

再者,看了一眼朱怡成擺在手邊的奏折,四人心里就更有底了,畢竟這些奏折都是由軍機處轉上來的,奏折中的內容四人都知曉一二,而且有些比較特殊的奏折也是經軍機處內部討論後才轉遞,而這一次轉遞的奏折中有一份奏折和其他奏折不同,因為這份奏折上軍機處並沒有進行初批,因為軍機處內部對這份奏折中的內容有所不同看法,並沒有達成一致,而且奏折中所提到的事件也牽連過大,他們不敢擅專,只能直接轉遞。

「這份奏折朕看了看,卻未有軍機處的初批,這是如何?」果然不出所料,當眾人都在琢磨著是否是因為那份奏折的原因時,朱怡成開口了,拿起單獨放在一旁的奏折問道,同時把它交給了在一旁的小江子。

小江子連忙接過,隨後把奏折遞給了廖煥之,廖煥之接過翻開看了一眼,然後給了身旁的孫嘉淦,孫嘉淦再給了何顯祖,之後又轉到了曾逸書手上。

皇帝詢問,臣子自然要回答,廖煥之是首席軍機,當即開口道︰「回皇爺,此奏折臣等都看過,卻未能統一意見,故此只能原封轉遞皇爺,並非臣等故意怠政,不作初批,還請皇爺明查。」

對于廖煥之的回答,朱怡成倒不意外,其實他看了奏折中的內容後基本就猜出了軍機處這麼做的用意。這份奏折雖然說的是實事,可卻同朱怡成所定的國策有所沖突,而且言詞中頗有過激,再加上還牽涉到地方施政,軍機處各大臣之間意見不統一也是正常的。

「軍機處對此事各自是如何看的,廖大人講一講吧,讓朕听一听。」朱怡成平靜地問道。

廖煥之似乎早就明白朱怡成會有這麼一問,其實這份奏折上書者是光州知州董銘。此人原本是康熙時期的舉人,卻未入仕,直到大明復國後在南京科舉中第,為進士科三甲二十四名,之後被授以官職。

在浙江擔任縣令任期滿後,董銘因為政績調任光州並升遷知州一職,董銘此人為官清廉,性格剛直,頗受地方百姓愛戴,幾年考評都是卓越,要不也不會升遷知州。

光州在河南東南部,屬于汝寧府,下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這四縣,地方不小。再加上此地歷來都是中原要地,更是傳統產糧區,如果不出意外得話,只要董銘在光州安心呆上幾年,以他的資歷和能力等任期滿後直接勝任知府或調任六部都是極有可能的。

可就是這個董銘突然間上了這麼一道奏折,奏折中對如今大明現在所制定的以商興國,大力發展科技的做法大肆評論,同時更直指此舉已經危害地方,導致地方百姓為逐利而毀壞傳統莊稼,直接改種經濟植物,使得產糧區的產糧大幅下降,導致地方糧價上漲,更因為民間作坊工廠大興,百姓由此聚集,恐有民心不穩之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