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順者昌逆者亡(求票!)

「看來,如今的河南局勢堪憂啊。」笑過後,廖煥之如此說道︰「之前軍機處就接到戰報,說是清軍已增兵河南,祝建才、王致清兩部在河南局勢岌岌可危,而今祝建才又向皇爺送來如此奏折,明擺著就是打算南下了。」

「可有王致清那邊的奏折送來?」朱怡成想了想問道。

廖煥之和鄔思道同時搖搖頭,朱怡成笑道︰「看來這王致清還抱著他的三聖王不放,不過也是,他可是堂堂的白蓮教主,哪里那麼容易向朕低頭。」

朱怡成的話雖這麼說,但話語中卻沒有絲毫惋惜,反而帶著一絲嘲笑。王致清同祝建才不一樣,作為白蓮教的教主,他是無法作出投靠大明舉動的。畢竟,自太祖起,白蓮教就同大明不共戴天,終明一朝,朝廷對于白蓮教防範甚深,而白蓮教在明朝時期起兵數次,但都被殘酷鎮壓。

假如王致清如祝建才那般向南京發出奏折,那等于表示白蓮教徹底向大明投降,作為教主的王致清是絕對不會干這種事的。另外,如果他真這麼做的話,朱怡成說實話也不敢接收王致清,這樣一顆定時炸彈擺在身邊,天曉得什麼時候白蓮教再一次會給天下人一個驚喜。

鄔思道開口道︰「祝建才此舉是為他南下做準備,恐怕用不了多久祝部就將撤離河南,從而南下湖北。祝建才這麼一撤,王致清也不可能繼續留守河南,從局勢來看兩部南下已成定局。此外,高進部就在湖北,雖然現在受阻于江夏,可一旦三部在湖北匯合,以清軍在湖北兵力要攔住他們根本就不可能。至于隆科多是否會領兵南下追擊,依臣看來是一定的,如此河南之戰就將蔓延至湖北,此時如我大明西進江西,那麼湖北、江西兩省就成了主戰場,幾方勢力將在此決一雌雄。」

朱怡成邊听邊想,鄔思道判斷的沒錯,現在的局勢的確如此。原本明軍集結部隊進攻江西,為的就是要給河南的義軍減輕壓力。但看來祝建才和王致清現在就頂不住了,以時間來看,恐怕他們南下湖北迫在眉睫,究竟是頂著寒冬不顧一切南下,或者還是再苦苦支持,等待開春後再做此行?無論是何種舉措,也就是一兩個月的時間。

對于這個局勢變化,朱怡成現在考慮的是究竟如何應對。是繼續按照之前的策略西進江西,還是按兵不動等待對方南下後在湖北大打出手?究竟如何選擇,朱怡成一時間有些遲疑。

天下義軍,最有名氣的當屬于之前的袁奇。對于袁奇此人,雖說朱怡成曾經恨之入骨,因為就連性命都差一點兒斷送在他的手上。但除此之外,朱怡成還是比較佩服袁奇的,相比祝建才,袁奇才是真正的梟雄,其他的不說,僅從高進在袁奇死後依舊掌握袁奇部,不顧一切攻擊江夏,意圖恢復當年袁奇在江西的勢力就能看出袁奇對其部署的影響力。

高進此人,在袁部中地位不低,卻一直聲名不顯,朱怡成同高進的接觸也只不過是當年寥寥幾回而已。但沒想到在袁奇死後他居然能繼續以袁奇舊部的名義同清軍作戰,由此可見這也是一位英雄。

假如送來奏折的是高進,或者說袁奇不死現在向朱怡成低頭的話,那麼朱怡成絕對會伸出援手救援。可偏偏這是祝建才的奏折,以祝建才的為人,在場的三人都清楚的很,也一眼就看穿了這奏折的用意。

王致清的白蓮教就更不用說了,大明和白蓮教的世代之仇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反清復明就能抹去的。

在這種情況下,究竟如何選擇,朱怡成一時間難下決斷,不由得把詢問的目光望向了廖煥之和鄔思道。

見朱怡成向他們投開詢問的目光,廖煥之和鄔思道不由得暗暗叫苦,實際上在前來稟報的時候,兩人就對于這選擇私下討論過一番,卻沒有最後定論。

「說說吧,江西之戰是否繼續?或者另做打算?」

對視了一眼,廖煥之先開口道︰「回皇爺,江西之戰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依臣看來,九江是必打的,拿下九江,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就可連成一片,同時扼守住長江要害,進可攻,退可守。如今叫停江西之戰,不僅白白耗費軍資,更對于大局來講得不償失。但臣又覺得,拿下九江後再繼續西進就沒這個必要了,我軍可由九江、南昌一線,沿潘陽湖以東,以取江西半省,同浙江、福建相連。之後,究竟是向北直攻中原,或者說朝西南先解決廣西,這還得皇爺做主。」

廖煥之的觀點非常明確,他是暫時繼續攻擊江西,但是把西攻江西全省的戰略進行調整,以改為只取江西半省之地的方針。這樣的話,既不打亂現在的軍事部署,也能適當地繼續坐山觀虎斗,看著祝建才、王致清、高進和清軍四方在湖北和江西以西進行大戰。

不得不說,廖煥之這個建議著實不錯,朱怡成听後大為心動。

朱怡成正要說什麼的時候,見鄔思道一副思索的表情,到了嘴邊的話頓時改了,他開口向鄔思道詢問他的看法。

「臣先問皇爺三個問題,可否?」

朱怡成微微一愣,當即笑道︰「有何不可,鄔先生要問直接問就是了。」

鄔思道拱手道︰「那就先請皇爺恕臣無禮了。」

朱怡成笑著擺擺手,讓鄔思道直接問就是,鄔思道這才問道︰「其一,皇爺您覺得,如今我大明軍力是否可以一戰以定天下?」

「這……。」朱怡成沒想到鄔思道會問這個問題,頓時哭笑不得道︰「先生為軍機大臣,如何不知我大明之軍力?雖說我大明如今擁兵六十余萬,更有江南半壁,再加上海軍之盛縱橫四海,但無論從軍隊數量和控制的地盤、人口而言,還是不如清廷。另外,康熙並非庸主,其臣下也有不少干才,想要光復神州那絕不可能是一戰而定的。」

鄔思道神色平靜,既不說是也沒說不是,繼續問了下一個問題︰「自神州淪落以來,滿清奪我漢家衣冠,滅我漢家文化,天下人無不為之憤慨,但奉我大明為正統者,無不思復明之舉,這才有我大明在皇爺帶領下光復天下之舉。所以,自清入中原,神州大地處處有義士起兵,打出反清復明之旗號,此乃天下之心,也為百姓之願,是否?」

「當然如此!」對于這點,朱怡成絲毫不能否認。滿清入關,僅是平定四方就用了許久,民間抗清之舉從所未有斷絕,直到袁奇起兵之前,還有四明山起義發生,就連現在的大明從基礎上來講也是以最初的義軍為結構,這才建立起來的。

而從歷史上來看,終清一朝,民間起義從來沒有缺少過,大大小小上百次,直至清末,孫大炮打出了驅逐韃奴,恢復中華的口號,從這點來講和當年的朱洪武口號沒什麼區別。

「其三,皇爺為天下反清共主,有朝一日必舉北伐大旗,到時候北方義士自當奉皇爺為正統,以迎王師,是否?」

听到這,朱怡成不再做回答了,因為他已經明白鄔思道這三個問題的真正用意了。鄔思道是要借這種方式來告訴朱怡成,現在大明還未強大到一戰就能吞掉滿清的地步,而且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尤其是北伐中原更是重中之重。作為天下正統,作為大明的皇帝,朱怡成的一舉一動全在天下人的眼中,只有得到了天下漢人的認可,那麼這光復神州大業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天子之仁雖是王道,但這天下還尚有小人。如有居心叵測者不服王道,鄔先生覺得如何處置呢?」廖煥之在一旁突然間問道。

鄔思道兩眼猛然一睜,眼中冒出精光︰「既有天子之仁,也有天子之怒!自古以來,王道霸道,相輔相成,無非順者昌,逆者亡!」

「好!好一個順者昌,逆者亡!」

朱怡成頓時撫手大笑起來,鄔思道這一言點醒了他,哪里來的這麼多顧慮?只要牢牢抓住天下大義,作為正統的大明天子難道還怕一些跳梁小丑不成?祝建才走投無路想要抱大腿,這沒問題!畢竟他也是名義上的大明義軍,但朱怡成這條大腿不是那麼好抱的,如他以後安安穩穩地听話也就算了,可如果還打著朝三暮四的小算盤,那麼朱怡成手中的刀劍絕對能讓他後悔莫及。

至于高進和王致清兩部,自然也是如此。現在的白蓮教已成了義軍,王致清這個教主也成了三聖王,到時候他們何去何從,自然會給他們選擇的權利,可是一旦做了選擇,作為大明皇帝的朱怡成也會做出相應的決斷。

一掃之前顧慮,朱怡成心情舒暢無比,回頭再看看擺在一旁的那份祝建才的奏折,朱怡成拿起就丟給了廖煥之,告訴他一切計劃如常,西進江西戰略不容更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