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

當年鄭成功在台最盛時擁有雄兵十萬戰艦五百艘,數十年前施瑯率軍攻台時同樣采取了取台灣必先取澎湖的策略,並同名將劉國軒在澎湖展開激烈的大戰,史稱澎湖海戰。

劉國軒為守台灣在澎湖設置了多道防御,利用各島地形建立炮台、女牆、壕塹,構築了全面立體縱深的防線,再加上劉國軒本就善守,把澎湖經營的如金湯一般牢固,可最終卻還是被施瑯二萬五千精兵水師破之。

而如今,澎湖的這些工事早就被清廷拆除,至于那些炮台也都荒廢了,再加上澎湖守軍僅千余人並戰斗意志薄弱。連朱怡成自己都沒想到原以為一場對澎湖的攻堅戰居然剛一出兵對方就輕易投降了,開戰當日,寧波水師就佔了澎湖,大軍除登陸時有只一員士兵不小心崴了腳外,其余毫發無傷,澎湖守軍自葉國鼎之下絲毫沒有抵抗的勇氣,直接棄械投降,就此澎湖落入朱怡成之手。

拿下澎湖,副將張鰹當即就提議趁台灣還未反應立即登陸台灣,對此建議王東欣然接受,艦隊只在澎湖休整一日,第二日凌晨就直撲台灣,僅一個多時辰寧波大軍就登陸台灣,而此時台灣總兵王國興、副將王三元還未接到澎湖陷落的消息,整個台灣上下根本就沒任何防備。

大軍攻入台灣,打出十二角日月旗,台灣民眾見到此旗是欣喜若狂,要知道這些年來清廷佔據台灣對當地是多有壓榨,不僅苛捐雜稅攤派嚴重,甚至還強行對其百姓進行遷移,使得台灣上下苦不堪言。如今突見十二角日月旗出現,整個台灣頓時沸騰起來,不少一直隱藏在民間的反清力量更是主動來投,而大軍一路而進途中,台灣百姓更是夾道歡慶以迎王師,甚至當登陸部隊還未打到台灣府,反清義軍就已揭竿而起,台灣副將王三元猝不及防被義軍圍攻所殺,總兵王國興帶幾百人狼狽出逃卻一頭撞上寧波大軍,隨後被俘。

幾日後,台灣的清軍殘余力量被完全清剿,就此台灣全部收復。自康熙二十二年施瑯攻陷台灣後,神州徹底淪喪時隔二十六年,台灣重新歸大明所有,當消息傳到寧波時,整個寧波上下歡騰一片。

「如何?」大都督府,朱怡成身著嶄新的監國王袍,李娟兒正帶著幾個婢女為他整裝,望著從西洋購來的鏡子中映出的自己模樣,朱怡成笑呵呵地問。

「監國殿下英明神武,儀容自是不凡。」李娟兒微笑著回答道,同時上前為朱怡成小心系上一塊明黃的玉佩,接著後退幾步,抬頭看著站在那邊的朱怡成,目光中滿是欣喜,可卻也有淡淡的憂慮。

「這些日子辛苦你了。」似乎感覺到李娟兒所想,朱怡成揮手讓婢女退下,上前握住她手道。

李娟兒不敢把手抽回,只能低聲道︰「殿下,這可不合……。」

「沒什麼合不合規矩的。」朱怡成對面前這個姑娘真誠道︰「無論我是誰,站在你面前的還是以前洪大哥!這麼多日子風風雨雨都過來了,以後會越來越好,放心吧,等正式登位後,孤就會下詔立你為後……。」

「可是殿下,我……。」當听到這句話,李娟兒猛然抬頭,顯得有些不敢相信。

朱怡成笑道︰「先不說大明天子本就得娶民間良女,何況你更不一般,盡管放心,如今孤的話就是規矩!」說完,朱怡成用力捏了捏李娟兒的手,李娟兒眼中瞬間起了霧氣,但她的嘴角卻綻放出花兒般燦爛的笑容。

拿下台灣,朱怡成重登監國之位已確定,這幾日整個寧波都在為此事忙碌著,同時鄔思道向朱怡成進言登位後速速立後,以安天下人之心。對于這點,朱怡成答應了下來,不過他可不想隨隨便便找個不認識的女人當後,而且在他心中早就已有人選,而這人選就是一直跟著自己的李娟兒。

對于這個選擇,如是清廷王公或者是皇帝當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放在其他朝代也要講個門當戶對什麼的,可唯獨大明卻是不同,大明自朱元璋起,皇帝的皇後或王爺的王後大多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這是朱元璋立下的祖宗規矩,一來是他本人娶的馬皇後就是貧賤之妻,夫妻感情很是深厚,自起兵到奪取天下夫妻一直相互扶持相敬如賓。二來這麼做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勢力過大而影響到皇權,如娶民間女子就沒這個麻煩。

所以,當朱怡成把這個祖宗規矩搬出來,要立李娟兒為後時,鄔思道、廖煥之等人也無法反對,而軍中董大山、馬功成這些大將對于李娟兒本就親近,朱怡成要立李娟兒為後,他們當然是舉雙手贊同。

此次朱怡成登監國位可不像上次那麼草率,在鄔思道等人的盡心安排下,登位典禮異常宏大,而這時寧波義軍也完全打出了大明的旗幟。

登基當日,朱怡成先穿著孝服,在先帝和神靈的牌位前禱告,等到了吉時,鐘鼓齊鳴,他才換上黃色的袞服王袍登上高台禱告,此時在寧波的各級官員也都身著煥然一新的朝服,文武分為兩列跪于高台兩側。結束禱告後,朱怡成步下高台,登上雲輿,在文武陪同下入原大都督府,也就是如今的監國府。

下了雲輿,朱怡成上雲盤,隨後在寶座坐下,此時文武按品級依此而入,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禮畢後,廖煥之作為文官之首在詔書上蓋上大印,以宣告監國登位。

當監國登位之聲從殿中傳到殿外,再一步步傳到整個寧波城的時候,整個寧波瞬間沸騰起來,滿城都是歡呼雀躍聲……。

朱怡成在寧波突然亮明身份,重登監國位,這消息如同張了翅膀一般朝著四面八方飛去。當得知此信息時,全天下的義軍先是目瞪口呆,緊接著是欣喜若狂,至于在江西的袁奇得知此消息後更是心頭復雜無比。

當初,他把朱怡成這個「奇貨」拉到前台,以監國虛名推到天下人面前以為自己攝政之用,從而在浙江突然崛起,如果不是當初杭州一戰過于草率,從而導致大敗的話,那麼他袁奇就是這天下義軍的最高首領,甚至已擁有和清廷直接抗衡的力量。

只可惜,杭州戰敗,最終導致他後來三起三落,如今雖然佔據九江、武昌一帶,並已把勢力向西伸向了四川,只等四川白蓮教眾起事,袁奇可趁勢打通四川道路,從而取得更大的地盤。可誰想他一直以為早就在杭州之戰就死了的朱怡成卻一直活著,那神神秘秘在寧波多次擊敗清軍,力量不斷強大,甚至現在還拿下台灣的洪強居然就是朱怡成?而現在,拿下台灣後的寧波勢力已成了天下義軍最強大的一股,更可怕的是朱怡成正式向天下宣布他的身份,在寧波重登監國位。

一想到如此,再回憶到當年他第一次見到朱怡成的情景,袁奇實在不敢想象記憶中那個懦弱無能又膽小怕死的少年居然獨自做出了如此大的事來。感慨之余又不免得有些懊悔,雖說朱怡成的登基詔書中並未對袁奇有任何指責,反而依舊稱他為大明忠勇王,同時對袁奇部是夸獎並好生安撫,讓袁奇在江西再接再厲,聯合各地義軍對抗清軍,以早日完成反清復明大業。

可是袁奇卻敏銳地察覺到這詔書只稱自己為忠勇王,卻沒提他反清大元帥的名頭,所以袁奇心里很清楚朱怡成對于自己的態度。就像祝建才那邊也是,朱怡成的詔書中默認了祝建才漢王的身份,至于平天大元帥什麼同樣只字未提,其用意是顯而易見,朱怡成明顯是以其監國身份用這種方式來從形式上取得對袁、祝二部名義上的統轄,而這種大義是袁奇和祝建才無法抗拒的,如果他們不承認朱怡成的正統地位話,那麼作為豎起反清復明旗號的兩支義軍當何去何從呢?

鄔思道的確深知人心,這個手筆正是出自于他,其實無論是朱怡成還是鄔思道心里都清楚,這樣做並不能改變袁奇和祝建才兩部的實質掌握權,可是這樣做卻是必須的,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全天下豎立起朱怡成監國的威望和大明正統的地位,而鄔思道也斷定,無論是袁奇還是祝建才就算心中不滿,他們也絕對不會對此有任何反駁。

事實也是如此,當得知詔書內容後,袁奇和祝建才雖然暗暗咒罵朱怡成無恥,卻不敢真正撕破臉進行反駁,畢竟他們都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難道因為這一份詔書不反清而先反朱怡成麼?如果這樣做的話,他們的大義何在?

登位當日,寧波文武各有封賞,由原幕府各職改為六部,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朱怡成以監國繼續攝大都督之職。同時,立李娟兒為後,對于各地義軍首領也各有封賞,福建的陳五顯更是直接封總兵官,其部一應均有封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