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營壘

作者︰四代重奸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後金部分主力去了龍王堂村?」張順聞言一愣,心道卻是無巧不成書。

而宋獻策、虞堡主聞言不由驚喜的來了一句︰「噫,我軍勝矣!」

顯然對蚩尤寨在龍王堂村這件事,這幾人早已經心知肚明。

如今我據涿鹿城,彼據蚩尤寨,豈非天意耶?

當然,此事說巧也巧,說不巧其實也不巧。

那保安州以南地界,雖然丘陵起伏,但是相對于南部山區來說,已經算是平坦之處。

故而對東西對峙的雙方來說,原本地形不變,那麼軍事部署本就大概率傾向于趨同。

如今在義軍駐扎在了涿鹿故城的情況下,那麼後金駐守蚩尤寨,本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足為奇。

當然,由于明廷在此地修建了礬山堡,自然也導致了雙方的形勢,與上古時期有所不同。

若是一切都招辦上古涿鹿之戰的布置,那是舍本逐末。

那洪太原本的打算是以礬山堡為中心,然後沿涿水設置營壘為兩翼,壓迫幾乎無險可守的河對岸義軍。

結果,他萬萬沒想到張順避實擊虛,卻把營地立在了涿鹿孤城以東的土丘之上。

如此以來,後金在礬山堡以北的防御設施,除了白費力氣以外,幾乎毫無用途。

而義軍出乎意料的把營壘設置在涿鹿故城以東的土丘之上,更是對後金左翼的防線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在這層層壓力之下,洪太也不得不調整後金一方的防御重心。

調整的結果,自然是在礬山堡的正南面龍王堂村別立一營,謹防義軍斷其後路。

「殿下,建虜防守重心南移了,咱們該怎麼辦?」徐子淵聞言適時提出問題道。

「咱們?咱們派人去三堡、四堡和七旗村,沿涿水展開防線!」張順早已經胸有成竹,不由笑道。

「著張如魁前往七旗村,官撫民前往駐守四堡,黨守素駐守三堡,三人以官撫民為首,黨守素、張如魁輔之,不得爭權誤事!」

「剩下的張三百、李萬慶兩營九千人,繼續駐守保安舊城,護住義軍後路。」

「另外著鎮代王葉廷桂、太原留守孫傳統盡快備齊火藥至少十萬斤,送到前線,以免雙方大戰之時消耗殆盡。」

「這屬下這就草擬軍令!」徐子淵猶豫了一下連忙應了。

原來明軍在此地,不獨設置了一個礬山堡,而且還設置了一干小型堡壘作為輔助,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防御體系。

然而,由于明軍設置礬山堡時的假想敵和如今後金的假想敵完全不同,這些堡壘大多數都失去了作用。

其中涿水上游便設置了礬三堡、礬四堡,而七旗村正坐落在涿水源頭的涿鹿山腳下,這三處正好從南向北,遏制住了涿鹿山至涿鹿古城一帶,剛好又被張順撿起來用了。

而此時此刻,後金一方也由于佔據了蚩尤寨,暫時形成了礬山堡——蚩尤寨雙核心的防御結構。

當義軍這邊剛一動彈,那邊洪太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看樣子,這‘順賊’是準備沿河布置防線啊!」洪太听得明白,不由皺了皺眉頭,嘆了口氣道。

上次他被蚩尤寨這個稱呼惡心了以後,便一邊下令把龍王堂附近的營壘命名為龍王寨,一邊又快馬加鞭趕回了礬山堡。

本來依照他的心思,龍王寨固然重要,但是怎麼都重要不過防御設施齊全,背山臨水的礬山堡。

但是,這一次張順用實際行動告訴他礬山堡沒有那麼重要。

你道為何?

原來義軍安營扎寨于涿鹿古城以東以後,由于地形原因,後金軍若想進軍,只能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渡過涿水,然後從涿水北岸向義軍發起進攻。

另一個則是直接走涿水南岸,然後渡過涿水向駐守在高丘上的義軍發起進攻。

對後金一方來說,自然是前一個更為便宜,後一個只能等而下之。

然而,當義軍沿著涿水上游把戰線延伸到涿鹿山腳下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如果後金還按照以前的布置發起進攻,那麼位于義軍右翼的官撫民、黨守素和張如魁三營人馬就可用渡過涿水,閃擊後金後路「龍王寨」。

而如果雙方的戰場位于涿水以南,那麼對官撫民一干人等來說,事情就更簡單了。

他們完全可以放棄礬三堡、礬四堡和七旗村,直接從西南方向加入戰場,側擊後金左翼。

「這‘賊子’真是難纏!」洪太破口大罵了一通,出了一口惡心,最終還是老老實實的下令道。

「著肅親王豪格率領萬人駐守龍王寨,著貝子博洛率領三千人馬,沿著蚩.泉水布置營壘,謹防‘順賊’切斷兩地之間的通道,不得有誤!」

「喳,兒臣(奴才)領命!」那豪格和固山貝子博洛連忙上前領了軍令。

兵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

張順明白其中的道理,那身經百戰的「大清國皇帝」洪太沒有理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既然你想讓我調整防守重心,那我勉為其難的調整一下,但是決不能如你所料那般把整個防守重心全調整過去。

古代中式戰爭,有一個明顯有別于其他地區戰爭的形式,那就是營寨。

凡大戰將起,先立營寨,然後求戰。

之所以如此,這是由交戰雙方的工程作業技術和交戰規模造成的最佳選擇。

兵法曰︰未慮勝,先慮敗。

數萬人馬,疾行千里,遇敵而戰,非曠日持久不能分出勝負。

如果一方安營扎寨,而另一方面卻不然。

一旦三兩日不分勝負,沒有營寨一方不但要風餐露宿,更是要時時刻刻面臨著對方的襲擾,後勤輜重又無法存放,那自然惟有失敗一途。

故而,雙方大戰將起,第一步較量就是安營扎寨。

這安營扎寨也分成不同的標準,若是尋常行軍,自然是設置柵欄,稍作布置便罷,這是臨時營寨。

若是駐扎時間較久,那就需要伐木壘土,幾如築城,這個便是長久營寨。

而如今雙方這種集營寨和堡壘為一體,攻防兼備的防御體系,已經不能再稱之為營寨,而是由一處處防御點組成的戰爭營壘。

每一處營壘的挖掘和堆砌,就好像棋手在棋盤上落子一般。

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早已經刀光劍影。

如此過了七八天,雙方皆立營壘完畢,張順和洪太兩人斗了個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