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驃騎將軍

作者︰四代重奸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臣李自成,見過舜王殿下!」眼見張順正在存心殿寫寫畫畫,剛剛被侍書引進來的李自成連忙上前拜道。

「哦?我的驃騎將軍來了!」張順不由笑道。

李自成字棗兒,小字黃來兒,喊起來如何呼喊小兒一般,讓張順實在張不開口,只好順勢開了玩笑,亦是親近。

「舜舜王實在是待臣過厚,讓臣汗顏無地!」李自成不由躬身紅臉道。

本來他還想保持幾分骨氣,奈何舜王實在是太大方了,由不得他不塌下腰桿,放軟了身段。

這張順實在是好手筆,上來晉封了一個地位猶在四征四鎮之上的驃騎將軍,讓李自成很難不相信他會踐行王爵的承諾。

「哎,你應得的!」張順抬手示意了一下道,「你坐!」

「臣,不敢!」李自成嚇了一跳,連忙擺手道。

「什麼敢不敢?都是自家兄弟,有沒有外人,客氣什麼?」張順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

「那那還請舜王恕罪則個!」李自成囁嚅了一番,這才斜欠著坐下下來。

「這一次招你前來,想必你也猜出來了個七七八八!」張順這才正色道。

「原本本王計劃在陝西經營些時日,待根據穩固以後再行伐明。」

「只是如今看來,大明自作孽不可活,本王擔心他們撐不住後金的一波進攻, 不得不早做打算。」

「那那舜王是打算開春發兵嗎?」李自成沉吟了一下, 不由猜測道。

「沒那麼早!」張順搖了搖頭道,「初春遼澤冰封,利于後金往來,吾不為也。」

原來明末時期, 下遼河平原一片沼澤, 橫亙在沈陽、遼陽和廣寧衛之間。

後金若想和蒙古聯系,不得不繞道遼澤以南的沿海地區, 然後走廣寧聯絡。

如果等春天開化以後, 遼澤一片汪洋,正好不利于後金用兵。

「那……那舜王的意思是?」李自成不由試探著問道。

「這兩年年景不好, 秋苗多枯, 是以春天需要補中。待到農忙過後,方是用兵之時!」張順笑道。

「大概時間,也就在三月左右吧!」

張順算的如此精細,不過卻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這時代的李自成還沒有自個主政一方過, 對用兵的天時了解不深, 未能明白其中深意。

他不由又問道︰「不知舜王打算如何征伐?」

「我意兵分三路, 我自率主力走平陽、汾陽, 克太原。」

「而你則率領北路人馬五萬人, 渡黃河, 走保德, 破偏頭、寧武、雁門然後與我合攻大同、宣府, 進取大明京師!」

「五萬人?」李自成聞言嚇了一跳, 連忙表態道。

「兩三萬人足矣,如何需要這許多人馬?」

他當然知道自己在義軍中的聲望僅次于張順, 也正因為如此,他不得不韜光養晦, 以免遭受猜忌。

「兩三萬足矣?」張順聞言一愣反問道。

「難道驃騎將軍只需兩三萬人馬便能克三關,震懾邊牆以北韃子諸部嗎?」

「呃……實不能也!」李自成听張順這麼一說, 這才明白他這北路軍究竟怎麼回事。

原來這北路君走的路線基本上就是大明邊牆,所以需要攻克的城池雖少, 卻都是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這樣的邊關重鎮。

除了攻堅克難以外同時還帶有監視、震懾蒙古諸部, 保護張順所率主力側翼安全的作用。

「那……那舜王打算帶領多少人馬?」李自成猶豫了一下,不由問道。

「本王帶兵十萬,直搗黃龍!」張順笑道。

好,這下子放心了!

等等, 舜王一下子哪來這麼多兵馬?

「如今義軍兵力吃緊,我是這般打算。」只听到張順又說道。

「你麾下如今有五千人馬, 我意分出來兩千人馬, 分別讓你佷子李過,副將劉宗敏帶領。」

「然後再撥調你麾下一十三個營,並紅夷大炮一司,其中‘擎天大將軍炮’三十門,‘飛彪銃’二十門,專職攻城之用。」

「其他騾馬牲畜、糧草輜重、以及征調勞役丁壯我準備讓張伯鯨負責,你意下如何?」

「舜王殿下!」李自成聞言不由大為震動, 連忙離開座位, 拜倒于地,哽咽道。

「自成得舜王如此厚愛, 敢不效死乎?」

「請舜王放心,只要有自成在,大軍所至, 定然摧枯拉朽,一舉擊穿大明邊關重鎮!」

「好,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張順連忙將他扶起來,拍了拍他肩膀道。

這可是歷史上的名人啊,拿他來對付大明邊關廢物完全是「殺雞焉用牛刀」!

不過想起來歷史上這廝慘敗于「一片石」,張順不由又叮囑道︰「這一仗我們是正兵,你是奇兵!」

「到時候內地到處起火,大明定然會抽調邊軍支援,到時候你再從延綏殺出,定然能一舉建功。」

「只是成功以後,一定要勝不驕敗不餒,給老子把邊牆以外的韃子看嚴實了!」

「別咱們和大明主力打個兩敗俱傷, 讓一群韃虜撿了便宜!」

「舜王!」李自成聞言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差點都想跪下來喊一聲「泥似額達」!

什麼叫奇兵?

奇兵又稱「撿漏」、鐵桿親信!

別人作為正兵吸引了敵人主力,那麼奇兵只要肯賣命,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一般都是絕世之功。

但是如果關鍵時刻, 奇兵來不了,那樂子就大了。

所以一般用來擔當奇兵的隊伍,都是主帥最信任之人,同時率領的也是最精銳之兵,如何不讓李自成感激涕零?

張順眼見火候差不多了,這才笑道︰「如今副帥、軍師還未議好人選,還請你不要心焦。」

「五萬大軍所需糧草,除了你和張伯鯨在延綏士紳、大戶手里夾出來的十萬石以外,我會命令延安知府丁啟睿和魏知友以賑災的名義,再運入二十萬石。」

「對了,你和魏知友之間的恩怨,過去了就讓他過去吧,不要再提了!」張順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兒,不由又提了一嘴。

原來當初魏知友正是李自成手下將領,後來路過嵩縣的時候,他借機投靠了嵩縣知縣何復。

結果,後來李自成攻打嵩縣的時候,在他手里吃了不少苦頭,是以結了梁子。

後來魏知友投靠了張順,兩人幾乎不曾見面,倒也沒有什麼。

只是最近「夾總」李自成正好前往延安「夾人」,如何見不到時任延安總兵的魏知友?

抬頭不見低頭見,兩人這一下新仇舊怨攢到一起,倒鬧了不少矛盾。

「哪……哪能啊!」李自成聞言有幾分尷尬,只是如今正意氣風發,不由保證道。

「如今魏知友是舜王的人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自成哪會和他一般見識?」

「舜王且放心,以後再見到魏知友,臣定當退避三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