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國之根本

劉遠橋造反成功,成為了歷史上所有造反最成功的人物,同時也都成為了新一代帝國的主人,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他的身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份發生了變化,身邊的禮制和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比如說從前,他作為大明頂級的權貴,劉氏家族的主人,一身關系著整個集團的安危和生死,身邊的人,唯他馬首是瞻,追隨于他,共同進退,他也享受著這一個時代最頂級的權貴所擁有的禮制和享受。

但這一切,都還是權貴。

自從他自封為監國王,加九錫之禮之後,就成為僅次于皇帝的人物,禮制又是不同了。

別的不說,比如說從前,作為大明的權貴,他即使就是再牛逼,也只能夠娶一妻而已,雖然有妾,但是都是沒有名分的,還做不到最頂級的權貴三妻的地步。

現在他已經是監國王,即將作為皇帝,所享受的禮制,也就不同了,大明最頂級的權貴,立有巨大功勞的,他們是可以享受三妻的待遇,這三妻還是朝廷認可的那一種。

劉遠橋他迅速的由頂級權貴變成監國王,也都迅速的由監國王轉換,準備轉變為新帝國的皇帝,所享受的禮制又是不同,皇帝是可以擁有三宮六院,而且還是合理合法的,而且皇帝皇帝的權力,是不受約束,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的。

在這一點上,劉遠橋跟大明的皇帝,完全不同,大明的皇帝,他要通過他的朝廷來行使權力,來驅動天下為他服務。

但是朝廷的文武大臣,可是不好使的,他們在听命皇帝的時候,也得給自己順便撈取好處,這叫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士大夫的好處撈多了,難免會侵犯到皇權,皇帝別無辦法,只能夠捧出司禮監,來跟內廷打對擂台,兩方之間進行制衡,皇帝從中取利,這就是大明過去幾百年的政治格局。

可以這般說,大明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宦官亂政的局面,也都是皇帝支持和默許的結果。

當然大明出現的幾次大規模的宦官亂政,最終也都是以宦官的全面失敗,文官集團的勝利而告終,文官集團的勝利,也都可以理解為仕權對皇權的壓制。

甚至有人在暇想,現在大明的官場,這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天下不是姓朱的,而是姓朱跟士大夫一起的,大家一起的天下。

長此以往,再過幾十年,只怕大明會真正的變成另一個種格局,那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

說白了,就是後世的說的君主立憲制,當大臣們的實力,足夠大,大到了挑戰皇權的地步,自然就可以逼皇帝退步,大家共享天下。

但是華夏帝國則是不同,劉遠橋也是通過他的文武百官,來管理千軍萬馬,來管理天下的州府,但是劉遠橋他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他吩咐下來這些事,這些人就得執行。

皇帝下的旨意,就是聖旨,他手上的這幫官員,可是沒有明朝那一幫官員這般有骨氣,敢封還聖旨。

明朝三百年,別的不好說,倒是把文人的骨氣培養出來了,本來文人的骨氣高大上,壓倒了武人,這是很好的事情。

只是這些文人也都沒有達到天下人的希望那般,就是如他所說的誓死效忠君王,當敵人來的時候,這些人還是貪生怕死,還是投靠了敵人。

這就是他們所鄙視的卑劣小人。

華夏帝國的崛起,其實也都對大明的文官集團和仕林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作為新生的勢力,他的崛起,肯定就是挑戰舊有利益集團的利益,許多大明的老百姓,也滿懷希望,希望這些士林鄉生們,能夠帶頭,跟華夏軍打一個你死我活,誰知道,這些當官的,既貪生怕死又,貪圖富貴。

在華夏軍刀子和銀子的引誘之下,大量的人都向華夏帝國投降,這就令這些士官和文人們,用了幾百年打造出來的,所謂骨氣的金字招牌,在這一刻毀了。

特別就是文人集團之中的東林黨,他們可是號稱聖人一般的人,在他們眼里,他們就是天下聖人,其他人都是卑鄙小人,但是就是這一般牛人。

在面對華夏軍的刀子和銀子的時候,也都毫無抵抗力,紛紛的向華夏軍歸降了,他們的投降,也都令文人的地位直線的下降,也都令他們身上華麗的金光,被扒了出來,扒了這一身金光以後,其他的人才發現,其實文人跟普通人,也就沒有什麼分別,他們沒有那麼樣的高大上,沒有那麼的了不起,一樣會貪生,一樣會怕死,一樣貪圖功名富貴。

華夏帝國迅速的崛起,既打垮了大明,同時也都打垮了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士林集團。

本來劉遠橋他對于士林集團,也是充滿了敬意的,畢竟這些可是幾百年打造出來的道德標桿,許多人對這些人都是充滿了敬意。

但是就是這些牛人,看見了他們的刀子,毫不猶豫的就投降了,看見他們擺出了功名富貴,就毫不猶豫的搖著尾巴過來了。

這哪是什麼道德君子,這壓根就跟普通的人沒有什麼分別,既然跟普通人都沒有什麼分別,憑什麼要高人一等,難道就因為你識字,別人就得尊敬你,就得高人一等,什麼都不用做?

這也令劉遠橋有所領悟,同時听聞在京城之中,華夏軍迅速的攻入了京城,皇帝召集滿朝大臣,共商國事,但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響應,就躲在了家里,袖手旁觀,看著皇帝一家,自盡身亡。

這讓人心寒呀。

這些大臣們,平時可是善于清談,夸夸其談,說說什麼一定要臨危一死報君王,現在大明亡了,君王死了,他們怎麼不死?還是躲了起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在大明滅亡的那一刻,大明士林集團,花了幾百年打出來的金字招牌,也在這一刻,開始崩塌。

以至于劉遠橋他在感嘆︰「袞袞諸公誰為檜?以道德文章取士,也不見得為高。」

別看劉遠橋是反賊,是謀朝篡位的人,但是他同樣欣賞那些效忠于主人,效忠于國家的人。

對于那些敵人拿著刀子來,就向敵人跪地求饒的人,他沒有什麼好印象。

因為劉遠橋明白一點,今天他拿著刀子來,這些人馬上就跪地求饒,明天別人拿著刀子來的時候,這些人也會毫不猶豫的跪下來,將自己出賣了,沒有氣節,沒有忠誠之心的人,跟行尸走肉又有何分別?

本來劉遠橋是听從身邊臣了的話,準備緊急的來一次開科取仕,通過一次科舉,將天下的英雄豪杰,一網打盡。

通過了這些事情,他倒是發現,他開科是可能會錄取了許多人為他效力,但是這些人是不是稱得上英雄豪杰四個字,這就不好說了,這讓意興闌珊。

天下芸芸眾生,都是趨吉避凶,貪圖功名富貴,人人都如此,憑什麼有人就高高在上,有人就低人一等。

劉遠橋身邊最大的文官錢謙益,就向皇帝建議。

大明的太祖皇帝曾經說過︰「世農工商,國之四民,國家根本。」

說白了就是當官的、農民、匠人和商人,就是國家的四大根本。

這一刻起,應該有所改變了,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看重讀書人,也看重農民,也認為工匠有用,唯獨是商人,他是看不起的,把商人列為四民之末。

在這種風氣影響之下,商人有錢,但地位非常的低,這是真正的低,在許多正統的士大夫和道德君子的眼里,他們就把商人視為凡夫俗子,列為下等人。

但是現在則是不同,劉家稱得上是商人出身,商而優則仕,雖為官身,骨子里面,他們還是商人,他們也都不以為恥,而是專心專意的做他們的生意,一邊當官,一邊做生意。

即使是攻下了南京,控制了江南,他們也都沒有停下,自己成為了國家的統治者,他們也都是繼續的大做生意,大做買賣,絲毫沒有身上商人的身份為恥,這就意味著這一份格局,將要改變,錢謙益就上書建議︰「將仕商農工列為國之四民,國之根本。」

錢謙益是讀書人出身,他就有讀書人的毛病,看不起所有不認識字的人,也都看不起其他階層的人,所以他才會提出如此的一個建議,他是建議把仕人和商人並列為了一起,至于農和工,依舊還是國家的最基本,負責供養這個國家。

但是劉遠橋則是不同意的,他認為這樣子做,意義不大,國家這麼大,士農工商都離不開,也就談不上誰高貴誰低賤,劉遠橋用人一向的準則就是唯才是舉不問出身。」

在錢謙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就進行了回復,那就是︰「市農工商,國之根本,不分高低。」

劉遠橋這樣子的搞法,也就意味著,他們將行,與前朝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