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料想不到

劉布在這里駐扎的第六天,由德州方向趕來的劉飛雲,率領一萬步騎抵達,聲勢再為之一壯。

其後從河間府、臨清、聊城等地的援軍,陸續抵達,一開始他的軍隊不過是幾萬人,瞬間就突破了十萬,擺出了巨大的聲勢。

更加令人駭人听聞的,這就是劉遠橋聲稱,將統領投降的七十萬大軍北伐京城。

洪承疇和楊嗣昌部大軍的投降,令明軍失去了最後三支重兵集團的兩支,只有朱燮元的軍隊還在勉力支持。

但是朱燮元的軍隊,也都讓恐怖、可怕的形勢嚇破了膽,三路大軍己深入濟南,聲勢浩大,竟然如此輕易的就讓對方化解了。

劉遠橋手下多了幾十萬軍隊,真不知道他會折騰出什麼事情來,所以朱燮元不敢有任何的猶豫,馬上就撤軍,這就令劍拔弩張,緊張至極的山東,一下子就放松了起來。

劉遠橋一方面派大軍追殺朱燮元部,另一方面率領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試圖一舉的壓服大明,佔領京城,成就霸業。

這也是劉布,沒有急于攻城的原因,他在等著更多的援軍,當這些援軍抵達的時候,就是他們向京城發動總攻的時候,如果那時敵人不投降的話,殺光就是。

對于招降對方,劉布還是有一定信心的,現在的大明,真的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沒有了援軍,沒有了賦稅之地,憑什麼跟人打?

形勢的惡劣,絲毫不比原版時候,五十萬流寇兵圍京城時的慘狀,這一點,就連劉布,都覺得不可思議,大明如此強大的一個帝國,就像一個龐然大物,但是被他輕輕一推,居然就倒了。

原版大明,是滅亡于崇禎十七年,但是學術界另有定論,認為大明在萬歷晚年,已經是陷入了滅亡的邊緣,只是在勉力維持,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

隨著各路大軍的雲集,劉布的手下部隊,迅速的突破了十萬人,如此雄厚的勢力,讓他可以肆無忌憚了。

大明在北直隸,就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力量,現在就更加沒有了。

為了炫耀強大的武力,劉布命令人把大炮就設在了京城幾大城門一里之外的地方,一門門巨大的大炮,指著城門方向,聚集成群,組成一個又一個炮台群,令人望而生畏,可以想象,當這些大炮一旦發威的時候,可是發生多麼巨大的聲勢。

在以往的攻城戰中,大炮都是駐在五里之外,在大軍的層層保護之下,他們現在倒好,把大炮直接的擺到了最前沿陣地,也是看透了朝廷軍隊,不敢出戰。

正常這樣做的話,他們的炮台很容易被別人的襲擊或者是讓劫營,一鍋就端了。

京城拔地而起,就像是雄踞在華北平原的一個巨獸,高大巍峨城牆,令人產生一種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但是就是如此巨大的一座城市,失去了民心的庇護以後,也顯得像是孤城一座,旦夕可下。

這幾天來,劉布沒有組織大軍對京城進攻,但是每天布下了幾個巨大的軍鎮,進行軍情預演,這也給城上的明軍官員和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城下的敵軍,如此之多,軍容如此的鼎盛,鼓聲震天,角號不斷,營帳連綿,看起來無邊無際,還有這麼多的大炮,朝廷如何能敵?

華夏軍的士氣,也鼎盛到了極點,起兵以後,連續不斷的取得勝利,現在更是包圍了大明的京城,取而代之,指日可待,這讓所有的士兵和軍官們都興奮不已,這自然士氣也就鼎盛到了極點。

華夏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一開始是劉布他們有意識的一種宣傳,也就是與臨清劉家,富甲天下一般,臨清的劉家很有錢,但是肯定稱不上是富甲天下,在劉遠橋等人,有意識的推動和宣傳之下,混上了這樣一個名頭。

華夏軍軍容鼎盛,劉布包圍京城以後,每天就在城外進行演武,擺出強大的軍容,以其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京城就成了明軍最後一個重鎮,也就是大明朝廷,大明皇帝所在,雖然朱燮元還率領著幾十萬大軍,退往了河南,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一點,朱燮元就是喪家之犬,對華夏軍是構不成威脅,被滅只是時間的問題,就連劉遠橋都是派出了一只偏師,前去追殺他們,而劉遠橋則率領數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爭取一舉拿下京城,掃平北方諸省。

華夏軍從天津衛登陸,稱得上是轟動天下的大事,遠在關外的皇太極,一直密切的關注著關內的情報。

他的情報一直滯後十來天,他的情報還停留于大明在跟華夏軍在山東進行生死之搏,而且從他們的情報還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朝廷佔盡上風,朝廷幾十萬大軍,如狼似虎的出動,狂攻猛打華夏軍的山東諸城,打得華夏軍抬不起頭。

建奴實行的政策,就是鋤強扶弱,誰弱就幫誰,他們就是看出大明朝廷不如華夏軍,所以選擇跟明軍結盟,希望能夠幫助朝廷抗衡華夏軍,進行某種平衡。

建州的貴族們對此感到不以為然和不理解,皇太極就用三國時代劉備聯江東抗曹的舊事,這才令這些貴族們表示理解,願意只要大汗一聲令下,他們就揮軍入關,幫助大明,對付華夏軍。

但是朝廷開局勝利,他們順利的攻入山東,節節勝利,前鋒直逼濟南,形勢一片大好,這居然令皇太極有些猶豫,如果他們跟大明結盟,幫助大明徹底的鏟除了華夏軍,讓大明消滅了心月復之患以後,會不會調轉槍頭來對付他們?

而且他同時也感到有些著急,許建強的使者都回去了好些天了,但是卻沒有什麼好消息傳來,大明朝廷就算危急到了極點,對于跟他們結盟,卻沒表示出什麼興趣來,這令皇太極十分憤怒。

皇太極知道對方為什麼都沒有興趣跟他們結盟,就是因為對方以天朝上國自居,視他們為荒野蠻夷,遲早是鏟除的對象。

這一點令皇太極十分憋屈,他們已經佔領了整個遼鎮,控制了千里之地,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要強大,但是在大明的眼里,就是荒野蠻夷,是遲早要鏟除的對象。

這也是朝廷根本就不想跟大明合作的原因,整個後金國的高層們都明白一點,這就是雖然他們已經佔領了關外之地,明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明人還是從骨子里面,看不起這些關外的建奴,認為他們就是山林子里面養豬的人,根本就不配跟天朝上國合作。

明朝的這種做法,是令皇太極憤怒到了極點,但是他是一個十分冷靜理智的人,他就知道聯合朱明,對付華夏軍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雙方能成,他還是決定放下成見,幫助朱明,先鏟除華夏軍再說。

但是他們探子打探回來的消息,卻令他十分憤怒,許建強向他派出了使者,主動的接洽,那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那是因為當時皇帝已經走投無路了。

皇太極還以為真是如此的惡劣,雙方應該很快就可以結成聯盟。

誰知道當洪承疇和楊嗣昌的大軍,直撲向山東以後,明軍節節勝利,當明軍佔了上風以後,大明的皇帝又拽了起來,根本看不上眼他們了,根本就不願意跟他們合作了。

而他們之間的約定,就變成了沒有下文,甚至沒有擺到朝廷上去討論,這樣的結果,令皇太極憤怒到了吐血。

皇太極他就知道,朝廷即使是一時佔盡了上風,但是隨著孤軍深入,佔領的地方越多,必須分兵防守,進攻的勢頭就會有所減弱。

如果是別的大軍,進攻勢頭有所減弱,都不是問題,而明軍則是不同,明軍非常的坑爹,他們是沒有軍餉,沒有糧食的。

如果是關外的游牧民族,他們打仗就是這樣子,除了帶隨身的口糧以外,根本就不會多帶糧食,糧食不夠,就去敵人那里搶,這叫打秋谷,以戰養戰。

但是明軍能這樣做嗎?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操作的辦法,如果對方再進行針對性的部署,他們就十分坑爹了。

果不其然,隨著明軍的深入,所有的東西都如皇太極所料,明軍由節節勝利,變成了處處踫壁,皇太極他信心十足的想,相信很快朝廷就會低下高貴的頭顱,向他們請求合作了。

皇太極就在想,如果他們再次提出合作,條件就不是之前的那個了,他一定會坐地起價,才能夠免卻心頭之恨。

但是令皇太極他萬萬都料想不到的就是,他沒有接到大明朝廷合作的提議和求救的詔書,卻听到了劉布沒有死,而是暗度陳倉,從天津衛大舉登陸。

听到了這樣的消息,皇太極也是驚得呆了,皇太極認為,關內的形勢大好,是在建立在劉布遇刺,華夏軍亂成一團的情況之下。

現在倒好,劉布沒有遇刺,反而是率領一支大軍,從天津衛登陸,這就意味著,一切都是一個局,所謂的大好局勢,就是他們的假象,真正的就是,危險到了極點。

想到了這些,皇太極又急又怒,吐出了一口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