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裂土封疆

自從開戰以後,朝廷的大軍,節節勝利,迅速的攻進了山東,收復了大量的失地,這是令朝廷興高采烈,十分的樂觀,他們認為拿下濟南,擊潰華夏軍,指日可待。

但是在打了這幾場大戰以後,官軍主力受挫于幾大府城,連一個整府之地都沒有拿下,他們才發現一點,那就是他們進進華夏軍的山東,但是幾十萬大軍也好像拖在了泥潭之中,好像是中了敵人的奸計。

崇禎皇帝和他的內閣成員們,每天都守在御書房,等待各地上傳來的軍報,他們也都一天到晚死盯著沙盤,看著雙方的進度,看見朝廷大軍受阻于三處地方,難作寸進,這可是令他們夙夜擔憂,難以成眠。

在沙盤上看得非常直觀,這就是東路軍的楊嗣昌部,受阻于德州和青州府一線,不能夠深入敵後,既不能夠威脅濟南,更不能夠完成預定計劃中的劫掠登萊等地,華夏軍的登州和萊州還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洪承疇部則受困于河間府和臨清,周邊的府城雖然已經拿下了,但是還有這兩個釘子在,就不敢說東昌府已經在他們掌握之中。

即使是進展最好的朱燮元部,也都沒有他們想象中的好,朱燮元現在正是親自率領大軍圍攻濟寧,他聲稱將會在數月之內拿下濟寧,然後親自前往曲阜孔廟去祭拜孔聖人。

他的另外一路大軍,則兵進徐州,在九里山大營跟進駐徐州的李定國部相互激戰,據說雙方打的十分慘烈,但是這其實屬于僵峙狀態。

雙方處于僵峙狀態,這對華夏賊是有利,對官軍卻是非常的不利,官軍的糧餉不足,不足以打持久戰,而華夏賊他們糧響充足,又佔據了這麼多好的地方,打持久戰,對他們有好處。

所以他們眼中,就在沙盤之上的山東核心地方濟南城,成為了眼中釘。

特別是傳聞劉遠橋進駐濟南城,協調各處的戰斗以後,分別的往處都派駐了援軍,確實是令山東各地的軍隊士氣大振,抵抗之心更加強烈了,自從劉遠橋進入了濟南以後,他們沒有辦法從華夏軍手上奪取任何一座城市。

估計他們也都開始準備,以此作為堅守,對明軍進行反攻了。

這樣子真的是讓皇帝和諸位官員都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崇禎皇帝哀嘆︰「濟南劉遠橋,就是朕喉中之魚梗啊,且有哪位大將,願為朕拔去此梗,朕願以封王相酬。」

大明朝兩百六十多年了,從來就沒有封過異姓王,即使有,也都是死後追封的,其子孫也都不得繼承,听他現在的口氣,為了剿滅反賊,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他是準備背棄了祖宗家訓。

如果是以往,他說出這番話,朝中的大臣多半就會痛心疾首的規勸,認為此做法與祖宗家法有違不可以,但是現在大臣們都沉默了,都沒有反對,因為他們也都知道,現在大家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烤,如果不能讓火山消退,就是自己被烤成灰。

更重要的一點,這就是率領幾路大軍進行平亂的,都是文官,也就是說,有資格封王的,都是這幾位文官,與那些在前線上沖鋒陷陣的丘巴,沒有什麼關系,所以他們才沒有做反抗,反而認為這是提高士氣的一種作用。

周延瑜就上書,他說道︰「皇上當公開下旨言明此事,讓各路將帥,全力以赴去打濟南。」

朝廷和內閣都制定的一個轟轟烈烈的計劃,這一個計劃便是百萬將中取將首,這便是令幾路大軍,不要再糾結于這些沒有拿下的府城,而是集中他們的兵力,全力的去圍攻濟南,拿下了濟南,殺死劉遠橋,這便勝利了。

只是下面的幾位將領,認為這樣子做過于冒險,很容易就會為敵所趁。

大家想的可是美好,數十萬大軍去攻打濟南,攻破濟南府,生擒劉遠橋,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那可是滅了華夏賊了。

但是劉遠橋是什麼人?他是八面佛,手上擁有華夏軍最為強大的軍隊,而且濟南城更是齊魯第一堅城,易守難攻,更重要一點,以劉遠橋的為人,他不會跑嗎?想活捉他有多麼的難?難于上青天。

下面將領的反對,可就讓這些官員們十分的郁悶,眼見眼前就可以取得勝利,但是下面的官兵不配合,他們也都沒有辦法,只能夠听從這些刁官們的策略了。

但是皇帝和朝廷對此都沒有死心的,他們堅持的認為,這就是最快的打敗敵人,拿下此地的方法。

皇帝日日夜夜所想的,那就是怎麼樣用最快的速度,剿滅了反賊,然後恢復民生建設,中興大名,在他死之前,把一個完好無缺的大明江山,交給他的太子,這樣子他才有臉去見列祖列宗。

想當年皇兄臨死之前,把他叫床前,握著他的手說道︰「吾弟當為堯舜之君!」

但是掌管了大明十年,沒有令大明走向強盛,反而走向了將近滅亡,這令他十分的恐懼,也都身疲力竭,崇禎皇帝他也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長命百歲的,甚至活不到他爺爺萬歷皇帝那樣的年紀,所以他必須要與天爭時,讓自己在位的時候,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他才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

在此之前,朝中的諸公都已經形成了一個默契,那便是大明丟失了半壁江山,實在是三百年未有之巨變,為了力挽狂瀾,此與祖宗家法有所違抗,也都必須要有所改變。

那便是如果朱燮元,洪承疇、楊嗣昌等人,大兵合圍,剿滅了華夏賊,殺死了劉遠橋,平定了天下,恢復了天下的太平,朝廷將不惜重賞,可以賞他們一個公爵之位。

這也是大明朝自從靖難之後,對功臣進行大肆的封賞,可以這麼的說,劉賊之亂,已經是危害到了大明生存,遠比靖難慘烈。

但是皇帝他認為,這樣子還是不足以勸服這些將帥們拼了老命為自己賣命,他們現在還是顧忌,顧忌自己的名聲,顧忌自己的生命,就是不願意為大明拼命。

皇帝私下曾悲哀的嘆息︰「真不成讓朕把江山都交給了他們,才願意為朕拼命嗎?」

江山都交給了這些人,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他也總是不時的哀嘆,在他幾經考量以後,認為如果這些人真的能為他做到這些事情,封一個郡王還是可以的。

大明朝必須拿出這樣的氣魄來,因為華夏賊都敢這麼干了,華夏賊為了拉攏他最為重要的盟友鄭芝豹,居然封他為親王了,而且還是有實際領地的閩親王,這就意味著會把整個福建都分封給他,連一個反賊都有這樣的決斷,他堂堂天朝上國,大明天子,憑什麼就不能?

本來他想著自己提出這樣的建議以後,會受到官員們的口誅筆伐,受到他們一致的反對,但是對于皇帝如此的違反《皇明祖訓》,如此的厚賞功臣,大臣們也都不做反對,皇帝就決定這麼干了。

當然皇帝他一方面頒下了詔書,公開的許諾,私下他也都給三位大帥寫了親筆信,派出了他的親信,親自的拿著他的書信去勸說這些將帥們,讓他們放棄眼前的成見,不再拘囿于眼前的局限性,必須把目光放在全局,放在全大明的高度。

說白了,就是讓他們不顧一切,兵圍濟南,在崇禎皇帝的眼里,如果他能夠出動幾十萬大軍,去圍攻濟南,即使殺不死劉遠橋,讓這貨逃跑了,他們最差的,也都可以拿下濟南,拿下了濟南,山東的大局就已經定了。

他們就相信,濟南就是山東的核心,就是華夏賊人在這里的定海神針,現在的華夏賊還在拼死的抵抗,就是因為他們還有精氣神,還有希望,如果把他們的精氣神都抽走,把他們的希望都澆滅了,估計他們就會向官軍投降了。

就是因為崇禎皇帝和朝廷想的都是如此的美好,這才會令他們產生一種濟南如梗在喉的感覺,也就到了不吐不快這地步,所以他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用盡所能用的手段,驅使幾位大將,讓他們去圍攻濟南。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崇禎皇帝不單止許下了諾言,並且也都放下了身段,說白了就是威逼利誘。

洪承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到了朝廷的詔書,也都召見了使者,使者也都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勸說他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

洪承疇他這就感到震驚了,皇帝居然許下了如此的厚賞,說他對郡王之位不感興趣,那是假的,其實在他心目中,最大的期望就是封一個公爵,然後世代相傳,與國同休著便好了,如果封上了郡王,這可是功蓋當代,直追先賢,前死後配享孔廟,也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郡王之位可是好拿嗎?

這可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洪承疇他自己也都不敢擅專,所以他一邊穩住了使者,一邊馬上飛鴿傳書,聯系楊嗣昌和朱燮元等人,問問他們的意見,他相信一點,既然皇帝已經向他派出了使者,同樣也會向另外的幾位派出,且看他們的心意如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