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寧折不彎

其後王文東听到了劉布遇刺的消息,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小道消息,官方是不承認這件事的,這是所有的人猜測和穿鑿附會的。

王文東是不會相信劉布遇刺,因為他可是知道劉布多麼的怕死,他有多麼的小心,平時要麼就呆在家戒備森嚴的軍營或者是家中,出入的話都是前後扈從,披三層鐵甲。

別的行軍大將,可是穿著一身特別漂亮和威武雄壯的鐵甲,只有他穿的是普通士兵的鐵甲,不是為了跟士兵同甘共苦,而是讓敵人無法認出來,即使他偶爾出去,也都是大批隨從,前呼後擁,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被刺殺?

但是隨後華夏朝廷的一些做法,又令他感到驚訝,這便是朝廷居然像是方寸大亂,氣急敗壞的樣子,而且還改由劉遠橋御駕親征,前來山東督戰。

到了此刻,即使王文東他不相信,也得相信了,因為他知道的事情更多,華夏帝國的朝廷,他們宣布劉布正率領著一支精銳的部隊,前往山東支援。

別人對此,是將信將疑,但總攬山東全局的王文東則得出一個結論,朝廷在說謊,因為在山東境內,就沒有這樣的一支部隊,這令他恐慌不己。

王文東可是知道劉布在華夏軍之中的地位,華夏軍沒有了他,又面臨如此殘酷和慘烈的決戰,軍心和士氣不受到巨大的打擊,這是不可能的。

劉遠橋御駕親征,沒有起到振奮士氣的作用,反而令士氣更加的低落,因為所有的人都可以肯定一點,劉遠橋不如劉布,甚至還不如華夏軍幾大主帥中的任何一個。

別人是惶恐,王文東則比別人更加的悲觀,因為作為山東巡撫的他,可是知道山東現在的防衛力量有多麼的弱,跟朱明朝廷相比,差距是多麼的巨大,如果朝廷雷霆一擊,他們是沒有辦法抵擋的,在他們沒有辦法抵擋的情況之下,山東何去何從?

無數人將家破人亡,死傷枕籍,宛如人間地獄。

王文東沒有想過投降,因為他知道投降是不可能的,像他這些劉氏家族的核心分子,就算是投降了,估計也難逃一刀之厄,就連他們的親人和朋友都會受到連累。

王文東也都知道朝廷能武裝起這樣子的一股力量,全靠是畫上了一個天大的餅,強撐過來的,他們只有兩三個月的軍糧,他們的糧響,還得著落在山東的老百姓身上,這也就意味著朝廷的軍隊,不可能饒過山東本地的權貴和這些百姓人家,指不準還指著山東的錢糧來發軍餉呢?

這就意味著雙方存在著,根本上的利益沖突,不可並存,而且朝廷直到了現在,也都沒有派人對他們進行招降,想其態度很明顯,這就是要把這些人全部都鏟除。

正當王文東煩惱不已的時候,他又听到了一個更加不好的消息,這消息就是崇禎皇帝正式下旨,封楊嗣昌為登萊侯爵,負責統籌天津大營五十衛的大軍,進攻山東的東三府。

同時任命洪承疇為濟南候爵,負責領導保定大營的四十衛軍隊南下,直撲東昌府。

朱燮元為兗寧侯爵,負責攻掠兗州府、江淮等地,皇帝十分大方,破格的給非黃親國戚以外的人,直接封為侯爵,這在大明兩百多年,都非常少見,除了開國之後,好像後來基本上都沒有。

但是這也相當于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因為這些人的封地,都是在華夏軍的控制之內,如果他們能夠攻下山東,他們就是實打實有封地的侯爵,如果打不下來,一切也就是鏡中花水中月,也就像是毛驢眼前的那一根胡蘿卜,讓他們拼命的。

可以想象,崇禎皇帝為了讓這些武將們拼命,他是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如果這樣都不奏效,估計他也都沒有辦法,也只能夠望洋興嘆了。

當然對于這些東西,華夏帝國方面也都毫不示弱,劉遠橋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軍事任命,對這些手握兵符,掌管大軍的大將們,紛紛的給他們封賞田地、豪宅、美人等等,極大的刺激了軍心士氣。

雙方那是針鋒相對,大戰一觸即發。

對于大明之內的緊張局勢,遠在遼陽的皇太極也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也急得抓耳撓腮,這分明就是大明的總決戰,無論是誰勝利了,就是未來的霸主,如果他的後金國能在此時參上一腿,那就可以在這一次舉世的盛事中分一杯羹了。

當然皇太極雖然想跟大明方面進行結盟,但是大明朝廷和皇帝的清高,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他們都走投無路了,居然還是不願意跟他們合作,他們開出了這麼好的條件,換作皇太極他,估計連想都不想,就會答應了,但是自從聶大英回去以後,也就一直沒有了後文了。

雖然皇太極在北京城也部署有一些密探,但這些密探也都沒有打听到什麼有效的消息,大明君臣對此事絕口不提,好像朝廷根本就不承認有這麼一回事。

而且他們還有人故意的放出風聲,試探雙方合作的可能,結果這種風聲才放出去,就被大明的清流官員們口誅筆伐,群起而攻之,他們認為,跟一些荒野蠻夷合作,是十分丟臉,十分掉價的事情,休要再提,沒的污了視听。

用他們的話來說,眼前就是丟了天下,亡了國,也不失為一個漢唐漢子,如果跟這些人合作了,這簡直就是抱薪救火,前門拒虎,後門迎狼,就跟當年的宋國聯金滅遼一般無異。

出乎意料的就是,大明已經陷入了滅亡的邊緣,但是對于跟後金國的合作,卻是被所有的人抵制,連談都不能談,你一說就被對方遺棄和攻擊,硬氣之極。

這樣的情形,可是讓皇太極又氣又急,皇太極在想,這大明皇帝,莫不成腦袋被門夾了不成?不是皇帝的當家作主嗎?怎麼能夠讓這些臣子們作主?

作為一個皇帝,他首先所要做的就是用盡一切辦法,竭盡所能保住他的天下,保住他的江山,有誰抯擋的,管你是泰山都得搬走,就算你是圖門江也得堵死,現在好了,皇帝估計是有興趣與後金國合作,因為與後金國合作,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兵員支持,大大的加強了打勝華夏帝國的勝算。

但是臣子們認為這樣子非常的屈辱,非常的丟臉,阻止他這樣做。

皇太極在想,還有什麼比作為一個皇帝得听臣子的還屈辱?還有什麼比當亡國之君還屈辱嗎?

皇太極就在想,這些大明的皇帝,徹底的沒用了,居然如此的廢物,想當年他們的永樂皇帝,為了登基,可是在豬圈里面吃豬屎都能做得出來,這夠屈辱了吧?照樣撐了下來,現在到他的子孫,保護他們的天下,連臉都抹不下去,這樣的君王又有什麼用?

當然皇太極不是真心想幫大明,只是想撈一筆好處而已,皇太極十分聰明,他倒是看出大明是處于劣勢。

對于長城之內的兩大勢力的角逐,皇太極對誰都沒有好感,如果有可能,他還想把這些人都給滅了,都給殺光了,然後佔據中原的花花世界,讓自己的子孫在這一片土地上,自由自在的跑馬圈地,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

但是他沒有這麼強大的實力,而且他也都看得出來,無論是誰打贏了此仗,敵人的勢力都會大大的增強,他們很有可能趁機一統天下,建立一個強大的朝廷。

中原王朝一旦強大,他們的刀鋒就會向外,就是他們這些關外的民族倒霉之時,所以皇太極早就定下了策略,對于中原兩大勢力角逐,誰弱就幫誰。

這並不是他要鋤強扶弱,而是他必須把強者打壓下去才行,而且他也看出,大明的各種腐敗和坑爹的地方,這是一個沒落的皇朝,體制僵化,暮氣難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

而華夏帝國則是一個新興的皇朝,他各方面都非常年輕,非常強盛,一旦讓他得勢,坐擁天下,他們的刀鋒肯定會直指關外,就是他們這些女直人被敵人殘殺之時。

奈何皇太極是有心跟大明合作,只是大明的君臣,根本就看他不起,這真是熱臉貼了一個冷,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溝渠。

對于大明朝廷方面的無動于衷,皇太極沒有辦法,只能夠命令他的八旗軍進行動員,集結一切能夠集結的兵力,準備應變。

只是此時他也無力干涉長城之內的角逐了,因為有遼西將門死死地堵在寧錦一線,讓他們根本都沒有辦法繞過去直撲關內,同時孫傳庭也都集結了數萬大軍于海州,一旦看見風聲不對,就可以給他們致命一擊。

如果是以前的明軍,就是集結了數十萬,皇太極也都毫無畏懼,但是這可是齊裝滿員的華夏軍,他們擁有足夠多的火炮火槍,還有戰馬,既有快速進攻能力,也有強大的火力輸出,這樣的人,真心不好對付,他只能夠望著長城內的群雄紛爭,望洋興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