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務實成熟

崇禎皇帝是一個天真的人,但是許建強卻是務實的人。

如果說以前,他或許會有幾分天真,不天真就不會想著靠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但是在經歷了人生的一系列大變以後,他開始變得成熟穩定和十分的務實。

他是真正到了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地步,他就知道,追查這件事,對目前的大明幫助不大。

就算知道是劉氏父子干的,對方也會說是你干的,對方不認,你還能去打他嘴巴,打他板子不成?就是因為這樣子,他才沒有查這件事情,就是明知道是劉氏父子干的,他也都沒有去懲罰。

許建強反倒十分熱衷于鏟除劉家部署在京城的奸細,他知道如果不鏟除這些奸細,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監視之下,他們想做一些秘密的事情,都不行。

雖然許建強也都隨著劉家的辦法,往南京方向派了許多的奸細和間諜,但是這些人不是一去不返,就是被劉家干掉了,很少能發揮作用的。

許建強往南方派往派去了一百個奸細,只有一兩個能夠傳回消息的,這就令派往南方公干,成為了最為凶險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去干,據說很多人都是派出了這樣的差事以後,他們不敢拒絕,因為他們知道違抗軍令,許閻王就會將你公開的處斬。

但是他們知道,即使你歷盡千辛萬苦,抵達了南方,想要查探劉家的消息,也是九死一生的勾當,既然是死,何必如此,干脆就把官袍一月兌,繡春刀一扔,然後就找個地方躲起來。

這就令許建強有些沮喪,要對付劉家父子,真心的不容易,他們都是梟雄之才,當然他的努力,也都是沒有白費的,他們派出了這麼多的奸細,還是有一些人發揮了作用,他們源源不斷的把一些信息傳了回來,令他對南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越是對對方有了解,越就是令他感覺到畏懼。

感覺到劉家父子,就是不世的梟雄,就是出初升之日,崛起之勢,不可阻擋。

不過許建強就是一個不信邪的人,越是不不可抵擋,越是要擋,螳臂當車、荊軻西行,義無反顧。

許建強回到京城以後,就開始研究他的《羅織經》,那就是怎麼給這些有錢的官員和鄉紳套上罪名,然後就抄他們的錢財,以充軍需。

許建強坐在這個位置以上,他也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朝廷其實就是拿著一個金飯碗在要飯。

他們所處的地方,其實就是處于一個聚寶盆之上,這里有的是富豪,有的是有錢人,但是因為這些人背後有後台,雙各方的利益千絲萬縷,才不敢動手。

但是許建強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看見那頭豬肥了就宰,他也都相信,只要當今的皇帝還在,他的功名富貴就還在,當今的皇帝不在了,估計大明也都不在了,他也就是被一個千刀萬剮的下場。

自古成大事者,誰人不是毀譽參半?毀其者恨不得用天下之墨抹黑,譽其者恨其不成神,是非對錯,留予後人評述。

大明在,許某便是扶大廈于將傾之人,大明成往事,傾三江之水盡不清其污垢。

但這有什麼問題呢?這不就不是歷朝歷代忠臣所作所為嗎?他許建強以前就是當著一個管家,都心懷天下,想要做出一些事情來,現在既然都已經當官了,更應該要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許建強他一邊想辦法搞錢,一邊又要負責教導幾個皇子。

讓他教導幾個皇子,這就是極大的信任,這樣的信任,完全出乎了他的料想之中,也就是到了這一刻,他才真正的意識到,皇帝和皇後對他是真心的信任。

比乃國土之禮也。

論文才和武藝,許建強都不足以為人之師,但是既然皇帝對他委以重任,他也都不拒絕,決定把自己的一生本事傾囊相授這些孩子,他們能不能領悟,就不是他所能顧全。

許建強雖然卑劣,但是他身上也有優點,如果沒有優點,又豈能做劉家的大管家,幾經沉浮,還能夠混成今天這樣子?

許建強他自從皇後任命他當太子太傅以後,他就知道,皇後肯定不是讓他教孩子讀書識禮的,如果需要教孩子讀書,隨便一個翰墨學士,都可以完勝他十倍。

所以他就有了自己的計劃,這便是利用半天的時間,教皇子們武藝,習武可以強身健體,可以保護自己。

有人指習武為賤業?太祖高皇帝、成祖太宗皇帝、宣宗皇帝,那個不是武藝高強,親上沙場征伐?

下午則利用半天的時間听他講故事,他所教學的方式,就是講故事,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和自己的閱歷,通通的說了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和評論,看皇子能不能吸收,這樣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確實有用。

至少幾位皇子在听他講故事的時候,那是津津有味,還不斷的發問,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果日後有難之時,他們會不會利用這些知識,作為他們的閱歷,這就不好說了,作為太傅,他只能夠盡量教。

看著這幾幾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兒,許建強心中升起了一種責任感,也升起了一種保護感,他心里面暗暗的發誓︰「全力以赴的教導這些皇子,全力以赴的保護他們的周全。」

但是許建強,他現在也知道什麼事情最急,當下最為急的,自然就是要為楊嗣昌和洪承疇的大軍弄來一筆後續的錢糧,這一筆錢糧,是供他們在春暖以後,發動進攻的錢。

他們也都相信一點,只要他們有了這一筆錢,攻進山東,後續的問題都解決了。

山東可是大明的精華之地,劉家的老巢,這里的富豪無數,基本上都是支持劉賊,他們就可以鑒定這些人為反賊,抄他們的家產以充軍需,那時候大軍也都有了。

這一條也都是朝廷鼓勵士兵士氣的一個方法,它們向士兵許諾,山東已經淪陷,己無朝廷忠臣,他們攻進山東,可以自由的搶奪。

有了這些宣傳以後,無論是洪承疇還有楊嗣昌的大軍,都保持了士氣,士兵們磨刀霍霍,就準備著等打仗,以後攻進山東去,大搶特搶一批,搶完以後有了錢,就溜回家去享受這些東西。

這也就是朝廷已經如此困局了,但是他的幾個重兵集團,還能夠維持秩序的一個原因。

雖然幾位主帥都知道,這樣子做其實是不厚道,自古以來,就有哪一支軍隊士氣靠搶奪而出名,而名聞千古的?名聞千古這是不可能,遺臭萬年倒是穩穩的。

但是這有什麼辦法?他們現在已經如此的困難了,只要能夠殲滅劉賊,他們就不在乎這是什麼方法。

楊嗣昌和洪承疇都是深受皇恩的人,大明朝給了他們所有的榮譽,除了以死相報,也都沒有別的辦法。

但是目前的世道真心的不好,形勢對于大明和明軍都非常的不利。

如果是以前,他們帶兵打仗,都是可以從氣勢上壓倒對方,因為他們是官軍,對方是反賊,永遠官軍打敗反賊。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們所面對的敵人,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對方已經成功後洗去身上的賊名,成為了官員和官府。

他們也都擁有他們的城市,擁有他們的糧食基地,擁有百姓的支持,甚至他們擁有的東西比大明還多,至少在與華夏軍的抗衡之中,他們在武器裝備方面,就比大明軍要優勝。

軍隊的裝備,就意味著戰斗力,這一點大家是公認的,如果論起裝備和福利制度,明軍都不用跟華夏軍打了,他們就是被對方吊打的命。

這也是洪承疇和楊嗣昌兩位大帥多次通信以後,得出的結論,他們為此而憂心不已,在大明朝當兵,實在是太窮了,勉強養活自己,想要養家,這是不可能的,而在華夏帝國當兵,卻可以養活一家,還過得非常的滋潤。

他們可以想象,一旦兩軍交戰的時候,對方全力出手這些兵進行招降,這些兵就是沖著對方的錢糧和待遇,就會向對方投降,之後仗該怎麼打?

楊嗣昌和洪承疇他們又不是朱燮元,他們不敢實行朱燮元這樣的殘酷政策。

朱燮元就是看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才會在夷陵城下大舉的屠殺華夏軍,讓雙方沒有退路可走,也是逼著他的部下,只能夠跟華夏軍死戰。

這一這是一條陽謀,十分的狠辣,但是洪承疇和楊嗣昌他們卻不敢用。

首先就是他們都不會支持殺俘,在他們內心的深處,他們現在為大明朝效力,這也是為人臣子的本分,如果要做出這種遺臭萬年的事情,卻是不值了,而且他們跟華夏軍之間的恩怨,這是國仇,並非私怨。

朱燮元的做派,雖然是大快人心,振奮了許多的人,連皇帝都認贊賞不已,但是他們的後果下場又極慘。

在華夏軍第二次夷陵會戰的時候,打敗了明軍,生擒了明軍的俘虜,所有參與的夷陵殺俘的明軍官兵,不接受投降,全部都被處死。

他們收受俘虜,但是如果對方參與殺俘,都被他們無情的處死。

比如說那一位名聞一時的名將張有為,就是被華夏軍公開的五馬分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