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責任重大

聶成玉算是一個逃莽英雄人物,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當初他選擇闖蕩江湖,只是為了混一口飯吃,誰知道能夠逐步的成為的京城黑道的老大,算是成就了一番小事業。

在許多人眼里,算是成功人物。

當初闖江湖,只是為了一口飯吃,但是到了最後,在他有成就以後,就希望能夠混一個功名,功名傍身,這才是出人頭地。

但這相當的難,如果是普通的小老百姓,有了錢以後,要捐或者是買一個功名都相當容易,但是像他這種負案累累,一生污名在身的人,想洗白自己,相當的困難,當官的根本就看他們不起,看他們不上眼。

反正他一直就認為,當官的只是把它當做尿壺而已,想用的時候才拿出來,不想用的時候嫌你臭,不體面,藏的遠遠的。

這可是令一直想混進官場的他不得其門而入,一直深以為憾,誰知道他混進官場了以後,付出的代價卻是如此的慘烈,這令他想起了水泊梁山的宋江。

但是到了這一步,他也沒有回頭路,他是他算是見識到了華夏軍狠辣的手段,也知道他們對付人的手段,沒有了官身的保護,沒有了手下們的保護,他只怕活不過三天。

對于這一切,聶成玉只能用富貴險中求來形容,這就是你想要榮華富貴,就得拿命去拼,就是這麼簡單。

他可不像人家那些文官,單憑著文章,單憑著耍耍嘴皮子,就可以成功的當官,榮華富貴,不在話下。

他這種出身之人,想要當官,只能拿命去拼,付出他最為慘重的代價,聶成玉他在感嘆︰「以後天下太平了,還是讓孩子們讀書吧?」

但是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用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手段來對付華夏軍,只有弄死了華夏軍,他才有活路,華夏軍不死,就是他死,一切就是這麼的簡單。

想通了這一節,聶成玉再無猶豫,他親自帶著他的手下,進入大牢之中,把這些華夏軍的俘虜,全部都押至秘處,一個一刀,全部都砍了。

他們在大牢之中,把這些俘虜全部都砍了,然後秘密的拉往城外的亂葬崗,直接就埋掉了,一開聶成玉還有所忌諱,擔心華夏軍的報復,但是對方都已經報復了,並如此殘酷的對聶家,他也都沒有什麼好想,直接開干了就是,反正他跟華夏軍之間,也都沒有和解可言了,落入華夏軍的那些手下,只能各安天命了。

如果是以前,他們混的是黑道,講的是義氣,兄弟有難,必須要救,但是現在他們混的是官府,身為官員,有職責在身,守土有責,既然落入了敵人之手,就得保持官員的氣節,不能從賊,他們的命運,就看他們的氣運了。

聶成玉就在想,為了大明,他聶家這麼多人都死了,他的這些徒子徒孫,他們的死又有何妨,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許建強看見聶成玉心狠手辣,大舉的誅殺了華夏軍奸細,他就表示滿意,他就知道,又多了一個可用的人了。

如果是別的人,他還真擔心對方會跟華夏軍勾結,眉來眼去,沆瀣一氣,一不留神就謀了他性命。

但是像聶成玉這種人,還能投靠華夏軍嗎?還可以投靠華夏軍嗎?華夏軍還會用他嗎?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就相當于投名狀一般。

如果是以前的許建強,他還有所疑慮,不會這麼絕,不留余地,他現在做的這一切,只為了證明自己,為了報復劉遠橋,現在他已經狠狠的報復劉遠橋,已經狠狠的報復了華夏軍了,一看風聲不對,他就可以馬上走人。

反正他已經向劉家的人,證明了自己,讓所有看他的人都為之震驚,算是證明了自己,但皇帝、皇後卻如此的重用于他,如此的信任于他,這令他非常的感動,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自己是有義務有責任的,眼前這可愛的小王子,如果大明完了,他們的命運將會非常的慘。

所以他就在考慮,必須想一些後路了。

許建強反劉遠橋,但是他又對劉遠橋崇拜到了極點,畏懼到了極點,他知道劉遠橋非常厲害,他八面佛的外號不是混來的,是真真正正的闖出來的,是他的對手給他的尊稱。

他最佩服劉遠橋的一點,就是此人做事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未料勝先料敗,而且還做好了失敗的打算,這種狡兔三穴的做法,令許多想對付他的人都被他輕易的化解和搞死了。

想當年在山東的時候,這麼多人打劉家的主意,結果這些人佔不了劉家的便宜,反而被劉遠橋倒打一耙。

許建強雖然很痛恨劉遠橋,但是在許多時候,他卻是在模仿劉遠橋,學著對方的做法,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能有今天的地位,很多都是從劉遠橋身上學。

許建強他雖然很不服氣,劉遠橋看他不上眼,但是在內心的深處,他還是非常認同劉遠橋的,認為他是一個厲害的角色,與之相比,他們就是小巫見大巫。

許建強是在報復劉遠橋,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超越劉遠橋。

在大明的官位體制里面,許建強他現在的官位比劉遠橋還要高一點點,但是劉遠橋早已經不在大明體制這里混了,搖身一變,變成了華夏帝國的監國王,眼見他就要登基為皇,成為一代的開國皇帝,這樣的功業,自古以來都沒有幾個人可以相比,許建強區區一個閹人,又如何能相比?

許建強本來就是在想報復劉遠橋,在報復完劉遠橋以後,他就有收手之意,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和皇後如此重用于他,君恩如山,這讓他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意,自古就有一句話,叫做士為知己者死,皇帝如此重用于他,許建強又怎敢此時抽身而去?

到了這一步,許建強也知道自己必須進一步的未雨綢繆,為大明出謀劃策,做更多的事情了。

如果是以前,他一看見風聲不對,馬上可以抽身而去,繼續過上他富家翁的生活。

但是既然皇帝視他為靠山,視他為國士,他就必須要做一個國士該做之事。

作為一個國士,這就是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如果他真的能夠扶保大明,殲滅了華夏帝國這樣的功業,古往今來的所有宦官,又誰人可比?

許建強心高氣傲,但是因為身體殘缺,不可避免的把自己列入了一個閹人,古往今來的閹人之中,最為牛逼,最受歷史所崇拜的,自然就是太史公。

但是他自問沒有太史公這等學問,本朝的鄭和也是頂尖的人物,揚威四海,名垂千古,但是現在的政治環境,已經不適宜他當為另外一個鄭和,他就在想,既然朝廷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混亂局面,就由我匡扶皇帝,扶保大明,平定天下,鏟除劉賊便好。

本來許建強,在鏟除了華夏軍的國安局以後,就有一種想法,就想抽身而去。

他知道華夏帝國一定會報復許建強,劉遠橋很想殺他,許建強偏偏就躲起來,讓他殺不了,成為永遠的遺憾,一樣也是報復的一種手段。

但是皇上如此的信任,又讓他如何敢輕言離去,許建強滿腔熱血,但現在他也就是只在想,實際有點不太夠用。

許建強作為劉府的大管家,他的管理能力是有的,也算是一個聰明的人,但是大明現在的局勢,又豈是一兩個聰明人所能夠力挽狂瀾的。

對于這些軍國大事,許建強他也不懂,也不知道如何的扭轉局面,但是他決定,他只做他自己知道的和該做的。

許建強就知道,軍隊離不開糧響,大明的軍隊只要有糧響在,還是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所以他就想方設法,弄來更多的糧響給幾位大帥,看他們能不能力挽狂瀾。

許建強他屢試不中,但是對于讀書人,卻有天生的畏懼,他自己怎麼考都考不上,對方卻輕易考上,他就認為,這些人比他聰明。

既然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可以交給這些像楊嗣昌、洪承疇、朱燮元這樣的大人物,由他們來解決好了,他們都是忠于皇室,忠心不二的人物,如果他們有足夠的軍餉和糧食,也有足夠多的軍隊,至少可以跟華夏帝國一較高低吧?

以前有人吹噓,華夏帝國是天下無敵的,他們的軍隊,所向無敵,無人能抗,但是朱燮元可是在夷陵一戰,證明了在華夏軍也是有弱點的,在特定的環境下,也是可以把他們給搞死。

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糧響,也可以殲滅敵人,許建強想到了這里,決定該盡快實行他為皇帝籌備糧響的計劃了,至于皇帝遲遲沒有點頭,那就算了,由他自己來做算了。

這並不算是違抗聖旨,欺君門罔上,而是不讓皇帝難為情而已。

自古忠臣者,君憂臣辱,君辱臣死,這樣才是忠誠,但是現在大明的忠臣,扭曲得不成樣子,他們居然以跟皇帝對著干而出風頭,用這種方式自命諍臣,這樣的人,許建強鄙視的要死,豎子不足與謀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