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消極面對

自從永樂十九年,朱捸遷都北京後置南京守備,掌節制南京諸衛所,及南京留守、防護事務。

洪熙元年又以宦官同守備,景泰三年,增協同守備一人。守備以公、侯、伯充任,兼管南京中軍都督府,協同守備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事務,以中府為治所,節制其他各府。另有參贊機務一人,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

提到了南京城就不得不提一個很出名的人物這就是中山王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鐘離永豐鄉人,本朝開國功臣,曾任中書省丞相,大將軍,太祖朱元璋幼年好基友,首批從龍之人,又為成祖岳父,仁宗之外祖父,論起與皇家之間的關系,在大明朝的地位,就沒有人可以超過徐家的,他才是真正做到與國同休的那一種。

西吳元年九月辛丑以平東吳張士誠之功,二封信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祿五千石,世襲。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謚武寧。達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長得罪,進位第一。

徐達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為大明軍第一人,其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據說那牛逼的朱棣,就是他一手教出來的。

在靖難之役,徐家一分為二,多出定國公一脈,地位之顯赫,當世無雙。

其十傳至徐弘基(徐維志子),萬歷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襲,僉書南京軍府。三十五年協守南京,領後府。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啟元年,以疾辭任,加太子太保,崇禎九年復守南京,加太傅。

朱元璋他能夠從江淮起兵,推翻了蒙元,建立了大明帝國,自然靠的是手下這一幫文臣武將,沒有這些人的幫忙,他也都打不了這樣的大戰,打不贏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成就千古未有之霸業。

事成之後他也都依照了承諾,對他這些文臣武將進行了封賞,該有的榮華富貴都有了。

但是朱元璋為人甚是猜忌和刻薄,也都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把這些功臣一一的干掉了,就連徐達這樣子的,跟他既是好兄弟又是親戚又是功臣的,據說徐達的死都與他的推動有關。

大明這些勛貴之中,他有一條特權,那就是子孫世襲、與國同休,大明開國六公爵,其實真正能夠做到與國同休的,真正實現世襲的,只有魏國公徐達,甚至還多了一個世襲的定國公,相比其他五家不是一代就兩代的結局,徐家算是非常成功了。

所以徐家的命運跟朱家的命運經過幾百年的聯合,那已經是密不可分,已經是十分重要的了,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南京這一塊,朝廷交給了他徐家負責打理,朝廷和皇家也都是十分的放心的。

比如說這徐弘基徐國公,已經幾次擔任南京守備的職務了,但是因為稱病而請辭,但是現在因為國家多難之秋,還是把他推了出來,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是國家多難,萬般無奈,更慘的就是將無必死之心,士有貪生之意,人人都貪生怕死,沒有人願意為大明死戰,沒有人願意為大明一拼死忠,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他南京城名義上有這麼多的守衛,有這麼多的兵,但是這些守衛和兵,在關鍵時候號召他們出來保衛南京城的時候,卻真召不到多少有用之兵,他現在是禪思竭慮,想盡了辦法,調動兵力,但是卻是沒有辦法弄來更多的兵力,他們也都知道鎮江的重要性,鎮江一旦被攻陷,這就意味著劉賊可以沿鎮江席卷而來,南京則是危矣,所以他們想方設法,調集了一支軍隊,前去支援在那里苦苦死守的司徒唯一。

徐國公他就知道司徒唯一這一個人為人忠正耿直,但是絕對就不是貪生怕死的人,徐國公他也做出了保證,那就是無論如何,也會在十天之內,湊出一支大軍,前去支援鎮江,只要能守住鎮江,才能夠守南京。

他們這些人也都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三軍未行,糧草先動,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和軍響,他們就能夠召集到足夠的兵,為他們去拼命和打仗,所以徐國公他知道現在是生死關頭,也都實行了緊急的措施,那就是縱使庫房里面已經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軍餉,他還是從自己家里面弄來的大量的糧食和軍餉,以充軍需,先把軍隊的架子搭起來再說。

同時他又要求南京的六部官員,無論如何也要組織起城中的富戶,籌集出足夠的糧響,讓士兵們守城,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響,士兵們是守不住城的。

所幸的就是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南京,就是大明最為繁華,最為富裕的地方,這里一個府的賦稅,相當于其他的一個行省還要多,這里居住的各種名人和富戶,更是多的不得了,要從他們身上弄出一些錢糧,也都不是什麼問題,這一件事情就交由六部的官員負責。

而他徐國公和鎮守太監盧九德,就負責組織軍隊,進行抵抗。

南京的鎮守太監盧九德,說起來還是劉布他們的老熟人,他們之間的關系也算是密切之極,也都是恩怨交纏,盧九德曾經與劉布結盟,共同的對抗洪承疇,誰知道後來劉家卻完全失控了,這讓盧九德他吃了不少的掛落。

本來盧九德他也被任命為遼南監軍,去負責節制和劉家的軍隊的,但是盧九德他十分的聰明,沒有學者傅宗龍那二貨,還沒有搞清狀況,就急哄哄的往遼南沖過去,結果落得一個生死不知的結局,他盧九德看見風聲不對,就花了不少的銀子,在京中進行活動,在他才去到遼南不久,就受到了彈劾,改去做南京鎮守太監了。

朝廷不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盧九德跟劉家之間關系過于密切,這樣密切的關系,他是做不好遼南監軍使之位的,皇帝也都知道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才把他調去擔任南京鎮守太監這一個職位。

盧九德也很看好這一個職位,他就想在這一個職位上做到死為止,反正只要能夠遠離劉家軍,他就能夠有好日子過,誰知道才沒躲了多久,劉家軍居然就打上門來了。

有一句話叫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們東躲西藏,最終還是躲不過劉家軍的兵鋒,對方終究是很快就趕上來了,並且因為這樣子的事,可是令盧九德這一位大佬產生一種消極的反應,這就是他本來是躲劉家軍才躲到這里的,現在劉家軍居然又追上來了,這令他有一種躲無可躲,逃無可逃的感覺。

他算是對劉家軍非常熟悉的人,知道他們的厲害,知道他們的強,大所以才會不想與他們為敵。

劉家父子無論是陰謀手段,還是論取他們的軍事武力,都達到了拔尖的地步,任何人跟他們作對,都是自尋死路,所以他盧九德才會躲得遠遠的,想過一些安穩的日子,誰知道他們終究還是來了,而且來的這麼快,這麼的凶狠,直接的就打上門,毫無征兆,直接的就打上了門。

徐國公他不知道劉家軍的厲害,還是在積極地面對,籌備著怎麼應對劉家軍,而盧九德則是明白,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勞無功的,所以他才會顯得無精打采。

看見徐國公為了應付戰事,禪思竭慮,想盡一切辦法的樣子,他其實想提醒對方,到了現在這樣子,要麼就是收拾細軟,馬上走人,要麼就是該吃的吃,該喝的喝。

而他盧九德則是不想逃了,他都從山東逃到了這里,從北方逃到了這里,還能逃到哪里去?他可是老胳膊老腿了,再逃也都沒有地方好逃。

所以自從听說劉家軍來了以後,他每天就大吃大喝,用他的話來說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該做的後事也都做了安排,不會出現劉家軍打上門的時候,還沒有任何的安排和計劃。

盧九德由于他是高層人物,對雙方都了解的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也就知道徐國公,每天都早起晚睡,禪思竭慮,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他很想勸對方,就不要多想,不要多做了,因為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對方要攻下這里,只是時間的長短問題。

但是他明白徐國公跟他不同,人家徐國公是勛貴,他們徐家的富貴是與國同休的,是不可能背叛大明,也不可能離開大明的,離開大明以後,他們什麼都不是,首先沒有的是尊貴的身份,其次就是這些財產,也都無法保存。

相信劉家的態度,是把徐國公跟朱明綁在了一起,一起列入了打擊的行列。

所以他現在就是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該咋地就咋地,至于徐國公要求他動員一切之兵力,他自己也表示出他的無奈,他知道自己做什麼都是徒勞的,所以干脆就把權力都下放了,讓他們來做,自己管吃管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