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形勢愈好,加三公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早晚要軍民分治,雖然還是要打著軍戶制的幌子,把軍政大權繼續掌握在自己手中。

「遼鎮人馬調過來,會有一些人員作退役處理,官府要安排好。」郭大靖想起一事,對陳有善囑咐道︰「這樣才能安定人心,盡快地融入東江鎮。」

陳有善點頭稱是,卻還有些不太甘心地抱怨道︰「倒是便宜他們了,對東江鎮半點貢獻沒有,還要享受咱們的優惠政策。」

郭大靖呵呵一笑,說道︰「不必如此小氣,土地多的是,就當招來的移民,為遼東的重建出力吧!」

遼鎮的官兵肯定會有裁汰,為了穩定,也會給予他們退役軍人,以及軍屬的待遇。

在郭大靖看來,不過是少交些賦稅。但從重建遼東的角度考慮,卻是很好的勞力,相當于移民。

陳有善對于遼鎮的印象不佳,主要還是袁崇煥造的孽,對于東江鎮的打壓封鎖,可是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拋開袁崇煥,遼鎮對東江鎮也無半分友軍之情,沒有絲毫相助之力。反倒是東江鎮屢次施以援手,牽制騷擾建虜。

郭大靖對陳有善的怨言也不多作勸解,他相信這老人家是識大體的,能把遼鎮官兵和眷屬安排好。

時間長了,遼鎮官兵身上的標簽也磨掉了,都是遼人,誰還揪住出身不放呢?

「本帥在蓋州還要住上幾天,祖大壽要過來,總要招待一下。」郭大靖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毛帥扔給我處置,也沒辦法。」

陳有善呵呵笑道︰「到哪都一樣,還敢倨傲無禮不成?」

「那倒是不能。」郭大靖笑道︰「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頭?祖大壽既然投靠東江鎮,想必已經想得清楚。」

說話間,兩人已經來到城下,通過門洞,進到城內。

這一圈巡視下來,陳有善對于蓋州的情況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除了軍屯的田地,還有很多待開發的,足夠承載數萬,甚至更多百姓的耕種。

而光復的遼東土地,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基本無主,都能劃為官地。百姓認領田地耕種,卻沒有所有權。一旦棄耕,官府便能收回。

說白了,官府便是最大的地主,百姓都是租種的佃戶。這是從長遠考慮的政策,避免將來土地兼並所形成的痼疾難除。

官府作為地主,賦稅就是租金,且是相對固定的,不是很沉重的負擔。要知道,如果是私人地主的話,當時國內最高的地租能達到收獲的五六成。

而且,官府也會推出穩定民心的政策,那就是百姓享有永租權,不必擔心田地被強制收回。

把陳有善送回住處,郭大靖回到指揮部,寫了書信,並讓手下開始收拾打包,準備遷回營口。

對于民政,郭大靖只是偶爾提些建議,已經不太插手。專心于軍務,平遼是頭等大事,他必須集中全部的精力。

框架已經搭建起來,民政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思維和規劃在進行管理。既然行之有效,也就不用太擔心朝令夕改。

大明疆域萬里,郭大靖顧及不到,但遼東之地是他率領東江軍打下來的,作為試點又有何不可?

什麼朝廷,什麼皇帝,別想再亂伸手,把遼東搞亂。國內的亂象,已經證明舊的管理模式是失敗的,且是難以修復的。

「大帥,軍情部剛剛送到的。」親兵入內稟報,呈上情報。

郭大靖接過打開,一目十行地迅速閱看一遍,不由得微抿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

政治攻勢開始發揮作用了,在廣寧和錦州牧放的蒙古諸部,主動向東江軍示好,但也想得到東江軍的保護。

廣寧地區和後金統治區只隔著遼河,建虜如果發動短平快的打擊,東

江軍確實難以反應。

當然,郭大靖也根本沒有出兵保護蒙古諸部的打算。對于蒙古諸部的擔心,他也早有預案。

現在出動人馬,使蒙古諸部打消疑慮,徹底倒向東江鎮。對于東江軍來說,得利不大,反倒會成為負擔。

遼南、遼東對遼沈地區的夾擊,已經足夠了。再從廣寧地區,也就是西面再進攻建虜,完全沒有必要,還造成分兵的弊端。

「命蒙古諸部暫時與建虜虛以委蛇,以待立功自贖。」郭大靖提筆給軍情部寫了回復,「打入建虜內部,更有機會。」

建虜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十有八九會再召蒙古人助戰。在戰場上,首鼠兩端的蒙古人,更容易造成建虜的混亂。

不用擔心蒙古諸部因此而心懷怨忿,實力為尊,待到遼東平定,建虜滅亡,他們會排著隊來投靠。

桌案上還有其它的文件,郭大靖又翻看起糧彈物資的運輸和儲備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郭大靖更喜歡用「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句話來詮釋。

春耕之後,數萬大軍便要展開行動,緊逼近身地牽制建虜。在拖住建虜有生力量的同時,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消耗。

從東江鎮當前的庫存,以及外購的糧食數量來看,足夠拖到建虜崩潰。但郭大靖也不敢掉以輕心,災民的涌入就是一個不太確定的因素。

「看來,還是需要朝廷的支援,也不用太多,不知道朝廷是否能痛快地供給。」郭大靖計算著大概,覺得有缺口,也不會很大,至少不會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顯然,建虜的情況會更糟糕。去年的建州戰役,可是摧毀了很多田地,也搶了不少糧草。

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虜想召蒙古諸部的人馬助戰,恐怕連糧草都供應不上吧?

郭大靖沉思良久,又提筆寫了書信,是給遼東兵團的。

遼南兵團很快就會跨過海城河,佔領海州衛城,並構築防御體系,積草屯糧、儲存彈藥物資,並向北推進至鞍山驛。

遼東兵團也要展開行動,以寬甸為基地,向西北滲透。目標是陽堡、孤山堡、堿廠堡、一堵牆堡等等,威脅本溪和鴉鶻關,形成抄襲遼沈後路的態勢。

要真正切斷遼沈建虜的退路,只靠遼東兵團的實力,顯然是很困難的。但這並不妨礙切斷建虜退回建州的後路,使其只能向北敗退。

而全線的進逼壓迫,將使建虜有限的兵力無法動彈,被牢牢地困守在幾處防御要點。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建虜喪失機動兵力。一旦某個防御要點被攻破,便可能全局崩潰,沒有轉圜的余地。

戰略主動權已經牢牢控制在東江軍的手中,建虜連遭慘敗後,終于是在敗亡之路上越走越遠,難以回頭了。

「大帥。」親兵又急匆匆走進,稟報道︰「祖大壽等一行人,將于今天傍晚趕到蓋州城。」

郭大靖挑了下眉毛,詫異道︰「這麼快?」

隨即,他又笑了笑,說道︰「快就快吧,反正也算是準備好了。」

說完,他讓親兵去召幾位軍官過來,準備一下晚上歡迎祖大壽等人的事情。

一場歡迎的便宴而已,主客之勢已分,郭大靖表示出熱情,也就夠了。至于祖大壽等人的前途是否光明,還是要靠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

………………

京城,皇宮。

乾清宮的偏殿內,擺放著遼東形勢的沙盤。這是郭大靖派人制做,由方正化獻上去的。

一目了然的敵我態勢,主要就是給崇禎這個軍事白痴看的,別再被那些文官忽悠了。

「嗯,光復海州後,建虜就剩鞍山驛這一

個前哨陣地了。」崇禎站在沙盤前,看著王承恩把小紅旗插在海州衛城的位置,笑著說道。

首輔溫體仁滿臉堆笑,躬身道︰「萬歲英明。只要攻下鞍山驛,遼陽、沈陽便在東江軍兵鋒之下,平遼指日可待。」

兵部尚書梁廷棟點著頭,說道︰「東江鎮行文兵部,說是只等海城河冰融,便架設浮橋,佔領海州衛城。因怕背水而戰,水師開入海城河戒備,確乃謹慎之舉。」

崇禎微微頜首,說道︰「據方正化奏報,郭大靖用兵謹慎,很少行險。但朕看,並不是太過符合。跨海遠襲的遵化大捷,縱橫建州的大戰,郭大靖的膽子並不小嘛!」

「這個——」溫體仁說道︰「到底還是年輕,偶爾沖動也是有的。」

「這樣的沖動,其他將領還是少了。」崇禎垂下眼簾,並不是很滿意,說道︰「建虜如此凶悍,卻已經被東江軍壓制。亂民又有多強,剿之久矣,卻未見平定。」

溫體仁本著少說少錯的原則,把目光投向梁廷棟。這是軍事方面的問題,俺不懂,你快來給皇上講一講。

梁廷棟只好躬身奏道︰「萬歲。亂民乃是流寇,又有眾多草頭王,如蝗蟲般四下游蕩,官兵東追西趕,疲于奔命,難以一時剿除。建虜蝸據遼沈,東江軍圍攻較易。」

崇禎不置可否,只是發發感慨,心思已經在平遼滅虜上。建虜才是心月復大患,亂民流賊只是疥癬之疾,剿滅慢一些就慢一些吧!

「東江鎮春耕之後便要展開行動,近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物資已經自己解決了大半。」崇禎走到御椅中坐下,緩緩說道︰「但還有些缺口,需要朝廷支援。」

溫體仁沉吟了一下,躬身奏道︰「待河流冰融,漕運便能解運來糧食。五月有江蘇和蘇南的漕船,或可接濟東江軍。六月還有浙江湖廣……」

崇禎思索了半晌,開口說道︰「那就等六月的浙江湖廣漕船運到,拔給東江鎮二十萬石糧食。」

和東江鎮現在的軍民數量相比,二十萬石真不算多。

但這已經是崇禎咬牙拿出來的,北方的那麼多人口,京城那麼多官員眷屬,還有其他邊軍,都張著嘴要吃飯哪!

溫體仁又躬身奏道︰「萬歲既下旨意,或可讓漕船在天津卸糧,由東江鎮自己來船運走。」

崇禎點了點頭,說道︰「可。」

從現在的形勢上,平遼已經很有把握,對于東江鎮,或者說對毛文龍和郭大靖的封賞,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溫體仁和毛文龍還算是老鄉,也想借機結好,在外有奧援,他的首輔坐得更穩當。

「啟奏萬歲,遼東大捷,對東江鎮的封賞還未頒下,微臣躬請聖意。」溫體仁再次躬身。

崇禎輕撫額頭,甚是苦惱的樣子。

東江鎮打了大勝仗,他自然是喜悅和振奮,可這次數多了些,竟然有賞無可賞的煩惱。

等到遼東平定,難道還要封毛文龍為國公,或是流爵變世爵?

當然,如果真的能夠平遼滅虜,稱為蓋世奇功也不為過。

從建虜叛明到現在,死傷了多少人,光是高級官員就有數個督師和巡撫,總兵更是數不勝數。

崇禎現在是真的後悔在京城被圍攻時,倉促地封了滿桂為侯。以至于在遵化大捷後,不得不給毛文龍一個侯爵。

哪怕是個伯爵,他們也是欣喜若狂,現在的晉升空間也大了很多。

「難道要加三公?」崇禎皺起眉頭,緩緩說道︰「毛文龍是武將,似乎不合禮制。」

在明朝的官制中,只有三個正一品的官,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被稱為「三公」。

三公負責「掌佐天子,理陰陽,經

邦弘化,其職至重」,雖然之後成為榮譽職餃,但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明朝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贈乃得之」。意思是說文官活著,不可能加三公,只能是死後追贈。

但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張居正,在死前九天被封為三公中排第一的太師。而在整個大明朝,也只有十個人在活著的時候享受到這個尊榮。

而且,三公是對文官的,一個武將的話,沒有先例,難免引起軒然大波。

溫體仁躬身奏道︰「啟奏萬歲,嘉靖朝的周尚文,軍功卓著,官至大同總兵、右都督,連加至太保兼太子太傅。」

哦,武將加三公竟然還有先例?崇禎眨巴著眼楮,覺得這個好象可以啊,至少多了三個酬功的名頭。

周尚文征戰西北二十余年,多次抵御韃靼入侵,威名最盛,生前被嘉靖加太子太保,死後又被隆慶帝追贈太子太傅。

史稱︰「終明之世,總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