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剿撫側重之爭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即便是和平年代,冬季依然是窮人的大敵。對于乞丐和難民,無家可歸的那些人,嚴寒和饑餓是最為致命的。

大明疆域萬里,子民億兆,想要做到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飯吃,顯然是過于苛責了。

但不能否認,在明末的那個時期,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救濟是缺位的,皇帝和官僚對災民的態度是冷漠的。

如果都歸咎于朝廷沒錢缺糧,顯然又是偏頗的。用階級層次來分析,倒還相對準確一些。

因為,不是沒有救國濟民的良策,只不過與權貴官紳地主的利益沖突,便無法實施,或者是重重的阻力下半途而廢。

而崇禎,本身就是統治階級的一員,被利益集團包圍著,又怎麼能狠下心來向自己揮刀。

其實,崇禎,還有那些官僚,就搞不明白,威脅到他們統治的,怎麼會是那幫拿著鋤頭棍棒的泥腿子?

從頭到尾的輕視、鄙夷,直到農民軍兵臨京師,恐怕他們還沒有改變心理,或者說改變也太遲了。

而對于郭大靖來說,固然有來自後世的珍惜人命的心理,更有著對將來的規劃和設想。

平遼之後,如何能長治久安,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口。只有人口數量上去了,各種經營開發的措施才能更快見效。

同樣,也只有漢人數量在遼東佔據絕對優勢,並保持尚武之風,才不會懼怕外敵,以及內部異族的反叛。

現在看起來,救助難民是賠本的買賣。但目光放遠,這些難民在遼東所創造的價值,卻是百倍千倍的回報。

當然,很少有人能看得那麼長遠。尤其是九死一生的難民,被東江鎮救助後,那就是感恩戴德。這對以後的管理,也是極有好處的。

第二天早晨,高嘉亮和妻女又在食堂見面。在熱炕上睡了一宿,包括他們在內的難民,在精神和氣色上都有了眼見的好轉。

臉上的愁苦少了,籠罩在心頭的傷悲和傍徨澹了。盡管離到達遼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心中卻已經安定了不少。

早飯依然是稠粥,對于餓得太久的人們,是對他們身體最好的保護,而且,還能吃飽,已經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幸福。

「小妮睡得很香,應該是好了。」妻子見面便告訴丈夫,讓他放心,「你看,是不是挺有精神頭兒的。」

高嘉亮露出了笑容,他看到女兒確實不象有病的樣子,正咧著小嘴,笑嘻嘻地東瞅西望。

「好好休息一天,明天就給咱們發干糧,能離開這里了。」高嘉亮盛好粥,端給妻女,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訴她們。

妻子看著丈夫,等著他繼續說下去,小妮卻只顧埋頭吃粥。

在小孩子的心里,呆在這兒挺好,不冷也餓不著。昨天晚上,可是她那麼長時間睡得最舒服、最香甜的一大覺。

高嘉亮一邊吃粥,一邊繼續說道︰「不到三十里,就有另外的安置點。拿著號牌,就能在那里吃飯住宿。」

「三十里嘛?」妻子略微想了一下,說道︰「早上出發,一天怎麼也走到了。」

高嘉亮自然是沒問題,見妻子也沒有為難,便放下心來。

若說是正常的環境,正常的身體,徒步三十里也就五六個小時。但考慮到難民的身體狀況,三十里也有一些人難以堅持下來。

但這些安置點已經建立完畢,想在多建,縮短距離,冬季已經難以進行,只能等到明年春暖花開之後了。

「要是覺得身體差,還能在這里多住一兩天。」高嘉亮又關切地補充道︰「不是臥床不起的,最多三天。」

妻子點了點頭,說道︰「明天走吧!我也听說了一些事情,這里只給吃粥,到了下一個安置點,拿號牌的就能吃上餅子。」

小妮立刻抬起頭,大眼楮忽扇著,期待地望著父母。

看到女兒這樣的神態,高嘉亮呵呵笑了起來,伸手模模她的小腦袋,說道︰「明天咱們就走,去吃餅子啊!」

嗯,嗯!小妮用力點著頭,咧嘴笑著說道︰「我又有勁兒了,能自己走。」

妻子寵溺地看著女兒,臉上浮起久違的笑意。

多長時間了,好象從家鄉逃難出來,就沒再見過妻兒的笑容。

高嘉亮一時有些失神,想到路上的種種艱辛,眼楮有些發酸,趕緊低頭喝粥,掩飾了過去。

…………………

京城,皇宮。

睡得比狗晚,醒得比雞還早的崇禎皇帝,此時已經坐在乾清宮,開始批閱奏疏和題本。

如果論勤勉,崇禎絕對是古代帝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廢寢忘食。

但面對天災人禍和連年戰亂,崇禎再怎麼勤勉,但路子錯了,卻是國勢日衰,越搞越壞。

西北民亂再次嚴重起來,王嘉胤稱王、設官,所部發展到三萬多人,轉戰于陝西、山西、甘肅等地,聲勢浩大。

至此,三邊總督楊鶴的剿撫之策宣告失敗,已獲罪入獄,延綏巡撫洪承疇接手平亂,貫徹崇禎速奏蕩平的意圖,開始了以剿為主的手段進行鎮壓。

「三年六月,王嘉胤陷黃莆川、清水二營,據守府谷。洪承疇、杜文煥圍之,大敗王嘉胤。」

「三年八月,洪承疇與杜文煥于孤山堡大破王嘉胤。」

「崇禎三年九月,洪承疇與陝西巡撫李應期定計誅殺已經投降的王左褂及其部下。」

可以看出,洪承疇的剿賊策略已與楊鶴大不相同。對于降將降兵,也會視具體情況,來決定是留是殺。

同時,已經調入關內的曹文詔被封為延綏東路副總兵,率兵前往西北,听命于洪承疇,剿殺起義軍。

崇禎看著奏疏,那是陝西參政劉應遇所寫,回答皇帝對于殺降的問詢,「王左褂雖降仍掠,不得已而戮之以示警……」

沉思良久,崇禎提起朱筆,回復道︰「

賊勢猖獗,招撫為非,殺之良是。」

從以招撫為主,轉為剿殺,崇禎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民亂擴大蔓延,使其煩不勝煩。也因為楊鶴招撫後的神一魁卻搶掠如故,甚至降而復叛、反復無常,激怒了皇帝。

其實,楊鶴將重心放在招撫之上,在農民起義軍尚沒有壯大的時期,也不算失策。

降而復叛的主要原因是明廷無力承擔數量巨大的善後款項,老百姓吃不飽,只能再次起義,導致了招撫之策的徹底失敗。

說到底,還是錢糧的問題。有錢糧,老百姓不會造反;有錢糧,已經被招降的起義軍,也不會復叛。

崇禎又拿起了洪承疇的奏疏,閱看著,皺起了眉頭。

「……大荒已歷三載,群盜紛起,衛邊營堡與臨邊州縣,饑寒徹骨,所在思變,危迫情形,從來所無。臣首聯人心,次討軍,實拮據……」

洪承疇是訴苦要錢的,但還是保證全力剿寇,並請求皇帝能夠暫從寬宥。

提到錢,是崇禎心中最敏感,也是最為難的事情。

崇禎皺眉思索了半晌,給洪承疇寫了回復,答應拔調一批糧餉。至于夠不夠,他卻是沒有辦法。

加征遼餉已經決定下來,但要收上來,卻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對此,崇禎也是無可奈何。

幸好,遼東那邊有東江鎮,已經壓制住了建虜,平遼指日可待,終是要除了這心月復大患。

下面的奏疏是群臣所上,自楊鶴獲罪後,各大臣皆上奏主撫之弊端。就連洪承疇也是忐忑不安,唯恐「剿撫失策」而步其後塵。

是以剿為主,還是剿撫並重,抑或是先剿後撫,朝廷並未有定論。其實,這個問題還是要看所面對的起義軍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御史吳生上奏︰「招安之弊載在史冊,今宜以先剿後撫為定策。如果投戈棄甲,則剿之中亦可撫。如或狡詐復逞,聚掠不散,則撫之時,亦自有剿之用。」

兵部侍郎熊明遇上奏︰「秦中諸寇,向者明旨原許剿撫並行,固謂剿其渠魁,撫其脅從,與夫渠魁乞降亦從撫、脅從負固亦從剿也。」

「若使剿脅而撫渠,已降復叛而亦撫,陽降陰叛而亦撫,則撫既滋玩,剿必不威,賊之蕩平無日矣」

這兩位大臣說得很中肯,盡管楊鶴主撫失敗,不應該以撫廢剿。但也不要走極端,完全廢除招撫的手段。

對乞降的賊冠首領可以招撫,對于頑固脅從也應該堅決剿滅,降而復叛的不可繼續招撫。

只有剿撫結合,才能更快地平定民亂。過于強硬,全部剿殺的話,絕了賊寇的生路,使其困獸死斗,對平定民亂不利。

崇禎沉思良久,又拿過洪承疇的奏疏,仔細閱看了一遍。

再次細讀,崇禎從洪承疇的措辭中也品出了深含的意味。洪承疇的強硬是唯恐步楊鶴之後塵,但也委婉地提出強自寓撫,而實以剿堅撫的意味。

「終究還是難以確定朝廷的側重點是剿還是撫,洪承疇才因楊鶴獲罪,而一味剿殺,唯恐步其後塵。」

崇禎明白過來,知道自己的態度應該明確,才能夠讓前線將領貫徹實施。

思慮半晌,崇禎在原來的回復後又補充道︰「督臣洪承疇可布告遠近,使陷沒之城邑速復。著名之賊首必誅,其余黨之能殺賊自效或赤身歸命者,仍許以不死。」

對待起義軍,所采取的措施仍然是剿撫並用,崇禎終于給前線將領定下了比較明確的政策。

盡管如此,崇禎對楊鶴卻沒有寬恕之意。但現在嚴厲處置也似乎不妥,給人一種因撫獲罪印象。

先關在監獄里,過一段時間再說吧!

崇禎眼中閃過幾分寒意,對于辜負自己的臣子,自袁崇煥之後,他是愈發痛恨。

「皇爺,該用早膳了。」王承恩趁著崇禎停頓下來的空當,上前躬身奏道。

崇禎甩開思緒,點了點頭,起身走到旁邊的桌旁,看著桌上的飯菜,臉色不由得沉了下來。

王承恩多機靈,馬上就猜出究竟,趕忙解釋道︰「皇後千歲說皇爺勤于朝政,龍體要緊,後宮妃嬪減膳即可。」

崇禎不僅勤政,還很節儉,都是缺錢鬧的。他已經停了江南織造,又要減膳撤樂,還要群臣都勤儉節約。

據明史所載,崇禎還經常穿補丁衣服,可謂是「里三年外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可節儉救不了大明,崇禎到底還是不明白,如果老百姓有一口吃的,哪怕是吃糠咽菜,也不會揭竿而起。更不會關心皇帝是不是花天酒地、奢糜無度。

「當其時民莫苦于橫征,率空言而無指實。朝廷好負人,亟則引咎,緩則反汗,愚夫習而知之……」

《國榷》中談遷說及崇禎,便認為崇禎的減膳撤樂,「屏金銀,用銅錫木器」,並「命文武諸臣各省約」,純是沽名釣譽。

而從崇禎的幾份罪己詔的內容來看,對于民眾之苦,以及百姓揭竿而起的原因,可謂是洞若觀火,可卻並沒有改進惠民的政策。

準確地說,崇禎明知道哪里錯了,哪里有問題,可卻沒有那個魄力興利除弊,只能在口頭上申說其愛民之心,痛悔之情。

有用嗎,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自我批評越是深刻,就更彰顯崇禎對于民眾的苦難是漠視而冷酷的。

听到是皇後的安排,崇禎臉色稍霽,擺了擺手,說道︰「便是皇後所定,減膳也是不能更改的。今日暫且作罷,便從明日開始吧!」

「奴婢遵旨。」王承恩有些無奈地躬身應著。

崇禎坐下用膳,卻還有些心不在焉,對王承恩吩咐道︰「遼東但有軍情,不管何時,立刻稟奏,不得遲延。」

方正化已經上奏皇帝,是建虜有可能發動作戰的情報。

而建虜的威脅,絕對要大于亂民賊寇,崇禎一直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才非常關注,不希望三年平遼會出現什麼意外。

崇禎還不知道,就在他用膳的時候,最新的敵情剛剛送到郭大靖手中,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

對于要三年平遼的東江軍來說,影響是有的。但卻並不是負面的,而是有可能加快這一進程的好時機。

看\逆天換明\就\記\住\域\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