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西學應用之先鋒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海城河上游的牛莊驛、下游的析木城,還有海城河以南的塔山鋪,組成了東江軍對海州衛的三個前哨據點。

耀州驛和梁房口關、營口,是重兵駐守的防御體系;前線指揮的大本營,則設在蓋州衛城。

足有三個協的人馬堆在這里,再加上飛騎營,將近四萬兵力死死地擋住了建虜的南下之路,使得蓋州衛城以南全部成為了安全的根據地。

不僅兵力雄厚,數百門火炮更是集中于此,火力強大到令人心生絕望。建虜想要攻破防御,攻掠遼南三州,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郭大靖率部回到遼南後,在蓋州又多了兩個協的兵力,既是後備,又是機動,還能輪換休整,使得遼南固若金湯。

小而堅強,這就是東江軍遼南根據地的特點,也是相比建虜所佔廣大地盤的優勢所在。

聚力于一地,與建虜的兵分勢弱,再加上武器裝備的巨大優勢,戰略主動權已經牢牢地掌握在東江軍手中。

郭大靖回到蓋州後,只休息了一天,便趕到前線巡視,以便做到萬無一失。

建虜進攻遼南幾乎不可能,但遼南根據地是東江軍的根本所在,也不能出現哪怕一丁點的意外。

已經是深秋的天氣,溫度卻接近于初冬,落葉隨風飄舞,一路上見到的都是蕭瑟肅殺的景象。

「郭帥竟然也熟諳西學,實在是令人驚訝又欽服。」王徵只和郭大靖在昨天攀談了一個多時辰,便發現這位名帥 將竟然懂得很多,絕不只是粗莽的武將。

雖然早就知道東江鎮聘請了葡人技師和炮兵教官,但王徵卻絕不會料到,郭大靖竟然能學到並掌握西學的知識。

當然,郭大靖也根本不是從葡人那里學到的,而是自己就有著後世的知識。

對于王徵再次表現出的驚詫,郭大靖只是笑了笑,澹定地說道︰「王大人過獎了。郭某只是耳濡目染,學了點皮毛而已。王大人著書立說,才是熟諳西學的大才。」

王徵搖頭,說道︰「只是照葫蘆畫瓢地翻譯,哪里談得上著書立說?」

郭大靖說道︰「王大人過謙了。听你談起《遠西奇器圖說》中的力學知識,以及簡單機械及其聯合使用,郭某認為值得深入研究,並將其應用于實際。」

王徵對此深以為然,說道︰「紅夷大炮沉重,吊裝移動便可利用各種簡單機械。下官見港口碼頭上,已經有了很多起重裝置,在大明可是獨有。」

動滑輪的吊裝起重,東江鎮確實數年前就用于實際的工作。比如捕鯨船,就有動滑輪或輪軸的裝置。

但這可不是從西人那里學到的,而是郭大靖的設計。只不過,郭大靖並不想讓王徵知道這些。

「郭某以為西方科學極有可取之處,王大人只是譯書,沒有想過開館授徒,將這些知識更好地傳播開來嗎?」郭大靖把話題引向了自己期望的方向。

王徵看了郭大靖一眼,有些無奈地說道︰「下官雖然編譯了《遠西奇器圖說》,但對其中的知識也不敢說全部掌握,開館授徒豈不是誤人子弟?」

能翻譯物理方面的書,卻並不一定完全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識,只能說王徵在拉丁文上的精通。

郭大靖明白了,不由得沉吟起來。

可能孫元化也和王徵是差不多的情形,能引進和傳播西學,但西學的造詣卻未必精深。

象《遠西奇器圖說》中所敘述的靜力學知識,比如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浮體體積、比重等等,要學習掌握的話,不僅是理論,還需要大量的實驗來證明。

顯然,這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教育體系,還有教育條件,比如實驗儀器之類的。果然,要實現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不是那麼容易,有一本教材就萬事大吉的。

郭大靖心中嘆惜,只好暫且作罷,轉而說起了平遼滅虜的事情,並提

出了需要孫元化支持幫助的地方。

「紅夷大炮是需要的,越多越好,還有炮彈、火藥……」郭大靖也比較坦誠,張嘴三分利,不給也夠本兒,要唄!

王徵連連點頭,等郭大靖說完,開口說道︰「滅遼是頭等大事,巡撫大人已經說過,會全力相助。」

「東江鎮也在制造火器,巡撫大人和下官都很關心,想參觀一下。」王徵望向郭大靖,說道︰「特別是那種燧石發火的火槍,下官十分感興趣。」

郭大靖沒有什麼猶豫,說道︰「這好辦,王大人盡可去大連的工坊中巡察指導。至于燧發火槍,原理也很簡單。」

停頓了一下,他又說道︰「只是燧發火槍乃是軍國重器,西夷亦是沒有。還希望王大人不要帶去登來,先行保密。」

「不是西夷傳過來的?」王徵瞪大了眼楮,這與他的猜測完全不同。

郭大靖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東江鎮的工匠所發明,比火繩槍的操作更加簡便快捷。同時,在雨雪大風天的使用,更比火繩槍具有優勢。」

「原來如此。」王徵信以為真,說道︰「下官明白了,定不會給毛帥郭帥的平遼大業,增添麻煩。」

郭大靖拱了拱手,說道︰「多謝王大人。」

「對了。」郭大靖似乎剛想起某件事情,笑著說道︰「東江鎮建有孤兒院,那些孩子正接受識文斷字算數的基礎教育。對于西學,郭某也十分看重,希望他們在打好基礎後,便進行教授。」

王徵捋著胡須,連連頜首,說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郭帥有此遠見,東江鎮有些善舉,令人欽佩。」

「王大人熟諳西學,肯定也認識相關的人才。」郭大靖說道︰「希望能舉薦一些,能給孩子們當老師。」

「好,好,下官定會留意。」王徵滿口答應,也深為自己能夠更快更好地傳播西方科學而心生喜悅。

王徵是真沒想到,在東江鎮會看到令人震驚且欣慰的景象。戰爭還在持續,身處直接抗虜的一線,竟然充滿了勃勃生機。

不僅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饑寒之憂,連孤兒都得到收養,還得到教育,這在大明內地也是非常少見,甚至是沒有的。

恐怕,這才是東江鎮最大的資本。內部安靖,幾十萬百姓為他們提供著充足的動力。

遠處,大群的百姓在勞作著。雖然已是農閑,但修水利、挖溝渠、擴池塘、鋪路等工作,卻還沒有停頓。

正是得益于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遼南三州的農業種植才能保持穩定的產量。就算局部地區有旱澇災害,也影響不大。

而且,農林牧副漁,東江鎮是全面發展的。近海和澹水養殖,遠海捕撈,都在穩步發展。養殖和捕撈技術也更加熟練,為軍隊和百姓提供了最廉價的肉食。

「池塘能蓄水,能養魚,塘泥能肥田。」郭大靖伸手指了指,微笑著介紹道︰「每個村子至少要有一個大池塘,養的魚逢年過節,能每家分到一兩條。」

「有很多村子還種了荷花,好看是一方面,蓮藕也能當菜吃。老百姓的聰明才智,只要給他們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施展……」

王徵嘆惜道︰「如果各地的官府都能如此重視民生,又哪來的那麼多民亂?當然,遼東有自身的優勢,那就是廣袤的土地。耕者有其田,百姓安定也在情理之中。」

郭大靖笑了笑,不想和王徵討論什麼土地兼並的問題。遼東固然有優勢,但其它地方治理不好,卻不能以此來找借口。

他已經寫了書信,派人急送大連。等王徵到達後,將由軍情司派人陪同參觀兵工廠。

燧發槍的關鍵是在彈性鋼片,也就是坩堝煉鋼,這是要絕對保密的,連王徵也不例外。

只要彈性鋼片不合格,造出的燧發火槍也只是形似而已。發火率低下,自然不會被大量制造並

裝備部隊,只能繼續使用火繩槍。

歷史上,燧發槍剛問世的時候,軍隊的反應便是如此,以致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得到普遍應用。

當然,如果只拿燧發槍的發火率來與火繩槍作比較,那就過于狹隘了。在綜合性能上,燧發槍對火繩槍應該是碾壓式的優勢。

王徵陪著郭大靖巡視了梁房口關,見到了西人所說的稜堡結構,以及上百門紅夷大炮和迫擊炮的防御組合。

郭大靖還命令炮兵進行了一次實彈射擊,令王徵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三千守軍,糧彈充足,足以抵御數萬建虜。」郭大靖並沒有吹噓,對梁房口關的防御設施是非常的滿意。

並不是每座城堡都改建成稜堡,只是因為梁房口關並不大,條件也比較適合。而其它城堡或陣地的防御,有壕溝、鹿砦等等,防御能力也不遜色。

至于建虜的攻堅能力,郭大靖甚為鄙視。就算他們有火炮,也完全抵擋不住居高臨下的迫擊炮的遠程轟擊。

王徵感覺這趟遼南之行來得太值了,自己坐井觀天,還以為登州已經是大明的「西學堡壘」。可萬萬沒想到,東江鎮已經走得更遠,應用更加熟練。

「原來這便是稜堡。」王徵沿著城堞興奮地走著,拍著城垛口,又探頭觀察斜對面的城牆,伸手指點著,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原來如此,敵攻一面,守軍卻可兩面或三面夾擊。哪怕是躲到城牆下,也躲不過側面射來的槍彈箭失。」

「老式城牆的馬面雖也有類似功能,但其對外的一面,依然有射擊的死角,比不得這尖銳的角狀……」

郭大靖微笑頜首,看著這老頭兒興高采烈,卻也沒有鄙視人家大驚小怪的意思。

如果自己不是有著後世的知識和記憶,也應該是同樣的驚奇和興奮,甚至還不如人家。

在當時,王徵可謂是見多識廣,比那些酸儒文人強得太多。但礙于東西方的隔離,以及當時的信息傳播速度,對西學也只能從書本,以及傳教士口中獲取。

「能打到三里遠,已經超過紅夷大炮,還是爆炸開花彈,在殺傷上也要強過紅夷大炮吧?」王徵停步于一門青銅迫擊炮前,注視撫模,發出了詢問。

郭大靖澹澹一笑,說道︰「兩種火炮在殺傷效果上相差仿佛,但在機動靈活上,迫擊炮卻要遠勝紅夷大炮。紅夷大炮發射時威勢驚人,卻又是自身的優勢。」

不能把紅夷大炮貶得太低,否則,向孫元化要火炮就顯得勉強。何況,紅夷大炮也確實有其自身的優勢。

「青銅所制,比紅夷大炮的鑄造更加簡單容易。」王徵點了點頭,說道︰「待下官稟明孫大人,量其物力,多為東江鎮鑄造便是。」

不管是什麼火炮,只要是白給的,全都要。

郭大靖拱手謝過,又想起了野戰火炮,同樣是青銅材質,也比紅夷大炮的鑄造難度更低。

除了紅夷大炮,郭大靖準備在王徵返回登州時,迫擊炮和野戰火炮都送上樣品,請孫元化幫忙鑄造。

有上千門的各式火炮,再與建虜開戰時,先 頭蓋臉地一通轟炸,再火槍戰陣和飛騎的沖擊,勝利也差不多能握在手中了。

當然,戰爭沒那麼簡單。可在絕對火力的壓制下,東江軍確實勝算極大。

況且,建虜目前所處的形勢,能夠機動靈活地戰術空間已經被壓縮得很小。

海州衛、遼陽,如果不算即將放棄的海州,沉陽也就只剩下了遼陽這麼一個緩沖的大城。

關鍵是沉陽不同于山海關,沒有退路可言。一旦被圍攻,據城死守的話,基本上是沒有外來援助,等于守死。

何況,老奴的墳就在沉陽城外,能棄之不顧嗎?要分兵兩處,一守城,一守墳嗎?

顯然,決戰之地就在遼陽。如果取勝,建虜如果

腦子沒進水,就只有一個選擇,扒墳掘墓,拉著老奴的棺材,向北方逃竄。

至于把棺材運進沉陽城中,與東江軍死戰到底。這卻是郭大靖最希望的,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建奴,更是建奴最愚蠢的滅亡之路。

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進行查看

第四百四十章 西學應用之先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