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孫元化的無奈,中朝合作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登來,或者是山東,對于東江鎮的助力有多大,郭大靖和毛文龍並沒有太大的奢望。

只要該給的糧草按時拔付,硝磺、鐵料等物資盡量供給,移民遼東不加阻撓,也就足夠了。

連朝廷都能甩開,東江鎮形成的內外運作體系,已經基本能夠自給自足。

當然,朝廷和登來的支持,能夠大大加快東江軍提升實力的進程,使平遼大業能更早地實現。

另外一方面,郭大靖雖然沒見過孫元化,但從記憶中的資料,對這位研究西學的名人,印象還是很好的。

同時,因為孫元化在錢糧和移民上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和幫助,毛文龍也覺得這位名義上的頂頭上司人還不錯。

所以,在捷報上,郭大靖和毛文龍都給孫元化美言了幾句。這麼大的功勞,以後也還會有,能夠沾上光,對孫元化來說,還是挺感激的。

這與孫元化的脾氣稟性,以及追求的目標,還是有很大關系。之前就說過,他是屬于技術官員,對引進和推廣西學,比升官發財更有興趣。

相比于其他的文官,孫元化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輕視武人的思想也沒那麼重。這都決定了他與東江鎮的關系,會比較緩和。

但對東江鎮,孫元化了解不多。盡管有耀眼的戰績,令他欽佩和震驚,使他也想知道更多的底細。

所以,王徵提出去遼南,孫元化是贊成的。甚至于,如果不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時間又不允許,他都想親自去考察一番。

「東江軍能夠克敵制勝,必有獨特的戰法。你此去,還是要考察仔細。特別是火炮鑄造,更要多加留意。」

對于孫元化的囑咐,王徵頜首答應,笑著說道︰「大人盡管放心,這正是下官的興趣所在,肯定不會疏忽錯過。」

孫元化點了點頭,說道︰「正值此次大捷,便在登來采購些酒肉豬雞,代本撫犒賞有功將士吧!」

「下官明白,這就去辦。」王徵躬身領命,見孫元化再無交代,便告辭而去。

屋內只剩下了孫元化一人,他坐進椅中輕撫額頭,思索著另一件事,十分的苦惱。

前些日子,遼鎮的舊人前來拜訪,並帶來了總兵祖大壽的書信。在書信中,祖大壽對朝廷的壓制大吐苦水,說到降餉減糧將使遼鎮官兵陷入困境。

作為登來巡撫,孫元化管不到遼鎮,朝廷對遼鎮的壓制和處罰,他也不想說話,以免惹上一身麻煩。

幸好,祖大壽也沒提出過分的要求,只是提出設想,利用覺華水師從登州購買糧草物資,以解遼鎮之困,請孫元化給提供些方便。

孫元化對此不好抉擇,也對祖大壽此舉產生疑惑。

在登州采買物資,並不需要他這個巡撫批準,以商人的名義前來便可,非要拉他下水,不知道祖大壽是何用意?

何況,遼鎮也不象東江鎮那樣,有自己的生財之道,比如販賣遼東特產。靠著遼鎮的家底,只出不進,能支撐多長時間?

狐疑猶豫,孫元化並沒有馬上同意。反正,朝廷還沒有下手,只是風傳,遼鎮此舉看來也象是未雨綢繆。

東江軍再次獲得大捷,在朝廷眼中的分量再次增加,孫元化擔心朝廷便要真的對遼鎮下手了。

出于對遼鎮的感情,孫元化不希望看到遼鎮被瓦解,但又沒有別的好辦法。

甚至于,在就任巡撫之前,其師徐光啟就告戒過他,莫要摻與朝廷決策,只管專心西學炮術,助力平遼滅虜,必成大事。

遼鎮到底會何去何從,朝廷真的要摧毀這支尚堪作戰的部隊?遼鎮要自救,會不會走什麼極端?

孫元化胡思亂想了半晌,終于還是沒有頭緒,只能無奈地長嘆一聲,無能為力地等著事情的發展變化了。

………………

如果沒有東江軍,或者是沒有東江軍的發展壯大,遼鎮這顆毒瘤還會生長、擴散,並吸干大明帝國最後一滴血。

而象孫承宗、袁崇煥之流,不過是遼西將門利用的對象,表面上的服從,只是他們的主張能給遼西將門帶來巨大的利益。

至于從各地調來,在戰場上跟關寧軍並肩作戰的友軍們,被關寧軍出賣,更是關寧軍的常規操作。

外來的將領更是被排擠,沒有立足之地。勉強留下來的,也指揮不動手下的關寧軍大爺們。

歷史上的崇禎十二年,清軍進犯寧遠,時任寧遠團練總兵的金國鳳要率軍出擊,卻沒人願意隨他出戰。

金國鳳憤慨之下,只帶著兩個兒子跟幾十個家丁沖出寧遠城,跟清軍死戰,隨後戰死。

金國鳳不是遼東人,他是宣府人,在關寧軍眼中是外人。于是,萬余士兵便眼睜睜看著他們的主將去送死。

時任薊遼總督的洪承疇在金國鳳戰死後,自己都感到害怕,後背直冒冷汗。他趕緊上奏崇禎,乞求皇帝下旨「惟總兵官令是听」,能讓關寧軍收斂一些。

為此,他還主動向遼西將門示好,領餃舉薦寧遠團練總兵一職由關寧軍中的後起之秀吳三桂接任。

洪承疇也看明白了,關寧軍要讓外將來指揮,還是被坑死的下場。由遼西將門的人來統領,興許會好一些。

可惜,到了松錦大戰,吳三桂又以常規操作坑慘了洪承疇和其他明軍。他和在同總兵王樸率先逃跑,打亂了整個布署,導致了明軍的大崩潰。

可即便如此,朝廷事後也不敢嚴懲,王樸被砍頭,吳三桂卻依舊能統領關寧軍,只是輕得不能再輕的一個責罰。

正因為關寧軍的種種劣跡惡行,郭大靖才為之深惡痛絕,決心下死手收拾他們。

當然,還不能一下子就把遼西軍頭給逼到絕路上。郭大靖計劃分階段實施,如同溫水煮青蛙,讓遼鎮逐漸衰落,直至完全消失。

此次遠襲建州,縱橫數百里,戰無不勝,斬首近萬。應該能給遼鎮再次震懾,使其權衡利弊,不敢妄動。

趨利避害是本性,沒有人會睜著眼楮往火坑里跳。建虜勢頹,就是個大火坑,在郭大靖想來,遼鎮不會自尋死路。

此時,郭大靖通過方正化向朝廷呈上逐步裁撤遼鎮的奏疏,心中輕松了不少。正在鎮江正款待朝鮮的林慶業和崔孝一等人,商討共同對敵的方略。

之前雖然有過會面,但經過一番大戰後,形勢又有不同,還是需要重新取得共識,以免更好地精誠合作。

「遵化大戰後,沉陽城中的建奴得知慘敗,大半被殲,坊曲之間哭聲徹天。」林慶業舉杯相敬,笑著說道︰「今老巢被毀,損失慘重,不知又是如何一般慘景?」

崔孝一哈哈笑道︰「定是鬼哭狼嚎,如喪考妣。」

郭大靖听著也是心中歡暢,笑著說道︰「建虜還未認清形勢,方有此敗。以後作戰,會更加謹慎小心。」

「大勢使然,建虜難有回天之力。」林慶業正色道︰「只要毛帥、郭帥在指揮東江軍,形勢便不會有大的改變。」

崔孝一連連點頭,說道︰「如郭帥所分析,建虜會再次收縮,這對我軍增加了些許困難,但也不是不能克服。」

長途進攻,意味著糧彈物資的運輸困難,郭大靖又不想處處守衛、步步推進,就更不易解決這個問題。

密營的設置能夠緩解後勤問題,但能支撐的兵力也有極限。所以,郭大靖才給特戰營定在一萬兩三千的人馬上限,並請朝鮮方面提供幫助。

這就是遼東與遼南的最大區別,遼南有足夠的人口,能夠產出充足的糧草,制造足量的彈藥武器,並能夠就近供應數萬大軍。

遼東就沒有這些有利條件,即便是特戰營有些軍屯,但大部糧彈物資還是需要從遼南運來。

皮島固然可以作為最安全的基地,卻沒有耕種生產的條件。甚至,連樵采都不能夠保證。

這也是郭大靖要撤走步兵協的將士,把有限的資源都留給特戰營。即便如此,也需要朝鮮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林兄、崔兄的鼎力相助,郭某銘記于心,感激不盡。」郭大靖舉杯相敬,誠摯地說道︰「日會若有用得到郭某之處,郭某義不容辭。」

林慶業舉杯一飲而盡,笑著說道︰「郭帥言重了。建虜既是大明的敵人,又何嘗不是朝鮮的死敵?並肩對敵乃是應有之義,不必說什麼感謝。」

崔孝一點頭贊同,說道︰「說起來,我等還是沾了郭帥的光,得了東江鎮的利,能練出一支精兵,日後抵御外侮、保家衛國。」

話不用說得太透,眾人也都听得清楚明白。

林慶業、崔孝一等人,包括沉器遠等朝鮮的親明派,都是感念大明在倭國入侵,朝鮮幾近亡國時,全力援救的再造之恩。

對于那段屈辱,眾人也銘刻于心,強軍衛國自然是他們的理想。而通過郭大靖,以及與建虜的作戰,理想正在逐步實現。

沉器遠可能謀劃得更長遠一些,既要交好東江鎮,通過東江鎮接觸大明朝廷。還要練出一支強軍,為他廢昏立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試想,能與建虜抗衡的軍隊,不用多,只要一兩萬,就足以在政變中佔據絕對的優勢。

說到底,形勢比人強。

如果沒有遵化大捷,朝鮮王室的態度不會變化得如此明顯。沉器遠等親明派也不會這麼勢大,林慶業和崔孝一也不敢這麼大膽地與東江軍展開合作。

此次襲攻建州的大勝,無疑又給他們增強了信心,並認為朝廷會更加默許,甚至是縱容他們的行動。

郭大靖對于商談也是滿意的,一支三千朝鮮義兵成建制地助戰,由金重國、安克誠、張希範等人率領。

這些軍官可都是在東江軍中久經鍛煉,具有很豐富的實戰經驗。

另有兩千朝鮮義兵是打散安置在特戰營中,他們也都是在東江軍進行過輪訓,可以作為精銳使用的。

而在遼南的東江軍中,朝鮮義兵的輪訓也一直沒有中斷。只不過從現在開始,人數會減少,大約每年一千人左右。

簡單地說,朝鮮義兵的訓練基地,以後主要就是在就近的遼東,遼南那邊將主要訓練炮兵。

在這世上,沒有練不好的兵,只看你方法對不對。朝鮮在倭人和建虜侵略的時候,確實表現得很不堪,多數朝鮮兵也是孱弱的。

但同樣有李舜臣這樣的抗倭名將,有英勇抵抗建虜的朝鮮義兵。

在郭大靖看來,就是縮在城里不敢出戰的關寧軍,嚴格訓練並分散安置在東江軍中,也一樣能夠成為敢戰的士兵。

當然,這指的是底層的士兵,而不是遼西的那些軍頭。留兵不留將,是郭大靖未曾改變的思路。

而對于林慶業、崔孝一的康慨相助,郭大靖也沒有小氣。一批重火槍和迫擊炮,將大大提升朝鮮軍隊的實力。

在諜報軍情的刺探上,朝鮮方面也能提供不小的幫助。在建虜統治區,就有不少朝鮮人。

合作共贏,一直是郭大靖稟持的交往宗旨。並沒有因為他是大明的總兵,而對朝鮮將領和官員高高在上,盛氣凌人。

「听說大明國內的民亂,鬧得甚是厲害。」酒至半酣,林慶業有些遲疑地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對東江鎮的平遼大業,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吧?」

崔孝一也顯出關注的神情,望向郭大靖。

郭大靖無奈地苦笑了一聲,緩緩說道︰「雖然很令人遺憾,也有些難堪,但東江鎮已經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平遼滅虜不會因為朝廷的困難而有所改變。」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在兩到三年內,爭取平定遼東。哪怕達不到這個目標,也要把建虜打殘,使其難以再構成威脅。」

「依毛帥和郭帥的才智,要達到目標,兩三年時間還是極有希望的。」林慶業稍微松了口氣,說道︰「郭帥如此坦誠,令人欽佩。」

郭大靖擺了擺手,說道︰「這場大災害對東江鎮,乃至貴國,都是有影響的。而且,將持續十數年,林兄和崔兄也要有所準備。」

「天氣一年冷過一年,我國的糧食生產,確實受到了影響。」崔孝一的臉色沉郁下來,「朝鮮百姓的生活很苦,令人悲戚。」

郭大靖看到林慶業也露出難看的臉色,緩緩說道︰「郭某有些應對之法,也會提供幫助,二位兄台不必過于憂慮。」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