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王朝興衰周期律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崇禎的刻薄寡恩、反復無常,在殺袁崇煥這件事上顯露無遺。

前無識人之明,後又下手無情。

聯想到袁崇煥在上任後聖眷隆厚,處死時卻又以最殘忍血腥的方式,令人心生寒意。

要知道,與朝臣商議如何處置袁崇煥時,眾臣皆不敢言,唯有崇禎一言而定,處以最殘酷的刑罰——凌遲。

從極度信任,到千刀萬剮,這就是一個臣子的下場。袁崇煥縱然該死,崇禎的行事也難免使人背後發涼。

毛文龍嘴上不說,也因為袁崇煥的死而快意,但對皇帝的凜懼和防範,卻已經埋下了種子。

或許,在封建社會,立下驚天大功的武將,基本都沒有好下場。除非,能有令皇帝不得不忌憚或顧慮的因素。

比如李成梁,在晚年遭遇言官的猛烈彈劾時,因其諸子手握重兵,李氏家族在遼東的勢力和影響猶存,萬歷皇帝才網開一面,只是「解任」而沒有置之死地。

所以,在毛文龍看來,東江鎮的強大,將領的忠心,才是他最值得信賴的保障。

而放眼東江諸將,除了郭大靖,還沒有人能夠擔負起這樣的重任。從努力擺月兌對朝廷的依賴,毛文龍也看到了郭大靖最值得依靠的地方。

城外廣闊無邊的軍屯之地,已經收獲了大半,一車一車的土豆在路上絡繹不絕,運往城內的地窖中儲藏。

一片片平整的土地形了打谷場,晾曬著收割下來的黑麥,一垛一垛的麥秸在野外堆放,象一座座小山。

「拜見毛帥,拜見郭帥。」

「參見毛帥、郭帥。」

不時有將士駐足,向著毛文龍和郭大靖躬身施禮。

毛文龍和郭大靖或是含笑頜首,或是停馬聊上兩句,心中也逐漸升騰起與將士們一樣的喜悅之情。

「看到了吧?」毛文龍放慢了馬速,並不回頭看郭大靖,因為他知道郭大靖就在自己半個馬頭後,緩緩說道︰「數萬將士,數十萬百姓,如果我們敗了,會怎樣?」

不待郭大靖回答,毛文龍繼續說道︰「數年前,東江鎮的全體軍民還要依賴朝廷發放的餉糧。雖然我們也做生意貼補,但只要朝廷拖欠,用不了兩三個月,便會有人餓死。」

郭大靖等了一會兒,見毛文龍不再說話,便開口道︰「東江鎮僻處海外,糧草物資需要外面供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現在就不用愁了,也不用擔心會失敗。」郭大靖繼續說道︰「穩扎穩扎,大不了晚幾年平定遼東。」

毛文龍眨巴著眼楮,展顏笑道︰「很好,很好啊!你能有這樣不急不躁的心態,本帥甚慰,甚慰本帥。」

對于平遼滅虜,毛文龍封侯之後已經不是很急切。因為他知道,大功告成之時,也是朝廷要有所行動之期。

封爵而沒有解除兵權,只是朝廷的權宜之計,因為建虜未滅,遼東未平。

而毛文龍,可不想被調回京城,成為勛貴,被朝廷養起來。但他還沒有決定是否違抗朝廷,也就是皇帝的旨意。

更關鍵的是東江軍的實力,不能在平遼滅虜中損耗太大。對于那些急于建功立業的東江軍將領,包括毛承祿在內,毛文龍實在是不太放心。

郭大靖的沉穩,恰恰迎合了毛文龍變得保守的思想。盡管他在極力掩飾這一點,不想讓別人看出來。

這不光是關系到自己的名聲,更是不讓將士們產生懈怠心理。就象在宣傳上,總要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不象遼鎮,從袁崇煥開始,便極力渲染建虜野戰的厲害,宣揚非堅城大炮不可制敵,弄得軍心已怯,不堪大戰。

毛文龍和郭大靖等人如同秋游,也象兜風,時而馳奔,時而信馬由韁,談談說說,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烈士陵園。

青松翠柏,甬路台階,依山傍水的烈士陵園,經過不斷的修葺,規模更大,也愈發地壯觀。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

高高矗立的石碑映入視線,立時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情不自禁,每個人都停止了說笑,現出莊重嚴肅的神情。

毛文龍勒住馬頭,沒有進入大門,就在外面遠遠瞭望。微眯著眼楮,不知在想什麼。

郭大靖沉默了半晌,緩緩說道︰「雖然讓烈士們有一個供後人瞻仰祭拜的所在,但末將還是想得不夠周全。」

毛文龍轉過頭,探詢般地望著郭大靖,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郭大靖苦笑了一下,說道︰「烈士陵園雖然壯觀莊嚴,但百姓們想來祭拜,也只有離得較近的有些便利。末將覺得要村村建個岳王廟,村中的烈士陪祀……」

在烈士陵園安息長眠的烈士雖然不少,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被親屬安葬在所住村旁的野地里。這是傳統觀念,親人能夠方便祭拜。

而且,按照當時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狀況,離烈士陵園稍遠一些的百姓,不太可能耽誤一兩天的時間前來瞻仰。

毛文龍連連頜首,對于郭大靖的想法十分贊同。

官方推動村村有岳王廟,從信仰和精神上給百姓長期的燻陶,可謂是百年大計。

要知道,目前很多村子都有百姓自發建起並祈禱求福的神佛。其中以土地公、土地婆最多,也不是多大的廟宇,就象個小佛龕,在村頭擺著,簡陋得很。

供岳王,祭烈士,更加有意義,比土地公婆強多了。也不過是一兩間房,官府出資,村民出力,更有成就感。

「陳副帥那里,應該還有資金可用。」毛文龍笑著說道︰「如果緊張,就要你來出資了。」

「末將願意捐錢。」郭大靖毫不猶豫地說道︰「陳副帥那里缺多少,言語一聲便給他送過去。」

毛文龍哈哈一笑,調侃道︰「也是要快當爹的人了,不給孩子留點家產,阿秀和阿英可不願意。」

郭大靖笑道︰「給他留個金山銀山,還不養出個敗家子?自己有能耐自己掙,沒本事兒就餓著。」

毛文龍頗有意味地看著郭大靖,輕輕點頭,說道︰「能看得如此通透,常人可做不到。不過,你說得很有道理。富不過三代,多少巨富之家都因此敗落了。」

突然嘆了口氣,毛文龍調轉馬頭,不緊不慢地沿著來路往回走。

嘆什麼氣呢?郭大靖撓了撓頭,心中猜測︰可能是聯想到大明江山的飄搖,從朱八八到成祖,再到崇禎,真的呈現出敗落的勢頭。

但這又有什麼奇怪呢,王朝更替,盛衰無常,歷史周期律罷了。

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在混亂和戰爭中又達到新的相對公平,並周而復始。別說大明已經幾百年了,秦朝和隋朝二世而亡,又找誰說理去?

縱觀歷史,有亡于帝王昏庸的,有亡于內亂的,有亡于外敵的,還有亡于時代的。

大明比較特殊,是內亂外敵的合力,導致的滅亡。當然,歷史已經改變,郭大靖更相信推翻大明的將會是自己這個「大逆不道」的臣子。

而大清是不會再有了,但後金的滅亡,也是亡于時代,亡于郭大靖強行推動的時代的加速改變。

過了好半天,毛文龍的心情重新調整過來,又隨意地與郭大靖閑談起來。

「犬子承斗已有十歲,書信中得知,體質孱弱,實非武人之資。」毛文龍甚是遺憾地搖頭,說道︰「發妻言其正適學文,請淵博之士教習。」

毛承斗是在泰昌元年出生于遼陽,生母為毛文龍的侍妾文氏。文氏在戰亂中喪生,毛承斗由正妻張氏收養,遷至老家杭州。

雖然不是親生,但張氏將毛承斗視若己出。遼東戰亂不止,毛文龍也放心把兒子放在老家。

哦,原來是想到了自己的兒子,不得繼承父業,要走習文的路子。

郭大靖呵呵笑著,說道︰「學文習武皆是一樣,毛帥又何必遺憾?戎馬生涯,既艱辛又危險,毛帥難道希望令公子也走上武人之路?」

「本帥對于文人是有些成見。」毛文龍自失地笑了笑,說道︰「但也沒有要他習武的奢望。只是覺得身體孱弱,遼東這苦寒之地,恐怕難以長住。」

杭州多好,風景和氣候都宜人,恐怕不光是毛承斗,連張氏也不願在此居住。即便是戰亂平息,也有水土不服的擔心。

「夏季炎熱,可來遼東避暑。」郭大靖笑著說道︰「冬季寒冷,便去杭州貓冬,豈不是好。」

古代人礙于交通的不便,還沒有後世那種瀟灑的生活方式。郭大靖這麼一說,連毛文龍也覺得新鮮,笑著連連點頭。

其實,人就在一個適應。遼東冬季寒冷,你多穿點,火牆火炕燒得熱點,少出門就是了。

對于發妻張氏的感情,毛文龍也談不上多深厚。但兒子只有一個,沈氏也無所出,傳宗結代也只能指望毛承斗了。

好在,毛文龍自詡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毛承斗只是十歲的小孩子,已經蔭襲錦衣衛百戶,有了官身。

在毛氏一族中,毛文龍也成為官階最高的存在,稱得上光宗耀祖了。

所以,即便張氏和毛承斗依舊在杭州居住,族人也不會虧待他們。

毛文龍想通了這些,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怎麼想起這些事情?又或者是自己也產生了輕敵心理,覺得平遼近在眼前。

與郭大靖繼續說著聊著,毛文龍卻在心底不斷地警誡自己。不能放松,不能懈怠,要繼續全力以赴,才能完成最後的驚天大功。

其實,毛文龍有心態上的變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候,人的心理改變是不知不覺的,連自己都很難發覺。

求穩,保守,想得太多,一點也不意外。連郭大靖的心理也在發生著改變,盡管對戰局影響不大。

…………………

郭大靖向毛文龍作完匯報之後,便命令劉興祚率騎兵營趕往復州海岸,登船趕往皮島。

而他走得更急,甚至等不及劉興祚所部趕到,便只帶著親兵乘船出發,前往皮島。

等郭大靖趕到皮島時,駐防的毛承祿所部,只留了一個營,其余人馬已經前往鎮江。

行動已經按照計劃展開,現在只是準備和序幕。借助于海路運兵,使得建虜很難提前發現,在偵察情報方面,已經落了下風。

這並不是現在才形成的優勢,東江軍在毛文龍的指揮下,就是憑借寬廣的海岸線,時不時地發動襲擾,使建虜防不勝防。

到了郭大靖的指揮,就把水師的優勢發揮得更加淋灕盡致。除了運兵機動,水師還擁有了很多的火炮,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對岸上的友軍提供火力支援。

鎮江作戰時,艦船上的迫擊炮,就起到了很大作用,給岸上的建虜騎兵造成了相當沉重的打擊。

郭大靖也沒有皮島多呆,坐船趕往鎮江。義州與鎮江隔江相望,與林慶業會面更加方便。

由于兵力不足,皇太極又要在繞道入關時,確保核心統治區的安全。建虜不僅放棄了鎮江和寬甸地區,防線更是退過了鳳城,直到連山關。

在戰略上,這種退縮是正確的,保證了兵力不致太過分散,使對手沒有可趁之機。

同時,防守地區的減少,也使兵力能夠相對集中,再憑借騎兵的機動性,在內線運兵上,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有一利就有一弊,這樣大踏步的收縮,可不同于只讓出沿海的狹窄區域,也給了東江軍登陸作戰的回旋空間,以及建立根據地的有利條件。

特戰營已經擴充至五千余人,其中就有將近千人是曾在東江鎮經受過訓練和實戰的朝鮮義士。

他們的活動範圍便是在鎮江和寬甸,對于鳳城,郭大靖沒有命令他們派重兵駐守,只是作為一個預警的哨地。

在兵力還不充裕的情況下,佔領太大的地盤並不合算。遼南有重兵駐防,才放心地安置百姓,放心地墾殖發展。

而鎮江和寬甸地區,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浪費兵力,守衛大片並無太大用處的地盤呢?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