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崇禎的驚喜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楊大滿發現有一道目光在盯著自己,移過視線看過去,挺眼熟。

桂花趕忙露出笑容,既有些討好,又是對楊大滿的滿心感激。

楊大滿想起來了,輕輕點了點頭,對著婦女們說道︰「都是落難的鄉親,有些身體不好,或是有病的,大家互相照顧著。軍隊上有醫官,需要的話,也能來給醫治。」

「兵爺,您放心。」吳氏趕忙應承道︰「俺們都是共患難的好姐妹,一直在互相照顧。」

她是個聰明的,認為楊大滿對桂花和小琴那麼好,可能有別的想法,這話也是說給她听的,

其實,楊大滿只是隨口一說,並沒有別的想法。只不過,覺得包括桂花和小琴在內的婦女們,都很可憐。

「沒別的事情了,大家休息吧!」楊大滿帶著人轉身而去。

軍隊不可能抽調出寶貴的人力來照顧老百姓,自己管理肯定會有個適應的過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我簡單安排一下,大家就去休息。」

吳姐隨便點了幾個人,明天早上做飯,其余的工作,明天再布置。畢竟,有多少人,都能干什麼,她也不是很了解。

桂花回到屋里,馬上去看了看小琴,見她狀態還算平穩,便放心地躺在旁邊,慢慢閉上了眼楮。

………………

十二月一日,建虜自北京後撤,趨良鄉,攻克其城,又屠固安縣,肆意劫掠燒殺。

見建虜有退去之意,崇禎終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恨惱怒,傳旨召袁崇煥入城議餉。

袁崇煥以為皇帝開恩,要提前發放餉銀,帶著祖大壽等人,屁顛屁顛地趕到城下。

然而,城門不開,一籮筐從上而下,讓袁崇煥等人坐了回土電梯。

袁崇煥還以為建虜尚在京畿地區,皇帝就算對他不滿,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把他怎麼樣。

可惜,崇禎面對滿案的彈劾,已經忍無可忍。

其實,從袁崇煥賣糧資敵開始,民間輿論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而薊門漏敵,尾躡繞遠,頓兵不戰,人們對他的議論已經「訛言流布,種種猜疑,其巷議街談,不堪入耳者」了。

京師中街聞巷議,袁崇煥為了與建虜成功議和而「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滅寇之局」,已經言之鑿鑿,活靈活現。

「雖名入援,听虜騎劫掠,焚燒民舍,不敢一矢相加」、「息兵養敵,戕害友軍」等彈劾如雪片一樣飛到崇禎的案桌上,「環訴督師賣奸不肯力戰」。

其中影響力最大,讓崇禎最終下定決心的應該是溫體仁的奏疏。

此時,溫體仁也正處于被彈劾的風波之中。而建虜入寇,正減輕了他的壓力,並被他所利用來擺月兌困境。

溫體仁的優點是有超強的政治敏感,能「因事圖之,使其機自發而發」,議人論事,往往一矢中的。

而這次彈劾袁崇煥,他著重在「東奴入犯,皆繇袁崇煥以五年滅奴欺君,而陰與錢龍錫奸輔,臨邑罪樞,密謀款敵。遂引之長驅,以脅城下之盟」上做文章。

這道奏疏就是導火索,本已經疑心重重的崇禎再也忍不住了,毅然決然地傳見袁崇煥。

召見的地點,依然是平台。

在這里,袁崇煥大言不慚,獲得了崇禎的信重和全力支持;也是在這里,袁崇煥被「拿擲殿下,投入詔獄」,祖大壽則被嚇得驚駭而股栗。

面對崇禎皇帝「致敵犯闕、射傷滿桂、逗留不戰」的質問,袁崇煥無言以對。

也真的沒什麼可說的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大明帝國的儲備,還有無數百姓因遼餉而流離失所,甚至是揭竿而起,就換來了現在的局面,還有什麼可狡辯的。

或許,在袁崇煥的計劃中,隨著建虜搶掠夠了退兵而去。他以追擊為名帶著關寧軍尾隨歡送,借機出關。

只要到了寧遠,皇帝想再治他的罪,也要顧忌他掌握的關寧軍,好好地掂量掂量。

但崇禎有些沖動的決定,出乎了袁崇煥的意料,他只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盡管有大臣上奏,以「敵在城下,非他時比」來勸諫,希望崇禎能夠慎重考慮。

但崇禎心意已決,下旨曉諭:「今胡騎直犯都城,震驚宗社。遠來入援,崇煥不能布置方略,退懦自保,致胡騎充斥,百姓殘傷,言之不勝痛悼。」

處理完袁崇煥,崇禎命滿桂總理關寧兵馬,與祖大壽、黑雲龍、施洪謨等一同殺敵立功。

其時,兵部職方司郎中余大成在平台召見時「睨大壽心悸狀「,私下言語稱祖大壽三日內必反。

這位余大成可能也會相面算命,說得是真準。袁崇煥下獄第三天,祖大壽果然率關寧軍突然離開京城,一路竄回遼東。

對于詔獄內的袁崇煥來說,祖大壽的擅自行動,可以說是催命符,直接葬送了他的生機。

性質太惡劣了,在帝國都城被敵人攻打,京畿百姓還在遭受建虜的屠殺劫掠的時候,關寧軍竟然頭也不回地走了。

如果祖大壽覺得袁督師冤枉,那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拼死作戰,用實際行動來給袁崇煥洗刷罪名,證明關寧軍是忠君愛國的軍隊。

但恰恰相反,關寧軍的逃竄幾乎坐實了袁崇煥的罪名,證明從皇帝到百姓都沒看錯袁崇煥。

竭天下財力供養的關寧軍竟然是這副德行,你說皇帝會不會被氣瘋?老百姓呢,你說該不該憤怒?

什麼京城的安危,什麼君父的安全,什麼百姓的苦難。在關寧軍的利益面前,狗屁都不是。

而就在關寧軍跑路的同一天,東江鎮的監軍太監方正化進入了京城,通傳之後,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見。

「奴婢叩見皇爺。」方正化進到殿內,便跪倒磕頭,聲音都有些更咽。

崇禎雖然干翻了魏忠賢,又窮治「閹黨」,可他最信任的卻還是太監,當然是自己身旁的近人。

象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潛、方正化等等,都極得恩寵和重用。

崇禎正為關寧軍的逃離而憤懣惱火,見到方正化,臉色緩和了一些,緩緩說道︰「你跑到京師,雖是擔心朕的安全,可擅離職守,亦是有罪。」

方正化重重地叩下頭去,說道︰「皇爺,奴婢有重要軍情稟奏。等奴婢說完,甘願領罪。」

崇禎微微頜首,王承恩怕方正化沒看見,便在旁說道︰「方公公,皇爺讓你稟奏軍情呢!」

「是,奴婢遵旨。」方正化跪在地上,微微抬頭,說道︰「東江軍听聞建虜入關,立刻展開行動。毛文龍不顧身染風寒,親自率部進入復州,並向蓋州挺進,牽制遼沈建虜……」

崇禎抿了下嘴角,這是遠水不解近渴,東江軍的牽制,已經無法影響入寇的建虜。

「東江軍副將郭大靖,率萬余精銳,乘船跨海,前來勤王。不想在海上遇到風浪,向北漂到老龍頭附近的海岸。因船只損壞,郭副將只得率軍登陸,並改變計劃,直撲遵化,斷建虜出關之路,令其匹馬難還……」

崇禎越听越是顯出驚愕之色,眨巴著眼楮,難以置信地問道︰「東江鎮的勤王人馬已至京畿?」

方正化篤定地答道︰「啟奏皇爺,正是如此。說不定,現在已經攻克遵化,切斷了建虜的退路。」

明制,未奉諭旨,勤王軍不得入京。崇禎雖然向各地都發了諭旨,卻沒有僻處海外的東江鎮的。

估計是崇禎覺著離得太遠,諭旨送到,東江鎮再調集船只和人馬,還不知要多長時間。

從這點來看,郭大靖率軍未向京師行進,還是守規矩的,盡管也有讓人詬病的理由。

「好,好啊!」

崇禎沒有想得太多,只覺得這些時日以來,被狂妄的建虜和怯戰的關寧軍搞得煩躁抑郁,現在猛听到好消息,不由得從龍椅中站起,幾步來到方正化面前。

「毛文龍很好,郭大靖也很好。」崇禎感覺到激動和振奮,話都說得很通俗了,或者是說一時想不到別的好詞。

相比于他殫心竭慮、傾盡財力訓練出的關寧軍,東江軍的待遇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可關寧軍的表現,卻實在是太令人失望,甚至是痛恨了。

都說毛文龍跋扈難制,可袁崇煥呢,市米資盜、縱敵長驅、頓兵不戰等行為,不知比毛文龍過分多少。

不比不知道,關寧軍鬧這麼一出,比東江鎮更象軍閥,更加難制。而東江軍不遠萬里,跨海勤王,忠君愛國之心,可見一斑。

崇禎在殿內來回走著,興奮的心情慢慢平復,轉頭看到方正化還跪著,便溫言道︰「起來吧!方伴,入京稟奏軍情,辛苦了。」

「奴婢不敢言苦。」方正化再拜了一下,才起身,「只要能解皇爺憂心,奴婢便是萬死,也在所不辭。」

還是太監忠心可信啊,崇禎欣慰地點了點頭,說道︰「郭大靖是東江第一猛將,屢次戰勝建虜,所率又是精銳,收復遵化應無問題。」

方正化躬身道︰「郭副將確實勇猛無匹,且忠心耿耿。只是東江軍缺少馬匹,水師運力又有限,萬多精銳多為步兵,與建虜作戰頗為不利。」

「是啊,步兵是追不上騎兵的。」崇禎深以為然,說道︰「郭大靖改變計劃,攻打遵化,再以逸待勞迎戰建虜,還是有些謀略的。」

方正化說道︰「皇爺英明。郭副將還擔心沒有星夜趕來京城,讓萬歲見責呢!」

崇禎擺了下手,覺得自己真的又英明神武起來。至于瞎了眼看好袁崇煥,嗯,不想這鬧心事兒了。

方正化繼續稟奏道︰「郭副將在遵化倚城而戰,爭取全殲建虜,還要活擒幾個奴酋,獻俘京師。」

「最好是把皇太極押來京城,千刀萬剮。」崇禎咬牙切齒,又對著方正化說道︰「朕要派人去遵化傳旨嘉獎郭大靖,還有他所率的將士。」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說道︰「皇爺可稍稍等待,奴婢算著,郭副將也該派人前來報捷啦!」

方正化確實是算著時間進京奏報的。沒辦法,接受了郭大靖的謊言,就是綁在了一起。就得為東江軍說話,也是讓自己得利,而不是受到責罰。

原來,這就是郭大靖所說的「雙贏」。

方正化心中無奈,暗自嘆了口氣。

崇禎認為這個建議很好,郭大靖能不能收復遵化,現在還沒準信兒。萬一——崇禎又想起了大言不慚的袁崇煥,暗自翻了下眼楮。

幸好,這段時間以來,崇禎屢次遭到心理上的重擊,終于等來了好消息。

當天黃昏時分,郭大靖派遣的信使抵達了京城。京畿地區雖然遭到建虜蹂,但京城以東,以及靠海的驛站還保持暢通。

信使共有六人,級別都不高,領頭兒的是小旗官孫如海。孫如海不僅是夜不收出身,腦子很靈,嘴皮子更是利索。

或許,連他也想不到,一個小旗官竟然能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

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孫如海進到皇宮,立刻被富麗堂皇、威嚴壯觀的的建築所懾了心神,有些昏頭脹腦地被帶到了乾清宮。

按照規矩,覲見皇帝那是要先在禮部學習禮儀,以免君前失儀。

可現在是戰時,崇禎又急得不行,迫切地想听到好消息,晚上能睡個好覺。

「末將——小的叩見萬歲爺,萬歲,萬歲,萬萬歲!」孫如海進到殿內,也沒看清皇帝的模樣,便跪下磕頭拜見。

一個小旗官,還稱什麼末將,孫如海倒還有點靈醒,趕忙改口。

崇禎難得地笑了笑,並不怪罪,緩緩開口說道︰「起來吧!」

「謝萬歲爺。」孫如海起身站起,拿出文書。

王承恩接過孫如海手中的文書,轉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還想矜持一些,但手上的動作卻出賣了他的心思。

這並不是正式的奏疏,稱呼沒問題,但形式卻象是書信一般。

「好!」崇禎掃了一眼,知道遵化城已收復,便眉頭舒展,贊了一聲後,才仔細閱讀。

東江軍經過激戰,收復遵化城,並斬首八百余級,其中游擊一名,備御六名……隨後,又配合薊遼總督劉策所派的人馬,接連收復了大安口、石門驛等十余城。

崇禎輕輕放下文書,抬起頭,目視前方,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似乎把這些日子以來的郁悶憤懣全都吐出了胸膛。

………………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