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東風破》是詞牌名嗎?

就在直播間的水友們因為楊躍一個熟悉的微笑驚疑不定時。

節目上,楊躍登台了。

為了讓這次演唱更有味道,楊躍同樣換了衣服,穿上了一身月白色中山裝,腳踏老布鞋。

于是俊朗中仿佛融入了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書卷氣,如同跨越時光,從神州的前朝走來。

舞台上,他同樣微微一笑。

「今天我為大家打來的國風歌曲名為——《東風破》。」

楊躍說完。

舞台燈光微微變得柔和。

同時一段大鋼琴獨奏響起。

嘉賓席上,翁子瑜面色微喜。

心想︰說好的國風,這家伙上來居然就來一段大鋼琴獨奏,難不成真不會創作國風的曲子?

能成為一線唱作人,翁子瑜在音樂上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天賦。

在演播廳這樣的環境中,他甚至能清楚地分辨出樂隊伴奏用了哪種樂器。

听到十幾秒時又融入了豎琴和吉他聲,翁子瑜嘴角不禁浮現笑容。

吉他是西方的。

豎琴源自古波斯,還是西方的。

比國風,他認為自己這波絕對穩贏!

十四五秒時,楊躍在只剩豎琴和吉他的伴奏中開唱——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假裝你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游,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等楊躍這一段唱完,翁子瑜臉上的笑容卻有點僵硬了,身子也不由得坐正。

他這番表情、動作變化被特寫鏡頭精準捕捉,放到了無數觀眾的眼前。

隨即,鏡頭又給到評委以及現場觀眾。

大家沒什麼特別的表情,都在听歌,只不過表情大多自然而認真。

顯然,這首歌已經被現場觀眾所接受,甚至以讓他們沉浸其中。

很快,主歌的第二部分唱完。

在副歌部分開始前,伴奏中終于出現了一段很明顯的傳統樂器伴奏——古箏!

其實普通听眾最多是能听出是傳統樂器,見識廣一點的可以听出是古箏。

唯有三位評委、翁子瑜等這些音樂人,才能听出有些不對。

‘似乎並不是國內的古箏,好像是櫻花國的樂箏?’

舞台之外七個音樂人中,茅欣然、盛夏、趙晟直接是懵的。

他們囿于見識,至多听出不像古箏,卻不知道是櫻花國的樂箏。

三位評委雖然听出是樂箏,卻不免疑惑為什麼又是國外樂器——不過確實很好听,目前為止整首屈指都渾然天成。

唯有真正對國風樂曲有一些研究的翁子瑜神色凝重。

因為他很清楚,櫻花國的樂箏只有十三弦,實際就是由唐代的十三弦箏演變而成。

箏在國內如朝代一般歷經更迭,弦數幾經變化,如今主流有三種,分別是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

所以,論古,櫻花國的樂箏反而更貼近早期的古箏。

這並不說說國內古箏不好。

翁子瑜想到這里之所以神色凝重,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

這楊躍既然將樂箏這樣于國內音樂人來講較為偏門的樂器都用上了,那麼這首曲子絕對不凡!

果然,後面又出現了一段相當驚艷,卻又與整首曲子渾如一體的二胡獨奏。

還間歇性的出現了好幾段縹緲如煙的月琴伴奏。

還有鼓等國風打擊樂器偶爾出現,卻毫不突兀。

另外,歌詞也很有韻味——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听過」

他們那幾首歌的詞都是從外到內散發著國風的味道。

具體表現就是多用古文辭藻,甚至整篇都是。

表面文辭華麗,實則內里還是現代的那一套東西,在懂古文的人看來是糟點滿滿,乃至狗屁不通。

《東風破》的詞表面多是白話,古文很少,可听起來卻比他們的更順暢自然。

最重要的,歌詞里真正蘊含著古韻!

別問翁子瑜怎麼看出來的。

他本身作詞作曲水平就相當高,要是連歌詞內涵都品不出什麼味兒,不如回家賣紅薯算了。

隨著《東風破》的繼續,現場觀眾徹底沉入歌曲營造的意境中。

屏幕前的觀眾同樣如此。

《東風破》表達的一種故友淡淡的思念,對往事的追憶。

並不濃烈。

所以很多人听著,感覺像是沉入進去,卻又清醒著。

而歌曲中那種淡淡的思念,對往事的追憶之感,則繚繞心頭,揮之不去。

很奇怪的感覺。

表現在彈幕上就是︰並沒有像前兩次楊躍唱歌是那樣,高潮處彈幕全然消失,而是時不時來幾個彈幕,好像觀眾驟降到了幾個人一樣。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蔓草的念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等到楊躍唱完,歌曲的尾奏也在大鋼琴與二胡的完美協奏中緩緩結束,很多人才從歌曲的意境中抽離出來。

頓時,節目上彈幕突變似的激增!

「太好听了!簡直完美!」

「不懂音樂,但喜歡古文化,這首歌讓我听出了那種感覺!」

「听著歌,閉上眼,仿佛穿越到了那個荒煙蔓草的年代。」

「深哥,永遠的神!」

「我有注意听伴奏,沒有感覺東西方樂器的任何不協調,居然渾然天成,仿佛原本就該如此!」

「歌詞半文半白,卻沒有半點晦澀,很自然,最重要的是有古詩詞那種意境!」

「‧‧‧」

或許是因為《東風破》在表達上並不像楊躍前兩首歌那樣直白,情感也不濃烈,並不買賬的彈幕也有一些。

「歌是好听,但也沒那麼夸張吧?感覺比子瑜的《杏花雨》還差了點。」

「歌詞這麼白,算哪門子國風?」

「伴奏里面有用傳統樂器嗎?我怎麼沒听出來?」

「太自然了,自然到就像現代流行歌曲。」

「‧‧‧」

這類彈幕不多,卻也沒有其他稱贊《東風破》的彈幕完全淹沒。

就這樣,彈幕漸漸吵了起來。

不過彈幕的爭執並沒有影響到節目的進行。

現場打分之後,進入了品評環節。

由劉遠聲先開始。

「國風歌曲屬于一個全新的類型,而且起源與我國,專屬于我們東方文化圈,這就意外著國外沒有能夠借鑒的作品。

所以,這一類型的歌曲雖然出現了十來年,但發展得並不怎麼樣。

到目前為止,也就出了吳文杰這一個擅長國風歌曲的天王。

我呢,對國風歌曲並沒有多深的研究,所以今天我就問一些簡單的、具體點的問題。行吧?」

劉遠聲這番話,說得很謙虛,完全是將楊躍放在對等的位置上。

楊躍微笑道︰「劉老師請問。」

「你這個歌名為什麼叫《東風破》呢?听著像是詞牌名?有什麼講究嗎?」

劉遠聲問到了一個關鍵點上。

事實上,現場的、場外的一些觀眾,已經有不少人回過神來。

他們同樣在思考,楊躍以及前幾位的歌名是否有什麼講究。

又或者是隨便取的?只是想湊成一個看著有古意的名字?

即便之前沒想到的,現在听劉遠聲這麼一問,也產生了好奇心。

只見鏡頭下,楊躍笑著卻淡定從容地道︰「《東風破》並不是詞牌名。但確實有些講究在里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