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已成雲煙

七日後,皇後娘娘出殯。

皇後將葬于早就修建好的長陵,那是帝王即位之初便開始修建的陵寢,雖然不小,但比之當世任何一位他國帝王的陵寢,恐怕都要簡單。

這一日,風和日麗。

這一日,百姓家家掛孝。

這一日,舉國哀鳴。

這一日,以短短二十多歲便離開了人士的皇後娘娘被賜謚號,仁。

一切都忙完後,回到未央宮的鳳閣,帝王揮退一切侍衛太監,頹然坐在隔不到三天便要來睡一次的鳳床。

手慢慢的摩挲著一切如舊的被子床單枕頭。

華貴至極,柔軟如絲,但上面卻有個補丁。皇後說,這一套是大婚時的被褥,臣妾好喜歡上面的繡花,臣妾死後,就讓它給臣妾陪葬,就不給皇上了,不過呢,若是臣妾走在皇上前頭,那皇上若想留,那便留著看些日子再燒給臣妾也無妨。

本來是一句玩笑話,但沒想到卻成了真事兒。

這世上,多數不都是夫君先死嗎?然後老太太帶著長大成人的兒子過。

皇太後,太皇太後也大有人在啊。

帝王有時候會想,以後自己死了,傳位給小皇子,小南就是皇太後。那威風,可是比皇帝還大呢。想著想著,皇帝就會笑出來。然後皇後就問陛下笑什麼,帝王就說,笑你威風凜凜的吶。

然後皇後絕美無雙的臉上就寫滿了茫然。然後帝王就哈哈大笑,也不解釋。

雖然此事已過去好些天了,但是在帝王的眼中,好像一切都只發生在昨日。

記憶從皇後娘娘過世那天晚上開始,便斷絕了。

此後,在帝王的記憶中,活生生的皇後娘娘只能存在于過往中了。

最後一頓年夜飯,也是最後一頓飯。

在席間,皇後還開玩笑說︰「皇上明日陪臣妾去賞梅花,臣妾想听皇上賦詩一首,題目現在不能說,免得皇上提前準備。」

帝王說︰「作詩朕不行,朕最多只能給你寫一句,梅花香自苦寒來,倒是皇後,你今晚可要好好準備準備,我明日出個與梅花有關的題目讓你作詩,七步內做不出來我就罰你寫一百首詩。」

帝王不擅作詩,或者說,不喜作詩。

做皇子多年,做太子多年,到現在又做了皇帝多年,卻一首詩也沒寫下。

百姓們最大的遺憾便是和誠帝沒詩流傳出來,要知道,大宋帝王幾乎個個都喜歡寫詩,文治帝王寫詩就不說了,武功帝王也寫詩,而且寫的邊塞詩偶有佳作甚至可以比肩岑大詩人的邊塞大風光。

奈何如今的帝王就是不寫詩。

因此才說皇後要帝王作詩,只是玩笑話而已。

不過皇後娘娘寫的詩也是很好的,端的是不比那些詩家寫的詩差。

帝王在鳳閣內待了一個時辰,似將這一生所有的頹然無力,都釋放了出來。

突如其來的打擊,對于一個帝王來說,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帝王還要繼續生活下去。

所以,帝王需要給自己一個放縱頹然無力的時候。

就是此時此刻。110文學

「小南,你等等朕,在天上等等朕,我們一起投胎,再做個青梅竹馬的一對吧。」帝王深吸一口氣,最後回望一眼鳳閣里的一切,然後轉身離開——

痴情的男人有一百種理由,在失去愛人後,無法活下去。

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絕唱,帝王很羨慕。他若也只是個普通百姓,他也會隨小南而去,人生不過如此,失去摯愛,活著,到底總是會覺得沒滋沒味。

但帝王是帝王,他不是梁山伯,一個小小家庭,一個普通男子,一個肩上沒有什麼擔子的男人而已。說死就能死,死了也就一了百了。國還是國,天下還是天下,不會因他的死有任何影響。

但是帝王不行,帝王一死,朝廷震動,天下震動。

朝廷里或許會跳出來很多爭權奪利的人,那些如狼似虎的別國,或許會活泛起很多心思上來。

趙家動蕩,愧對祖宗,天下動蕩,愧對祖宗。

趙家丟掉江山,愧對祖宗,被他國甚至是蠻夷之邦奪了天下,更是愧對祖宗,大大的丟祖宗的臉。

這一切種種,都注定了帝王不管多麼摯愛的人死了,他也得好好的活下去,而且,為了死去的人,他要活的更好。

只有這樣,他才對得起死去的人啊。

但是道理是這樣,但真做起來就難了。前朝有位姓王的大儒曾說過,知行合一,只知而不行,並不是真正的知道。只有去做了,才能算是真正的知道。

帝王讀書甚多,當然是學習過這個大儒的這個說法。

而他不想做只知不行的假知道者。

所以他必須要轉移注意力,想辦法不讓自己沉迷于這種不好的情緒中。

于是帝王就來到了火器研究局。

曾經的這里,每到過年時,都非比尋常的熱鬧,但如今,這里寂然無聲,正月十五都沒到,很多工人就來上班了。

帝王在里面走著,所有的一切井然有序。畫圖,研究,實驗,按部就班。

李通今日正好在,見帝王來了,眾人跪下行禮後,便繼續各忙各的了。

李通走上前道︰「皇上,大將軍有信給陛下。」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呈上。

帝王接過打開來看。

片刻之後,帝王笑了笑,道︰「老李有心了,回頭我要賞他個幾兩銀子。」

李通不敢搭話。他能說什麼?難道說皇上你也太摳了,賞個幾萬兩銀子還差不多嗎?

李通是這里的領頭人,大將軍明確跟帝王說過,李通在這里就代表他李戎生。所以皇上相信李通,跟李通說了些跟火器有關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是絕密的,但帝王說來毫不藏掖。

李戎生說這個人能信,他作為帝王就信。

這就是交情。

而事實也證明,若沒有李戎生,那大宋稱霸天下的時日,恐怕就要往後移幾年了。

君王臣子的典範,和誠帝和大將軍李戎生,這對君臣必然是能進史冊的。

當然了,這一君一臣都還年輕,以後會不會出現什麼變故也是不一定的。指不定什麼時候李大將軍就被打入監牢,就此不得翻身了。

但是現在,這些年,帝王對于李戎生的信任,放眼整座朝堂也是第一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