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 可恨的小道士

?

武當山上的香客們,用崇敬的目光送李戎生一行人上山,那被大將軍教育要好好讀書的少年,此時已是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好好讀書。

宋人講究讀書,由來已久。但無論文武官員都講究讀書,是從建安帝朝才開始的。建安帝年少繼位大寶,一上台便頒布一系列條令,肅整吏治。接著就是提倡讀書,首先是號召百官讀書,然後是號召百姓讀書。

甚至導致了本來與讀書絲毫無緣的武將陣營里,也開始流行起讀書來。

有一回,朝廷調一位南軍將領去北軍駐地換防。按照規定,將領要在朝會上向皇帝辭行。但建安帝知道這位將領大字不識幾個,讓他來辭行豈不是難為他了。于是就通知他不用來辭行了。

但是這將領不干,非要來辭行。來之前,找人寫了一個稿子,並且教他背。

本來都背的滾瓜爛熟的,可他上了金殿,單膝跪下,抬頭一見武帝,緊張的把那些詞全忘了,憋了半天,憋的臉紅脖子粗,建安帝都準備讓他起身時,他腦袋里不知從哪冒出來一句︰「臣聞上古民風淳樸,願官家好將息。」

我听說古時候民風淳樸,希望皇帝陛下多多保重身體

根本就是與辭行沒有任何關聯的話,而且上下兩句牛頭不對馬嘴。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先是愣了愣,然後便是哄堂大笑。連武帝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將領撓撓頭,瞧見眾人都笑他,也猜到自己說這話恐怕沒顯示出讀書的水平來,心里有些郁悶。更郁悶的是,他的這個事成了笑話,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還常被人拿出來說笑。

即便是不識字的武將,也想在皇帝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文采,可見,建安帝號召百官讀書的成效。

不過這也有建安帝自身的原因。建安帝十歲起便隨軍征戰在外,當時建安帝連太子都不是,只是個王爺。每天在軍營里跟糙老爺們待一起廝混,稍大一些,就不顧阻攔親自上陣殺敵。當時的大宋可不是現在的大宋,沒有所向披靡的天子七劍,沒有北軍,那時候大宋是九國里最弱小的國家,可以說那時候大宋是被群狼環伺的小綿羊。時局艱難,打起仗來十場輸六七場,

繼承大統之後,建安帝從隨軍出征變成了領兵出征。不變的,依然是與將領士卒們在一起。直到被建安帝打的灰頭土臉的八國君王同至汴京城朝覲建安帝。建安帝才不再踏入疆場。

所以登基做了皇帝後,對他最服帖的就是那些武將,因為仔細說來,建安帝也是個武將。

建安帝將讀書的基礎打得足夠堅固,所以到現在的和誠帝,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崇尚讀書。當然,大多數百姓讀書是為了考功名,為了做那可以頤指氣使的官。這點是不可避免的,但讀那麼些書,總有一兩句聖人之言、前車之鑒,能讓後來坐上了官位的人,有那麼點收獲。

建安帝曾言︰

修齊治平,確實不一定就能培養出多少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但,終歸是一條正確的坦途。不讀書的,就像西涼,野蠻、愚蠢、自以為是,看不到光明,看不到進步。

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讓你們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讀的書越多,越覺得月復中空空,越謙遜。而非十三經讀了三經,就認為自己是了不得的大儒了,這也叫愚蠢!

光陰忽忽而過,轉眼已是百年。

如今,天子七劍之一的北軍靈魂,大將軍李戎生,可以說是手不釋卷,無論是行軍路上還是扎營山野,隨身攜帶的行囊里永遠不會少了書。

上行下效。

所以雖然北軍將領里,真正通古今文史的人少,但讀過點孔孟的人還是不在少數的。不讀不行啊,身邊的人都讀,你就算再厭惡讀書,捏著鼻子也得讀,不然大家說話你插不上,沒面子不說,也沒多少人願意跟你做朋友。與大將軍一起的這十幾個親兵,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給你講講論語談談孟子。

走了將近半個時辰,眾人到達天柱峰瓊台觀。

大將軍吩咐親隨四散守在觀外,他則與李掌教和年輕道士進入觀內。進觀內第一件事,大將軍就是給真武大帝上香。沉默著上了香拜三拜後,李戎生對真武大帝雕像道︰「保佑我大宋平安。」

李掌教微微點頭,瞥了眼一旁的小師弟。小師弟正昂著頭,努力的眨巴眼楮。

「小師弟,往事」李掌教輕嘆一聲,伸手拍拍年輕道士的肩膀。小師弟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抱著掌教大師兄的胳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了起來。

李戎生轉過身來,也拍了拍年輕道士的肩膀,年輕道士就勢也抱住了李戎生的胳膊,更是哭的撕心裂肺。

十年,一哭。

十年前,年輕道士王重陽還只是個十二歲的孩子,有一天,拿著師父給的銀錢下山去采買東西。

在山下踫到了一個青衣女孩。

青衣已經被泥土變成灰衣的女孩問︰「小道士,能帶我上武當山嗎?」

王重陽道︰「可以啊,我就住在山頂呢。」

兩個孩子就蹦蹦跳跳上山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爬上了瓊台觀。

後來才知道,女孩是孤兒,連名字都沒,在武當縣里吃百家飯長到了十歲,後來她听一直給她飯吃的好心人說,武當山上的真人們心腸更好,如果上山的話,每天都能吃飽,不用總是吃半飽。

女孩上了山,就不走了,在山頂住下。

當時還健在的師父笑呵呵的對剛揍過王重陽的大師兄說︰「多個人,多份人氣,不礙事的。女孩怎麼了?女孩好啊,我就是因為沒生出女孩,才上山做的道士嘛。得給她起個名字,就叫青青吧。」

小師弟王重陽高興的立刻跪下給師父磕了幾個響頭,然後爬起來就去告訴女孩可以留下來了。

後來,王重陽和小女孩青青漸漸長大,情愫也漸漸長大。

王重陽很苦惱,也很害怕。已長大了的青青仍舊穿著青衣,只是青衣上再也沒了泥土,若柳色青青。但青青並不害怕,她說大不了我下山唄,不擾你修行。

師父模著王重陽的頭告訴他︰「道士也可以成親生子的。」

王重陽大喜,但是回去一翻道門典基,翻十遍二十遍,也沒有找到一條道士可成親的記錄。垂頭喪氣的又去找師父,師父還是笑呵呵的模著王重陽的頭告訴他︰「典籍里沒有又有什麼關系呢?師父說可以就可以。」

「哪有這樣的道理,哪能為我一人破了道門幾千年的規矩?」王重陽大聲說著,然後轉身出門。

門外,站著已經出落成美人的青衣女子,臉色蒼白,晶瑩的淚花在眼眶里倔強的打轉,就是不流出來。

已經長成大人的王重陽低著頭,與青衣女子擦肩而過。

之後有一年,李戎生奉旨送十萬兩黃金來到武當山。認出青青是自己自小失散的親妹妹。當年以為被人販子偷了,沒想到只是走失在距京城僅有幾十里的武當縣。

兄妹相認,自然是一番喜極而泣。

當時已經是鎮南將軍的李戎生,便決定把這個妹妹接回將軍府。不過青青不願意,青青說自己想待在武當山照顧老掌教。

李戎生也看出青青與王重陽之間的特殊感情,有些擔心,但青青努力表現給兄長看,自己只是不放心老掌教而已。李戎生只得長嘆一聲,然後下山。

後來,李戎生平淮南王叛亂、征魏國、征西涼,一直身在疆場,三年沒去武當。

第四年,他收到信。

老掌教仙逝了,大弟子李玄同做了新掌教。

青青,嫁人了,夫家是武當縣的一個富戶,青青在信里說,夫君去山上燒香時認識了她。夫君很喜歡她,對她很好,夫君應許會一輩子對她好。于是她就應了。成親後,她就再沒上過武當山。

李戎生見木已成舟,也就沒再說什麼,其實他是屬意王重陽的。道士不能成親沒關系,還俗就是。他知道青青是不想擾王重陽修行,才嫁的人。青青是在用自己的愛,來成全王重陽的修行。

李戎生去看過好幾次青青,青青消瘦很多,完全不似當初在山上時的活潑豐潤。青青說,軍中事務繁忙,兄長不要總來看我,要以家國為重。

李戎生心疼無比,想上山殺了那至今連個屁都沒放的王重陽。

但青青又說,兄長,重陽是武當的未來,我如何能誤了重陽一生,誤了武當千年基業?

父母一同病逝的那年,李戎生本以為自己只剩孤身一人了,再也無牽無掛,只需一心報國。可兜兜轉轉居然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原本滿是國家的心,又被他撥出一小塊來,用作牽掛妹妹。

可如今這唯一的妹妹,卻嫁的不如意,他如何能不恨那王重陽啊!

李戎生在青青面前,當然只能泰然自若的說‘確實如此’,但是轉過身來,他需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壓抑住自己提兵滅了武當的沖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