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皇帝?不如送外賣的

所謂的大業績,就是將之前中原收容的災民和難民以及叛亂的百姓,全都集中到了關中地區,隨即要將它們重新安置到河套地區。

上百年以來——特別是野驢嶺慘敗之後——大齊朝廷已經基本放棄了對河套地區的控制權,那里早就成了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區,中原百姓通常是不願意去那里定居的。

然而蕭文明組織起來的這些人,都屬于是在中原混不下去的,外加蕭文明也許諾他們不少優惠的措施和待遇,並且他本人已經在大齊朝內打出了說話算數的名聲。

因此這些百姓才肯咬著牙、硬著頭皮去河套地區落腳駐足。

至此,蕭文明已經完成了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偉業——一百多年來,中原王朝,第一次向外拓寬疆土!

完全可以說是再一次樹立了中原百姓的民族自信心!

因此帶著這個豐功偉績,蕭文明凱旋回到洛陽的時候,雖然沒有經過事先的組織,可百姓依舊是夾道歡迎,一睹這位年輕的權臣加名將的風采。

蕭文明立下這樣大的功勞,好消息瞬間就從洛陽發散出去,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國家。

被蕭文明軟禁在國清寺里吃齋念佛的當今皇帝,雖然就在洛陽城中,卻因為消息閉塞,反而是比較晚才知道的。

听到這個消息,皇帝對蕭文明是服氣的。

他完成了趙氏皇族幾代人都沒有能夠完成的成就,這份功用既屬于蕭文明本人,其實也屬于整個國家。

因此皇帝把蕭文明招來了國清寺,提出了一個自己的想法,就是立刻在太廟祭祀,告祭大齊朝的列祖列宗︰我朝的子民終于取得了對陣宿敵的完勝!

皇帝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可以說是熱情洋溢並且發自肺腑的。

然而蕭文明的回答卻給他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皇上這麼激動做什麼?我們不過打了小小的一個勝仗,戎羌的隱患尚未去除,恢復的也不過是之前所丟掉的土地,值得這樣夸耀嗎?」

蕭文明這話說得不很客氣,但其實已經給皇帝留了些面子了,因為他真實的想法更加不客氣。

蕭文明心里想的是——這一場勝仗是我姓蕭的打下來的,你們姓趙的一個皇帝、一個王爺,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還拖了些後腿,現在還舌忝著臉居然要給老祖宗報功……

是誰給了你們臉嗎?

就是要報功也要報到我臨海屯的祠堂里去,還輪不到去太廟祭拜你趙家的先祖!

皇帝又一次吃了個癟,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

「蕭愛卿志向遠大,乃是社稷之福。不過愛卿既然有功,就應當賞賜。愛卿現在已然是公爵了,雖然我朝沒有加分異姓王的規矩,卻可以為愛卿破一個例,不但要加封王爵,還要加九錫。一切的禮儀儀仗都同朕這個天子,一模一樣!」

加九錫這個業務,蕭文明雖然沒有見過,卻也十分熟悉,基本上是歷朝歷代想要篡權的臣子,所必須執行的規定動作了。

王莽、曹操、司馬昭等等仁兄,都干過這出……

這些人很大意義上也算是成功者了。

雖然結局各不相同,在歷史上留下的也都是罵名,不過篡權奪位的嘗試,要麼確實成功了,要麼雖未成功,但是給子孫鋪好的道路。

蕭文明對皇權沒有任何的尊敬。

他雖然沒有加冕皇帝——甚至連王爺都不是——但是權力早已被他拿到了手里,要不要正式完成篡權奪位的流程,只不過看他的心情而已。

就蕭文明這麼個地位,別說是加九錫了,就是穿上和皇帝一模一樣的龍袍、戴上一模一樣的冠冕,都只是一句話的事。

但是這一次蕭文明要玩點

不一樣的,又或者說加不加九錫,對他來說根本就無所謂。

于是蕭文明滿不在乎地說道︰「皇上,無論是平定康親王的叛亂,還是驅逐戎羌的入侵,那都是我做臣子的本分。就為這麼一點小小的功勞,就要如此厚賞微臣,微臣心中不安。恐怕也會有其他的人嫉妒,還請聖上收回成命。」

蕭文明說話做事總是這樣出人意料。

加九錫這種崇高的榮譽,他居然就這樣輕輕巧巧地拒絕了,並且用的理由,居然還是怕別人嫉妒……

蕭文明這人,從頭到尾,什麼時候在乎過別人的看法?

這讓皇帝不知如何應對,也只能假模假式地說道︰「蕭愛卿功比天高,這樣一點小小的封賞,恐怕朝中也不會有蜀中之犬作仗馬之鳴……」

「皇上。這話正是臣要說的。國內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微臣等所做的,也不過是一些補救而已。說起來也沒有什麼功勞。其實皇上與其說要加封微臣等人,不如追究一下其他官員的責任,看看如今的亂象到底是由誰造成的?」

蕭文明最後那一句話,頓時把皇帝一肚子的話全都堵了回去。

好一個追究責任。

責任追究到最後,不管當臣子的犯了多少錯,反正他這個當皇帝的,肯定也是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的。

正常來講,皇帝是九五至尊,沒人敢追究他的責任,更沒有任何一種處罰適用于皇帝。

但現在情況可不正常,讓皇帝下一份痛心疾首的「罪己詔」都算是輕的,讓他交出皇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是把皇帝本人物理消滅了,只要把活做得干淨一些,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皇帝忽然感到脖子一涼,再抬頭向蕭文明望去,只見他不聲不響,已經一個人不告而別了。ap.

這要是在平時也是一條「大不敬」的罪過——皇帝跟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把堂堂皇帝當成了送外賣的了嗎?

但是現在的皇帝卻沒感到屈辱,而只感到慶幸。

還好,蕭文明只是不聲不響地離開了而已,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話,否則皇帝就下不來台了……

蕭文明現在就是帝國最終的決策者,這個決策者可並不好當,總有數不清的麻煩等著他。

收復河套地區略有小成,國內多地又爆發了內亂,並且內亂發生的地區,並不是傳統的山東、西北等地,而是民生尚可的江南、湖廣、福建等地。

這些地方蕭文明是熟悉的,有些還與他的家鄉毗鄰,按理說百姓的日子不到過不下去的程度。

可是連這些地方都造反了,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歷史周期率開始顯現它的威力了。

大齊朝運行已經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了,雖然在近十幾年戰亂頻發,但是戰爭的烈度卻都不高。

總體而言,處在一個和平的環境,這個環境人心思定,人口繁衍眾多,可是土地的總量卻沒有變化。

對于古代社會而言,土地就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生產資料,人均生產資料不可逆轉地減少,那就必然會有人生計無著。

這是個最簡單的數學規律。

人都吃不飽飯了,那麼造個反也就順理成章……

這幾乎是封建王朝一道無解的難題,尤其是發生在經濟雖然發達,但是人口眾多、土地狹窄的江南地區,更是讓作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的蕭文明,感到萬分的警醒。

不過還好,蕭文明現在手里有的是應對危機的武器庫,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扭轉這種周期性危機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平叛,先爭取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如果各處烽煙四起,蕭文明的政令也就無法推行

下去,再好的辦法也不過是空談而已。

平定國內的叛亂都是小場面,既不用蕭文明親自帶隊,也不用動用全部蕭家軍的主力,只是讓戴松率領兩千蕭家軍作為核心力量,征用一部分中央新軍,再到江南征召江南當地的屯田兵,湊出了一萬多人的軍隊就去執行平叛的任務。

戴松現在儼然是除了蕭文明之外的大齊第一名將。

他的軍事行動張弛有道,既用雷霆手段消滅頑固的首惡分子,又有菩薩心腸招撫那些脅從的百姓。

蕭文明派戴松南下江南,平叛行動只持續了半年時間,主要的叛亂就已經大抵平定,已經沒有任何大規模的戰斗可以執行了。

而對于零星的叛亂,戴松既無暇親自率軍逐一平定,也信不過地方的守軍。

于是他便將自己麾下的軍隊化整為零,交給老蕭家軍的兄弟們,讓他們擔任基層的軍官,指揮軍隊執行平叛任務。

戴松這麼做,也是有長久考慮的。

把蕭家軍的種子撒出去,將來就會產生成倍數的兵力與蕭文明的軍隊,只有軍權在手,蕭文明就永遠屹立不倒。

按照大齊朝傳統的做法,對于叛亂的百姓,懷柔一些的,便將他們遣返回籍,也就是換一種形式的自生自滅;狠辣一些的,就干脆全部砍頭了事。

這兩種做法都有弊端。

遣返回原籍,先不說是不是把不安定因素重新扔回原處,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原來的家鄉就活不下去了,現在再扔回去,難道就能憑空變出生路來嗎?

至于不分良賤全部殺頭,這種做法就太損陰德了,蕭文明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既不能殺也不能放,蕭文明自然有安置他們的第三種辦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