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大戰,從平局開始

渭水河面雖然不寬,但也有一二百步;雖然不深,但也有一人多高,即便是騎在馬上想要涉水過河,也是一件風險極大且很不方便的事。

而根據蕭文明事先偵查,董鴻儒手下率領的戎羌大軍,既沒有準備船只,也沒有準備浮橋,根本就不具備渡河的條件。

誰成想,董鴻儒還真給蕭文明玩出了些新花樣……

只听董鴻儒信心滿滿地撂下一句話︰「過河,我當然是要過河的,你等著!」說罷,他便一扭頭,走了。

緊接著,戎羌隊列之中號角齊鳴,這洋溢著草原風情的悠揚低沉的號角,多少次讓中原軍隊听得不寒而栗。

難道一場決定的中原和戎羌命運的大決戰,就在此時此刻,就在渭水河邊,就要揭開帷幕了嗎?

雖然自認為董鴻儒是根本沒有辦法過河的,但蕭文明依舊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早已讓最精銳的三千蕭家軍下馬步行作戰,列好了火槍陣,隨時準備給對手一陣劈頭蓋臉的無情的鐵雨。

而新編練的新軍分列左右,只要蕭家軍的火槍聲一響,把對手打停了,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軍,就會被激起士氣,成為一支真正可以戰斗的軍隊。

戰斗力同樣頗為強悍的娘子軍以及江南屯田兵,則站在隊伍的最後邊,她們的任務是要做好查漏補缺,戎羌畢竟戰斗力強悍,一旦北方隊列之中哪一處出現了問題,她們就要立刻補上,重新穩固住陣型。

蕭文明已經默認,有一條渭河作為兩軍阻隔的屏障,戎羌已經斷然無法發揮出騎兵機動作戰的優勢,充其量只能打出一場,互相比拼硬實力的消耗戰。

而在硬實力方面戎羌也就是人多勢眾,並且全部都由騎兵組成而已。

這算是很大的優勢嗎?在蕭文明的火槍面前,能有多大的作用?

雖然準備充分,但是蕭文明直到此刻,還是沒有辦法想通——董鴻儒到底靠什麼才能夠順利渡過渭水河?

答案很快就有了。

戎羌的陣型劇烈地騷動起來,誰都已經意識到,進攻就在眼前,可沒想到發起進攻的,居然不是戎羌的騎兵,甚至也並沒有下馬作戰的步兵,而是沖來了一群牛、一群馬。

而每一頭牛、每一匹馬身上,全都盡可能多地扛著布袋子。

看這些布袋子極為沉重,又鼓鼓囊囊的,蕭文明有理由猜測這些袋子里裝的都是泥土石塊。

董鴻儒想要干什麼,想要怎麼干,蕭文明已經猜出來了,是想用這些牛馬以及他們身上的負重,在渭水河上填出一條通道。

通過這條通道,戎羌的騎兵就能暢通無阻地泅渡渭水河了。

填河哪有那麼容易的?

渭水河雖然不算一條特別大的河,但也必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就算董鴻儒已經準備齊全了材料以及運輸工具,但也要費上好大一塊功夫吧?

畢竟卸貨、運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可是讓蕭文明沒有猜到的是︰董鴻儒這次卻使用了非常規的手段,居然直接將那些牛和馬趕下了河,讓這些生靈用自己的生命實現董鴻儒的目的。

先不說牛和馬都是戎羌部落最為寶貴的資產,光說這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成批成批地淹死在河里,任何人,哪怕僅僅是作為一個碳基生物,都會覺得太殘忍了些……

但是董鴻儒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連人命都不放在眼里,又更何況是這些畜生了?

蕭文明一個愣神,已經有兩三百匹牛馬被趕進了渭水河里,已經從河的北岸形成了好幾處淺灘,河流的水流似乎都已經變慢了。

而這僅僅只過了一盞茶的工夫而已!

而董鴻儒這一次肯定是下了血本了,不斷地,還有不知多少牛和馬,正在被趕下河去。

不能再讓董鴻儒這樣做了,蕭文明把手往上一抬,下達了命令︰「所有蕭家軍的兄弟,立刻向河對岸射擊!」

蕭家軍手中的火槍都是全尺寸的步槍,並且在制造這些槍械的時候,監造人馬青講究一個寧缺毋濫的原則,制造出來的核心部件——特別是槍管,必須做到質量完美,並且還要經過幾輪的測試,才肯讓蕭家軍的弟兄放心使用。

否則寧可放到爐子里銷毀重煉,也絕對不會將就。

在蕭文明的支持下,臨海屯的鐵匠工坊早就已經升級成了一座兵工廠,馬青除了替蕭文明、林丹楓、宋星遙、戴松等人,制造定制的兵器之外,就很少會親自動手打造武器了。

但是作為兵工廠的總工頭和總監制,馬青對手下弟兄們的要求不會松懈一刻,現在蕭家軍制造和裝備起來的火槍火炮,早就已經達到了燧發槍和前膛炮火炮技術的上限了!

至此大決戰之時,三千支火槍分成三隊輪流齊鳴,飛過並不寬闊的渭水河,雨點一樣向戎將軍隊潑灑過去。

火槍威力雖大,同時也是冷兵器時代的新式武器,但是這樣武器已經不止一次在董鴻儒面前演示過許多次了,董鴻儒既便是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也早已對其威力和效果有過刻苦銘心的直觀感受。

感受過了那麼多次,還不知道悔改和防御,那就是傻瓜了。

董鴻儒肯定不是傻瓜,他自然也想出了應對的辦法,辦法雖然很笨,但是也很有效。

原來董鴻儒已經看出來了,火槍的遠程攻擊不像弓箭那樣,而是永遠都是直線,不會走拋物線。

于是他早有準備,讓手下的戎羌部落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盾牌,就沿著渭水河,豎立成了一排,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座小城。

蕭文明原以為這些木頭做的盾牌充其量也就是厚一點的門板,火箱子彈的侵徹力完全可以將其擊穿,可沒想到一陣火槍打出去,卻似乎效果有限,那些木頭的表面都被打得坑坑窪窪,卻也明顯沒有洞穿木盾,更加不會對盾牌後的人產生傷害。

此戰之後,蕭文明想辦法繳獲了一面盾牌,這才弄明白了原理。

原來這些盾牌都是董鴻儒所特制的,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塊木頭而已,而是兩塊木頭合在一起,當中留出了兩寸深度的空隙,縫隙里填充的都是打濕了的棉被。

其防御力肯定防不住刀砍斧剁或者長矛穿刺,但是卻對火槍的子彈,天生有著抵擋能力,屬于是屬性壓制了。

所以說,萬事萬物都是在動態發展過程當中的——「一招鮮」也並不是永遠都能「吃遍天」。

可是真正打到現在這樣,雖然火槍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蕭文明卻依舊只能選擇不斷地射擊。

因為除此之外,蕭文明也想不出可以造成其他傷害的辦法。

那就繼續射擊吧!

畢竟蕭文明手里有的是軍火——別說是數不完的子彈、射不完的火藥了,就是火槍,都準備了一萬來支!

合每個蕭家軍的弟兄都能配三支火槍!

打熱了一支,隨時可以更換新的,夠對手吃一壺的!

董鴻儒那邊也沒閑著,派出戎羌的弓箭手,隔著渭水河,就向中原軍隊猛烈射擊。

如果說董鴻儒對付火槍的辦法,是最近幾天或者是幾個月才想出來的話,那麼對付戎羌騎射的法門,蕭文明已經研究了好幾年了,早就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其實就是按照,戎羌弓箭的不同佘晨射程,部署有針對性的防御。

巧了,渭水河的寬度,直接從物理層面上限制住了戎羌弓箭的距離,他們使用方便但射程不足的馬上用的短弓,必須曲線射擊,才可能讓射出的箭矢攻擊到蕭文明的軍隊。

那麼蕭文明也就只需要護住頭頂,就能讓雨點般的箭矢全都打了水漂。

同時,好好護住頭頂,正好又可以讓火槍平射的角度開放在面前,達成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于是雖然渭水河兩旁數萬大軍,都在不遺余力地使用各自的遠程攻擊武器攻擊河對岸的對手,然而效果卻十分有限,與其說是在作戰,不如說是在浪費資源……

但是在這種互相傷害的過程當中,蕭文明明顯就是更佔優勢的一方,他雖然沒法用火槍,直接有效地傷害到戎羌的士兵,卻能攻擊他們驅趕來填河的牛馬。

這些牲畜身上不可能長著盾牌,就要用血肉來抵抗火槍的攻擊了,成批的牛馬中槍,身上升騰起一陣陣的血霧。

但是這些大型牲畜,生命力要比人類強出好幾倍,即便是身中數槍,卻依舊按照他們的不地道的主人的驅馳,扛著負重跳入河中,用自己的生命替主人的勝利作出貢獻。

就這樣戰斗進行了大半天,雖然沒有短兵相接,雙方人數的傷亡也極小,卻著實熱熱鬧鬧地打了一場。

大抵決定兩方勢力興衰命運的大決戰往往都是這樣的——一開始總是枯燥無聊的試探,而不會立刻進入最慘烈的廝殺。

經過這麼多年,無論是蕭文明還是董鴻儒,都變得成熟了,仗也越打越有樣子了,幾乎形成默契一般,在大約中午的時候,雙方不約而同地收起了攻勢,逐漸向後退卻。

這一場仗打下來可以說是一場切切實實的平局。

董鴻儒沒有能夠渡過渭水,蕭文明也沒有能把他趕出關中,雙方更沒有爆發過哪怕一次像樣的戰斗。

蕭文明打仗的風格和他做人的風格差不多,都喜歡雷厲風行,打成這不上不下的局不是他喜歡。

因此率軍抵達安全位置,剛剛駐扎下來,蕭文明就拍著大腿罵道︰「好你個董鴻儒!這回學乖了是吧?不跟我耍什麼花招了?就是要跟我打呆仗?行啊!你以為我不會嗎?我這就從城里把火炮調出來!隔著渭水河朝你猛轟,倒要看看你這幾塊破木板,擋得了我的子彈,還擋得了我的炮彈?」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