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淇,即鮮于修禮,其被殺之際,三十五歲。
其子鮮于荒已經十六歲,在老家懷朔鎮聞听噩耗,與爺爺鮮于創一道,跑到定州左人城,將其尸身運回老家埋葬。
此時,鮮于荒已經長成七尺三寸大漢,還在長身體,力大無窮,武藝絕倫。父親的死,給了他極大刺激,就此宣布自己成人,給自己取字寶業,娶了大師兄葛榮的小妹妹葛菱為妻,成家立業,誓要拼出一番大業。
鮮于寶業最終做到懷朔鎮的鎮將,他的兒子鮮于世榮就比較厲害了。
從北魏分裂出來的東魏,後來被高歡之子齊王高洋篡位,成了北齊王朝。鮮于世榮于北齊末年爵至義陽郡王,官至領軍大將軍、太子太傅。北齊皇帝高紹義追贈鮮于寶業儀同三司、祠部尚書、朔州刺史。
及北周武帝入代,鮮于世榮送馬腦酒鐘與之,得便撞破。周兵入鄴,諸將皆降,世榮在三台之前,獨鳴鼓不輟。及被執不屈,乃見殺。
世榮雖武人,無文藝,以朝危政亂,每常竊嘆。見征稅無厭,賞賜過度,發言嘆息焉。
鮮于世榮之子鮮于貞,北齊末年,假儀同三司。
傳布使主、綢緞商神、襄陽郡公陶抗講到這里,對余燈抱拳道︰「柴瓷大帥的前世鮮于修禮帶出來的義軍,除了大弟子葛榮之外,許多弟子門人,在後來的東魏、北齊、北周及之後的隋唐,出現了許多名將名臣。
「鮮于修禮去世一百五十年後,唐朝的鮮于仲通誕生,那就是他的晜孫了。鮮于仲通喊他烈祖。鮮于寶業為天祖。鮮于世榮是高祖。鮮于貞是曾祖。鮮于修禮的譜系傳承十分清楚。
「鮮于修禮雖然一生短暫,但做得轟轟烈烈。正是因為他與杜洛周、葛榮等人的起義,使得後世帝王再也不敢這麼對待降兵,再也沒有降戶、降民之說。
「因而,他的事跡被後人永遠銘記,是我商界的驕傲。他死後,閻君不敢收留,奏請天帝裁奪。天帝準其在元載孔升天立起五原仙境,潛心修道。
「終于等到了太元正商上帝立起商神界,也要謀求正神之封。于是朝著商人祖庭朝歌城,滾身而下,轉世投胎,成為柴瓷大帥余燈。果然博得了正神之封,足見英雄了得。」
柴瓷大帥余燈早已經听得淚光閃閃,嘆道︰「想不到小可的前世如此英雄,而今生卻草草收場。」
鑿空大帝贊道︰「人活多大也許是一種福氣的標準,但不是英雄的標準。煙洲一戰,柴瓷大帥盡顯英雄氣概,成就了拓海大計中關鍵一環。煙洲八雄由此結義,中國舶商遠航再無憂患,柴瓷大帥功不可沒。」
是啊,柴瓷大帥煙洲陣亡之時,才三十五歲,與鮮于修禮被殺的年齡恰恰相同,兩世都這個年齡歸天,叫人十分不解。
柴瓷仙妃扳著指頭,一臉疑惑,對傳布使主陶抗問道︰「請問陶布使,余大帥前世鮮于淇和今生余燈,都是三十五歲陣亡歸天,是定數還是巧合?」
陶抗笑笑︰「這個與其生辰八字和出行的事因有很大關系,武將拼殺于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尤其難以由遁甲之術來論。」
鑿空大帝笑道︰「陶使主所說有理,兵家及商家是一樣的,商場形勢與戰場形勢是一樣的。因而余大帥的前世今生都是三十五歲,純屬巧合。」
諸位議論好久,影青仙伯站出來,對著楊宗桓施禮道︰「請問楊大都督,小仙的主神南瓷大帥,其前世是哪個?也叫後來人借鑒其從商經驗。」
香供大都督楊宗桓對鑿空大帝深施一禮,對南瓷大帥、影青仙伯抱拳道︰「南瓷舶神、南瓷大帥、伏虞子種鯨,字驅魔,乃北魏六鎮起義中的朔州義軍首領鮮于阿胡轉世而來,乃鮮于修禮堂兄。」
保市大帥罔丑道大為驚訝︰「鮮于阿胡也是我們罔氏先祖之一,他們兄弟轉世為柴瓷大帥、南瓷大帥兄弟,也是奇了。」
鑿空大帝笑而不言,香供大都督楊宗桓繼續說下去。
話題還回到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鮮于修禮起兵左人城後,恆州、朔州流民紛起響應。
當年二月,高車族斛律洛陽,起于桑干西,與黃河西岸的費也頭牧子相連。
當年四月,朔州城民鮮于阿胡據城反。
不久後,斛律洛陽和費也頭牧子相繼被爾朱榮鎮壓。
鮮于阿胡率流民突出重圍,向南轉移。當年七月,攻克平城。
史書對于鮮于阿胡的事跡,就說了這麼多,再往後,鮮于阿胡是被爾朱榮鎮壓了?還是自立為王了?還是戰敗隱遁了?亦或是投降朝廷了?
無論是什麼結果,再也沒人知道。鮮于阿胡到底是怎麼消失的?
鮮于阿胡攻克的平城,那可是北魏曾經的首都,拓跋氏發達起來的老營。
北魏道武帝皇始三年(398年)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正式稱帝。
到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一直以平城為首都。
直到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實行漢化。平城作為北魏首都九十五年之久,幾近百年。
孝文帝雖然改革的氣度恢宏,但吏治卻一塌糊涂,給北魏滅亡埋下了禍根。京官奢靡成風,賣官蠰爵。州郡聚斂無已,盤剝壓榨。兵役徭役繁重,農民大規模破產,紛紛入寺為僧,編戶日益減少。
孝文帝駕崩之後,就不斷爆發小規模起義。直到後來的六鎮起義、河北起義、山東起義、關隴起義。
最終是兩魏分列,北魏歷二十帝,享國一百四十八年。
也就是說,鮮于阿胡攻佔平城,意味著將北魏王室的老巢給佔了。那為什麼說他佔了平城,其事跡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呢?
鮮于阿胡也是從小做生意的,主要販賣朔州一帶的特產胡油,即胡麻油。攻佔平城的時候,他已經三十八歲,做胡油生意二十年之久。
他以平城為籌碼,叫朝廷出白銀八百萬兩,然後所有義軍成為朝廷正軍,享受軍餉。他的義軍都是朔州被壓榨到沒有田地、沒有牲畜、沒有收入的三無之民,共計三萬五千人馬。
他的打算很清楚,八百萬銀子,每人分二百兩,自然可以讓弟兄們修房蓋屋,小本生意起家。自己只留一百萬兩,從此消失在朝廷面前。
為什麼有這麼奇怪的計劃?人家鮮于阿胡是商人起家麼,跟那些想要稱王稱霸的義軍首領可不是一碼事。他以為,朔州民眾跟著他造反,無非解決一個飯碗問題。
二百兩銀子,對于普通民戶來說,就是什麼也不干,坐吃山空,一家平均五口人按每天吃掉五十文錢,一兩銀子可以供一家人吃二十天,二百兩銀子可以供一家人吃上四千天,約十一年。
儉省節約的話,二百兩銀子可供一家人吃二十年以上。
如果拿出來五十兩銀子做點小本生意,另外一百五十兩就可以存起來不動,保證一個家庭沒有憂患。
他的這個計劃拋出來,得到了絕大多數義軍兵將的支持。極少數抱負甚大的,拿到銀子可以繼續為朝廷效力。
假設朝廷答應條件,發了錢,還將大家納入正軍體系,那不就等于說,家里生活無憂,自己繼續為國效力,兩全其美。
對于朝廷來說,八百萬兩銀子,看起來數目挺大,但他來征討所需糧草、戰馬、撫恤金也不是個小數目。萬一他們打不過咱這幫人,被我們滅掉大魏,那可就熱鬧了。
爾朱榮作為北秀容第一領民酋長,他認識鮮于阿胡。得報鮮于阿胡開的條件,簡直哭笑不得。轉念一想,鮮于阿胡這人挺實際,那就搞條件吧。
爾朱榮派堂佷爾朱天光,過去跟鮮于阿胡談判。
爾朱天光時年三十整,比鮮于阿胡小八歲,也都互相認識。爾朱天光上來就以滿口朝廷法條嚇唬人,鮮于阿胡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爾朱天光攤牌,只給三百五十萬兩,平均每個兵一百兩。
鮮于阿胡一看有門,當即改換顏色,對爾朱天光盛情款待,對他耳語道︰「你給大帥說,鮮于阿胡現在的平城軍有五萬人馬,必須要他出一千萬兩銀子。這其中有你二百萬兩,我這邊得八百萬兩。
「不但如此,這五萬兵也可以交給大帥指揮,鮮于阿胡從此消失江湖。」
鮮于阿胡說完,當即交給爾朱天光一千兩金子,作為密謀定金。這一下可把爾朱天光給打蒙了,左思右想,一拍大腿,答應下來。
爾朱天光走後,鮮于阿胡積極備戰,以四石之力為標準,招募平城猛士。又讓他們負重六石,走一千步,得到了四十八名猛士。
鮮于阿胡將這些猛士全部收為弟子,因鮮于阿胡實名鮮于滸,乳名阿滸,被人叫成了阿胡,大號雲中虎。這些弟子就號稱平城四十八虎。
許諾只要緊緊跟定他,每人可得一千兩賞銀,並當即付給每人一百兩,作為安家費。四十八虎紛紛表示,願意死保師父,絕不辜負師父的栽培。
爾朱榮聞報,鮮于阿胡已經有五萬人馬,這可是他最想要的生力軍啊。忍痛答應,到處籌集銀錢,叫爾朱天光押運一千萬兩銀子,到了平城。
鮮于阿胡十分爽快,當即交割清楚,當天分發三萬五千兵,每人二百兩。
這些人拿到銀子之後,听說還成為朝廷正軍,有俸錢,絕大多數選擇留在軍中。爾朱天光完成使命,不但得到了二百萬兩銀子,還憑空成了三萬五千人馬的統帥,當即坐鎮平城。
爾朱天光自稱恆州刺史,給爾朱榮去信報捷,兵不血刃,拿下了平城。
鮮于阿胡帶領四十八虎,押運著剩下的一百萬兩銀子,果然消失在江湖之中。那麼,鮮于阿胡去了哪里?
這麼大一筆財富,不會有人追殺或者謀害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