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孝宗大封賞

南宋宰相洪適(ku ),生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卒于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終年六十八歲。

原名「造」,後更名「適」,字景伯,又字溫伯、景溫,號盤州,洪長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饒州盤州,故又自號盤州老人,饒州鄱陽人。

因其父之功而入仕途。紹興十二年二月,與弟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適第二榜眼。

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師、魏國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二千六百戶,卒謚文惠。祀鄉賢。配石氏封蔡國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國夫人。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贈太師魏國文惠公神道碑銘》︰「公器業早成,與人誠實,無浮禮,文華天賦,濟以力學,步驟經史,新奇富贍,兄弟鼎立,自成一家。」

洪適父子全都顯貴,他們的才學和言行,完全不是儒家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乘人之危的風格。那他們是什麼門派的弟子?

從根子上看,洪家父子與岳家一樣,都是商門弟子。

商門的尚平思想,從炎帝首立市廛以來,代代相傳,到南宋六千七百年不變,與漢武帝所需的崇尚尊卑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商門不以儒家及任何諸子百家為敵,而儒家死死盯住商家,以其為大敵。

說洪家父子是商門弟子,有什麼憑據嗎?

如果沒憑據,本書自然不會著墨,肯定有憑有據。

其曾祖洪士良,是北宋著名糧商,是洪家父子發達起來的開山鼻祖。

洪士良,以字行,名研,生于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卒于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享年七十三歲。始居于樂平縣金山,此縣為饒州下轄六縣一監之一。

洪研十二歲之際,拜在丁唐山平德宮本撞道長門下。本撞,俗名範陵,字金撞,乃金相大帥、五金商神範丹後裔。

丁唐山平德宮主祀平德大帝望霄,而範丹作為朝歌三商神的二哥,與三弟水靈大帥、海產商神萇度,自然是配祀的兩大神。

範陵作為範職第三子範銳的十二世孫,從小崇敬老祖爺範丹。他家祖祖輩輩奉祀五金商神範丹、長江侯範職、壽春郡公範銘、門山侯範鎮。範丹自然是範陵的十五世祖。

範銳一生從商,不曾涉及戰事,沒有博得功名。不但如此,為了不給父兄惹麻煩,避開官商禁律,還曾一度改姓丁。這是其祖母丁氏的姓。

丁銳從二十歲經商,重拾其祖父的錫錠販賣,並且躲進了饒州樂平縣定居,這里是他老丈人家。直到六十八歲,唐僖宗乾符五年(778年),鹽商黃巢起義爆發,天下大亂,他這一支才改回範姓。

範銳的十二世孫範陵,乃兮斤道長的大弟子。

兮斤乃血道人鄭丁寡的大弟子孫子金,鄭丁寡作為大宋的通商法繩天師,幽國公,雖然在大茂山平準宮看著平準大帝柴榮的香火,但對于丁唐山平德宮自然也十分有利。江淮一帶商家子弟,到平德宮拜師的絡繹不絕。

洪研跟隨本撞學習經商及商門武學八年,按照血洗派道門的十六字派「元本販夫,何來沉浮;平德唯上,功于展足」,他的道號「販良」。二十歲成人之際出師,單獨販賣饒州特產「寸長大米」。

平德宮八年學徒,每天跟師父本撞一道,卯時練武,辰正販賣,黃昏打賬,睡前讀書。商門實戰授徒對洪研可謂是月兌胎換骨的改造。

到他十八歲時,就長成了七尺八寸大漢,所使紫金刀重達九十四斤,文武全才,保貨販運自信滿滿。

五十歲時,洪士良成為樂平首屈一指的富商。在三十年賣米過程中,闖出個大號「米俠」。閑暇之余,廣交豪杰,堪輿名士吳景鸞是他的好友之一,對他十分看好,來往頻繁。

洪士良以師事之,到四十二歲,對于吳景鸞的堪輿術大為敬服,拜之為師,學了吳景鸞的「青鳥術」,對家里的陽宅穴地逐一檢討。

往來經商于歙、徽、婺、鄱、樂之間,被鄱陽城的繁榮所吸引,遂起意遷居鄱陽。發現鄱陽東十公里處的「滃潭」是塊寶地,「滃港舟數來往,愛其山水環匯,可卜宅兆」,就刻意結交當地的雷姓長老謀制。

經過多年的謀劃和交涉,達到了買地建房、舉家遷居滃港村的目的。爾後隨家業的發展,再向鄱陽城里搬遷,實現了他遷居鄱陽城里的大願,享年七十三歲,立遺囑︰「葬我必滃港倉下,子孫當青紫不絕」。

結果應驗了︰過了十六年,是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洪的伯父洪彥升,考中進士,官至太中大夫、秦國公。

接著,洪與洪皎同中進士。生八子,其中適、遵、邁都位至公侯,長子洪適官至樞密使,次子洪遵官至同知樞密事,三子洪邁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因為這三人很有名氣,就被後世的人稱為「三洪」。

一門三宰相,而且是親兄弟三個,這可不是什麼巧合以及血統問題,就算皇帝的兄弟們,也從沒有出現三兄弟都當宰相的事例,三洪之事真可謂曠古絕今。洪士良孫輩官者七人、曾孫輩官者二十六人,仍方興未艾。

看起來,洪士良師從吳景鸞所學青鳥術,好生厲害。

吳景鸞當然厲害啦,此人乃仁宗慶歷年間的司天監正。吳景鸞之父吳克誠,師從華山陳摶老祖,即陳希夷。

慶歷間朝廷詔選陰陽學者,郡學舉薦吳景鸞。吳景鸞入京,入對稱旨,授司天監正。

然而沒多久,以上奏「牛頭山山陵議狀」奏言過直獲罪。

他奏稱︰「坤風側射,厄當國毋。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

天子不悅,把他下獄。後來因為皇帝晏駕遇赦。

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果然證明吳景鸞沒錯。吳景鸞後棄仕途,修真于天門西岸白雲山洞。往來饒、信二州,數處同日皆有其跡。治平初端坐而逝。

吳景鸞,字仲翔,饒州德興人,其父吳克誠。

他們父子都是晚唐名將吳昂後裔。吳昂乃平涼郡公吳彝長子,吳昂以芙蓉縣尉起家,在晚唐累官至潭州刺史,官階為忠武將軍,爵至德興侯。

其封地德興縣在饒州,故而建府德興,子孫在此繁衍。吳克誠乃德興侯吳昂的七世孫,即仍孫。吳昂是吳克誠的太祖,是吳景鸞的遠祖。

商天之上的中帥吳公鼎是吳昂的高祖,吳景鸞是吳公鼎的十二世孫。

洪士良除了師從吳景鸞,早年的商門師父範陵,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後裔,範陵的玄孫範成大,比洪適小九歲。此時與洪適同朝為官,現為尚書吏部員外郎,也站在百官班位之內。

大慶殿中,副宰相洪適看岳衡發怒,頷首支持,難道他就不怕孝宗將岳衡的腦袋揪下來嗎?

不會的,廷爭在唐太宗以來,不會有什麼重罪,頂多就是個貶官奪爵。這對于那些脾氣大的忠奸雙方,為了捍衛各自利益,沒什麼致命威脅。

宋代實行軍政民政皆用文人主宰,文人之間引經據典的廷爭尤其激烈,太祖之際就立下規矩,凡為了江山社稷而進行赤膽忠心的廷爭,一律不得加罪,並且申明不斬士大夫。

就算南宋秦檜當權,也時時刻刻都有大臣猛烈炮轟。

而不像秦二世之際的趙高,指鹿為馬,朝堂上無人吱聲。

更不像明代朱元璋之後,廷爭的結果是下獄,甚至剝皮抽筋。

至于晚清慈禧,更是滿朝禁聲,天下全憑她一個老妖婆瞎指揮。

因而,宋代造就了後世史家所謂的第二次百家爭鳴,的確不是高抬。

岳衡迎著龍大淵,兩下頂著走。

孝宗大驚,怒喝道︰「大膽龍大淵,還不退下。」

站殿將軍應聲而至,將二人隔開。龍大淵伸手要撥開站殿將軍,孝宗暴怒︰「龍大淵膽敢壞我大事,拿下,轟出金殿。」

四員站殿大將一起過來,把他抬起就走,這才算化險為夷。

大慶殿上,孝宗第三次喊道︰「張孝祥草詔。」

這次總算沒人阻攔了,孝宗當殿對朝覲諸國國君及大臣、二十六舶商一一封賞,其招遠懷人戰略基本得到了實現。

大食國首相穆特里亞賜姓趙,賜名趙慕禮,封為信國公,賜十三銙金玉帶及國公服飾、金簡漆書、金魚袋、于闐玉印等。

于臨安府賜府邸一座,再來中國,就于信國公府駐蹕。

如願意留居中國,可在其封地信州治所上饒縣建府、賜田。

大食國四大天尊,參照大食國獅王所封,大宋予以改封。

何頭道長,俗名韓頭領,改封為南方漲海司舵天尊。

武盤道長,俗名孫通盤,仍為西方綠海司舶天尊。

何遐道長,俗名岳遐,字鯤舉,仍為東土大宋引航天尊。

夫童道長,俗名裴義童,改封為北冥龍城鼓帆天尊。

四大天尊都加授太子太保餃,其爵位、官階仍以大食國為準。

大食國五大郡王岳衡、商貢獻、何鼎元、羅釘、姬珥,仍以大食國所封為準,在大宋這邊也加授太子太保。

這九位太子太保,從此被中外舶商合稱為「九大宮保」。

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通稱為宮保。太子太保與太保不同,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太保是正一品。

漲海,實際就是南海,孝宗沿用的是漢代稱呼。《瓊州府志》解釋說︰「南溟者天池也,地極燠,故曰炎海;水恆溢,故曰漲海。」

龍城,也是沿用漢代所指的北海,是後世的貝加爾湖。龍城在北海南岸。漢武帝元光六年,漢朝大將軍衛青直搗龍城,大勝而歸。

2020年7月18日,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宣布,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的朝廷「龍城」遺址被發現,在烏蘭巴托以西大約四百七十公里處,屬于後杭愛省額勒濟特縣。

希拉國太傅利爾格,賜名李革,其國賜號臘國,封其為臘侯。

瓦西特總督薩利赫,賜名沙立賀,其國賜號萬國,封其為萬侯。

甕蠻國總督畢益溪,漢名不變,其國賜號翁國,封其為翁侯。

三佛齊五相鳳筮靈、魏知並、鄧寶璋、蘇建吉、李素練,仍以三佛齊所封不變,在大宋分別封侯。

藍無里國王沙昂嚴,復其祖姓商,賜名商嚴,賜國號藍國,爵以藍國公。

王儲沙昂達,賜名商達,將軍塔納密溪,賜名譚彌溪,都封侯爵。

煙君杜瞭,封侯爵,王後唐爾封郡夫人。

小煙洲中郎將唐連,環港內史周業弼,均封為伯爵。

望煙山舶神宮的舶商開運天師武沖,仍以三佛齊所封為準,封侯爵。

武廣、來踢、來撥三位高道,都封伯爵。

道劇、道儀、平易子、平昌子,都封子爵。

陶美、甘昌昂、程第一、虎鼎朝、展鼎榮、盧鼎昌、翟鼎玉、蘧鼎文、常鼎豹、岳鼎等海外舶商,均封為伯爵。

孝宗將回國的二十六位舶商逐個封了一遍,對于望煙山舶神宮理元道長和孫顯、穆麗華的封賞,更是大快人心,讓所有舶商深感皇恩浩蕩。

理元道長被封了什麼?孫顯、穆麗華準定是封神了,又是怎麼封的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