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伯姬照山帶領海外舶商,遠遠從澉浦下錨。
繼而騎馬或乘馬車,一路到了江漲橋,拜會了臨安市舶使呂霈青。呂舶使自然是馱龍七霈的老大哥,從他的任職,足見孝宗對于舶商的高度重視。
書中代言,粉面舶商姬照山出海之後,三年才回來,在數月未歸之際,孝宗就以端硯神貓譚師鑒為泉州市舶使。
與此同時,孝宗請岳寧出山作官,叫他在廣州、臨安兩個市舶使職務中任選。岳寧婉拒,舉薦大弟子呂霈青。
岳寧奏曰︰「陛下,定舉作為商門師父,不像孔門以書本對書本,以空談對廢話。商門授徒都是實戰的,既然收了徒弟,必須帶著人家掙到叮當響的銅板,絕不可半途而廢。」
孝宗甚為感佩,當即宣詔︰「愛卿之意,孤怎不知。就以呂霈青為臨安府市舶使,爵以武岡縣開國伯。」
封地武岡縣屬于武岡軍,實為邵州。此前,市舶使的官階都定在正五品,封子爵。孝宗封呂霈青為伯爵,這可是正四品大員,與中書舍人,太常、宗正等九卿,諸衛大將軍,這些高官大員平階。
從呂霈青這個封爵,就憑岳寧舉薦個徒弟,可以看出孝宗的兩層意思,第一岳寧是湯陰岳家的族長,武聖岳飛的大哥,風範如此之高,世所罕見,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
第二舶商為大宋南渡的貢獻,其貢獻殊異,必須提高地位。何苦還有岳元帥生前所借拓海眾俠的兩千四百萬貫巨款,朝廷不作交代,今後誰還管朝廷的破事?
武岡伯呂霈青得到如此封賞,當然始料未及,感動得山呼萬歲。
現在海外舶商歸來,自己要招待不周,豈但讀不起拼搏海洋的眾俠客,更對不起皇帝的恩寵。他迎住海外眾俠,擺起盛宴,熱情款待,並派人到大內奏報孝宗。
孝宗派出要員過來,傳下詔令︰「中外舶商在臨安府市舶司大宴三天,宮中派御廚照應,賜內宮山珍海味。」
三天後,是個二月二十六,乃開運大帝趙匡胤聖誕,詔令滿朝文武齊集大慶殿,隆重召見中外舶商。過來傳達這個旨意的是吏部尚書陳俊卿。
穿洲伯岳衡、海豐伯姬照山與之相識。按理說,諸蕃朝貢之事,該春官過來接待,或者主客郎中過來,孝宗為什麼派了天官前來接洽?
孝宗肯定有他的道理。這個陳俊卿的祖上,在商門之中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凡微大帝陳哲。陳俊卿的家世淵源到底怎麼回事?
所謂天官,是指吏部尚書;春官,是指禮部尚書。
武則天在光宅元年(684年),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按天地春夏秋冬名稱對應改稱。吏部對天、戶部對地、禮部對春,以此類推。所以吏部尚書稱之為天官、禮部尚書則稱為春官。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六部尚書改回原來的稱呼,但武則天對六部的簡單名號,卻在官場私下和民間保留了下來。
六部尚書、侍郎又有一些別稱,分別是︰
吏部尚書︰稱冢宰、太宰;吏部侍郎︰稱少冢宰、小宰。
戶部尚書︰稱大司徒、大司農;戶部侍郎︰稱少司農、小司徒。
禮部尚書︰稱大宗伯;禮部侍郎︰稱少宗伯、小宗伯。
兵部尚書︰稱大司馬;兵部侍郎︰稱少司馬、小司馬。
刑部尚書︰稱大司寇;刑部侍郎︰稱少司寇、小司寇。
工部尚書︰稱大司空;工部侍郎︰稱少司空、小司空。
民家不就對于北宋宰相寇準敬稱為寇天官麼?就是因為寇準曾任吏部尚書,專管官員的遴選、考核、任命,可以說,比天子、宰相的實權還要大。所以這個官位被稱之為天官,恰合其權威。
此時,天官陳俊卿五十三歲,岳衡恰恰比之大了兩紀,二十四歲,都是屬蛇的,說起家事國政,中外形勢,兩人十分投機,相談甚歡。
陳俊卿,字應求,興化軍莆田人,南宋名相、詩人。
比他小十七歲的朱熹,對其賢能和德望贊佩有加,記錄道︰
「公為相,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選。
「尤抑奔競、獎廉退,或才可用而資歷尚淺,即密薦于上,退未嘗以語人。有忽被召對、改秩除用而不知所自者。每接朝士及牧守來自遠方者,必問以時政得失、人才賢否。」
陳尚書談起三年前北伐,禁不住扼腕長嘆︰「本部以禮部侍郎之職參贊軍事。天子以樞密使、魏國公張浚為都督江淮兵馬。先勝後敗,秦黨湯思退拜相而任樞密使,遽爾罷免張魏公。本部據理力爭,錯失千古良機。」
岳衡鄙夷的一笑︰「臨陣換將,朝令夕改,听信儒生,古來掌兵者未嘗不敗。當今天子如此英明尚且如此,後世即便猛將遍地,必不能收復河山矣。」
陳尚書一听,大驚失色,繼而搖頭嘆氣一番。
呂霈青一看他們的對話陷入僵局,急忙岔開話題︰「尚書豈但知兵,而且頗善治政,所歷各官,萬民稱頌。尤其是治理淮東屯田,安撫流民,被百姓廣建生祠。皇朝有尚書在,天子之幸,人民之福。」
陳俊卿听他這麼說,忽然想起一樁︰「淮東流民中,有一猛士,自言程第二,其兄程第一遠涉勿斯里,他家被金人劫掠,妻兒盡死。
「某家總覺得這名字太過隨意,不以為意,但還是將其薦入軍中,效力疆場。經三年前北伐,此子戰功赫赫,累遷至游騎將軍,望江縣開國男,被天子任為光州刺史。
「程第二逢年過節到府拜望,老夫一看到他這名字,內子侍從皆笑噴。不知舶商之中是否有這麼個程第一?」
程第一應聲而至,過來向陳尚書大禮參拜︰「魚山兔商程第一叩謝尚書恩德,某乃拓海五十四柱五十二弟,追隨穿洲伯遠涉勿斯里,家中消息已隔絕十八年之久。小可家中有兄弟三人,小可程第一,兩個兄弟是程第二、程第三。」
他這麼一說,陳俊卿當即將一口茶水噴了一地︰「你老爹也忒逗了,三個兒子這麼起名,還真是千古一絕。」
岳衡笑道︰「尚書,第一在勿斯里,專賣中國茶葉茶具,成就巨大。收下了‘綠海二十四霸’弟子,個個皆為巨富,在綠海八十七國影響極大。」
陳俊卿听了程第一的傳奇,禁不住對所有中外舶商逐一問候,詳細了解其從商履歷及過往心酸。中外舶商也經過攀談,了解了陳尚書的師門傳承,家世淵源。
涼州大帥、香料商神、彭原郡公陳檀是他的八世祖,即遠祖。藕粉大俠、寶應侯陳大滄是他鼻祖。凡微大帝、澄泥商神陳哲是他的十一世祖。
其父陳銑,祖父陳貴,曾祖陳仁,因陳檀乃彭原郡公,世居甯州,都是香料商人。金國南侵,其父陳銑率領家人南渡莆田。南國那麼大,為什麼會到莆田?
莆田這里有一支同宗,乃鼻祖寶應侯陳大滄第四子陳櫸在這邊繁衍。兩下接洽,就此定居莆田。
如今,乃父陳銑已經八十一歲。陳銑四十歲到莆田,仍舊販賣香料,十一年前的七十歲之際不再奔波。陳家香料生意由長子陳長卿頂起來,陳長卿也已經五十七歲,正在培養子弟門人接替他的衣缽。
說起陳銑、陳長卿父子,中外舶商之中,一位七十五六歲老商人過來,向陳尚書作個揖︰「尚書在上,本不敢高攀尚書,不意尚書對我等商家如此相待,小可實在佩服。尚書家父乃小可在天集道長門下的大師兄,相別這許多年,大哥還好吧?」
陳尚書當即站立,對此人深施一揖︰「師叔在上,師叔莫非無常野貓甘大俠麼?家父時常念叨你們寒影三子。」
孫通盤笑道︰「太始正商天尊!尚書,你這位師叔,現為大食國霸始郡開國公,霸始郡太傅。控扼白達出海口,乃大食國水路要津。」
陳尚書與孫通盤所說的甘大俠,自然是是指無常野貓甘昌昂,在白達之戰後,被大食哈里發穆克塔菲二世封官封爵。
孫通盤所說的霸始郡,是指後代的伊拉克第一大港口巴士拉。右食河與左食河交匯為大食河,到霸始流入波斯灣。霸始距離首都白達一千一百里。
陳尚書一听,大為吃驚︰「喲,師叔真了不起,這可是千歲到了,下官怠慢之處,還望師叔責罰啊。」
甘昌昂爽朗大笑︰「什麼千歲百歲的,你這位百歲師伯才夠厲害呢,他如今是大食國西方綠海司舶天尊,食西舶商公。所建勿斯里商神宮規模甚大,將太元商帝以來所有商神都供奉在內。」
陳尚書順著甘昌昂的指點,轉臉看老人家鶴發童顏,須發有不少泛青,這是要返老還童啊。急忙打躬作揖︰「武盤師伯千歲在上,綠海司舶天尊,這可是生而封神,果然成就非凡。大食國極重商事可見一斑。」
武盤道人孫通盤現今一百一十四歲,身體健旺,行走如風,耳聰目明,中氣十足,尋常百姓七十歲者也沒有他的身體好。
甘昌昂又將韓頭領拉過來,說道︰「這是何頭天尊,乃大食國南方紅海司舵天尊,爵為食南舶商公。白達商神宮也是規模龐大,乃大食國四大商神宮之一。」
陳俊卿驚問︰「大食國有四大商神宮啊,比大宋還多。那兩個商神宮是誰作方丈呢?」
岳遐和裴義童過來,與武盤道人和何頭道人的裝束一般無二,也是道教至高身份。以道教第六等法服加身,顯現洞真氣象,紫紗褐帔,飛清華裙,蓮花寶冠,令人望而加敬。
岳遐說道︰「貧道岳遐,字鯤舉,道號何遐,現為麻嘉國商神宮方丈。九年前的白達之圍,貧道組織麻嘉八百豪俠馳援,襲擾圍城的墨漢郎君和臧吉。戰後,大食獅王賜號東土大宋引航天尊,賜爵瑟陌郡公,封瑟陌太傅。」
岳遐現已七十三歲,其封地瑟陌,就是後世伊拉克的塞馬沃,在白達東南五百六十里,幼發拉底河西岸。所謂瑟陌太傅,就是瑟陌國元首。
裴義童看岳遐向他指一指,大約明白該他說話。他的耳朵在九年前的白達之圍中,因研制弩炮而被震聾了雙耳,人們向他說話需要手語表示一下。但他說話當然很正常。
他今年已經一百一十三歲,對于超級大嗓門還有听覺,不知能否恢復。
他也不客氣,自我介紹道︰「貧道現今住持毗喏耶商神宮,白達之圍解除後,被大食獅王封為北冥大秦鼓帆天尊,爵以毗喏耶郡公,封毗喏耶太傅。」
所謂大秦,是指羅馬帝國。大食闔理獅王穆克飛這麼封他,泛指地中海北岸由古羅馬分裂出來的所有四十二個國家。
毗喏耶國,是現在的突尼斯及利比亞一部分。此國盛產珊瑚,對唐宋朝元明等中國各朝代的朝貢品,每次都是美妙絕倫的珊瑚。清朝為啥沒有?
清朝不值一提,金國骨血,蠻荒一族,閉關鎖國,知道個狗屎。世界各國當然也無法朝覲。就連中國人在海外打下的江山,想得到乾隆金狗承認,都沒那狗膽。
此事,特指羅芳伯在加里曼丹島建立的蘭芳共和國,存國一百一十二年。對于本書,屬于後世,在此略去。
話題回到毗喏耶,舶商從這里販賣到中國的珍寶,自然也是珊瑚。但是這樣的珍寶多被市舶司抽買,由市舶使獻給了大內皇宮。
陳俊卿贊道︰「大食闔理獅王穆克飛果然是中興之主,氣魄很大啊。封了商神宮四大天尊,必然讓他大食在絲路上大獲其利,世代享福。」
還別說,穆克塔菲二世經過組織這場白達之戰,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在他手上的確是起死回生了,延續哈里發這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權達到一百年之久。
直至亡于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末代哈里發穆斯台綏姆投降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穆斯台綏姆被蒙古人裹在地毯中,為馬踏死,阿拔斯王朝滅亡。蒙古的伊利汗國佔領波斯大部分地區,阿拔斯王朝大多數成員被處死。
說起阿拔斯王朝,建立于大唐開寶九年(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控制了阿拉伯半島和美索不達米亞。被中國稱之為黑衣大食。
第二任哈里發曼蘇爾統治時,大規模擴張領土,吞並埃及、高加索、中亞等地。
在鼎盛時,阿拔斯王朝的疆域西起摩洛哥、東接印度、北抵高加索、南至撒哈拉沙漠,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里。當時比唐明皇統治的地盤還大,是同時期世界上國土最遼闊的國家。
這場臨安府市舶司的盛宴,持續三天,孝宗第一天派來的是天官陳俊卿,後兩天派來的是禮部的主客郎中辛霈幽、禮部侍郎劉章。
辛霈幽是不是也熟悉?當然啦,也是馱龍七霈的英雄,排四哥。
第四天寅時,中外舶商早早起床,洗漱既畢,卯時齊集大慶殿。
各國舶商都持有本國國君的國書,他們會向大宋天子敬獻什麼寶貝呀?
出海眾俠歷經許多年奮發圖強,出生入死,將海上絲路做得一順百順。從天子派來頂級高官陪宴,表示了天子的看重。
然而朝中宰執都是信奉儒教的奴顏婢膝、朝秦暮楚之徒,他們崇尚尊卑。而這些商家,在太元正商上帝的點撥下,只認平德,而且敢于殺怯踐信。
這兩股勢力,對陣朝堂,朝中宰執對這些不入流的商家混蛋會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