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眾俠問海政

這時候的岳飛還是個小角色,文官當權的天下,李綱、種師道等高層大帥的地位尚且朝不保夕,何況下層軍官了。你就是再怎麼抗金,被那些自以為是的儒生當猴耍,也十分正常。

朝廷里,趙構雖起用了抗戰派名臣李綱為左相,但仍舊對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頗為器重。

趙構采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一線。

時年二十五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不顧自己僅僅是個從七品的武翼郎,披肝瀝膽,斗膽直言,向趙構「上書數千言」,其略雲︰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其實,這時候就埋下了岳飛可以被文臣隨便整治的伏筆。

再就是,這時候的岳衡剛開始拓海事業,還不具有太高的影響力,趙構還不能將穿洲伯岳衡與岳飛聯系起來。

再者說,趙構出身康王,打小學的就是帝王之術。他根本不管你是老幾,也根本不看抗金形勢多麼需要人才,只要他感到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和所謂既定方略,誰犯了他的心病,就要隨時等死。

岳飛在家並不氣餒,一面精研武學,一面令兄弟們哨探時局,準備隨時再投名將,報效國家。

泉州這邊,這天是個建炎元年(1027年)七月初十。孫顯走馬上任,福建路轉運使、福州知州江常親自參加就職儀式和宴會。眾英雄齊集泉州治所晉江縣,于市舶司的後邸,大嚼豪飲。

席間,孫顯誠懇提出,叫眾位舶商豪俠暢所欲言,對于此前主持市舶司的一年多,有何不妥之處,多提寶貴意見。

滾雲雷神常鼎豹毫不客氣︰「孫舶使,五哥大人,小七提個意見,恐怕你接受不了。不知當講不當講?」

他這麼稱呼孫顯,那是從商門九鼎那邊來論的,孫顯是五哥,他是七弟。孫顯笑道︰「無論說什麼,只要不是對愚兄的人身攻擊,都可以攤開說。」

常鼎豹站起來,對眾位豪俠抱拳道︰「我提的這個事情,恐怕在座的豪俠都有這個問題。那就是編欄一抽解一抽買一放洋這四個環節,其中入口抽解進行的太慢,往往一船貨物需要三四天。」

市舶副使、乳香舶主姬勛站出來打個圓場︰「入口抽解必須市舶使親自登艦檢視,這是唐代以來成法,要想快,就必須打破這個律條,恐怕需要朝廷同意。」

他們說的這都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抽解?常鼎豹還提到編欄、抽買、放洋,都是什麼意思?姬勛為什麼說抽解無法快起來?

市舶司對于舶商的所謂抽解,其實就是按比例以實物收稅的意思。

市舶司只有廣州、泉州、明州三處,但市舶司下面還管著數量不等的市舶務、市舶場,都是沿海的港口所設,市舶務及市舶場的主官叫市舶監,是市舶使的屬官。

每入口一只海舶,或者出關一只海舶,市舶使和市舶監必須親自登艦檢視。求得出入海舶所載貨物的準確數據,據此收稅。

市舶司和市舶務收取關稅,多數情況下是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抽取實物,他們再用官船或運往內地,或運往海外,都到肆市賣掉。這樣的收稅方式被稱之為抽解。

抽解的貨物當然是精品中的精品,官船到海外各國,貨值自然比民船高很多,而且好賣得多。這樣得到的收入也多得多,繼而將所得利錢上繳中央三司使。所以宋朝富得流油。

當然這要拜托平準大帝柴榮、開運大帝趙匡胤這兩位商人皇帝打下的底子。趙光義對于柴王和二哥的舉措耳濡目染,更是大家發揚。而他的子孫當皇帝就不懂這個了,曾一度荒廢了對市舶司和市舶務的管理。

市舶官員如果收入口稅,所得蕃漢商人的抽解,多是海外奇珍異寶,而且是十比一中挑出來的寶中寶。要麼獻給皇宮,要麼也賣到肆市,所掙巨額財富也是大宋朝廷的收入。

至于說給西夏、遼金的歲幣,區區二十幾萬貫,還不到宋朝半天的稅收。

滾雲雷神常鼎豹提到的編欄、抽買、放洋又是指什麼呢?

編欄,對船舶的統制,凡舶船進入中國規定的海面,即受望舶巡檢司寨兵的防護,駛進指定的港面停泊,巡檢司差兵監視,名之日「編欄。」

意思是說,入口蕃漢商舶進入各個港口的水關,要進行停泊編組,統一安排泊位。商舶停好,也是要等到市舶使和市舶監檢視完,抽解過後才放行,拿著市舶官憑就可以到內地貨賣了。

抽買,則是市舶司及市舶務從入口的蕃漢商舶中,將精美貨品抽出來一部分,由他們官方上貢朝廷或者到內地變賣,也是朝廷收入的一部分,而且這個量很大,比抽解的稅多得多了,堪稱天文數字。

從抽解和抽買兩項,我們可以看出,宋代對于百姓從不橫征暴斂,文官武將的俸祿卻奇高無比,海外貿易是宋朝富余最大的玄機。

元代全盤繼承了宋代的做法,海外貿易遍及亞非歐三大洲,比之宋代的規模更大一些。

當然啦,從中原過來的拓海商俠們,以其北方漢子素來慷慨豪爽、恢宏大度的特質,將南宋的海外貿易做到歷史最高點,元朝都不如南宋的輝煌。南宋海外貿易鼎盛百年之久,拓海眾俠的貢獻至為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南宋與金國對戰百余年,非但財源不斷,而且越打錢越多,生生將金國耗空。

金國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跑步前進。因俸祿微薄,許多金朝好漢都叫子弟拜入商門道觀為徒,後代都去經商,不再參與征戰。

最終,面對崛起的蒙古族鐵木真,金朝步步敗退,最後指望原來佔領的中原地盤,依靠在這邊的老王室成員,以朝歌商神宮為中心,以朝歌臘八會為紐帶,世代經商為金國朝廷輸送財稅,金國才勉強支撐。

最終,南宋聯合蒙古族,將金朝徹底滅掉。這就是金朝比南宋提前四十五年亡國的深層原因。

至于說市舶司的放洋,就很好理解了。出關到海外的蕃漢商舶,抽解之後放行。發給大宋官憑,甚至于對朝廷貢獻突出的巨商,還帶旨行商,按武將序列封給勛位,方便他們到海外代表大宋朝廷,對小國君主進行交道。

宋高宗剛即位時,對海外貿易不以為然,抗金大戰越打規模越大,三大市舶司所供資費居然可以解其燃眉之急,大為振奮,于是對岳衡的拓海一族大加封賞,鼓勵他們大規模搞海外貿易。

不但如此,因宋高宗無子嗣,南宋後世的皇帝都是開運大帝趙匡胤的嫡派子孫,在開運大帝的旗幟下,比宋高宗對舶商的恩遇更上一層樓。不但封賞拓海眾俠,而且對于蕃商也大加封賞。

對于海洋經營,南宋皇帝在三大市舶司基礎上,將北宋曾經先後短暫設置市舶司的十余個大小港口,全面恢復其市舶司地位。

僅秀州(嘉興府)一地,就有華亭、澉浦、青龍鎮、上海四大市舶司。至于江陰軍的江陰,北方密州的板橋鎮等,無不是海舶穿梭,熱鬧非凡。

這些市舶司所在地,全都有官方建好的蕃坊供蕃商居住。不但建有集中居所,而且為蕃商弟子官建學堂,詔令那些拿朝廷俸祿的文臣,教授這些海外各國的孩子。稱之為蕃學,即外國人學堂。

多次前來的蕃商,市舶司會上奏天子知曉,天子要派內侍臣撫問犒設。高宗南渡以後,一度認為這是一種「枉費」,在建炎二年曾予廢止。

但到建炎四年,廣南市舶司則以為廢止宴送制度「無以招懷遠人,有違祖宗故事」。高宗此時已經認識到了舶商的極端重要性,當即準奏,恢復犒宴制度。從此,設例宴犒送外商入關、出海未有間斷。

南宋皇帝還繼承、規範了蕃舶拯救制度。早在元符年間(1098—1100),宋哲宗就曾詔令︰「凡蕃舶為風飄著沿海州界,若損壞或舶主不在,官為拯救,錄物貨,許其親召保認還」。

哲宗不但有詔令,朝廷宰執還訂立了「防守盜縱詐冒斷罪法」。那時候起,蕃舶拯救制度開始有了敕令條法的規定,使之法律化了。

又陸續修訂了市舶法(或稱海舶法)、盜販法、漏舶法等等條例法制。

種種條法制度,統歸蕃舶「招誘安存」治國方略,其宗旨是「非特營辦課利,蓋欲招徠外夷」。這些法條,促使外商船舶來中國貿易者日趨增加。

對舶商的種種恩遇,南宋皇帝的做法,可謂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南宋皇帝對于海洋經營,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直至今日,仍然沒有那時候對舶商的恩遇。

元代至今,海洋觀念、海洋權益、海洋經營,從來沒有超過南宋。

理宗時期的工部尚書、建寧知府劉克莊記述,泉州是一個「以蕃舶為命」的城市。到南宋末期,嘉興府澉浦居民也「不事田產」,「惟招接南海諸貨,販運浙西諸郡,網羅海中諸物以養生」。

泉州市舶使、松陽子、蛇俠孫顯的履新宴會上,滾雲雷神常鼎豹提出的市舶司檢視海舶耗時長這一問題,這是唐朝以來的抽解慣例,也是有律條的。

孫顯已經干了一年多市舶使,听了七弟的這番質問,只好答道︰「愚兄只能奏請天子,希望宰執們進一步完善制度,盡量叫抽解提速。」

他們這些英豪在這里熱鬧非常,談論拓海過程中的丁丁點點,交流經驗,總結教訓。但是,這次拓海九十九俠的大聚會,座中卻少了五人,成了九十四俠,少了誰呀?到底怎麼回事?短短一年半都發生了什麼?

座中少了拓海五十四柱的十二哥紙商魏知並、十四哥書商蘇建吉、三十九哥勇德鮑商鄧寶璋、五十四弟冰魄檀郎鳳筮靈。還少了拓海十九龍中的五姐琵琶仙李素練。

作為管理舶商的市舶司,松陽子孫顯當然十分關注每一位舶商的去向。何況他還是拓海十九龍的十五哥,除了五姐李素練,四位不在座的都是長輩。

水飛蛇孫顯站起身形,問起執信舶商、穿洲伯岳衡︰「師父,鄧師叔他們出去十二位拓海大俠,回來七人,何並、何吉師伯、鄧師叔、鳳師叔、五姐來練,為什麼就不回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