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護駕征壽州

薯粉龍錘陶叔春是乳名,三春是俗稱,在家排老三麼。

陶三春的真名實姓是陶鸛,因與陶罐諧音,故而極少有人稱呼他的真名。

何況在古代,就是自己稱呼真名也是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別人對自己的稱呼,更沒人直呼其名,都是稱字或者大號。她這「三春」兩個字,無疑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號了。

薯粉龍錘陶三春嫁給清油班龍鄭恩這年,是周世宗柴榮繼位之年(954年)的二月,一品勇猛夫人陶鸛與北平王鄭恩都是二十六歲。

婚後三年之間,陶三春為鄭恩連生兩子一女,兩個兒子鄭尊之、鄭景之是雙胞胎,女兒鄭媛之。柴王所賜三位嬪嬙,高氏生一女鄭媚之,比陶三春的孩子早生幾天,是長女。陳氏生一子鄭雄之。董氏生一子鄭登之。

兒女們會跑了,陶三春總算松了一口氣。她從小經商,四處跑動,天天憋在屋里,幾乎就要炸掉?

其實,就算懷孕期間,也沒停止到處跑動。侍女們陪著,將東京汴梁之外許多州縣轉了個遍。孩子們會跑了,更加要找個什麼事情外出活動。

機會來了,就在顯德四年(957年)二月十二,鄭子明早朝回家,傳大哥柴榮口諭,宣陶三春,明日早朝上垂拱殿,听旨出征。

大哥點我陶三春的將,估計是一場硬仗,這是要跟誰打呀?

第二天要早朝。婚禮以來,大哥雖然允許自己參與朝政,這都過去三年了,但還真沒上過朝。

當晚叫三位嬪嬙妹妹都來參謀,要上垂拱殿,看看怎麼捯飭才算合適?

咱既不能顯現女將的孬種,也不能表現出像男將那樣粗獷。衣服換了幾十件,最後依然按照鳳冠霞帔著裝吧。

既然要領旨出征,佩劍肯定少不了,那還是選擇老家蒲縣名匠雷魔所鑄之劍。這柄雷魔劍,大周天下,極可能只有三柄。為什麼這麼說?

雷魔鑄劍,必須趁著每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而且這三天恰逢陰雨,還不能升洪爐火。需要加的礦物不同,鍛打的遍數也不同。因而每鑄一柄劍,需要一到三年不等。

薯粉龍錘陶三春,苦等清油班龍鄭恩八年之久,為了完婚的時候,能給鄭恩一件世上最好的兵器,思來想去,就相中了雷魔劍。但是,雷魔鑄劍,費那麼大的勁,一柄寶劍當然會很貴了,需要三千貫之多。

于是每天起早貪黑,加緊販賣西瓜、薯粉、柿餅、蜜棗、核桃。薯粉一年四季都能買,因而後來只賣薯粉,還得了大號「薯粉龍錘」。在大哥下詔完婚之前,恰好搞到了兩柄。多年所賺取的七千貫錢,幾乎花費殆盡。

完婚的時候,送給鄭子明的那柄劍,被大哥柴榮相中,愛不釋手。鄭子明倒是爽快,順手就獻給了大哥。

現在自己手里有一柄。據說還有一柄雷魔劍,落到了南唐大將手里,但世人不知真假。已知的雷魔劍就這麼三柄。

雷魔從三十歲開始鑄劍,絕不止就這麼三柄。只是說,世人所知的三柄雷魔劍,被這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擁有。

搗鼓到半夜,陶三春對著鏡子反復照,才算滿意了上朝的打扮。

二月十三寅時末,到了朝堂之上,都到參知政事那里,勾名應卯。繼而站班等待奏對。

三十六歲的柴榮,這位英年皇帝早已正襟危坐,襆頭上硬翅雙展。方面方頜,青須疏朗,飄然而下。內侍一聲大喝︰「百官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樞密副使魏仁浦出班奏曰︰「臣有一本。」

白疊飛龍柴榮看看他,大約猜出了是什麼事,因為樞密使、副使管軍事,自然是說征討南唐之事,昨天就已經討論了初步意見。柴榮微微將繃緊的臉放松了一點,問道︰「魏愛卿講來。」

魏仁浦對曰︰「臣以為,此次征討南唐,按王太保先南後北統一大計,攻打南唐,重在壽州。而攻陷壽州需四策並舉。

「其一,操練水軍。去年就已定下水陸並進之計,造船練水戰不可懈怠。

「其二,必取壽州。今因淮南道行營指揮使李重進,死死圍住壽州,眼看城中糧盡。而南唐齊王李景達,遣許文稹、邊鎬、朱元等,統舟師五萬救援,駐扎在紫金山。修甬道運糧草,幸被李重進突襲。壽州如不能果斷奪取,從此,南唐與大周陷入南北對峙,征服南唐將遙遙無期。

「其三,寬待民眾。死罪以下概不追究,都叫他們回家復業。開倉賑濟饑民,鼓勵饑民創業。開科考,黃衣草澤都準許參試。使江北之民願被皇風,江南之民將逐漸被感召,統一大業可成。

「其四,全力打援。圍城打援之計也是既定方略,必須進一步發揮,盡量多地吸引援軍,殲滅其更多生力軍,使得南唐經壽州一戰而元氣大傷。」

魏仁浦所說王太保,是指王樸,樞密使、檢校太保。柴榮與之討論軍國大事,每每心意想恰,往往不約而同說出同一個辦法,被柴榮視為知音。

魏仁浦一番奏聞,白疊飛龍柴榮表示贊許︰「魏愛卿所說四策並舉,至為重要。就以魏愛卿為軍師,亦望該管大員奉行不二。凡有違令者,軍法從事。今番朕御駕親征,壽州必欲奪之。朕之部署,叫魏愛卿宣布。」

文武百官皆一聲高呼︰「臣等謹遵聖諭,斷無差池。」

柴榮將一封詔令推了一下,內侍遞給魏仁浦。天子征南之令是︰

本次征討南詔,率三萬禁軍,直逼壽州城下。河南、淮北二十州團練使,各率本部都往壽州前線集合。

以殿前司都點檢、駙馬都尉張永德,為都指揮使。

以殿前司都指揮使、檢校太保趙匡胤,統兵五千為前鋒都指揮使。

以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鄭恩,統兵五千為殿後都指揮使。

以一品勇猛夫人陶鸛為御營都虞候,隨朕左右,執掌軍法。

隨征三萬兵,計有殿前司的鐵騎馬軍左右廂、控鶴步兵左右廂,侍衛司的龍捷馬軍左右廂、虎捷步兵左右廂。

各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三員大將,呼延贊、高懷德等二十四員大將皆隨先鋒官、殿後官听用。二十四將之下又各有統制、訓武郎、都頭、隊正等,天子不予點名。

兵抵壽州,以淮南道行營指揮使李重進,為各軍都指揮使,除朕而外,悉听其指揮。

朕御駕親征,以樞密使、檢校太保王樸為東京留守,便宜從事。

樞密使王樸、樞密副使魏仁浦及數十員大將紛紛高呼︰「臣等謹遵詔令,一往無前,萬死不辭。」

正月十七,天子率軍從大梁出發,經陳州,直奔下蔡。

三月初三,天子率軍達到下蔡,趁夜南渡淮河,到了壽春城下。

要攻下壽州,需要向東南經過紫金山、硤石山、八公山,才能抵達壽州城下。壽州的地理形勢,易守難攻。

壽州城北是淮河水自西向東。城東北被淝水緊緊護住,淝水自西北穿越硤石山而來,向東南而去。又在東南不遠折轉向西南,又緊緊護住壽州城東南、南面。而城北又是八公山、硤石山作為門戶。

再往東八十里,就是許文稹、邊鎬、朱元等南唐大將駐扎的紫金山。

這樣的地形特點,使得壽州成為戰略要地。

歷朝歷代統一江南,必定要經歷慘烈的壽州之戰。否則,就無法取得廬州。而即便繞道東邊的濠州,先取廬州,壽州必能側擊救應。這樣的話,對于統一江南大計,只能隔江而嘆。

因此,壽州只要拿下,江南必然震動。漢末袁術不就憑借壽州而稱帝麼,只可惜此人韜略,比之曹劉孫等三雄差得太遠,甚至連張繡都不如。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戰就在這里。前秦世祖苻堅發動統一之戰,其八十萬大軍,被東晉八萬軍打敗,使得宰相謝安、名將謝玄、謝石等名垂青史。

所以,朝堂之上,樞密副使魏仁浦再三提醒皇帝,壽州必須拿下。

這次,柴榮雖然沒有統帥太多的人馬,但全部是親衛禁軍,鐵騎馬軍、控鶴步兵、龍捷馬軍、虎捷步兵,是大哥柴榮親自過問,二哥趙匡胤、三哥鄭恩、十一哥李重進、十六弟張永德四兄弟親自組建、親自訓練的。

這些禁軍,不但將領個個悍勇非常,而且普通兵丁的遴選標準就很高,戰斗力非常強悍。

他們平時不駐在一處,分散在東京四圍八百里範圍之內的各個州縣。一旦天子詔令,晝夜兼程,兩天之內就到了天子面前。

攻打壽州的關鍵在于,不是你的兵將有多麼悍勇,而是怎麼沖過去三面環繞壽州城的淝水。只要過得了淝水,沖到城門根,再設法攻擊,也只能有一半勝算。人家守城大將只要骨頭硬,你還是無可奈何。

自從去年正月,柴榮御駕親征,整整過去了十四個月,壽州城仍然在南唐名將、清淮節度使劉仁瞻手中。

南唐援軍五萬舟師,三員統領大將分別是︰應援使、永安節度使許文稹,督軍使邊鎬,北面招討使朱元,他們的舟師駐守紫金山。列成十四個城寨,像串聯起來的珍珠一樣,和城內的守軍遙相呼應,稱之為連珠寨。

許文稹等人指揮民眾及軍兵,于正月挖甬道,要給壽州城輸送糧草。

甬道挖了四十余里,快要挖到壽州城外的時候,後周的廬壽招討使李重進發覺,展開突然襲擊,斬其五千余人。李重進趁勢猛殺,奪掉了兩個軍寨。

但是許文稹三將的大部隊依然在紫金山盤踞,要解決紫金山這股援軍,仍然是個難題。

南唐壽州守將、清淮節度使、江夏侯劉仁瞻,字守惠,彭城人。柴榮二征南唐這年五十八歲,是南唐絕對的柱石。對于南唐朝廷忠心不二,因而愈發顯得這塊骨頭不好啃。

幸好,他的頂頭上司、齊王李景達,堅決不許劉仁瞻出戰,要他死守待援。也許李景達是對的,壽州城堅守沒問題,但出城打擊周軍的話,唐廷大軍很可能不是對手。

但南唐總指揮李景達還帶著五萬水軍,駐守在濠州,因南唐樞密副使陳覺為監軍使,獨攬大權,李景達被架空,總計十萬援軍卻始終不來壽州,這就使得劉仁瞻很被動了。

壽州城中已經食盡,幸虧城中葦塘、港汊中還能撈到一點魚,勉強支撐。

白疊飛龍柴榮在壽州城下的御帳中,召集眾將,商議如何打破紫金山援軍,徹底孤立劉仁瞻,迫使壽州內部生變。

此時,軍前通事舍人葛明江急慌慌進來,向皇帝跪下︰「臣啟陛下︰南唐甬道再次挖通,昨晚開始向壽州城中輸送糧食。雖然輸送少而且慢,難以滿足壽州城中軍民之需,但壽州守將勢必更加堅定。」

柴榮感到非常震驚︰「誰去將甬道破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