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由袁不挫決定,讓孩子干脆隨著竇渠水已故的丈夫姓郭,假托是郭蘊之子。回頭等郭蘊回家了,細致跟他說明,這種苦命人家就這麼個樣子,相信郭蘊能夠理解。
給這個孩子取名郭簡,這個郭簡長大了倒是給竇渠水帶來了福氣,也對袁不挫好得很。但是郭簡的兒子郭威呢?
就是那個當過四年大周皇帝的郭威,他的出生更加復雜化。這可是皇帝了,對于皇帝的出身問題可不敢亂說,稍微不慎,就是殺頭的事情。袁不挫走到了哪一步呢?
袁不挫生于咸通二年(860年),郭威登基大周皇帝為廣順元年(951),活到那個時候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怎麼會有下文的故事。
就在郭威登基那年,袁不挫已經九十一歲高齡,敘起乃父郭簡的身世,為的是逐個追上帝號。此時竇渠水已經去世三十年之久,而且與袁不挫同歲的郭蘊也已經去世十八年。袁不挫的妻子丁珠去世十年了。
能搞清楚郭家世系淵源的就只剩袁不挫。郭威親自召見袁不挫,讓他詳細說明郭家上幾輩子的家世淵源。
袁不挫大驚失色!情知此事很復雜。如果不說,那就是慢君。說得不好,惹皇帝生氣,說咱是瞎編,扣個欺君的帽子。郭蘊往上都好說,郭簡就開始復雜化,到了郭威的出身,更加撲簌迷離,到底該怎麼說?
袁不挫慌成一團,急忙給周太祖郭威跪下,早已經嚇得淚流滿面,奏曰︰「陛下,臣該實說還是變著花樣說?」
郭威一听,皇帝身世問題,還能變著花樣說嗎?頓時大怒,將龍案一拍︰「膽敢胡說,滅族!」
袁不挫再拜而哭,奏曰︰「陛下,臣老大一把年紀,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臣只是希望說明白了,賜給臣一副全尸。」
郭威情知內情復雜,老頭準備好了赴死,禁不住心頭一震,同情心襲來︰「盡管說來,朕赦你無罪。不但無罪,還要加封爵位,重重有賞。」
袁不挫奏曰︰「陛下請屏退左右,剩下一個錄事官即可。」
周太祖一揮手,內侍、嬪妃全部退下,只剩下錄事官魏干輔。
袁不挫于是詳加奏聞。郭威之父郭簡,祖父郭蘊,曾祖父郭諶,高祖父郭璟,天祖父郭芒,字銳騰,乃大唐元和年間的名將、義成軍金檀二十四驃之一,飛影金戟郭銳驃。節度使薛平統一賜字為某驃,所以又叫郭銳驃。
又談及父祖配偶,郭簡配王氏,郭蘊配韓氏,郭諶配申氏,郭璟配張氏,郭芒配吳氏。
這麼看似十分清楚,但郭威不干了,怒道︰「朕本起于微末,不怕父祖低微,家母王氏也是听姨母韓氏所說。但有傳言說朕本姓常,母親改嫁而姓郭,那麼常家父祖世系卻不知究竟,該如何是好?」
皇帝這麼一說,嚇得袁不挫汗如雨下,哆嗦著嘴唇︰「陛,陛下,臣,臣,臣不,不,不敢奏聞。」
郭威再拍龍案,大喝道︰「還不快說,你要急死朕不成。如今能說清楚寡人世系的也只有你了,說清楚了,朕不予怪罪,還要大加封賞。」
袁不挫急忙磕頭如搗蒜︰「謝主隆恩,容臣細說。」
郭簡的出生就很復雜,乃袁不挫跟竇渠水所生,假托是郭蘊之子。實際上跟郭蘊是平輩。
而竇渠水也不是郭蘊的親娘,郭蘊的娘姓申。郭諶娶了申氏之後,生下了郭蘊。在郭蘊長到三歲之際,郭諶因戰功而獲封勛位,允許納妾。于是納了竇渠水為妾。
到了郭蘊七歲時,申氏病亡,竇渠水帶著郭蘊和自己生的兩個女兒生活。到了郭蘊九歲的時候,郭諶戰死,卻是參與的叛亂活動,不但無功,恐怕還要領罪。
竇渠水慌不迭變賣了家產,帶著三個孩子,從義成軍逃亡到京兆萬年縣躲起來。沿途,將六歲和四歲的兩個女兒托付給了親戚,獨自帶著郭蘊生活。
幸虧遇到了撿破爛的袁不挫當鄰居,兩家相依為命,將郭蘊撫養成人。繼而竇渠水與袁不挫一起生活,生下了郭簡。
但郭簡的這段經歷,皇帝既然不知道,還是不要說了。按這麼論起來,郭威這是在對著親爺爺發火呢。
袁不挫對于自己就是皇帝的爺爺,哪敢講半個字?
至于郭威的身世,當然還得從郭簡說起。郭蘊後來承認了郭簡當自己的兒子,但不負責撫養。袁不挫與竇渠水、丁珠就將其共同撫養成人。到郭簡長到十八歲時,袁不挫早已經換了兩個行當。
就在娶了丁珠之後,袁不挫听從丁珠的建議,往來滑州與長安之間,販賣長安特產藍田玉及滑州特產衛香附,往來都不空車。經過十年打拼,累積了家資上萬貫。
這中間,鹽商黃巢攻入長安,建立大齊,天下節鎮紛紛勤王,唐廷與鹽商齊朝鏖戰不休。
袁不挫因助軍有功,被僖宗封為堯山侯,封地堯山縣乃河北道邢州下轄。于是在邢州建起侯府,平時做生意來回跑,中秋、春節在堯山。
全家定居邢州堯山,並落籍于此。故而郭簡、郭威及袁家所有人都是邢州堯山人。
因封侯,丁珠被銷了賤籍,袁不挫正式補辦婚禮。同時納竇渠水為妾,同一天拜堂成親。到這時候,竇渠水才說,她是鋸齒銀斬竇橙檀的庶支孫女。
竇橙檀是誰呀?昔日里義成軍金檀二十四驃之一,其子竇滂曾任定邊軍節度使。因阻撓援軍進抵成都,貽誤軍情,被震道帝君、階藥販神文烈一通大罵,又因其戰役後期也能苦戰,南詔對成都之圍解除後,被降職為州刺史。
竇渠水的祖母許氏,乃竇橙檀的妾,生庶子竇淺,才有了竇渠水。
在郭簡十歲時,袁不挫又改做花草,一直做了三四代人。從名山大川收集花草種根及花草籽,到萬年縣鄉下買了十頃荒地,將種根種在稍微好一點的地里,將花草籽撒在最差的地里。
外人看起來還是荒地,亂七八糟,而他卻雇人,分品種將之連土鏟起來,用紗布包裹,拉到長安城中批發、零售。長安城經歷黃巢起義,無數王侯將相的府邸,都需要這些花草點綴,袁不挫夫婦三人獲利頗豐。
這時候,郭簡十八歲,跟隨袁不挫販賣花草,與長安的青蔥花坊之女常涼私會,建立了感情。袁不挫托人說合,常家也同意行嫁娶之禮。
但是就要成就婚事之前,常家忽遭變故,被京中權宦子弟洗劫,全家被殺大半。常涼隨父兄慌忙逃月兌。
直到兩年後,那位權宦倒台,其所收義子全部下獄,常涼一家才又回到長安。這時候,郭簡已經投軍而去,常涼苦苦等了三年,哪知道,郭簡投軍以後,戰亂頻仍,這三年根本就沒回家。婚事無法再談,常涼只好另嫁。
一晃就到了郭簡投軍九年之後,二十七歲的他,就拼殺成了李克用帳下的名將,授職歸順州刺史。那年是昭宗天復二年(902年)。
而常涼夫家又遭變故,因亂兵劫掠而死掉公婆。夫婦只好搞些販賣,勉強度日。販賣途中,得知郭簡當了刺史,不免前去歸順州看望,此時郭簡已經有了夫人王氏,生下了一女。
常涼來到,郭簡與她這麼久沒見,舊情復萌,常涼一連住了三天,告辭與丈夫會合,回家而去。
哪知道,常涼卻懷上了郭簡的孩子,這就生下了郭威。常涼之夫也姓常,此時郭威就叫常威。但孩子到底是誰的,只有常涼心中有數。
郭威的去向,始終是常涼的一塊心病。在郭威四歲之際,就到了朱梁王朝的開平二年(908年),常涼帶著孩子隨丈夫販賣,再到歸順州,恰恰遇見劉仁恭攻佔了歸順州,年僅三十三歲的郭簡被殺。
郭簡之妻王氏帶著女兒,在數名牙衛大將護衛下,逃到了城外,亂紛紛奔跑。常涼拼命打听郭簡,有逃出來的百姓給她指指王氏。常涼見到王氏,將郭威的身世詳細講了一遍,王氏將郭簡被殺情形也給常涼說了。
兩下嚎哭震天,將郭威從此推給了王氏,常涼就此失蹤。郭簡的妾韓氏負責帶郭威,王氏負責帶女兒,眾人一路狂奔,前往潞州。
王氏在路途中又不幸辭世。郭威依靠姨母韓氏提攜撫育,始得成人。
至于說郭威本姓常,的確如此。但那是郭簡與常涼私通所生,並非是郭威幼年隨母親改嫁郭家,而姓郭。這就是那種亂紛紛兵災不斷的年代,導致的一個苦難兒,郭威的身世就是整個唐末五代亂局的真實寫照。
當袁不挫講完郭威的身世,郭威跪地大哭,對于生母再不能相見,悲痛欲絕。如今貴為天子,生母卻無影無蹤,難得封賞,作為人子,可謂痛徹心扉。但是,轉念再想,生母之謎絕不可外傳,這關乎到自己的聲望。
郭威兌現承諾,當即叫來中書舍人草詔,叫門下省侍中審核,封袁不挫為廣平郡王,御賜「花草販王」金牌一面,追封其妻丁珠為魏國夫人,廣平郡是河北道洺州的別稱。
尊其父郭簡為慶祖,上號章肅皇帝,其母王氏為章德皇後。
尊其祖父郭蘊為義祖,上號翼順皇帝,祖母韓氏為翼敬皇後。
尊其曾祖郭諶為僖祖,上號明憲皇帝,曾祖母申氏為明孝皇後。
尊其高祖郭璟為信祖,上號睿和皇帝,高祖母張氏為睿恭皇後。
天祖郭芒郭銳驃乃大唐烏江侯,封地烏江縣在淮南道的和州。在郭威坐天下之際,和州屬于南唐轄境。
就在袁不挫領旨謝恩之後,剛走出汴梁的皇宮——大寧宮,周太祖郭威的錄事官、起居舍人魏干輔神色慌張,奏曰︰「陛下,臣以為,廣平郡王不宜再悠游于百姓之間,當在大內賜其宮殿,以防陛世泄密。」
周太祖听他這麼一說,略微一轉腦子,頓時大驚失色,急令內侍陳伯撫前來,耳語曰︰「速詔廣平郡王袁彰回來。」
內侍陳伯撫飛奔而去,到了大寧宮外,見袁不挫正要上馬而去,大喊道︰「廣平郡王稍等,隨伯撫回宮,聖上還有要事相商。」
袁不挫嚇得狂喊一聲︰「孩兒們,跑!直奔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