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太祖玉鐲緣

張棲蝶當即幸福的暈暈乎乎,側翻在朱溫懷中,輕聲說道︰「這麼貴重的寶玉,姑娘于大俠毫無尺寸之功,怎敢白白領受?」

朱溫被她這麼一說,頓時心中一陣滾燙。想想自己早年喪父,母親王氏帶著小兄弟三個,跑到蕭縣劉崇家當佣人,這麼一路過來,有誰給過半句暖心的話?現在,被如此貌美絕倫的美人青睞,禁不住眼含熱淚。

他鬼使神差,俯去親了張棲蝶的香唇,溫文爾雅說道︰「他日征討天下之時,妹妹幫我管好家小就是一件功勞,折抵這只手鐲。」

張棲蝶頓時熱血澎湃,胸口聳動,眼淚下來,嬌嗔道︰「大俠好大的口氣,那要是忙著征討天下,還能有什麼家小?」

朱溫禁不住好笑︰「打仗之余,幫你多生些孩子,家小不就一大群了嗎?」

這話說的,什麼叫幫人家姑娘生一大群?明明是自己要娶人家當老婆。張棲蝶頓時發暈,將身軀一出溜,順著朱溫胸膛跌落在地,有意無意踫觸到朱溫的長瓠,驚得他目瞪口呆。

朱溫再次將他扶起來,看她目瞪口呆,輕聲問道︰「怎麼了?你愣怔啥呢?我那句話說的不對嗎?」

張棲蝶再也不理他,滿臉紅雲,飛跑而去。

從那次見面之後,第五青姑不以為然,男女偶會,再正常不過。但張棲蝶表現得失魂落魄,怏怏不樂。父母問她怎麼啦,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大俠叫什麼,也不知如何說話?

張蕤以為女大不中留,中留必成愁,開始催促張棲蝶嫁人。

丈夫家也是富商,叫個康普,字循祖,京畿道同州馮翊人。其祖父乃馮翊侯,建府于馮翊,故而落籍在那里。原籍為宋州碭山人,老家也有人居住,故而媒人撮合,兩下滿意。

張棲蝶嫁人這年,是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第二年就為康普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康勤。這年爆發了濮州鹽商王仙芝起義,曹州冤句鹽商黃巢響應,也舉起義旗。天下頓時陷入洶洶之勢,大唐江山徹底沒落。

國亂家也不安,同州防御使按照天子詔令,凡軍中有爵位之家,必須出一名成丁,奉詔討賊。此時,康普沒有二話,告別襁褓中的康勤和嬌妻,當即進入同州防御軍中效力,因武功考核為甲等,做了一名對正。

康普入軍不久,就開赴征剿王仙芝的前線,屢獲戰功,升為團校尉。于乾符五年(878年底)于申州之戰中,當先沖陣,被王仙芝三員猛將合斬而陣亡。

戰後,康普被追贈明威將軍,封義陽縣開國子,封張棲蝶為邢集鄉君。康普之母陳氏也被封鄉君。由于賊亂未平,誰敢去封地轉悠?也就只好孤兒寡母守著同州城中的宅子,靠朝廷對康普的賞賜和原來的積攢過活。

就在康普戰死那年,張棲蝶在碭山縣娘家的二哥張極,過來看她,不免說起許多家長里短,居然從他嘴巴里听到了朱溫的消息。

二哥張極說,這個人就是當年送給自己玉鐲子的玉販子朱三郎,大名朱溫。去年,跟他二哥朱存及大師兄胡真、二師兄謝瞳,一起投了鹽商黃巢軍。二哥感嘆道︰「可惜了那麼好的人才。」

就此勾起了張棲蝶對這個朱溫的密切關注,他通過康普的戰友及所有通道,了解王仙芝、黃巢的戰況,主要是想知道朱溫的哪怕一丁點消息。

一晃又過了兩年,到了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黃巢大軍居然攻進了長安,朱溫已經成為名將,鎮守東渭橋。

這可把張棲蝶驚到了,這才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朱溫竟然是反賊的大將,喜的是心中想著的這個人,總算有了下落。

最不可思議的是,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防御使,讓朱溫自行攻取。把個張棲蝶驚得,一連許多天都心口暴跳,魂不守舍。

不久,朱溫攻入城中,唐朝的同州刺史米誠,逃奔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朱溫將城中安撫完畢,準備迎戰王重榮的收服。

張棲蝶將心中所想,對婆婆陳氏一五一十說明,她完全可以說服朱溫棄暗投明,歸順朝廷。陳氏也是大家閨秀,當然知道這個兒媳如何了得?別看兒媳是個女兒身,她可是個文武雙全的將相之才。

情知阻攔也無濟于事,說不定成全她,還能為這一家孤兒寡母掙個飯碗。于是,陳氏爽快答應她去面見朱溫,還面授機宜︰「第一次見面絕不說要他投降朝廷之事,需要深入結交之後,慢慢找機會再說。」

張棲蝶此時是二十九歲寡婦,朱溫是一員三十歲的猛將,前妻董氏生下兒子朱友裕之後不久,死于軍亂,此時兩下相遇恰好般配。張棲蝶一番精心打扮,直奔刺史府,指名道姓求見朱溫,說是碭山好友。

門尉一看這麼美麗的碭山好友,難不成是朱將軍昔日里的相好?

沒人敢怠慢,當即飛奔而入,稟報朱溫。帥案之中的朱溫一听,碭山老家的好友,是個絕色美女,能是誰呀?那種突然急著娶親的念頭,頓時蓋過了所有戰事,他不顧一切往外飛奔。

到了府門口一看,頓時呆愣住了,這這這,做夢都在想的「賽麗華」怎麼會在這里?再看張棲蝶,左手腕子還戴著九年前的那只鐲子,溫潤剔透,美不勝收,再看張棲蝶的面目,姣好到難以形容。

驚得他手心冒汗,嘴唇哆嗦︰「你你你,你你,張惠,棲蝶姑娘,天天,天,天啊……。」

朱溫話沒說完,早已莫名其妙滾下了熱淚。張棲蝶看到朱溫頂盔摜甲,這種英武超群的樣子,幾個能比啊。張棲蝶禁不住叫道︰「三哥,棲蝶找你好苦啊!」

朱溫當即拉過張惠,怎麼都看不夠。張惠那種莫名的沖動涌上來,根本無視身邊圍攏的門尉,直接撲入朱溫懷中,禁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朱溫也感動莫名,直接將她扛起來,飛快跑向後邸,一路大叫︰「三郎有老婆啦,三郎有老婆啦,三郎有老婆啦!」

當即就在朱溫的後邸,成就了鴛鴦蝴蝶之夢。朱溫和張惠雙雙和著傾盆淚雨,行雲布雨,大肆砍柴,簡直要將五岳之柴都砍得一干二淨。

張惠與朱溫商議,既然要成就百年之好,就來個明媒正娶。于是就以胡真、謝瞳為媒人,相跟著張惠到了家中。婆婆陳氏嘆一口氣,也只好答應。不管咋說,年紀輕輕的兒媳和孤苦無依的孫子總算有了著落。

第二天就在刺史府後邸大排宴筵,大花轎將張棲蝶抬了進去。為了解除其亡夫一家的後顧之憂,朱溫索性將陳氏和小康勤一起接到府中養起來。

陳氏雖然已經四十八歲,畢竟大戶人家的夫人,依舊風韻不減。不久,由朱溫做媒,嫁給了軍中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將。

小康勤當時六歲,從此改姓朱,名友文。長到十八歲的時候,朱友文給自己取字德明。由于母親貌美絕倫,文武全才,這小子完全像他娘的美貌和才華。

朱溫登基稱帝之後,甚至于不想讓親兒子繼位,一度想著讓朱友文繼位。

可惜了,朱溫于乾化二年(912年)五月病重,情知不久于人世,讓侍奉在側的博王朱友文之妻王氏,到東都大梁,召博王來西都洛陽,與他訣別,托付後事。

卻被一起侍奉的朱溫第三子、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懷疑有變,急忙告訴了郢王。朱友珪秘密找到左龍虎軍統軍韓勍,商議謀劃了宮廷政變,先殺朱溫,繼而矯詔賜死朱友文,這才發喪登基。

博王朱友文死的時候三十六歲,王妃王氏美若天仙,幸免于難。

鳳歷元年(913年),朱溫第四子、均王朱友瑱與老將楊師厚等人,發動政變,朱友珪和張皇後自殺。朱友瑱即皇帝位,恢復朱友文的官職和爵位,追廢朱友珪為庶人。朱友文的博王妃王氏繼續享有榮寵。

張棲蝶的命卻不夠好,沒能當上皇後。天復元年(901年)二月,朱溫得到張惠病重的消息,急忙班師回朝。張惠沒有活至梁太祖稱帝之時,于唐哀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故。

張棲蝶輔佐丈夫的二十多年間,對朱溫的成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指揮沖鋒作戰,也常讓朱溫心服口服。

有時候朱溫已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棲蝶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火速領兵回營。朱溫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事後證明果然戰局不利。

張棲蝶為朱溫所深愛,其為人賢明精悍,敢做敢言,重視法度。而朱溫性格暴戾,喜怒無常,動輒殺人。每當朱溫大動肝火要降罪無辜時,只有張棲蝶敢于與丈夫硬踫,繼而進言規勸,挽救無辜。

張惠臨終前,對朱溫勸道︰「既然你有王霸之志,我也沒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難,你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真能登基實現大志,我最後還有一言,請你記下。」

太祖早已淚珠滾滾,急忙說︰「有什麼盡管說,我一定听從。」

張惠緩緩說道︰「你英武超群,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你千萬要記住!如果你答應,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朱溫連連答應,張棲蝶還有什麼要說,欲言而止,幽幽嘆一口氣,閉眼歸天。她到底還有什麼心願未了?

誰也不知道,她跟前夫康普剩下康勤之後,在康勤長到六歲之前,沒有見到朱溫之際,還曾經跟成都富商曹悶生下了一個女兒。比康勤即朱友文小三歲,論年齡,在張惠咽氣的時候,也該二十五歲了。

小女的名字叫曹宴嬌,不知道曹悶能將她帶出個什麼樣子?這話就是死也不能跟太祖說,只能帶入西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