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州城西三十里,洞庭山下,收服軍殿後張議潭的殿後黃羿軍營。
遴選猛士之事有序進展,黃昭命人搭起高台,將爺爺和他的金交椅搬上去,自己坐在台邊,爺爺坐在中央。
突然,負責報名的團校尉郭謂,急匆匆跑向高台,高聲稟告︰「有個叫山裂的土族壯年,身長只有六尺八,硬是喊著要報名。說他身長不夠,當時就跪下了,要叫試試他的身手,說是不合格自動退出。該怎麼辦?」
黃昭看看爺爺,見黃羿笑著點頭,于是喊道︰「叫他第先試三石,真的行,當即錄用為牙兵。可以繼續參加後面的比試。」
郭謂等四名團校尉、八名旅帥主要負責組織工作,比試結束之後,可以試試身手。事實上,經過一些在肅州前線的老兵觀察,報名的兩千人中,來自肅州城中的老兵改換民裝報名的就有六百多人。
這倒是出乎黃羿、黃昭祖孫的預料。那如果早就用這個辦法,還不把肅州吐蕃軍早就瓦解了?
但也有一條,需要嚴密防範他們現場嘩變,奪取兵器,展開混戰,那可就成了敵人解決咱們的苦戰了。因此,兵器都叫集中看管,有兩名團校尉帶著四百兵負責,不許出現絲毫差錯。
初試開始,經過一個上午的遴選,有三百六十人通過了負重三石、走千步的考試,全部錄用為牙兵。第一個錄用的還真是那個六尺八高的山裂,據初試官稟報,他是直接舉起三石鐵索走了一千步,看起來後面還有好戲。
黃羿大為振奮,當即傳令,周知所有報名的英雄,三百六十名猛士編作一隊,稱之為虎衛雄師。眾人歡呼雀躍,三百六十虎衛個個臉上寫滿了喜悅。
第二場六石試,放在午後,凡報上名又沒走的飽餐一頓,午休一下,過未時開試。好多沒通過初試的,也沒有親戚朋友通過,就已經走了。還有好多不走的就是好奇,要看看最後的結果,負重九石的人到底長個什麼樣子。
據火頭軍估算,吃飯的還有九百多人。黃羿、黃昭祖孫分析,嘩變起亂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就看下午比試情形如何。但兵器還得看死。
到了午後未時、申時之交,衛士把聚將鐘撞得山響,第二場比試開始。這可是負重六石、走千步。為什麼千步相當于六里多呢?
唐代乃至歷代所說的步,都是兩**替前跨算一步,兩步為一丈,一百五十步是一里,也就是現在是的半公里。
按照當今實行公制換算,一丈是三米三三,那麼,一步就是一米六六。半步居然達到零點八三三米,按照步幅與身高之比,古人正常的身高在一米八五,這個絕對沒錯。
而許多以今人衡量古人的觀點,將黃種華夏族人說成矮子,是絕對不成立的。只是因為一次次人為的文化滅絕,人為阻斷中華文化傳承,很多東西的意義都大相徑庭。
還有這個重量單位石,念蛋。別說沒人知道他是比升、斗要大的重量單位,就連讀音都沒幾個人知道。一石的重量是一百二十斤,六石是七百二十斤,也按公制市制換算,是三百六十公斤,誰能負重走一千步?
只能說今人文化斷層,武學文化也已經斷層。冷兵器時代,靠力氣和武力保家衛國,代代遺傳上輩子的武學修為,七百二十斤的分量,可以拿走的絕不是極少數人。就算負重九石這樣的千斤之力者,也不會說沒有。
再者說,經歷南北朝、隋唐以來幾百年崇武文化的發展,大唐人物的力氣和身長在當時的世界上絕對是第一強國。中等靠上的身長在七尺左右,七尺四以上算得上大個子。飛焰靈官韓皂的身長達到九尺,屬于絕無僅有。
只要是名將,有一半人掌中兵器的分量都在五十斤左右。大唐普通士兵的棗木陌刀,分量至少在二十八斤以上,大家可以去農村隨意拿一根干透的丈三長棗木試試分量,就知道了。
所以,這場遴選猛士的安排,黃昭當然心中有數。
第二場負重六石、走千步的,有二十六人月兌穎而出,山裂也在其中。
黃羿大喜,就這二十六人任意拉出來一個,也夠德吉央宗喝一壺了,他正準備宣布一個名稱,忽然兩名大胖子過來喊道︰「菊潭子、武連子,我們也要試。」
正是黃昭的大弟子席英、二弟子陶克,黃羿大喜,高叫︰「好,你們兄弟也試一試,我等著宣布比試結果。」
眾英雄圍攏來看,席英扛起六石的條石,一步步沿著石灰線所畫圓圈走去。他並不加快速度,慢條斯理,穩穩當當,輕輕松松走完一千步。放下六石條石之後,只見他大氣不喘,微微有汗。眾人敬服,紛紛贊好。
二師兄陶克提起六石鐵索,纏繞腰間,也不緊不慢沿著石灰線所畫圓圈走動,逐漸加快到正常步幅,坦然而去。千步走完,放下鐵索,也略微有汗,但大氣不喘。眾英雄紛紛叫好,當即錄下比試結果。
席英、陶克兩兄弟通過了比試,恰好二十八員猛將,黃羿撫掌大笑,宣稱︰「今天在洞庭山下,大唐收服軍新得二十八位猛士,可稱之為二十八驍,將來足以在子孫面前夸耀,必將威震敵膽,所向披靡。」
到了第三場比試,升級為負重九石,也走一千步。
二十八驍要逐一比試,席英剛剛比試過,請求稍歇,等眾人比完再上。
陶克奮起神威,第一個上場。還將剛才的六石鐵索纏繞腰間,又扛起三石條石,款步而行,不疾不徐,一千步走完,渾身汗水濕透,全身筋骨哆嗦。畢竟剛剛是最後一個比完,緊接著第一個上,沒有絲毫休息。
黃昭深恐有失,令眾人蜂擁而上,接住他肩扛的三石條石,解下他腰間的六石鐵索。眾人紛紛鼓掌,大呼︰「千斤之力,第一豪杰!」
陶克不及致謝,頓時癱倒。黃昭急令衛士將他扶到高台一邊的草墊之上歇息,叫他喝水、吃點心。
其間,一連幾個都比不了九石之力。到了第十二個上場,此人叫谷輾,身長八尺三寸,粗胳膊粗腿,大頭大臉,說話甕聲甕氣。青須五尺,虎背熊腰,體型雖不是大胖子,但也夠分量。
書中交代,谷輾,字袞卓,夏州朔方縣人,今年二十八歲。其祖父正是巡天雪鵠孔瀆次子有壺的師父谷方。谷方乃望雲端所收竹木販子徒弟,南冥道長所收武學弟子。
谷輾乃竹木販神望雲端的曾徒孫,怎麼就到這里來參加猛士招考了?
他繼承了父祖販賣竹木的生意。十一歲就開始跟隨爺爺谷方走南闖北,以扛木頭、竹竿練力氣。到了十八歲,就已經膂力超群,善使一條竹節銅杖,重達七十八斤,尋常劫匪,一合即死。但被爺爺管得緊,一般不殺人。
谷輾上來將一條六石鐵索纏繞腰間,又將一條三石鐵索挎在脖子上,不疾不徐而去。一千步返回時,雖也大汗淋灕,氣喘吁吁,但沒有癱倒。
黃羿大為訝異,急忙來問起孩子的家世。谷輾這一通說,天啊,販神與武道的雙重徒孫,難怪遺傳下這麼超絕的神力,令人贊不絕口。
又有幾個試了試,邁不開步子,到了山裂來試,黃羿、黃昭替他捏了把汗,畢竟只有普通唐人六尺八身高。山裂毫不示弱,他將一根三石鐵索往腰間一盤,雙肩一邊扛起一根三石的條石,大喝一聲︰「走啦!」
步履穩健,每走一百步還自己高喊一次步數、圈數,那嗓門奇高無比,震得滿場子的人紛紛捂著耳朵。這家伙果然是奇人,給他三千人操練,喊起號子,估計沒人听不見。
一千步走完,見他渾身大汗淋灕,眾人急忙抬下兩根石條,給他解下腰間鐵索,幫他擦汗。稍微定喘,黃羿過來問他的家世詳情。
山裂,字開,二十七歲,掌中三股烈焰叉七十八斤,乃遠在疏勒鎮的土氏人家。當然也是焉支山這邊土氏的支脈,這一支是漢朝班超擔任西域長史之際,祖上追隨班超遠征疏勒鎮,就地定居。
他們為了生存,為了不給祖地添麻煩,改姓山,一來銘記祖地焉支山,二來隱去祖地,遷居疏勒鎮已近八百年。
疏勒鎮距離肅州怎麼也有五千里之遙,他怎麼就來這里報名選猛了?因為他也是搞販賣的,他販賣的疏勒當地特產杏干、核桃、小刀,這次是從甘州那邊賣完,準備西進回家,就撞見了重金選猛。
第三場比試繼續進行,到了二十八驍的第二十個,這位看起來也是舉世罕見的英雄。
他叫個土糞,字銘污,這個千斤力士正是第八十一代王冢主土眠的來孫。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排下來,屬于第六代人,也就是土眠孫子的曾孫,現年二十一歲,土眠是他天祖,天爺爺。
土糞本來是肅州城的兵,善使牛頭錘,重達八十二斤,自作主張偷跑出來報名、參加比試。為什麼會跑來比試?男子漢從軍,誰不是為了奔個前程,誰願意一輩子當個兵?所以就來了。
這小子身長八尺五寸之高,比他天祖土眠那可是高的太多了。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土眠這一家人,土糞上面有爹、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為什麼土眠被人敬稱為弱水土仙?
土眠都成天祖了,就算沒有神仙存在,那也足以叫人敬為神仙。
土糞上來,直接扛起一個九石的石 ,緩緩而去,一千步下來,不待眾人接應,將石 往前一扔,石 頓時砸進地里一尺多深的坑。眾人再想將石 搬回遠處,只能望洋興嘆,無不嘖嘖稱奇。
黃羿過來扶住這小子,使勁晃動他,土糞紋絲不動。黃羿問起他的來頭,土糞簡單講了,惹得黃羿哈哈大笑︰「小子,我與你天祖爺爺才結義了幾天,他是大哥,我是二弟啊。」
土糞說出一句話宛如悶雷作響,駭得黃羿目瞪口呆。到底怎麼回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