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布陣困肅州

滅掉巴桑國,沙州大本營徹底穩固,吐蕃人一提沙州,莫不心驚肉跳。咱看張議潮如何收服隴右其他各州,商家在其中又都起了什麼作用?

肅州前線,張雄大軍已經拿下了嘉峪關,被吐蕃的肅州節度使德吉央宗擋在洞庭山下,也就是治所酒泉縣西門外三十里左右。

張議潮與眾位英雄在大帳中連日商議,一則是叫他們熟悉前線軍情,二則是集思廣益,拿出個解決肅州的計策。張議潮介紹了肅州詳情。

德吉央宗是個七十六歲老將,唐朝通,唐名陽綜,肅州被吐蕃侵佔之後的首任鎮將索朗才旦幼子。少年時期就沉醉大唐李杜詩文,曾經到長安游學五年,試圖參加明經科考試,因唐蕃關系惡化,禮部報名就沒能通過。

一氣之下,回到肅州家中,棄文從武,到酒泉縣東六十里的崆峒山,拜入元陽宮戚純門下,潛心習武。學成之後,戚純西游至龜茲鎮元陽宮為方丈。

這時候,收服大唐失地的張雄四十九歲,德吉央宗與其八十歲老父張釜的閱歷有得一拼。

黃羿率領十六將三千精兵趕到肅州洞庭山下,與張雄會合之後,商議軍情,分析敵對的德吉央宗,張雄將這人的詳情說了一下。

德吉央宗,身長七尺七寸,長圓臉,寬腦門,方下巴,須發蒼白,胡子一尺多長。每每出戰,口誦「無量天尊」,是吐蕃人當中虔誠的道教徒,這可是極其少有。而且與我大唐人物對戰,無需通譯,一口流利的唐語。

善使龍鱗刀,重達六十四斤,箭法超絕,百發百中。自稱龍鱗伯。他統領的九千吐蕃兵,其中九位千總全是他的親傳弟子,而且全是唐人子弟,號稱龍鱗九子。九位千總下面的團校尉、旅帥卻是吐蕃人。

經嘉峪關一戰,深知龍鱗九子的厲害。當師父的德吉央宗和六名弟子都沒出手,只有三名弟子就擋住張議潮一萬人馬將近一個月。

攻破嘉峪關,最終是抄山間小道繞到後面才解決了問題。連一員大將都沒擒獲,咱這邊還損失了兩名團校尉。

奪了他的嘉峪關之後,就被德吉央宗橫擋在這洞庭山下。曾經偷襲肅州城,四門四大弟子,每門一千兵,防守十分嚴密,根本不能得手。

洞庭山下,德吉央宗帶著五名弟子五千兵,與我方一萬人馬抗衡,攻守有度,至今不能前進半步。

黃羿大為訝異,早年間曾听西面老道講過,武道七老中,五師弟戚純曾經在崆峒山元陽宮授徒八年之久,其中吐蕃弟子唯有一人。

按照西面老道的弟子尤貫、張涯的年齡推斷,尤貫現在該八十四,張涯八十三,也就是說,德吉央宗比他們小七八歲。如果德吉央宗選擇科考之後拜師,必然比其他唐人弟子年齡小一些,這也很正常。

安芝、尤統曾經在大名府听過南冥傳道,講到過陳哲、姬棕、孫久之師青霜伯及朝歌元聖宮的烏金伯,德吉央宗又是龍鱗伯,那他們武道七老的弟子是不是都喜歡這麼自稱呢?

這麼推斷,這個龍鱗伯德吉央宗一定就是戚純的親傳弟子。

經過這麼一分析,張雄大喜過望,父親張釜、師父李翰結義的于闐五老,他們對于安西四鎮所有道觀都熟悉得很,與龜茲鎮的戚純必然有關聯。何不請來伊州總管李翰,到德吉央宗大營說動他。

原本是要叫高僧洪辯勸降,但洪辯說德吉央宗對道教虔誠之極,佛家去說,必然反感,不但無效,恐怕還要起反作用。

說到這里,張雄捋一下青須,發出脆響的話音︰「如果戚純道長還在世,那可就更好了。叫某家師尊請動戚純道長,一準能將德吉央宗說來請降。」

安芝上前一步,問道︰「尚書,如今德吉央宗的後援力量都是什麼呢?我們何不再看看他的底氣主要是什麼?將後援和底氣給他撤掉,再請德高望重者說服,方能來降。」

張雄贊道︰「縣君所言,正合我意。單等眾將前來,就要分派任務。目前,德吉的後援無非是東邊的甘州鎮將朗杰頓珠,他們是兒女親家,父輩又是結義的兄弟。我們出奇兵,突襲甘州,轉而卡死要道,後援自然失效。」

奉先男宋鎧當即上前一步,朗聲高叫︰「某願提兵三千,收服甘州。」

老將菊潭子黃羿出班大叫︰「某只需一千兵,蕩平甘州。」

張雄大喜,勸慰道︰「賢弟與菊潭子都是當世虎將,切莫慌張,我自有調度。現在要解決德吉的底氣,需瞄準白亭海及昆侖山腳下的兩處大牧場。白亭海有五家大羊場,昆侖山下有兩處牛場、兩處馬場,各有萬頭。」

黃昭當即請命︰「某願望白亭海,將羊群悉數趕來肅州。」

尤統也高呼︰「某願望昆侖山,連購帶訂,趕來牛馬。」

黃昭喊道︰「某也是連買帶訂,叫他們都來肅州。」

張雄頓時醒悟,撫掌大笑︰「果然是商家大將,連日來本帥思量許多遍,對如此龐大的牲畜群無計可施。武連子和武寧男一語道破天機,果然是好辦法。重金買下一部分,繼而將剩余的全部訂下,趕到地方,一並付清。」

沙州四門先前的守捉之一多吉索朗出班稟道︰「末將願與武連子趕羊。吐蕃兵每天不吃羊肉都過不去,羊群還跑不快,這個最要緊。牛馬群比之羊群趕得快些。」

張議潮看大家各有妙計,軍將果然難比販將智謀,有了計謀,又有人力財力,還怕降服不了德吉央宗麼?這就不必太慌張了,叫眾將豪飲一宿,明天一早傳令,各自行動,限期解決肅州問題。

次日一早,中軍官李庭點卯畢,隴西驃將張議潮將八尺二寸虎軀站起,撫一把白臉青須,整一整金檀戰袍,雙瞳上翻,拿起一支支令箭,從口中落下金珠玉音,將所率一萬三千兵鋪排下天羅地網。

第一支將令,武連子黃昭為主將,韓萍、多吉索朗為副將,帶一千兵,到白亭海趕來五萬頭羊群。具體如何趕來,悉听三將安排,機斷處置。

第二支將令,武寧男尤統為主將,安芝、黃傅為副將,帶一千兵,將昆侖山下的牛馬群趕來。到底如何辦,三將設法。

第三支將令,奉先男宋鎧為主將,尤澤、尤淳為副將,帶一千兵,繞到洞庭山當面之敵背後,先行埋伏,單等正面二十面大鼓齊聲擂響,與張議潮月復背齊沖。先斬他大將,務要叫德吉央宗折損左膀右臂。

第四支將令,菊潭子黃羿為主將,宋潛、黃俠為副將,率兩千兵遠出甘州,埋伏在肅州至甘州必經要道,防止甘州對我方趕牲畜干擾。待我方趕走牲畜,或攻城或回援,機斷處置。

第五支將令,李庭為主將,黃仁、宋濟為副將,帶一千兵,繞到肅州城東二十里穿山大道埋伏,嚴防肅州派兵干擾我等驅趕牲畜。

第六支將令,肅州總管陰駿為主將,黃俊、宋津為副將,帶一千兵,前往伊州,暫替伊州總管李翰防守,叫李翰到肅州軍前,去說德吉央宗。

第七支將令,肅州防御使索健為主將,黃休、黃代為副將,龍預、龍遨、陰曉為折沖,選精健鐵騎六旅,各帶一旅之百騎,每到當面之敵用戰飯,即出兩旅,飛馬沖殺,猛殺一陣,返回本營。務必叫他無法用飯。

第八支將令,李衷為中軍官,龍巡、龍逢為左右都虞候,剩余五千四百兵馬,四百為中軍牙衛,五千兵之團校尉、旅帥皆為折沖大將,隨時出擊。

文中交代,陰駿、索健、龍預、陰曉、李衷乃張雄在肅州結義的酒泉六雄,在這里,張雄是大哥。龍遨、龍巡、龍逢是龍預的三個兒子。

未等張雄通令,武寧縣君安芝出班稟曰︰「尚書容稟,肅州羊場、牛場、馬場半數都是龍家的,與甘州、西州龍家乃同宗,本君請求另派我與武連縣君職事,叫備之兄父子跟隨武連子和武寧男前往。」

龍預,字備之,現已四十七歲,比張雄小兩歲、的確如安芝所說,他們肅州龍家與甘州、西州龍家是同宗,世代交好,原本焉耆人。在河西走廊的近半牛羊馬都是龍家人放牧的,心向唐朝,勢力很大。

安芝帶領黃家十三將常年跑沙州,于路對這一帶豪族勢力了如指掌。她這一說,當即提醒了張雄和龍預兄弟。

龍預應聲而出︰「請大哥將我與龍遨職事與武連縣君、武寧縣君相調換,我隨武連子向往趕羊,龍遨隨武寧男前往趕牛馬,定能馬到成功。」

張雄對大家這樣忠心赤膽、同心協力收復失地,十分感動。

他理一下盔纓,振聲說道︰「就依安縣君和四弟所說。眾將官,本帥通令︰所有各路人馬,均以兩旬為限,各路主將專賞專罰,務必軍法從嚴,愛兵愛民。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違令者,各路主將斬訖報來。」

八只將令傳下來,連同張議潮,恰好二十八將直接參戰,後世肅州史志將這段史實稱之為二十八宿復肅州。

二十八宿中,從中原來的黃尤兩家就佔了十三員,對拿下肅州真可謂立下了不世之功。

我們先看黃昭、龍預、多吉索朗的第一路,他們到白亭海一帶能將五萬頭羊趕回肅州來嗎?到底該用什麼辦法才能做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