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追封燕公楠(大結局3)

紫薇商神史弼,乃大青山平度宮方丈平賀道長的六世孫,即晜孫,平賀道長是他的烈祖。

平賀道長俗名史大賀,金太宗完顏晟于天會四年(1126年),滅亡北宋之際,派其小弟完顏昂訪查北國商神宗的高道,封史大賀為管國公,為新一代通商度厄天師。

大青山平度宮按遼朝舊例,在金朝仍舊主祀平度大帝文烈。史大賀乃北帥安滹一族的外孫。

若丁子,俗名許零丁,是個孤兒,三歲被平度宮老方丈光德子撿到,他只知道自己姓許,家是哪里的,父母叫啥一概不知。因此,光德子賜名許零丁,賜道號若丁子。

元成宗之所以想起來封史弼為商神,是因為馬谷山沉香宮方丈不周子朝覲,說起沉香宮歷代方丈事跡,我朝名將史弼乃大青山平度宮前代方丈平賀道長的晜孫。

今年,本來就有第一猛將楊昌嘯的意外身亡,震動整個漠南漠北。不周子的陳奏,引起了成宗對史弼的追根溯源,詳細了解史弼投軍之前的從商經歷,對這個商家猛將追思良久,決計追封為商神。

馬谷山沉香宮與大青山平度宮,都是伍洞道人的傳人,其弟子道號的字派一直是伍洞道人所定的十個字︰平德若不鎮,談商須謹慎。排輩以這十個字循環往復。故而,光德子之下是若丁子,再之下是不周子。

史弼在馬谷山沉香宮的道號是不屈子,與不周子是師兄弟。史弼出師之後,迅速得了個江湖大號紫薇呂布,故而極少有人知道他的道號。

大都大明殿中,中書參知政事包庹歡宣讀完對史弼的追封,其子孫領了御賜的金鑄神牌「供奉紫薇商神鄂國史公諱弼字君佐之位」,皆山呼萬歲,流涕謝恩。

接著,包庹歡宣讀第二道冊書,是追封南康郡王、大司農燕公楠的。

所謂南康郡,在元朝是贛州,在北宋以前是虔州,南唐的百勝軍節度使常勾魂便是在這里救下了南漢許多英雄。

燕公楠原籍是南康路建昌州的,即今南昌之北的永修縣。他這個封爵與其原籍還真容易混淆,所以史家既不解釋也沒有記載他的封爵,而他的墓碑當然會記載。

按元朝官制,燕公楠作為大司農,與中書令、左右丞相之下的平章政事,樞密使,御史大夫,集賢院大學士等,是同一個階位,屬于從一品大員,副丞相一階,必封郡王。

此時,南康郡王燕公楠已薨兩年,也是因不周子的覲見,引起成宗追思,卻發現燕公楠早年的文武全才也來自商門道觀。

燕公楠去世時六十一歲,少年時代是白岳山商神宮的弟子,乃謎宗真君燕青的玄孫,與大澤仙子燕麗瑚同宗不同支。

史稱,燕公楠是北宋禮部侍郎燕肅的七世孫,這也是對的,燕青是燕肅的曾孫。只是說燕青曾經是梁山好漢,著史者將他這個祖宗給隱過去了。

然而,燕青對于中華武術的貢獻,卻遠超其曾祖燕肅和玄孫燕公楠,其燕青拳或者叫謎宗拳,門人弟子眾多,特別是清末民初的謎宗拳宗師霍元甲,創立精武門,名滿華夏。

因為霍元甲的作用,使得中華武術被稱之為國術。儒釋道及諸子百家被統稱為國學,形成國學與國術一文一武的鼎立局面,這在清代以前是絕對不可想象的事情。

史載,燕公楠,字國材,十歲能屬文。居父喪,廬墓三年。再貢于鄉,不第,後以連帥闢,五遷至通判贛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帥臣板授同知贛州事,時年三十五歲。

次年,以平廣南功,遷同知吉州路總管府事。

至元二十五年,除大司農,領八道勸農營田司事。按行郡縣,興利舉弊,績用大著。劾江西營田使沙不丁貪橫,罷之。

二十七年,會欲易朝中大臣,世祖以問公楠,公楠薦伯顏、不灰木、里、闊里吉思、史弼、徐琰、趙琪、陳天祥等十人。

又問孰可以為首相,對曰︰「天下人望所屬,莫若安童。」

問其次,曰︰「完澤可。」

明日,拜完澤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為平章政事,固辭。改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賜弓矢及衛士十人以行。

三十年,復為大司農,得藏匿公私田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二頃,歲出粟十五萬一千一百斛、鈔二千六百貫、帛千五百匹、麻絲二千七百斤。

成宗初年,進河南行省右丞,改拜江浙行省右丞,遷湖廣行省右丞。

大德五年,召還朝,再為大司農。六年卒。帝聞,甚傷悼之。賻贈有加,特命朝臣護喪南歸。

史書對于其從政之前的記載,含混處置,「十歲能屬文,居父喪,廬墓三年。」這句話到底是十歲喪父還是指從政之前喪父呢?

這里又是著史者或者刪史者搗鬼,他八歲進入白岳山商神宮,拜在唯師子門下,道號上虔子。學習商門韜略和文武之道,十歲能屬文,便是唯師子道長教授的。

學藝十年,十八歲出師之後,專心販賣白岳山所在的休寧縣特產羅盤。以其一百二十斤蟠龍棍,往來奔波,所向無敵。

因其左臉頰一塊青色胎記,加之武功卓絕,迅速闖出個大號羅盤青龍。只是五年之間,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巨富。

恰在經商路上大踏步前進之際,其父病故,守孝三年。二十六歲才到了史書所謂的「再貢于鄉,不第,後以連帥闢,五遷至通判贛州事。」

那麼,問題來了,他經商的天賦極高,為什麼棄商從政呢?

父親燕飛熊臨終遺言︰「宋室偏用儒生,奸相不絕,朋黨立朝,我等農商,斷無出頭之日。吾料宋室氣數不超一紀。丈夫恰可用事,宜盡出家資,博取一地之宰,以迎新君于修水之畔。」

燕公楠之後的發展,果然如同燕飛熊的遺言,十二年後,至元十五年(1279年),大宋滅亡。燕公楠成為地方要員,燕氏一族異軍突起。

此時,元成宗追思其功勛,中書參知政事包庹歡面對其子孫,宣讀冊書,封南康郡王、大司農燕公楠為羅盤商神。

那他的兵器為什麼是蟠龍棍呢?這要從他的師父唯師子說起。唯師子,俗名望師準,乃中唐名將、金檀二十四驃、五大虎師之一、祁門侯望準通的十六世孫。父輩想叫他從小學習望準通的文韜武略,故而起名望師準。

望師準從小拜在白岳山商神宮學習商門道法,其道號之所以叫個唯師子,那是因為朝歌商神宮的字派十六字︰元本販夫,何來沉浮,平德唯上,功于展足。他排到了第二輪的唯字輩。

望師準長大後,看世事污濁,既沒投軍也沒考取功名,一生就沒出來商神宮,始終帶領一批又一批弟子,經商做買賣。家至巨富,商神宮也發展到規模宏大,商天眾神諸仙全都塑有金身,其商業成就令人震撼。

宋朝老得走不動了,被孱弱不堪而又奸詐惡毒的儒生背著跑,幾個奸相不用天下賢人,憑借一己之力,終歸也都累癱,不得不改朝換代。

時間到了元朝,望師準因培養了大司農燕公楠,受到天子敬仰。在八十一歲時,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弘商護信天師,以白岳山所在地徽州,冊封為徽國公,追封望準通為新安郡王。

徽州在唐朝及北宋為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改稱徽州,郡號新安郡。

望準通原來的封爵祁門侯,封地祁門縣本來就是徽州下轄。所以才有了望師準投入白岳山商神宮的這段淵源,等于是望準通的新安郡王與望師準的徽國公,封地都是徽州。

徽州有了望師準一生當中培養的商門弟子三百六十人集體從商,各選一行,成為後世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典故。同時,也使得徽州商人在元世祖忽必烈以後聲名鵲起,徽商一詞響震寰宇。

下界,元成宗召集文武百官,追封了史弼、燕公楠之後,武則天所定《販夫神冊》或漢高祖所謂《商家神冊》,除了被玉皇大帝所封太元正商上帝及六大帝,六十四位全神完全歸位。

北帥安滹接來紫薇商神、鄂國公史弼,南帥尤貫接來羅盤商神、南康郡王燕公楠。

兩位被元成宗追封的商神,一看臘八神殿今天如此大的陣勢,頓時跪翻在地,對玉帝及道祖、佛祖齊聲高呼︰「臣紫薇商神史弼,臣羅盤商神燕公楠,參見玉帝陛下、商帝陛下,徒兒叩拜老君祖師、佛陀祖師。」

通商度厄天師、管國公史大賀,謎宗真君燕青雙雙出列,兩位商仙各自扶起自己的嫡孫,都禁不住淚光閃閃。平度大帝文烈看史弼、燕公楠發愣怔,也站出班位,來到四位神仙跟前,給他們互相介紹。

驚得史弼趕緊給史大賀跪下︰「烈祖爺在上,晜孫史弼給您老人家請安,晜孫多謝烈祖爺的教化,多謝太元正商上帝點化。」

燕公楠翻身對燕青跪下,淚流滿面︰「高祖爺在上,玄孫燕公楠沒能學全乎高祖爺的本事,枉活一生,還望高祖爺責罰。」

玉皇大帝、老君、佛陀、商帝看到這一幕,無不感動。

平德大帝站出班位,大喝道︰「眾神諸仙靜班,有請太元正商上帝敕封新歸三神職掌,金剛商神楊原字昌嘯、紫薇商神史弼字君佐、羅盤商神燕公楠字國材,靜候听封。」

太元正商上帝宣曰︰「商天六帝隨我來,商議新歸三神職掌。」

平德大帝望霄、凡微大帝陳哲、平度大帝文烈、平準大帝柴榮、開運大帝趙匡胤、鑿空大帝鄭襲殷六帝應聲而動,隨太元正商上帝到元信宮商議。

不一時,商帝及六位輔弼出來,太元正商上帝向玉帝、老君、佛陀施禮畢,振聲宣諭︰「新歸三神職掌,按六帝建議,朕準奏,現由平度大帝宣詔,一一敕封。」

楊原、史弼、燕公楠就要跪翻,被平度大帝文烈一伸袍袖,將三神穩穩托住,笑道︰「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自從立起商神部,以平德唯上,取消了許多繁文縟節。自從開運大帝歸神,更是免除了君臣跪拜大禮。今後,爾等三神也不要動輒下跪了。」

文烈的巨大嗓門,驚得滿殿神仙宛如被雷擊中,紛紛捂耳朵,有不少神仙嚇得跌坐下去。史弼、燕公楠被他的大嗓門嚇得目瞪口呆,一時忘了說話。

楊原回應道︰「多謝平度大帝點化,商天規矩,小神奉行不二。」

他這句話一出口,嗓門比文烈更大,果然是撼天神將,商界內外的諸天各路神仙,有一半被震得跌坐在地。

玉帝稀奇不已,禁不住贊道︰「楊愛卿嗓門好大,宛如天雷爆響!商天有神如此,今後根基牢固,必叫三界敬仰。」

元憲宗蒙哥對玉帝拱手一揖,奏曰︰「楊愛卿在成人冠禮時,臣也到天山郡公楊大剛府中參加,見其舞動一百八十斤赤電雙槌,宛如木棍般輕巧,又聞听其嗓門,駭人異常,臣賜其撼天神將大號,應該名副其實。」

楊原對元憲宗深施一揖︰「多謝陛下御賜大號撼天神將,臣這一生有負陛下厚望,還請陛下責罰。」

他正常說話的這一嗓子,也震得臘八神殿亂顫,三十六天眾神諸仙經過剛才的一震,算是有了防備,才沒人嚇到。

玉帝笑道︰「幾千年出一個楊昌嘯,而歸于商天,實在是商界大喜。好了,平度大帝傳詔吧,諸天神仙還等著听新歸三神的前世神跡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