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教派起爭論

壽州東硤寨,酒席宴間。

余冠東見大哥這麼問,哭笑不得︰「朝廷對于梁山好漢怕得要死,恨不得他們死絕。寧肯亡國,也不會給他們封賞。我們硤石三冠又與智深長老他們交好,當然也就寧肯自己戰死,也不對朝廷搖尾乞憐。」

王世雄沉吟少許,嘆道︰「我看宋朝君臣,與唐朝君臣的胸懷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就算唐朝的亡國之君唐昭宗,趙構也抵不上人家三分之一的韜略。這就是遍地抗金而宋朝卻始終威勢不振的原因。

「依我看,要想徹底滅掉金國,靠大宋君臣,永無可能。最終必須靠一個大教,才能徹底滅掉金國,拯救華夏。當然這里需要一個像李淵父子那樣胸懷四極八荒的王霸之才。」

丘遁听了王世雄所論,吃驚道︰「三弟此說,是何來由?」

王世雄說道︰「愚弟是說道教。凡盛世,道教則隱而修仙。凡亂世,道教則起而救國。

「南北朝之際,天下大亂,北魏名道寇謙之創立北天師道,劉宋名道陸修靜創立南天師道,陶弘景創立茅山派,培養出經世濟民之才,終歸使得天下統一于隋唐,道教遂成為國教。

「五代之際,天下大亂,前蜀皇帝王建任用青城山東瀛子杜光庭,以之為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上柱國,爵以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王衍尊為傳真天師,特進,檢校太傅,太子賓客,兼崇文館大學士。

「南唐皇帝李尊封茅山道人王棲霞為玄博大師,賜金印紫授,住持玄貞觀。棲霞上表請歸茅山。更加貞素先生,又贈洞微元靜稱號。

「民間更有呂洞賓、鐘離權,在北國廣泛弘道。經過這些高道努力,廣收弟子,培養豪杰,遂有柴榮之治,宋遼之局。

「然而,金人之亂,雖沒有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的皇帝多,但是天下義軍多如牛毛,各自雖不稱王稱帝,也是又一個大分裂時代。又該出道教高道,來創立教派,培育王霸之才,使天下一統。

「我等沅水五龍,當承擔天賦重任,立派弘道,使英物輩出,拯救華夏。」

丘遁听了他的一番議論,雖然也暗暗佩服,但對于他所說,華夏民族每到關鍵時刻,都是道教所為,不以為然,只是淡然一笑,不予回答。

王世雄以為,自己打小就是慎留道長親傳弟子,之後又是金國的進士出生,慎留道長那可是天師階層的,我們伍洞派那可是薛仁貴的五兒子所傳,卻並沒有說服這次結義的大哥,心中頗為不爽。

他強作謙卑狀,對丘遁作個揖,卻兩眼冒出寒光,逼問道︰「以岳元帥經天緯地之才,尚且陷于趙構、秦檜窠臼,必欲華夏得救,不開新路,兄台以為可行否?」

丘遁可不是小孩了,已經三十三歲了,哪種江湖不懂,還需要你來給老子上課麼?但是,兄弟們結義一場,自己又是大哥,發作起來,叫人恥笑。

于是,丘遁微微一笑,捋一把青須︰「三弟過激了。道教固然重要,我且問你?道教、佛教都化緣,儒教不化緣但靠舌忝溝子。還有一個教派,儒釋道全得听命,既不化緣也不缺錢,卻是華夏不滅的真正源泉,賢弟可知?」

這可真是跳出三界之外的致命問題,王世雄頓時卡殼。他親二哥王漸、結義的四弟湯淵、五妹何冠玖,全都目瞪口呆。

大家尋思,咱們拜神拜佛多了去了,全都是佛祖、太上老君、孔聖人這些,要麼是人家的徒子徒孫,要麼是人家的後裔族人。

大哥這意思吧,這些神佛都救不了華夏。也就是說,咱們拜的神佛,全是廢物,這這這,這這,這,大哥到底說的什麼教派?

王世雄宏論迭出,卻被丘遁的反問卡住。

碣灘茶王湯淵想了一下,忽然明白,回應丘遁︰「大哥所說,莫非我等商家之教?但商家並未單獨成為一個教派,而是寄生于道教。」

丘遁淡然一笑︰「四弟所說,正是愚兄之意。我且問你,商人販夫出現早,還是儒釋道出現早?」

王世雄幡然醒悟,答道︰「大哥所言,果然不假。販夫與華夏第一古朝炎朝同時誕生,雖然沒有儒釋道那麼多經義,但其代代相傳的平、信、度、剛、勇五德,卻是我華夏文明始終挺立的根基。」

王漸也笑起來︰「還別說,我商門之中,有平神肆祝、信神庫寥、度神大常、剛神鮑叔牙、勇神專諸。

「除了五德各有神明,更有討神征枯、馬王儇馬、蒲神王倪、鹿神濊沃丙、籌神販籌、衡神杲龍、鹽神 衷、絲神後緡、牛神弦高、糧神目夷、賦神宋玉、畜神烏氏 、杖神周殷、芝神龐德公。

「商天之上,更有太元正商上帝及六位大帝,一百多位神仙。其中《忘經本義》更是奇絕之學,《商略》可謂深不可測。與儒釋道三教相比,完全就是獨立的一個教派。

「從我等商門弟子的殺怯踐信、崇尚平德來看,也是萬古以來除了兵家、墨家、農家、匠家以外,最早興起的靠實踐說話的界別。委曲求全于道教之中,的確不是同類。」

丘遁說道︰「商家獨立成為一教,也毫無必要。道教作為中國教,包羅萬有,豈止是商神宗,諸子百家無所不包。但是,商神宗以平德為綱,以殺怯踐信、實戰授徒為寶,世代傳承,心中有數,有何不可?」

王世雄贊道︰「大哥所說,清楚明白。但願愚弟有緣與道教高功真人相會,綜合道教精髓,另立宗派,將我商神宗的平德發揚到極致,爭取叫我華夏以後的江山,都實現真正的大一統。」

說了半天,王世雄的心思在這里。丘遁大為贊賞︰「原來賢弟之抱負在此,愚兄適才唐突了。這可比商神宗的視野雄闊許多,也比正一道的精神更其高屋建瓴。憑賢弟之才,定能實現此種抱負,愚兄當不遺余力支持。」

余冠東、何冠玖夫婦也算是明白了,他們討論的都是華夏億萬斯年的大計,雖然胸懷極其廣大,卻對于硤石山的現狀毫無幫助。何冠玖不便挑起新話頭,托辭出去看看寨兵,想要躲開他們這種空洞的談話。

余冠東是東道主,不好躲避,只能硬著頭皮听下去。

何冠玖的舉動誰還不明白呢?王漸說道︰「兩位兄弟都是為了華夏一族萬世不朽而出此宏論,但是別忘了,咱們今天是在硤石山,也要幫助硤石山、八公山眾英雄擺月兌目前窘境。」

丘遁、王世雄听王漸這麼說,一起向余冠東抱拳施禮,面有歉意。

王世雄說道︰「余將軍的事情,就是德威的事情,我出一計,必叫宋室皇帝迅速解決兩山英雄的出路問題。」

余冠東頓時大感興趣,驚問︰「三哥有何妙計?盡管說來。」

王世雄笑道︰「德威回到金國,通過奔走,讓金國遣使來請兩山英雄。這邊,故意將消息透漏給壽州及安豐軍,讓他們與金國爭奪兩山英雄。屆時,大宋朝廷必然火速降詔,對兩山英雄厚加封賞。」

余冠東一拍大腿︰「三哥果然妙計!若如此,兩山兄弟當對三哥厚為報答。眾兒郎也不枉費了幾次三番殺敵苦戰。」

當晚,余冠東就叫來了西硤石寨主何冠龍、禹王山寨主何冠虎,長山寨主楊振雄,與沅水五龍詳細計議。就依王世雄之計,明天一早,到八公山相會智深長老和清忠將軍,共議大事。其他三位寨主為何這麼爽快?

余冠東是二何的姐夫,這支義軍之所以能拉起來,都是余冠東挑頭干的。

楊振雄是義軍中遴選出來的猛士之首,也與硤石三冠平起平坐,單獨控制一寨,但畢竟隊伍是硤石三冠的,他當然爽快了。再者說,這又不是什麼壞事,干好事不也得講究策略麼?

卻說楊振雄,以字行,單名一個峻字,乃後周忠正軍節度使楊信的七世孫,即仍孫。楊信是他太祖。而楊信乃晚唐名將、玄武伯楊喻的曾孫,隔著三代祖,因此,楊喻乃楊振雄的十世祖,高居鼻祖之上。

楊振雄家世代經商,卻為何成了義軍首領?

原因很簡單,兩年前,楊峻隨父兄外出販賣,金狗將他們在陳州南頓縣的家洗劫一空,就這麼父子三人都投了硤石三冠的義軍。

次日,余冠東、楊振雄兩人,帶上丘遁等沅水五龍,飛馬直奔八公山。

所謂八公山,實叫肥陵山,在壽春縣西北五里,上有淮南王劉安廟,其東南麓有淮南王劉安墓;西南麓有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墓。

說起肥陵這兩個字,當然是指此山在肥水之上了。但是,地名凡帶有「陵」字的,絕非後人以為的山名多用這個字,寫書人以為,必是八大古朝的帝王陵墓。

八大古朝當然是指炎黃陽辛唐虞夏寒,前文多所涉及,不予贅述。

《水經注》對八公山的記述頗為有趣︰淮南王折節下士,篤好儒學,養方術之徒數千人,皆為俊異焉。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

忽有八公皆須眉皓素,詣門希見。門者曰,吾王好長生,今先生無住衰之術,未敢以聞。八公咸變為童,王甚敬之。

八士並能煉金化丹,出入無間,乃與安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舌忝之者,俱得上升。

其取升之處,踐有石陷,人馬跡存焉。故山即以八公為目。

由此神話,又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典故,八公山遂揚名于世。

余冠東帶領眾位到了八公山寨門,義軍守寨門的校尉當然認得硤石山的大哥了,先接住攀話,令小校飛報智深長老。

不一時,隨同小校飛來一匹黃驃馬,一位青年大漢,手執一雙戒刀,宛如江湖傳言的行者武松樣貌打扮,威風凜凜而來。

這小子生得︰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青年滾鞍下馬,對余冠東等人抱拳施禮︰「八公山前山統領、托天叉聖武宗麟,參見硤石大帥!父親和義烈禪師馬上就到。」

喲,听了他的報號,看他的年紀約二十一歲的樣子,難不成果真是行者武松的兒子?他明明拿著一雙戒刀,卻為何大號是托天叉聖?

丘遁趕忙問︰「在下丘遁。請問武將軍,看你樣貌,莫非清忠將軍、壽昌子武松之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