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漢王國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王驥與于謙、弋謙三人確實被震驚到了,沒想到海外還有如此繁華的地方,初略估計這應該有一個縣城的規模。

雖然說這樣的城池在大明比比皆是,但是那是在大明,是在天朝上國。這里可是蠻荒之地,能夠有這樣一座城池,那就說明海外並不都是蠻荒之地。

漢王國需要的人口更多,與大明的經濟往來也更加的緊密。而且漢王國已經有了一定的手工業基礎,生活日用的油鹽醬醋,身上穿的布匹都能自己生產。但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鋼鐵卻還是需要從大明進口,漢王國也在嘗試自己進行煉鐵,也找到一處小型的鐵礦。

可是煉出的生鐵質量太差,根本不堪使用,想要打造工具,需要鐵匠反復鍛打,去除生鐵中的雜質,其制造成本比從大明進口還要高昂。

目前兩國之間的貿易主要是大明向漢王國出口鋼鐵農具、刀劍、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其他的一些手工業品。

而漢王國則向大明出口木材、糧食、礦石等原材料,以及漢王國的一些獨有特產。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雙方對于貿易往來都很滿意。

漢王世子朱瞻圻將眾人迎進三寶顏城,路上世子沒有看到鄭和,便問道︰「怎麼這次鄭公公沒有來?」

洪保將鄭和病倒的消息告訴給朱瞻圻,世子听完沉默了半天感嘆道︰「鄭公公這樣的一代英杰,依然是難逃病痛的折磨,父王一貫與鄭公公交好,知道鄭公公病倒的消息恐怕會傷心一些日子的!」

「鄭公公吉人自有天相,現在在上海養病,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痊愈,到時候還能帶著艦隊揚威四海!」

「但願如此吧!」

洪保知道這支艦隊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消除不了鄭和的影響,可以說鄭和就是艦隊的靈魂。

在三寶顏待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船隊便起航沿著漢王島的海岸線向東航行,來到漢王國國都新樂安城。

這是一座比三寶顏大很多的城市,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城牆,在這座沒有城牆的城市里。王驥等人看到了勃勃的生機,這種生機甚至在大明的一些鄉村都看不到。

大明的普通百姓活的太過沉重,每天忙碌都未必能夠換來一日三餐的溫飽。這里的百姓一看面色就能知道,絕對是食物充足,而且還能夠吃上葷腥。

如果說在趙王國那些監工的大明百姓活的體面是因為有特權,那麼在漢王國的百姓生活富足,那就是因為漢王國的國家富裕,並不需要過渡盤剝百姓。

為何大明百姓在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明活的如此艱難,而離開大明之後,在這個大明普遍認為的蠻荒之地,生活反而富足起來。

王驥三人都在心底問出了靈魂之問,這個問題他們在大明時其實就已經有了一些答案,只是作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他們一直在內心中排斥自己所給出的答案。

現在在漢王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們徹底的明白真正讓百姓活的艱難的,恰恰是他們這些自命為民請命之人。

而皇帝在山東推行的改革正是要打破他們這種盤剝百姓的特權,皇帝這麼做無疑是在與天下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作對,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士紳大戶,都是這一改革的受害者,他們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特權才能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一旦失去了這樣的特權,他們這些特權者只憑著俸祿如何能夠養得起嬌妻美妾,如何用得起錦衣玉食!

可是皇帝使用了分化瓦解的辦法,利用文武對立的關系,首先拉攏了武臣勛貴,徹底的掌握了兵權。通過一個允許勛貴海外建國的大餅,便將勛貴手中的特權置換了回來。

在利用文臣普遍對宗室的反感,在漢王造反事件中成功將漢王封藩到海外。漢王估計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是被皇帝當成了一顆棋子,不過即使是知道了,現在想必漢王也會更加喜歡現在這種一國之主的感覺吧!

這就是皇帝陛下的厲害之處,因為皇帝陛下使用的是陽謀,只要跟隨皇帝走的人,都能得到更大的好處,有好處的事誰不願意做。

就算明知道自己被利用了,也是心甘情願被利用吧!

漢王依舊還是那麼的健碩有力,行走之間龍行虎步,已經是知天命之年,卻感覺比年輕人還更加的精神。

老遠朱高煦的大嗓門兒就傳了過來︰「洪保!你個狗東西,老馬得了什麼病,怎麼連床都下不了了?」

洪保不由苦笑一聲說道︰「殿下!鄭公公是下西洋返回舊港時,突發中風,如今病情已經穩定下來,至于什麼時候能夠康復,咱家也不好說。」

朱高煦一拍自己的大腿,咧著大嘴說道︰「真是痛煞孤了!老馬多強壯的一個人啊,怎麼竟然就倒下了?」

「殿下不用太過擔心,陛下已經安排御醫為鄭公公診治,以御醫的手段,相信鄭公公一定能夠好起來!」

「唉!若不是怕給老馬惹麻煩,孤真想回去看一看他,你們都是孤的袍澤兄弟啊!」

憑心而說,這些靖難武臣與朱高煦的關系要比朱高熾父子的關系要近的多,若不是朱高煦不停地作死,皇位落到誰的頭上還真不好說。

畢竟玩兒陰謀詭計,動心眼兒武臣哪里斗得過文臣,這也是武臣逐漸衰落的重要原因。

在漢王宮的宴席上對軍事感興趣的王驥問道︰「漢王殿下,這漢國都城為何不建城牆,若是受到攻擊豈不是連防御之力都不沒有?」

朱高煦哈哈大笑道︰「不建城牆是孤的決定,我漢國就在這一個大島上,國土周邊都是大海,外敵想要進攻我國,首先就要乘舟而來。

我國只要建立起強大的海軍,自然能夠將外敵拒之門外,若是擋不住敵人的海軍,那就說明我國和人家實力懸殊,即使在陸地上也打不過。

這個時候就得依靠朝廷的救援,漢國也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廷有義務出兵幫助漢國抵御外辱。

若是內部百姓造反,打進都城那就活該我漢國該滅亡了,能把自己的百姓逼反,這樣君王不滅亡就沒有天理。

孤就是要讓孤的子孫明白,他們要是不為民著想,隨時都有可能被逼上絕路的百姓推翻。」

眾人誰都沒有想到一向以粗魯面貌示人的漢王竟然能說出如此讓人振聾發聵的話語,王驥躬身行禮道︰「多謝殿下解惑,下官明白了!」

朱高煦擺擺手道︰「你們這些讀書人,自以為讀了點兒聖賢書,就覺得自己了不起,總覺得若是由你們主導朝廷,這天下定能大治!

以前孤也覺得這天下還真離不開你們讀書人,等孤帶著人馬來到這漢王島上,憑著一腔熱血和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打下一片江山的心思,我等從無到有建設起了新樂安,擴展到了三寶顏。

不是孤夸下海口,我漢國百姓的日子普遍比大明的百姓過得好,就是在我國治下勞作的土人也是一日三餐頓頓飽食。

這些年孤總結經驗,發現這治國其實很簡單,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替老百姓護住安全,讓老百姓每天能夠不用擔心受怕的過日子,那老百姓憑什麼不擁護孤!

聖人之學可不能讓老百姓填飽肚子,想要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就得給老百姓提供公平的環境,憑什麼讀書人就不用交稅,老百姓就得交稅服勞役。

在我漢國,所有人都得交稅,包括孤,只有孤的藩庫充盈,才能有錢興修水利,發展工業,讓老百姓有更多的掙錢的機會。」

王驥不是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看不透漢國政策背後意味著什麼。在漢國儒門弟子就別想高高在上,儒門弟子想要在漢國安身立命,那就得向漢王的政策靠攏。

這一政策根本就不是漢王的原創,這分明就是皇帝陛下的新政在漢國的表現。大明新政推行有士紳大戶掣肘,到現在山東一地還沒有完成土改。

可是漢國則不同,他們是一張白紙,從上到下都沉浸在建設國家的熱情中,不但沒有人掣肘,而且還會覺得做的不到位。

因為漢國權貴的利益已經從土地轉向了工商業,漢國從無到有建設一個國家,大到鋼鐵、機械、武器裝備,小到油鹽醬醋,布匹、炊具,這些東西都有不小的缺口。

漢國的貴人只要掌控一種產業,就足以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種地收租哪有壟斷市場掙錢!

與趙國推行種植園經濟,發展大農業不同,漢國可是打算工業立國。

王驥心中警惕心頓起,這漢國照著這個速度發展,要不了多少年就能發展成一個人口百萬帶甲幾十萬的大國,若是這漢國心生反意,大明若是還是按照如今這種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的模式經營,還能抵抗的住漢國的進攻嗎?

听了漢王的一番話後,王驥突然感覺意興闌珊,只是在宴席上強顏歡笑。宴席散場之後,眾人被安排到漢國的迎賓館驛,王驥吩咐自己的小廝將洪保和于謙、弋謙請到自己的房間。

幾人都沒少喝酒,本來都打算睡覺了,卻被王驥硬生生的叫了過來,也不知道這王尚德到底要干什麼!

王驥吩咐小廝守在門外,親自給幾人倒了一杯濃茶提神,放下茶壺低聲說道︰「各位對漢國印象如何?」

幾人不明白王驥為何這麼問,不過幾人都對漢國的印象不錯,漢國如今可以說是人人有飯吃,孩子們人人有書讀。

漢國施行的是所有適齡的兒童都必須讀書的政策,這個政策開始是受到百姓反對的,男童讀書還能理解,這女童讀書干什麼,早晚都要嫁做人婦。

不過朱高煦一句話就讓所有的反對聲音沒有了,他就問了一句,你家兒子娶媳婦是希望娶一個知書達理能夠相夫教子的賢妻,還是娶一個什麼都不懂只知道蠻不講理的潑婦。

這話就根本不用問,大戶人家娶的正妻首先要得就是知書達理,現在漢國百姓已經不為吃飯犯愁,學堂讀書也不用花錢,讓自家的閨女讀幾天書知道禮義廉恥,將來找個好婆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漢國百姓大都是大明百姓移民過來,思想上畢竟還是保守的,堅決不同意男女混校,男女之間必須分校讀書。

弋謙掌握大明輿論喉舌,對皇帝的政策走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看到漢國的政策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現在王驥這麼一問,他馬上就想明白了,笑著接話道︰「這漢國如今倒是很像我等常說的大同社會,可見漢王在治國上是用了心的。

不過這漢國的國策余以為其實是在抄陛下的新政,漢國施行的政策,我大明房山州早已經在施行。」

王驥皺眉道︰「你光看到了漢國光亮的一面,可是卻沒有看到漢國對大明的隱患。

老夫不得不承認,漢國治理的確實不錯,短短幾年時間就已經擁有了兩座城池,人口幾十萬。

可是越是如此老夫才更加的擔心,畢竟這漢王怎麼來的南洋你我心知肚明,難道你們就不擔心漢王厲兵秣馬有一天殺回大明嗎?」

洪保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王驥冷笑著說道︰「若是能讓漢國打回大明,我海軍上下就該集體自裁了,只要漢王腦子沒有昏了頭,就知道他根本就沒有返回大明的機會。

再說大明這麼大的體量若是還能被漢國這麼小的一個國家擊敗,只能證明你們的無能!」

被一個老太監當面指責無能,幾個文官都是羞憤不已,紛紛怒視洪保,恨不得將洪保生吞活剝。

「洪公公為何出口傷人,尚德公居安思危何錯之有?」于謙年輕受不得這種嘲諷,率先發難道。

洪保看到于謙不服氣,便問道︰「于大人,陛下在山東推行的新政是否有利于大明的發展,是什麼人在反對新政,他們反對新政的目的又是什麼?」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