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邊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經過半個多月的陸上恢復,剩下的十只綿羊開始能夠正常的吃草進食,這麼長時間的海上漂泊,早已經讓這十只綿羊瘦的皮包骨頭,想要進行繁殖還需要好長時間的恢復。

在海關觀察了半個月後,確認這些羊沒有什麼怪異的病癥,也不會對其他動物造成傳染之後,朱瞻基便帶著隨從來到安置綿羊的羊圈來看著些綿羊。

王景弘花五萬兩銀子買了十只羊回來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少人都想看看這五千兩一只的羊到底長個啥模樣,難道這綿羊能屙金豆子嗎?

更多的有識之士甚至認為這是王景弘貪污公款,虛報價格。估計也就花了幾十兩,五萬兩銀子應該進了王景弘的腰包。

很快這個消息就傳到了言官的耳朵里,他們算是找到了攻擊宦官的借口,開始大肆的上疏彈劾王景弘,一口一個閹豎貪得無厭,見利忘義。

王景弘沒想到自己買個羊也能遭到言官的攻擊,他有些忐忑會不會皇帝頂不住壓力,拿自己當替罪羊,平息百官的怒火。

畢竟五千兩一只羊確實駭人听聞,沒有親身經歷,誰也不會信這是真的。只有朱瞻基理解王景弘,這西班牙賣的根本不是羊,而是西班牙的命脈。

這就像大明多少錢也不會出售蠶種到海外是一個道理,若不是西班牙被王景弘打怕了,別說五千兩就是五萬兩人家也不願意。

面對洶涌而來的彈劾奏疏,朱瞻基知道自己需要回京一趟,將這件事與朝廷上下解釋清楚。不管朝臣信與不信,他都得給王景弘背書,不然以後還有誰敢忠心做事。

在王景弘艦隊回到大明休整的日子里,鄭和已經帶著一個衛的軍戶以及家屬,按照王景弘提供的海圖,升帆起航前往南平州。

這一衛的軍戶是從山西調撥,南平州那里的氣候應該與山西差不多,尤其山西北部。這樣的氣候常在山西生活的軍戶更容易適應那里的生活環境,不至于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

船隊過了舊港,鄭和便時常一個人站在船頭,看著遼闊無垠的大海,心潮澎湃。

考慮到鄭和年事已高皇帝的旨意是讓他安排人去運送,讓他留在國內養老。可是做為一個航海人,哪里離得開大海。

這一次的遠航,他說什麼都要親自帶隊,這次遠航回來以後,就再也不出去了。

從舊港到木骨都束的航線,鄭和與麾下海軍將士都無比熟悉,並不用鄭和操心。

在木骨都束休整了十天後,艦隊再次起航,再向南走就進入了陌生的海域,盡管有王景弘提供的海圖,鄭和還是不敢大意,每天嚴格按照規定航行,首先派出小船前出探路,確定水深,以及周邊有無礁石。

船隊航行到大島與大陸的海峽入口處,鄭和下令沿著大島海岸航行尋找可以登陸的港灣。

船隊在大島的西北找到了一條大河的出海口,大河將出海口的地形肢解的支離破碎,河口到處是沙洲和河心島。

鄭和等人劃著小船在大河左岸登陸,陸地上到處都是茂密的紅樹林,腳下的土地是厚厚的一層腐殖層,這是一片未被開發的土地。

以華夏百姓骨子里透出的耕種基因,這塊土地開發出來絕對是膏腴之地,在這里設立一個墾殖基地,以後大明船只便可以在這里補給,而不用再停靠木骨都束。

畢竟那是土人的國家,萬一有一天土人翻臉或者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抬高補給物資的價錢,大明平白多受損失。

而且這里大木良才都是造船的上好原料,鄭和拍著一顆至少有上百年樹齡的大樹對身邊的下屬說道︰「這里一定要留下一隊人馬守在這里,邊砍伐樹木,邊建造房屋,為大明將來的移民做好準備。」

一眾海軍軍官紛紛附和,這是為大明開疆拓土的大好事。

鄭和也不管這些下屬的話是否發自真心,繼續說道︰「既然諸位都認為應該在這里為大明海軍設立一個補給基地,那就這麼定了。」

說完便點名留下一名千總,以及一艘大戰船和五艘小船,至于食物只給他們留下一個月的糧食和至少能夠耕種千畝土地的種子。

以後的補給能不能跟上,就要靠他們自己了,這麼大一片陸地,想要找點兒食物應該不難,就算下海打魚也能解決溫飽問題。

被留下的千總滿臉沮喪,沒想到鄭和竟然將他留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連個人影都看不見。不過軍令難違,千總只能帶著手下一千多人留在了大河的左岸。

鄭和給他的命令三個月內開墾一萬畝沿河的土地,並且要將大河的河道修理一下,至少要將河岸加固一下,免得大雨過後,河水暴漲之後,將剛開肯定的土地淹沒。

現在已經是宣德六年的六月,按照王景弘提供的信息來看,太陽掛在北邊,說明現在應該是這里的冬季。

冬季都這麼熱,那就說明這里跟大明的瓊州府差不多,應該是全年都是夏天。王景弘的這個發現非常的重要,通過大明歷和太陽的方向就能判定一個地方的季節,太陽在北邊的時候大明最熱的時候一定是這里最冷的時候。

不管千總情不情願,都要留下來為大明的開疆拓土事業貢獻力量,在河口留下人馬之後,鄭和再次揚帆起航,半個月後穿過暴虐的西風帶,船隊開進南平州港灣。

剛進港灣,迎面就裝上了留守的巡邏船,看到國內的船隊到來,巡邏船上的官兵頓時歡呼起來,他們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盼望的其實不是什麼高官厚祿,而是看到國內的來人,听到國內的消息,雖然很大概率听不到家人的消息,但是只要國內太平無事,想必家人也安然無恙吧!

很快報信的快船就將國內船隊到來的消息稟告給侯顯,侯顯趕緊帶著留守官兵到港口上迎接,如今的港口已經有了一條木制的棧橋,另外一條石砌的棧橋正在建設當中。

整個船隊,除了海軍官兵,還有一個來自山西的衛所以及家屬。幾萬人光是下船就要半天的工夫,鄭和早已經提前下船與侯顯見面。

侯顯沒想到是鄭和親自來了,趕緊行禮道︰「老前輩,沒想到是您親自來了,晚輩給您行禮了!」

「侯顯!把你一個人丟在大明萬里之外為國戍守,辛苦你了!」

「都是為陛下效忠,辛苦點兒也值得,鄭公過來的時候也發現了,這里至關重要,守住這里就能擋住西夷東進之路,這里大明絕對不能丟。」

「你說的沒錯,陛下看過地圖之後,直接就給這里取名南平州,這個名字意味著什麼,你還不清楚嗎?」

「南平州!」侯顯自言自語了幾遍,興奮的說道︰「沒錯,外敵在這里就被平定,這里就是我大明的最南端。」

「守住這里的關鍵是,咱家給你帶來了一個衛的人馬及其家屬,只有有人才能守住這片戰略要地,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讓這幾萬人吃飽飯?」

「吃飯沒有問題,不過這里只能吃魚,晚輩手頭人少,並沒有開肯出多少耕地。而且此地非常的干旱,若是沒有河流得不到灌溉,種植莊稼並不劃算。

不過此地的畜牧條件很好,若是有牲畜的話,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牛羊成群。」

鄭和搖搖頭道︰「我漢人不善于放牧牲畜,還是種地更好一些,這次咱家帶來的移民是從山西北部過來,他們的老家也是常年干旱,他們都有在旱地生活的經驗。

而且也帶來了高粱、菽豆等耐旱的種子,能不能種地,這些有經驗的老農一看土地的墑情就能知道。」

「鄭公公有所不知,現在是七月,在南平州是隆冬季節,這個地方很特別,冬天雨水多,到了夏天,一個夏天都不一定下幾場雨。

沒有灌溉根本就無法耕種土地,我們在這里登陸的時候,這里根本就沒有當地土人活動的痕跡,直到我們佔據了這里之後,這里才有了土人來我們這里討生活。」

鄭和沒想到這個地方環境竟然如此惡劣,看來想要守住這里還真不容易。不過既然移民來了,那就要想辦法在這里生存,不但要生存,還要過的比在老家更好才行,不然這些軍戶肯定會抱怨。到時候民怨沸騰,官府的公信力可就沒有了。

其實這是侯顯不了解當地的氣候,大明海軍靠岸的地方是後世有名的好望角,這個地方受到印度洋與大西洋環流的影響,常年都是西風,氣候是屬于地中海氣候,比較干燥。但是只要繞過港灣,向北或者向東都有非常適宜耕作的土地。

「等到移民全部下來之後,咱家親自帶人去找能夠耕作的土地和河流,看這里的植被,根本就不像是不能耕作的地區。」

「前輩說的是,晚輩是人少不敢隨意離開,現在前輩來了,就請前輩坐鎮港口,晚輩去找河流,只要有河流就能種地。」

鄭和擺擺手說道︰「咱家老了,這一次回去以後,估計再也沒有機會遠航,這次誰也別跟咱家爭,就算是讓咱家了卻一個心願吧!」

侯顯知道鄭和幾乎在大海上漂泊了半輩子,對大海的感情很深,不過這探險跋涉可是體力活,鄭和年齡大了,若是在途中有個好歹,那就追悔莫及。

說什麼都不能讓他去,不過還要找一個充分的理由,侯顯靈機一動說道︰「前輩不能去,港口離不開前輩的指揮,晚輩一直做的是後勤,根本就沒有調度幾萬人安置的經驗,您還是留在港口安置這些軍戶,晚輩帶人去就行了!」

其他海軍將領也紛紛附和,大家都不希望鄭和去冒險,畢竟出去探路帶人太多不劃算,帶的人少了,一旦受到土人攻擊,把大明海軍提督折在這南平州,他們這些下屬人人都有責任。

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生土人襲擊大明軍隊人員的事件發生,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一切皆有可能。

鄭和嘆口氣道︰「罷了,不給你們去添麻煩了,咱家就在這港口休息些時日,等到這些軍戶全部安置完之後,咱家就返程回去!」

侯顯見鄭和不固執己見,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就怕這老爺子,就扭著勁兒要去冒險,出了事不好給陛下交待。

守著海邊,最不缺的就是魚鹽,來自山西的移民經過半天的時間全部踩上堅實的陸地,這麼長時間在大海上漂泊,讓這些一輩子都沒見過海的山西農民萎靡不振。

尤其是暈船更是讓這些軍戶子弟痛苦不堪,好容易吐啊吐的,終于在丟掉半條命之後,不吐了。整個衛所從最高官的衛指揮使到的普通軍余,所有人都抱怨朝廷不公。

將他們也不知道要拉到什麼地方,這輩子還能不能回到祖宗之地,給祖宗燒香磕頭。不管抱怨與否,皇帝一聲令下,他們就必須要無條件的執行。

因為他們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軍人以及軍人家屬。皇帝的旨意是讓他們到南平州駐守,這個南平州到底在哪里卻沒有人知道。

終于登上了陸地,衛指揮使向大興湊到鄭和的面前問道︰「鄭公公,現在能告訴卑職這里到底是哪里了吧,就算是讓卑職去死,也要讓卑職做個明白鬼吧!」

鄭和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不問,咱家一會兒也要給大家公布,你帶著你的手下軍官按百戶為單位,整好隊伍,每個百戶的家屬跟著自己的百戶。

然後把所有千戶以上的軍官都召集起來,咱家有事要宣布!」

這會兒還是大明初年,軍官們頂多克扣一點兒軍餉,還沒有哪個軍官敢吃空餉,所有的衛所都是滿編,一個衛所滿編是五個千戶所,五十個百戶所,再加上各部長官衙門的鎮撫,後勤之類的非戰斗編制,共有五千六百余人。

這樣的一個衛所算上家屬,至少都要有三萬多人口,想要將這三萬人全部歸攏明白,至少也得一個時辰。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