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丈量土地(六)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劉莊里正就是劉莊的宗族的族長,劉莊顧名思義就是劉姓家族聚居的莊子。族長一听張長德說是皇帝陛下的欽命的新政執行官,心里就是一突突。

族長雖然只考中的秀才功名,但是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自然看清楚了張長德身上的官服,一個九品官還要讓皇帝欽命,這不是皇帝的近臣,就是被皇帝貶謫的官員。

城下的官員,如此的年輕,根本就不可能是被貶謫的官員,剛進入官場倒是極有可能。這樣的九品官肯定不是科舉出身,沒想到這樣一個九品官竟然是皇帝欽點,看來皇帝對這個年輕人很重視啊,不給高位估計也是為了磨礪他吧!

「現在的國政不是很好嗎,為何又要改變?自古變法者有幾個成功的,非但變法不成功,還會引起黨爭,張大人身為皇帝近臣為何不規勸陛下,近君子遠小人,非要听信小人之言,做這變法禍國之事。」這里正張嘴就是大帽子扣在了張長德的頭上。

「朝廷大事豈是你一個小小的里正可以明白的,朝廷施行新政的目的是民富國強,任何人阻攔新政都會被視為對抗朝廷,本官再次問你一遍,你到底開不開門,召不召集百姓?」

里正看張長德失去了耐心,也不敢過分的對抗,便拱手道︰「大人稍等,老朽這就召集村民!」

一會兒工夫,劉莊的城門打開,里正帶著一大群人走了出來,集合在城外的空地上。

「大人!每家每戶都派出了一個代表,有什麼話請說吧!」

張長德把新政的政策對村民講了一遍,不同于十里堡那種松散的聚居方式,劉莊這樣的宗族聚居村落,里正這個族長就是村民的天。

皇帝的話說了不好使,里正的話說了才管用。張長德的話說完,村民們的目光就都看向了里正。

里正不慌不忙道︰「這新政對我等地多的百姓太過嚴苛,我等歷代先祖積累的田地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麼就要把無地百姓的丁口稅攤到我等有地者的名下,老朽不同意,劉莊村也不同意這樣的新政!」

張長德冷笑一聲道︰「里正若是覺得地多不公,可以將名下的土地賣了,本官可以為里正牽線搭橋!」

「老夫憑什麼賣祖產,你這狗官居然逼人賣祖產,鄉親們回城,不與這狗官分說!」

劉莊百姓一句話沒說,得了里正吩咐,便從城門退回了城內。城門 當當一聲關上,把張長德關在了門外。

張長德望著兩丈多高的城牆,知道自己遇到了難啃的骨頭,這樣以宗族姓氏為紐帶聚居在一起的百姓最是難纏。族長就是土皇帝,族長的話比官府的更好使。

想要打破這樣的宗族,要麼就是將族長拿捏住,要麼就只能使用暴力方式,將村寨打下來。

可是動武是最後的選項,若是剛一開始就使用武力解決,後面的隱患會非常的大。

張長德請教帶隊的羽林軍千總,這樣的村寨打下來費事嗎?

千總看了一眼堡寨的防御設施,表示只要準備好了,一個時辰就能攻下來。不過沒有皇帝旨意,他是不會攻城的。

羽林軍建軍的宗旨是保護大明百姓不受外敵侵犯,對內不是他們的任務,而且軍隊一旦對自己國內的百姓下過手,以後就會對百姓失去敬畏之心。

張長德想用武力解決的辦法也落了空,若是還沒等開始工作就求助于皇帝,自己這工作也就太失敗了。

面對著劉莊這個烏龜殼,張長德犯了難,十幾個同窗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該如何破局。

誰都沒有想到還有地方百姓壓根就不把皇帝陛下的旨意當回事,無論是什麼政策只有讓老百姓知道了好處,老百姓才會願意接受。

一位同窗安慰張長德道︰「長德也別著急,辦法總會有的,我觀察這個寨子只有一個城門。

老百姓總是要出城砍柴做活吧,我們到時候就把這些百姓攔下來,向他們宣講新政對普通百姓的好處。」

「宣講沒有用的,普通百姓根本不敢得罪族長,一旦族長報復,他們根本就承受不住,要想打開局面,就必須拿族長開刀。」另一個同窗說道。

「怎麼拿族長開刀,我們不動用武力根本就進不了城,那老家伙就縮在城里不出來,我們拿他也沒辦法!」

「拿人沒辦法,我們還能拿地沒辦法嗎?去縣衙把這個村子的黃冊調出來,將田給封了,我就不信他們不著急!」

「對啊!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就這麼辦,我們把劉莊的地給封了,眼瞅著可就要收麥,就不信他們不著急。」

眾人說干就干,一個村子也就幾千畝地,直接沿著土地的邊緣扎上木柵欄,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劉莊百姓沒想到朝廷這麼絕,直接把地給他們封了,村里的大戶人家,家里有余糧,還能扛得住,普通百姓家里,早就斷頓了。看到官府將自家的地給封了,頓時急了眼。

就算族長想攔著也攔不住了,老百姓紛紛出城跑到地頭,希望能夠進入自家地里。

可是工作組哪能讓他們進去,放村民進去還費這勁封鎖土地干什麼。雙方不可避免的在地頭上發生了糾紛,在互相推搡中,一個老頭兒突然倒地不起。

開始工作組還以為是村民在踫瓷兒,想要用這種方式逼迫工作組讓步,可是沒想到人卻真的死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一出人命事情就鬧大了,劉莊百姓徹底不干了。在里正帶領下,將老頭兒裝進棺材,就將棺材抬進了館陶縣的縣衙里。

在里正的帶頭下,村民堵住縣衙門口,往地上一跪,要求官府給個說法。

館陶縣的士紳大戶也開始在後面推波助瀾,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場反新政的運動當中。

發現死了人,張長德就知道事情鬧大了,作為負責人,他肯定要承擔主要責任,給皇帝寫了一封奏疏送到臨清行宮後,便在羽林軍軍營內等候皇帝的發落。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