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業與農業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程蘆山跪倒在地大聲說道︰「臣自問不比那些科舉官差,甚至論到公務能力臣能甩科舉官一條街,憑什麼就給臣一個中下的考評?陛下這太不公平了!」

「你覺得不公平,朕也覺得不公平,可是有什麼辦法,這天下說是我朱家的,實際上卻是他們的,各個地方的官員有幾個不是讀書人,這麼大一個國家朕哪里能看的過來!

就在來房山之前,內閣與六部堂官跟朕說朝廷沒錢了,連京官的俸祿都發不出來,希望朕把藩王外封之後空出來的王田封邑交給他們。

你說他們怎麼能張得開這個口,偌大的一個國家交到他們手里才幾年工夫啊,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朕就算把這些王田交給他們,用不了幾年這些田也不知道會落在什麼人手里,朝廷一樣還是收不上任何的稅。

要想改變這種的不公平,指望讀書人良心發現嗎?」

「陛下,指望他們良心發現那是不可能的,要想打破這種讀書人話語權的壁壘,就必須要有一批能夠與讀書人抗衡的官員出現,用一種新的學說與儒學競爭,比如說陛下您一直堅持發展的實學。」唐三任這些年一直跟著皇帝,深知皇帝的思想。

「季重說的不錯,一家獨大就會造成故步自封,只有引入競爭才能更好的進行良性循環,這天下不止是儒學一種學問,也不是只有儒學才能把官做好。

隨著藩王的外遷,這些封邑朕肯定要收到朕的手里,可是這些王田百姓需要有人管理。

朕打算用一種新的規矩來管理這些王田,這些王田朕打算用少量的人口來耕種,大量的使用種植機械,用機械之力代替人工。

用最少的人干出最多的活,老百姓只有提高耕種效率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這樣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陛下臣反對,土地越是集中,老百姓就越活不下去,陛下這樣故意集中土地,完全是逼著百姓成為流民。若是流民遍地,天下可就真的亂了。」唐三任打斷皇帝的話反對道。

「季重別著急,朕還沒有說完,土地集中之後,剩余的人口一部分向外遷徙,佔據南洋廣袤的土地,為大明百姓去搶奪未來的生存空間。

另一部分直接轉化成工業人口,進入各個工廠成為工人,為大明的工業注入活力。在朕看來工業才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

比如工業發展起來,就能制造出一些更加方便耕種工具,使得種田更加的輕松,也更加的有效率。其實人類發展到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工具都是一直在進步的,可以說人類的進步是工具的進步所帶來的紅利。

我們祖先,學會了使用火,從此壽命增加了很多,學會了使用工具做為武器狩獵,就能戰勝原本無法戰勝的動物。

隨著工具的進步,人類從采集、狩獵進步到了種植時代,刀耕火種是我們老祖宗最先發明的耕作方式,然後有智者發明了各種的耕種工具,種植技術也在工具的進步中有了長足的進步。

直到現在我們學會了用曲轅犁翻耕,用耬車播種,用鋤頭除草,用鐮刀收割。難道這些工具就沒有改進的空間了嗎?

不見得吧!在朕看來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只有我們想象不到的事,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皇帝非常熱衷于工匠之事,並且認為未來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工匠的力量。但是唐三任也好,程蘆山也罷,他們這些見證了皇帝這些年的決定沒有一個是錯誤的。他們對皇帝有一種盲目的信任,放在後世就是狂粉絲心理。

即使是犯,在狂粉絲眼里也是沒有罪的。這種無腦崇拜其實是最要不得的,不過對于朱瞻基推行新政來說卻是非常的有用。

「陛下,工業真有這麼大的作用嗎?」

「季重!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說別的季重不知道,紡織機械你可是親眼所見,經過改進的紡紗機效率增加了多少。

現在每一個紡紗機上是兩個紗錠,效率就增加了一倍。若是同時紡四個紗錠,以後還可能造出八個、十六個紗錠或者更多的紡紗機,效率會提高多少季重想過沒有。

增加了效率之後,還意味著產品成本的降低,成本降低之後,布匹的價格就會降下來,老百姓花一樣的價錢能夠買到更多的布匹,這就意味著老百姓能夠做出更多的衣裳,這可是惠及萬民的大事。

這就是工業發展的好處,更進一步的說,我們生產出來的商品還可以出海賣到海外,用工業品的價格換取海外的糧食、礦石、以及各種工業需要的初級產品。

你想想這其中的利潤有多少,這些利潤完全可以轉化成大明發展的動力。國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在發展國力的同時還能惠及民生,只有百姓真心擁護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臣明白了,實學就是發展工業最佳學說,陛下是打算用實學打造出一個工業的新的利益集團,用于對抗儒學的利益集團。也就是工業學說與農業學說的對抗,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不斷將原本屬于儒學的農業人口不斷的抽離土地,使得儒學的根基越來越薄弱。

這些被抽離的人口,遷徙到海外儒學無法利用,加入工廠之後,便成了工業人口,當他們在發現做工居然會比種地生活的更好,他們就會天然成為工業的支持者。

不過陛下有沒有想過,工廠主他們開工廠是為了利潤,一兩銀子能雇佣一個人,他們絕對不會多出一文錢。

陛下如何保證這些工廠主能夠保證工人的利益,若是工廠主為了利益刻意壓榨工人的利益,有組織的工人揭竿而起所造成的破壞可比散漫的農民大的多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是歷史的必然,朝廷與官府要的是制定保證工人正常生活水平的薪資標準,任何低于這個標準使用工人的工廠主都會受到重罰。」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