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沒有細毛羊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韃靼部拿回土默川之後,便開始大量收集羊毛,這個時候早已過了剪羊毛的季節,草原上的羊毛都是初夏季節剪下沒有處理掉的。

不過草原上羊群的基數大,就算是都是一些零散的羊毛,集中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阿魯台擔心一下子給大明太多羊毛會讓大明生出反悔之心,要麼通過降價收購讓韃靼彌受損失,要麼干脆直接不要了。

第一次向興和城送羊毛只送了十萬擔,擔是大明的容積單位,通常只用于生絲、茶葉等大宗商品的交易。

一擔羊毛大概有一百二十斤左右,草原上的綿羊品種屬于蒙古粗毛羊,由于草原上風沙太大,羊毛毛短而且雜質很多,嚴格意義來說並不適宜做精紡毛呢的原料,只能用作粗呢原料。

要想織出上好的毛呢,就要培育出更適合產細毛的綿羊。眼下世界上最好的細毛羊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細毛羊,可是那里遠隔重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到達的。

什麼時候寶船隊能夠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才有去伊比利亞半島的可能,這件事在寶船隊能夠對抗好望角海域咆哮的西風帶,才能安全的繞過好望角。

當然還有一種更便捷的方式,那就是在埃及建立一個殖民地,徹底掌控蘇伊士地峽,從伊比利亞半島將細毛羊通過地中海運送到蘇伊士地峽,在陸地上行走三百里左右的陸上行程,就能抵達紅海,紅海到大明的航線寶船隊已經是輕車熟路。

不過這條路線更是走不通,如今的奧斯曼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從他的地盤上弄一塊地做國中之國,讓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二世的臉往哪擱呢!

李擎親自出面與阿魯台將送來的羊毛清點了一遍,十萬擔羊毛需要一萬貫的貨款,這筆錢便成了韃靼所還的第一筆欠款。

阿魯台在結算的時候提出一個請求,每次結算的時候八成用作歸還所欠大明的軍費,剩余兩成給韃靼結算物資。

「和寧王準備換什麼物資呢?現在興和城可是空空如也,就是想要物資也得從宣府進行調撥。」

「某可以等,反正入冬之後草原上也沒有什麼可進行的活動,不知物資可否全部換成糧食茶磚?」

「原則上糧食不能出售的,因為中原現在的糧食也不夠用,這兩年的天氣一直不好,北直隸,山陝等地到處都是災害。不過本官可以向朝廷為和寧王申請,多了不敢說二千石以下應該沒有問題。不過糧食的運輸損耗要和寧王承擔,可能價格要高一些。」

「只要有糧食,價錢高一些也沒有問題。草原一到冬天就非常的難熬,過冬的牲畜都是來年的生計,根本不敢宰殺。一些生計無法著落的人家,首先就要犧牲家中的老人,老人自己寒冬中離開氈房出去自生自滅。」

「天下的百姓都是一樣的苦,中原的百姓辛苦種糧一年,可是自己卻吃不了幾頓飽飯,甚至一年到頭都吃不了幾頓自己種的糧食,老百姓除了交稅、交租之外所剩無幾。」

一萬貫羊毛款,八成扣除欠款,二成用來采購,阿魯台要求一半采購糧食,一半采購茶磚。

————————————

剛送到的十萬擔羊毛,在興和城進行簡單的處理,去除了一些沙土雜草之類的雜質之後,再次裝車運往天津工業區,進行清洗梳理,為下一步的紡紗做好準備。

天津工業區依著海河而建,皇家制造局正在設計一套水力傳動機械,用于給紡紗機提供動力。

新式的紡紗機在女子營地的女子們的努力下發明出了同時紡四根線的紡紗機,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意味著一台紡紗機就相當于原來四台紡紗機的效率。

工匠們正在努力研究如何讓紡紗機與水力機械相連,紡紗機需要的動力必須持續而平穩,不然就會容易斷線。

這就需要修建專門的攔水壩,通過人為干涉水流的速度和高度,使得沖擊葉片的水流一直恆定不變,這樣才能保持動力輸出的穩定。

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工匠們群策群力,胡元澄作為工業區的主官,主要職責就是為工業區提供各種配套設施。

到宣德二年的冬天,天津工業園區已經累計投資了建設了多個大水車,每一個水車對應的都是一個工廠的動力。

如今的工匠們對齒輪、螺絲、軸承的運用越來越純熟,甚至通過齒輪的組合實現了變速,這其實就是一張紙,完全就是杠桿的原理。

雖然現在做出來的這些工件還很粗糙,甚至公差大的嚇人,但是有了這些東西,機械才真正像個機械,動力的輸出也更加的穩定。

第一批入駐工業園區的的工廠就是皇家制造局在這里投資建設的鋼鐵廠,鐵礦石由遵化礦山開采選礦後,將鐵礦砂精料運送到天津工業區。

沒有在遵化設立鋼鐵廠的原因主要是朱瞻基有後世的記憶,遵化就在邊牆附近,一旦被崛起的蠻族攻破,建設起來的鋼鐵廠就成了蠻族的戰利品。

雖然這個時空發生這樣之事幾率很小,但是防患于未然,不能在把這種國之重器置于危險之地。

新的鋼鐵廠采用了高爐煉鋼法,並且安裝了進氣預熱通道,使得高爐的溫度提高了很多,由于現在溫度計還沒有發明,高爐的溫度控制全靠有經驗的老工匠通過觀察孔進行觀察。

通過鐵水的顏色變化而確定鋼鐵的質量,煉鋼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其實就是一個改變鐵水中的碳元素多少的過程。

含碳量太高就成了生鐵,太少的時候就成了熟鐵,所謂的鋼就是碳含量在生鐵與熟鐵的含碳量之間。

華夏的工匠大都是經驗之學,做什麼事情都是憑借著自身的經驗,而不是總結出一套誰都能學會的學問,這也是華夏在未來落後于西方列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朱瞻基特意強調了傳承的重要性,並且通過鼓勵發明創造,鼓勵帶學徒的辦法將匠人們的技藝擴散出來,同時新一代的工匠都讀過書,他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完全就可以編纂成書,供後人學習。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