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無妄之災

船又向北行了兩日,洛泱已經跟著伙夫們學會了大唐的一些烹飪方法,李奏也敷了幾次藥,他的腿還享受了一次小表妹的親手按摩。

「這幾個穴位你們都記好了?每天要按三次,從痛按到感覺不到痛為止。」洛泱認真的用毛筆在李奏腿上的穴位做了記號。

阿冽笑呵呵的說︰「要是記號掉了,小娘子您就再來畫一次。」

「六個穴位你都記不住,你還想不想要阿慕送你袖箭了?」

「我記住了。」

洛泱拍拍手,抬腿出了前艙。

站在船舷邊望去,河兩岸還有些綠色,可遠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今年北方旱情真是很嚴重。

李奏也跟著走出艙外,見洛泱並未離開,而是立于船舷邊眺望,便也走了過去︰

「這已是德州境內,橫海自兩年前平定兵亂,朝廷便將滄、齊、德、景州重新組鎮,今年正月賜軍號「義昌」,原觀察使殷侑做了義昌軍節度使。」

「殷侑?竟然是他?我……听說過他,說他在當地發展生產,和百姓同勞作,是個好官。」

考試考過《殷侑傳》的古文翻譯耶,听語文老師說的。洛泱顯得很高興,像遇到老熟人一樣。

李奏微微一笑︰「你听說的東西還真不少。又是在寺廟講經台听來的?這樣傳,對殷侑可不好,有沽名釣譽之嫌。」

「啊?不不,不是講經台,就是……就是听一個北方人說的。」

洛泱這一解釋,李奏算是明白了︰敢情講經台是托辭?一詐你就瞎編。難道,你是從更遠的未來重生而來?

哦!你是在詐我!

本以為你也是穿越的,可見你那麼誠懇的來打听佔城稻,又覺得你不像是現代人。可……萬一是歷史學不好呢?我也來詐詐你。

洛泱抿嘴一笑道︰

「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李奏︰「……」

高中沒上過?那我問個初中的︰「首平方,尾平方,首尾平方放中央。」

李奏︰「你這詩……」

難道是個九漏魚?數學不行,那我問個語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學就學過的清代詩,總該學過了吧?

這下李奏听懂了,贊到︰「好詩!這也是表妹你作的?那日你讓阿慕來送羽毛筆,他寫下的幾句詩,說是你所作,不知我能不能有幸拜讀那幾首完整的詩?」

「不能!」

「為什麼?」李奏奇怪問道。

因為我背不出完整的。

洛泱暗罵自己傻,他連麻將都不認得,怎麼可能是現代人?最多是人比較聰明而已……我真是想找老鄉想瘋了。

「不為什麼,我不樂意。」

她下巴一揚,轉身走了。

我這是哪里得罪她了?剛才不是還好好的?听不懂她念的詩,她就生氣了?對女人,還是不要心存幻想的好。

「船怎麼停下來了?前面只有個支流閘口,對我們沒影響啊。六郎,我下去看看。」

阿冽看到前面也有親兵下船,立刻自告奮勇下去。元楓從船頭走過來道︰

「去看看也好,好像閘口有幾條漁船橫著擋住了水道,岸上聚集了不少人,也不知出了什麼事。」

洛泱也走了過來,听說有熱鬧看,連忙朝邵春兩個招招手,嘴里說著︰「我們也下去看看,萬一走不成,我們還要找地方做飯!」

說得好有道理,跑得比風還快。元楓看看李奏,兩人也只得跟了下去。

他們的船停得遠,元楓走了幾步追上洛泱,把邵春、季揚喚了回去,大家不能都走了。

「妹妹,我現在終于知道了,你的知識,是靠勇往直前的管閑事精神積累出來的。」

「阿兄,你太有真知灼見了,我相信你很快就能趕上我。」

李奏跟在他們兄妹後面反省︰難道是我沒有對她不知所雲的詩進行吹捧?

思忖間,他們到了人群外面,看到同樣有管閑事精神的阿冽已經從里面擠出來了。不等問,他便主動說到︰

「一時半會走不了,除非義昌軍來拿人。說是漕河水位已經很低,從今天起,要封了支流浮水河的閘口,浮水河附近的田舍漢不干,說截了流,就等于要了他們的命。」

他們看向閘口,果然,那里也停了好幾條小漁船,一群人在爭吵︰

「這叫‘御河’知道不?就算是浮水河干了,御河的水也不能少!你看看,河里那麼多官船,御河里沒有水,你叫它們抬著到幽州?」

「我們管不了幽州,我們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還保什麼幽州的船?」

「對啊!眼看就要灌田了,不說全截留,就是截一半,田里的水都不夠用,到時顆粒無收還讓我們納稅,我們找誰說去?」

人群中一個漢子喊道︰

「納不起稅,我們一起當和尚去!」

旁邊的人都哄笑起來,大家玩笑似的對他推推搡搡,結果,把那個正在和他們講理的衙吏打扮的人推到了水里。

那人罵罵咧咧的爬起來,眾人笑得更歡了。

站在洛泱旁邊的兩個中年婦人議論道︰「我家二小子就說要去當和尚,被我家老漢追著打。」

「唉!實在沒法也得去。當了和尚家里省一個人的口糧,少一分稅賦,和尚可以化緣,還有官家善人捐的香火錢,至少可以好好活著。」

「我也這樣說的,實在憋得慌,還可以還俗實在不行,讓我老漢也去做和尚!」

「本來沒糧大家都不敢生娃,男人都去做了和尚,這樣下去,田都沒人種」

兩婦人忍不住唉聲嘆氣起來。

這這不就是武宗滅佛的原因之一?僧人是免徭役賦稅的,還可以有口吃的,現在遍地都是寺廟,大量年輕勞力躲入寺廟出家,不但稅賦少了,需要出工的水利工程、城牆道路修造都沒了人。

世人都以為是寺廟里的銅像吃了國家的銅錢,卻不知寺廟還吃了一群為國家種糧、納稅的勞動力。

洛泱若有所思的盯著浮河中的幾個竹筏,問那兩位婦人︰「阿嬸,浮河這一帶的竹子多嗎?」

「竹林是多,可這樣一年兩年都不下雨,很多地方的竹子都開花啦,這里再一截流,浮河旁邊的竹林也要枯死了。」

「就是!保什麼御河?人都餓死了,要御河有什麼用?」

漕河缺水,浮河遭殃。

真是無妄之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