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識時務

三月十三,肅州城。

趕鴨子上架的世襲指揮使胡志深立在城頭六神無主,望向西方一臉憂慮。

肅州衛的軍人一輩子看不見戰事,都有股聞戰則喜的勁頭兒,但胡志深沒有這種勁頭。

從他十八歲繼承世襲指揮使這一官職,十二年來沒有落得實授差遣,文不能安天下、武不能定乾坤,卻練就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楮,簡單來說——看誰都比自己厲害。

他相信一個道理,在有數千戶人家的肅州衛,一定會有幾個趙之瑞、丁國棟那樣的蓋世大英雄,也一定該有幾個沒啥用的廢物小點心。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這麼多年了,他從未在肅州衛發現廢物小點心,那麼很可能……這個小廢物就是他自己。

畢竟肅州城最後一場戰役是隆慶四年,作為世襲指揮使,胡志深父親在職時就沒打過仗,到他這,名字是起岔了,別說志深了,那完全是胸無志向沉迷生活,每天觀花種樹喂貓養兔,有用的東西一竅不通。

從嘉峪關升起第一股烽煙算起,已經滿打滿算五天了。

在這五天時間里,肅州的第一號人物,參將趙之瑞的軍隊被叛將張天琳擊敗;肅州衛的掌印指揮使沒于陣中,據說是被戰馬一蹄子踹死了;最有本事的千總,黑承印和米剌印,一個在嘉峪關協助守城、一個被張天琳圍在臨水驛城。

大明的幸運數字是三和七,北邊明軍的馬步裝備,是三馬七步;衛所的輪流耕戰,也同樣是三守七耕。

肅州衛最野的那幫人,都跟著黑承印與米剌印出城了,留在城里的都是老實、本分、乖巧的好人。

但是在大明打仗,胡志深覺得這事兒還得壞人來,好人不行,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就比如他身邊,眼下就有仨好人非常積極,都跑到城頭要在叛軍圍城時為守城出一份力,全是肅州名人。

其中他最熟悉的人叫董矩,是肅州桃李滿衛所的教諭,非常博學,孫子兵法倒背如流,執教三十八載,一個考出去的學生都沒有,這會要以五十九歲高齡赴國難,腰懸雁翎刀、肩扛三眼銃,老當益壯。

第二個年輕一點,名叫顏秩,四十六歲的英俊老先生,這是位富有聲望的肅州鄉紳,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地沒地,當上鄉紳一靠婆姨、二靠自己。

十六年前,婆姨病死,顏老爺立誓終身不再娶妻,獨自一人撫養撫養子女,雖然朝廷沒有修座牌坊表示表示,但十里八鄉的百姓都敬其情深,稱其為義丈夫,有什麼大事都要請過來,可惜十六年了,從沒在大事上發表過啥有用的建議。

這二位在人品道德上都無懈可擊,但對守城真的沒有太大幫助。

所幸還有最後一位,是跟胡志深一樣沒有實授的世襲指揮使王彥明,這老兄有十二個家丁,是位熟悉操典的光桿將軍。

再加上啥也不會的胡志深,肅州的四大狠人就算湊齊了。

其實胡志深也不算一無是處,他有認識自家短處的自知之明,也有看出旁人長處的識人之智,所以在他看來,依靠這幾塊材料,擊退來犯之敵很難,但據守堅城幾日,卻也不是不可能。

指揮使王彥明熟悉操典,會排兵布陣;老教諭董矩知曉兵法,可任軍師;義丈夫顏秩廣富聲望,可招募鄉勇。

肅州又是衛城,招募野戰之軍很難,但男女老少俱可擔當守城之職,易如反掌。

如今只剩一個難點……他們四個是窮光蛋,盡管都在肅州有遠超常人的地位,卻都沒錢沒糧也沒權,招兵要錢、守城要糧,沒有這兩樣東西,恐怕人們不願登城作戰。

「挨家挨戶讓人捐!」指揮使王彥明氣憤道︰「城都沒了,他們還要錢要糧?」

「萬萬不可。」

義丈夫顏秩似乎本不願說話,只是這會听說王彥明打算讓人捐錢糧,這才急忙道︰「王指揮使有所不知,那劉元帥能成氣候,一靠善戰,二靠人心,那叛軍都不會讓百姓捐錢糧,若我們讓百姓捐錢糧,這城恐怕也不必守了。」

「顏丈夫說的這叫什麼話!」

王彥明頂了一句,卻也沒堅持,只是氣呼呼地走到一旁︰「那你們說怎麼辦?」

幾人看向老教諭,董矩沉吟片刻道︰「顏丈夫說得多,依老夫之見,錢糧還是要尋富戶出捐。」

「老先生,這事可不好辦。」

胡志深搖搖頭,看著幾人嘆了口氣,道︰「肅州城的有錢有糧的就那麼幾個,最有可能捐錢糧的是趙將軍家,眼下將軍新敗,人還沒回來,我們能再上門逼捐?」

趙將軍說的是肅州參將趙之瑞,這事肯定不妥。

卻听董矩道︰「肅州城有錢糧的可不僅趙將軍一個,咱們城里那位豪俠也能出錢糧,我教過他,知道他不壞,真誠坦蕩,應是願意出力。」

三個人听見豪俠二字,面上表情都有些古怪。

因為這個詞在肅州貶義居多,城里只有一個人有這稱號,名叫宋賢,乳名小狸。

這人是貧家農戶出身,十四歲喪父,又遭逢母親病重,盡心服侍母親,以孝順聞名,無法維持學業,家中田地也無人操持不免荒廢,母親病逝後,就將田地都賣給鄉鄰換了本金,家道中落,成了坐賈行商之輩,沒賺著什麼錢,卻也多少算個有營生的正經人。

五年前,宋賢干了票大的,他賣盡家當,換了一批西域買來的玩意兒去了江南,一去就是三年杳無音信,人們都以為這孤兒客死他鄉,他卻帶著千兩之財與僕從伴當衣錦還鄉。

僕從伴當凶狠矯健,听說都是旱災里被收留的亂兵饑賊,個個兒都是狠角色,宋賢也性情大變,在城內開起米行當鋪、城外修起賭檔青樓,倒賣劣酒,以放貸為生。

人們稱他做豪俠,全是因為其虛偽做派。

所謂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最低,因為士是官員,農家小戶可能不會大富,但讀得起書,總有科舉轉運大貴那天;工匠的手藝精湛,照樣也能當官;商賈不一樣,這輩子撐死就只能有倆臭錢兒了,誰都瞧不起。

當然,士農工商里的工,指的不是力夫,而是有手藝在人的匠人,宣德年有凋蟲小技的無錫石匠陸祥、永樂年設計承天門也就是後來天安門的吳縣木匠蒯祥,都靠技藝官拜工部侍郎,主持大型工程;嘉靖年修三大殿的揚州木匠徐杲更是做了工部尚書,空前絕後。

士農工商里的農,指的也不是佃戶幫佣,而是有地的自耕農和地主。

四民制度是國之柱石,明代在朝廷層面上沒人頭稅,佃戶幫佣一不給國家交稅、二不給國家服役,所以他們不是農,甚至不屬于民,有工作、有地佃的時候還勉強算個民。

沒工作、沒地佃的時候就叫人瞧不起,站著不動叫氓,動起來叫流氓。

社會地位僅高于世代為奴、為娼、為樂、為漁、為、為墮的賤籍。

而四民里面,社會地位最低的是商賈,以放貸生息為業的商賈,又是各行各業最沒面子的,當然這是官本位思想的世界觀。

實際上官員並不是厚此薄彼,單單瞧不起商賈;官員是非常單純的雨露均沾,瞧不起除了他們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在指揮使胡志深眼中,宋賢是個不是東西的聰明人。

他倒賣劣酒,讓不得意之輩喝個暈乎乎不能操持正事,不干正事沒有收入就得把東西當進他家典當鋪子,拿了錢再去他家米行鋪子買糧吃。

吃完了窮得不行還得找他借錢,借來錢更發愁怎麼來錢,更要跑到他的酒鋪子喝個暈乎乎,喝多了妄想靠運氣一把翻身進了賭檔,輸光了無力回天只能到他家青樓賣兒蠰女。

有本事、有運氣的能來錢,也了不得要到他家青樓快活一番……總之,這王八蛋要把錢兒都摟到自己手里。

胡志深心里想著宋賢這個名字,暗自頷首。

若能說動宋賢為出錢出力,也許守城能事半功倍,不過他是否願意出錢出力,胡志深心里也拿不準。

肅州有身份的人是瞧不起宋賢,但在窮家小戶的普通人里頭,這家伙還挺得人心。

因為每個月初三,宋賢都會站在肅州酒泉城的十字街口鐘鼓樓下面,讓僕役搬一箱子借條,由衛里的小女圭女圭隨手模出一張,當眾宣讀焚燒,不論欠款多少,本息全消。

這世上誰都不需要運氣,只有絕望之人例外。

肅州衛往外借貸的富家有不少,但是這幫軍戶、農戶、小商販借貸,就喜歡找宋賢借,他除了常常指使那些被消債的人在城外組局聚賭之外,稱得上是遵紀守法的好商賈。

但胡志深只覺得這個人奇怪。

大明律很多條格在這一時期已經失去效力,就比如典賣田宅,依律俱應由買主履行報驗、繳納契稅、加蓋官印,契稅是總價的三分。

而民間田宅典賣的流轉非常復雜,通常都不是立契後立即交割,鑽空子的方式是先以低價簽訂契約,繳納較低的契稅,然後田地原主再以‘找價’的方式,向買主索要符合市價的余錢。

這種行為本多發于房價地價上漲的萬歷年間,本質上是一種欺負人的無賴行為,但官府官員在審桉中經常以儒學飾吏術,盡量憐貧、傾向從俗,對賣田、賣宅的弱勢方找價要錢報以同情,絕賣之後找價三次以內,通常會給予支持,比較離譜的找價十幾次,也有不被處罰的。

而找價的契稅,一般官府都給予豁免。

到如今房產田宅的市價上不去,一般不存在賣家耍無賴找價,但民間約定成俗,用較低的價格來逃避契稅,通常不是極為華貴的庭院,官府也都民不舉官不究。

但宋賢這兩年經手的所有田宅,統統依律一口定價、足額繳納契稅。

放貸也是一樣,大明律規定最高月息為三分,哪怕年月久遠,放貸的收益律法只保護到一本一息,超額的部分律法支持借貸者不還。

但律法規定是一回事,民間執行上又是另一回事,正經良家百姓誰也架不住討債的天天鬧,尋常淳樸的農家百姓又沒那個時間精力去學大明律跟人打官司,這律法條文大多數時候就像一紙空文。

偏偏宋賢就按這個來,放貸利息就是金口玉言的每月三分,從不利滾利,也從不超過一本一息,實際上他這兩年根本就沒滾到本息對等那麼多過,經常息子到本金的六七成,看人還不起,能減的減一點,把人婆姨孩子買了,要麼就干脆當眾把欠條燒了,落個人情。

胡志深就因為這個,認為宋賢很怪,說他掉進錢眼兒里吧,還挺講究人情世故;可要說他不圖賺錢,這王八蛋在肅州都他媽商業閉環了,費這麼大勁,卻賺不到大錢,這人圖什麼?

胡志深讓王彥明留了幾個家丁在城上盯著,四人當即聯袂前往宋賢的三進宅子求捐,他們都知道說動宋賢不太容易,卻萬萬想不到宋賢的態度格外強硬。

穿著棉布青袍的宋老爺把他們請進廳里,听明來意,先定定給四人行了禮︰「老師、兩位將軍,還有義丈夫,你們不要生氣,小人是對事不對人,只求個道理。」

這家伙不急不躁地皺眉道︰「宋賢為人奉公行事遵守法令,給朝廷的賦稅分文不差,打仗了幾位德高望重的紳士讓我這小小商賈捐糧捐錢,總該有個說法,沒有衛所大印,大明律哪里有這樣的條文?」

教諭董矩道︰「狸哥兒不能這麼說,從小老夫都教你大義為先,如今賊寇不日兵臨城下,難道不正是讀書人仗義死節的時候?」

「老師,不是這樣的道理,死節沒問題,出錢出糧不行啊。」

宋賢拱著手露出些許為難,兩眼一翻道︰「元帥府的叛軍打進城來,也就是讓我捐糧捐錢了,合著城守得住,宋賢出錢糧;守不住,宋賢還要出錢糧……我又不是肅州的縣太爺。」

胡志深沒說什麼,但脾氣火爆的王彥明受不了宋賢事不關己的態度,怒道︰「好你個放印子的,給臉不要,城破了你王爺爺是一定要死在城頭的,你真當我能讓你活著見著叛軍?」

老好人顏秩一听這話趕忙攔架,卻不料宋賢突然笑了,起身恭恭敬敬行禮道︰「王將軍這話有道理,早這麼說,我就識時務了,既然如此,小弟這兩箱子借條,一張條子出一個人,就能出一千個兵,咱們這就去鼓樓燒欠條招兵!」

幾人大為驚異,倒是王彥明沒好氣地笑道︰「算你識時務,走吧,這就叫旗軍放兵器。」

一時間宋賢十幾個伴當,趕著糧車簇擁著四人朝鼓樓走去,路上敲鑼打鼓呼朋引伴,成群的百姓听說要焚燒欠條招兵,都浩浩蕩蕩的跟隨而去。

人群是越聚越多,欠了錢的、看熱鬧的、借放糧來蹭飯的、衛所旗軍過來運兵器的,人們愈加激動,興高采烈。

宋賢在鼓樓下抽著一張張欠條,喊著名字當面扔進燃起的火堆里,窮困潦倒的人們呼喊著他的名字,握住一桿桿兵器,看著囚禁生活的枷鎖在跳躍的火光中化為灰盡。

拿到兵器的人們越來越多,肅州衛旗軍將他們整編成伍,在十字街頭列出一個個小方陣。

當欠條快被燒完,城牆上傳來烽炮告警,接連響了四聲,烽火也沖天而起,十字穿心樓的鐘鼓緊跟著響個不停,宋賢臉上的汗毛一根根豎了起來,身後的伴當借著人群驚慌,分成兩股,一股走入人群,一股將他護了起來。

就在這時,宋賢抓起最後一把欠條丟進火中,張開雙臂高呼道︰「彌勒下生,漢王出世,共渡三劫,同往富貴,反了!反了!」

頑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