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雙贏!

作者︰喬木兮有思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請建軍法部》?」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將手中的奏章放下,若有所思地看著有些忐忑的李績。

「懋功啊!」

「啊,臣在!」

李績連忙道︰「陛下請吩咐!」

說實話,他現在有些後悔了。這件事很大程度上來說是有些觸及皇帝的逆鱗,要是往深里想,一個邀買人心的帽子是扣定了。

但現在這卻是難得的機會,地方軍隊久不經戰事,領兵將領更是連戰場都沒上過,長此以往,大唐軍隊的戰力可想而知!

此法看似在加強軍方權利,但卻實實在在地在整頓軍隊,防止文官往軍中參沙子。不但能讓軍中將士凝聚力更高,還能在一些時候直接對軍中動手。

但這個權利到底放在誰手中他現在也很遲疑,要是李靖還在的話他還能有個商量的人,但現在

去找姬松?

他搖了搖頭,這奏章就是姬松寫的,他要是想說早就說了。直接扔出來讓大家討論,就足以說明他只提意見,其他的不參與。

其實這也是他想要的,在看到這封奏疏後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自己堂堂英國公,大唐功勛老臣,到頭來竟然讓一個後起之秀做在了頭上,這放誰都不服氣。

程咬金和尉遲恭兩人和姬松就是同穿一條褲子,但在即不是啊!

還有不少老將或多或少都在自己面前說過一些牢騷,這讓他心中更是不服!

憑什麼?憑什麼姬松能坐在武英閣閣首的位置上?還兼領軍情司,監察軍中的權利。為什麼自己不能?

李世民看向李績的目光有些意外,還有些莫名的神色。好似在惋惜,又好似在嘆息!

「這件事以後討論,至于能不能成,就交給大家吧!」

隨即有些疲憊道︰「你退下吧!」

「陛下」

但看到皇帝揮手,他壓下心中的疑慮退出大殿。

當李績離去,李承乾從後面走出,看了下門外,低聲道︰「他不服子毅?還是想邀買人心?」

「都有吧!」

舒展子,李世民毫不意外道︰「被人利用了還不自知,真不知道是真的老了,還是被權利迷了眼?」

「被利用?」

李承乾明顯有些吃驚。

「這都看不出來?」

將奏疏扔給太子,他站起來道︰「這上面的字跡雖然不是姬松寫的,但那語氣分明就是他的手筆。」

「自己抄一遍就以為是自己的了?笑話!」

他有些頭疼道︰「這小子要搞事情啊,嫌自己權利太大,給自己找個對手?還是想避嫌?」

對于姬松的安排是他考慮了很久才想出來的最優解。要是姬松沒殘,他還真不敢將他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現在的武英閣可不是之前的武英閣,它現在不但監管軍隊,還管理著四品以上武將的考核和升遷,並且還有劃撥軍資的權利。

雖然他只是劃撥,最後還得到戶部和兵部審核,通過後才能施行。但這已經是天大的權利了。

當初李靖可沒有這些權利,可見他對姬松的看重!

現在的大唐太大了,大到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多出了一塊土地。甚至一個部落,一個國家並入大唐。

邊軍的實力大大超過了國內的地方駐軍,一旦發生不測,那簡直就是一場天大的災難!但要是削弱邊軍,那和自斷臂膀有什麼區別?

邊軍如果出現問題,被四周蟄伏的那些豺狼窺伺到機會,那就是大唐衰弱的開始。自己在那些人還不敢放肆,一旦自己不在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承乾是不錯,但卻不知道軍中的殘酷,那些從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悍將,指望他們對某個人多麼忠心,要是真的信了,那才是傻子。

他不否認有忠心的臣子,並且還不少。但大多數的武將在皇帝強勢的時候還能恭順,但中央一旦衰弱,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舉起兵器對向昔日的忠心對象。

因此,他需要扶持一個能震懾這些驕兵悍將的人坐鎮朝中,讓那些人不敢生出半點野心。那怕朝廷出現意外,也有人能收拾殘局,不至于一朝崩潰!

之前是李靖,李靖一生唯謹慎二字,功勞夠大,軍功夠盛。說是大唐第一也不為過。有他在,誰敢炸刺?

可惜李靖死了!

當李靖死後,他豁然發現,煌煌大唐軍中竟然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

這可把他嚇出一身冷汗,還好發現的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隨自己打天下的老弟兄們現在隱退的隱退,死的死,剩下的也都撐不了幾年,也就只有李績還能頂上來,但他私心太重,性格陰沉,不適合坐在那個位置上。

他遍數大唐,數來數去,竟然發現中生代的將領也就只有姬松、蘇烈、張士貴、涼國公契必何力等人。三代有潛力的將領還處在積累經驗階段。薛禮、劉仁軌、裴氏的裴行儉、渤海高氏高侃等人。

而真正能讓大多數人心服口服的人卻只有姬松一人,但姬松腿殘了,在回長安之後更是有了隱退的意思,這讓他坐不住了。

甚至使用的無賴的手段強行將他放在了武英閣閣首的位置上,為此不惜擔上不體恤臣子的名聲。

難道也不想姬松好好休養嗎?

他想,他比任何人都想。他知道姬松的本事,只要他在,只要皇帝不昏庸無能,那大唐就亂不了。就算是亂了,也有人站出來收拾殘局。

而這個人就是姬松。

並且他和邊軍的關系並不緊密,這幾年他有意識地將大多數的軍中力量朝水師轉移,這些他都看在眼里。

但他不在乎,相比于近在眼前的軍隊,水師的局限性太大了,就算事有不協,水師最多也就是一方霸主,而難成大氣。

所以,這樣一個和邊軍以及地方軍隊聯系不緊密,沒有太多牽扯人,就是天造地設的軍方首腦。

加上姬氏和皇家牽扯太深,甚至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姬氏注定會是皇家的最忠誠的家族。

再看他的戰績,那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威名。就是听到他的名字,那些有野心的人就不敢冒頭,冒頭必死。

其本身性格就較為公正,這才是他想要的武英閣閣首。

但現在這小子好像知道了些什麼,竟然誘惑李績和他奪權?

他在害怕什麼?

「這混蛋,真恨不得打他一頓!」

李世民有些煩躁地來回走動,這小子不安分了,他必須想辦法打消這混蛋的念頭。軍法部?

對了!

突然,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個將計就計的辦法!

封賞大典過後,郕國公府的門檻都快被踏碎了。但無一例外,凡是前來拜訪的水師將士都被拒之門外。

只是在姬松的授意下,派姬潤這個姬氏的大公子請他們去醉仙樓大吃三天。

不見的理由很多,但真實的理由卻是姬松不想見。

哪怕天下人都知道南海水師艦隊都快成他的嫡系了,但該避嫌的還得避嫌。有些事情說得做不得,但有些事情卻做的說不得!

其中彎彎繞繞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水師將士在接受封賞後就陸續離去,他們屬于海上,這里雖然繁華,但卻不屬于他們。

這段時間的早朝姬松一直都沒去,但早朝上的內容卻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沒想到在錯失良機後的李承乾,竟然和皇帝演起了戲!

一連多日李承乾上朝都是愁眉苦臉,眾人不明所以,就派人打听了下。這才知道原來是為對上次姬松提出了封賞朝臣之事和皇帝起了矛盾。

當得知此時被皇帝知道後大罵姬松不當人子,胡說八大,更是將求情的太子給大罵的一頓,說什麼都不願意給朝臣軍功封賞!

但不知為何太子卻鐵了心的和皇帝對上了,一連多次為群臣封賞之事被皇帝大罵,都不該初衷!

當得知此事後,朝臣心中暗然,果然麼

雖然他們沒上戰場,但自問他們在後方保障後勤,兢兢業業,甚至參贊軍機,出謀劃策,到頭來得賞的卻是那些丘八,他們心理能平衡?

要是姬松沒有提起此事,他們也就認了。

但有了希望卻沒能成,這讓他們心中極為不忿,甚至有人已經開始消極怠工,明明一日就能完成的公務,非要拖上幾日才辦,一時間朝中群臣無心做事,和皇帝做這無聲的抗爭!

但當朝臣們無精打采地有一次上朝後卻發現有些不對,皇帝怎麼來了?

不等他們想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就听到皇帝黑著臉,朝陳壽道︰「宣旨吧!」

陳壽躬身行禮後上前展開聖旨,看了眼懵逼的群臣暗笑一聲,大聲宣讀起來。

「南海大戰,大唐將士親臨戰場,殺敵有功,當賞。而諸位臣工坐鎮後方,保障大軍後勤供應,參贊軍務,謀劃軍機,且緊守半分,理應當賞」

「房玄齡!」

房玄齡一愣,看了眼黑著臉的皇帝,和有些開心的太子,上前道︰「臣在!」

「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在大戰期間總領百官,兢兢業業為大戰操持,穩定國內,謀劃軍機加封三百戶,千畝,珍珠十對,寶石百顆」

「臣領旨!」

完全懵逼的房玄齡在太子的鼓勵下,收下了封賞。

這下群臣炸鍋了。

不過這只是開始。

只听陳壽繼續念道︰「檢校侍中、吏部尚書,遷右僕射,蔡國公杜如晦加封一百戶,田五百畝,珍珠三對,寶石五十顆」

「臣領旨!」

杜如晦若有所思地在皇帝和太子之前巡視片刻,又看了看望眼欲穿的群臣,隨即苦笑一聲,就當做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站回原位!

接下來基本上參與南海戰事的百官都有所封賞,有爵位的加封戶數,田地,珍寶。沒爵位的也提升一級,半級勛官品級,和一些金銀寶石,一級這次大戰後的戰利品。不過這些人大多集中在兵部,戶部,一級將作監以及麒麟閣等部門。

畢竟戰爭都和這幾個部門有關,也無可厚非!

不過,其他人只要在大戰期間兢兢業業緊守本分,且無任何過錯的官員,也得到了一些財物上的賞賜,可謂是雨露均沾,皆大歡喜!

此番賞賜過後,李世民黑著臉站起來,瞪了群臣一眼,朝太子道︰「這下你滿意了?」

李承乾‘惶恐’道︰「兒臣不敢!」

「哼,還于什麼你不敢的?」

說完也不在理會苦著臉的太子,看向眾人道︰「既然得了賞賜,就回去好好做事。要是再讓朕听到有人消極怠工,這是第一次,但將會是最後一次!」

「爾等好自為之!」

眾人面面相覷,但卻只能低頭不語。

皇帝氣沖沖地走了,在短暫的安靜之後。房玄齡,杜如晦率先走上前大聲道︰「臣等多謝太子。」

群臣這時也反應上來,歡天喜地的感激道︰「殿下聖明!」

武英閣。

姬松把玩這一對美玉凋琢郕的玉球,莫名道︰「殿下聖明」

明眼人都看的出這根本就是皇帝和太子上演的一出戲。知道的人閉口不言,不知道的歡天喜地,朝野到處都是宣傳太子仁德,英明神武的贊美之語。

當然了,作為這件事的根本。原本早已冷卻的南海大戰再次被大家提起。並且越演越烈,各種消息滿天飛,更是帶上了一些神話色彩!

什麼大唐將士奮勇殺敵,將大食人打的全軍覆沒。什麼神兵天降,算無遺策。水師將士以一當十,全都是大唐的英雄。

還有一些好事者,將大唐和大食人的大戰始末全都抖了出來。什麼爭奪海上絲綢之路,打通海上交通,開拓海疆等等。

更是引經據典,訴說這場大戰的意義,對大唐的深淵影響,和對百姓們的影響。一旦海上絲路打通,商賈就能直接去西方貿易,就能賺更多的前,而百姓手中的上貨物也將更值錢。

還說了大食人在陸地上設置關卡,‘低價’收取大唐的貨物,反手就高價賣給西方國家,賺取大唐百倍以上的收益!

拿了好處的百官使勁地吹這這次大戰的功績,不然功勞小了,他們的賞賜豈不是沒了意義?

姬松听著下面人說著外面的消息,他只是笑了笑,就不在理會!

皇帝的目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這樣一個雙贏的結局,應該能讓大多數人滿意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