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族譜

作者︰匣子里的黑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我朝著這書瞅了瞅,泛黃的羊皮封面,看樣子是有些年頭了,封面上沒有字,我隨便翻開了一頁,這居然是一本族譜。

我皺了皺眉,這族譜有什麼稀奇的,很多大家族都有這東西,我家里原來也有一本。

族譜主要是用來記載某個家族世代的一些家族成員,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這玩意兒能給我什麼答案?

我接過族譜,對他說道︰「怎麼,這是你們楊家的族譜?」

他搖了搖頭,嚴格來講,這應該是于家的族譜。

我皺了皺眉,又在說一些奇怪的話,但他既然說答案在這書里,那我就仔細地看了看。

首先這族譜上最近一代的子孫只有兩個人,也就是楊石和楊玉兩兄妹,再往上一代是他們的父親,然後是他們的爺爺輩。

很快我便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除了楊石他們這一代是兄妹倆,這往上全都是一脈單傳,我細數了一下,一共是九代。

這九代單傳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了,要知道在我父輩那一代,計劃生育還沒出台,那家里的兄弟姐妹基本上都是三五個起步,時間要是再往前推,建國之前,男人可以娶妻納妾,那家里的孩子也就更多了。

若按二十多歲一代人計算,這九代單傳,最早得追溯到兩三百年前了。

另外,這其中還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楊家這往上推九代人全部都姓楊,各位可能覺得我說了句廢話,楊家族譜上的人當然姓楊了。

但是從第十代開始,那上面所記載的人全都姓「于」了。

而且從這一代往上,族譜不再是一條單線,而是變得豐富起來,楊家那一代人足足有一百二十五個,可見這楊家祖上原本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家族。

這也難怪剛才楊石會對我說這本應該是于家的族譜。

關于這族譜換姓的事我想應該是這樣的,這于家本來是個大家族,後來家中的女兒嫁給了姓楊的人,如此族譜才更了姓。

但是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于家那一代有一百二十五個子孫,這其中肯定是有男有女,根據古時候的規矩,族譜應該是傳給嫡長子,這最後怎麼會傳給閨女兒,甚至之後還改了外姓?

這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于家那一代子孫後來因為某種特殊原因,全部都是死了,只剩下了一個獨苗,如此族譜就只能是傳到那女兒家的身上。

可是一百二十五個子孫,到底會因為什麼原因死得只剩一個,是遇上了屠殺,還是瘟疫?

楊石說這族譜里有我想要的答案,但我看完之後卻顯得更是疑惑了,我抬起頭瞥了瞥他,楊石對我微微一笑。

「別停,接著往後看。」

我這人性子急,最是不能靜下心來翻書,要不當年我早考上大學了。

于是我胡亂地翻了兩下,直接跳過了族譜關于人員的記載,看起了後面的內容。

家里有族譜的兄弟應該知道,族譜上除了記載家族成員之外,還會記載家族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比如祖上某人很有出息,考上狀元,當過大官之類的。

而這本族譜上記載的一個事件,恰好解釋了我剛才的疑惑。

說這于家在當時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家族,祖上出過好幾個當大官的,家族成員數以百計。

在族譜第十的那個年代,于家的嫡長子叫于成儒,早年間科考中了榜眼,後來當了個鹽道。

有的人可能好奇,鹽道是個什麼官?

我在這里簡單說一下,鹽道可是一個肥官,在古代主要是負責食鹽的監管與銷售。

要知道古時候食鹽屬于管制品,只有朝廷可以經營,普通人販賣私鹽是犯法的,這鹽道負責管理那些鹽商,可以想象這在其中能撈到多少好處。

另外,除了差事比較肥之外,這鹽道的官品也不低,一般都是一品或者二品。

所以這于成儒當了鹽道,屬于整個家族的榮譽,加之他是嫡系血脈,便名正言順地成了這個大家族的族長。

有的妹子喜歡看宮斗戲,什麼權利斗爭,為了爭奪地位,兒子殺了親爹呀,哥哥毒死弟弟呀,甚至于親媽殺了兒子呀,什麼扯淡事兒都能搞出來。

其實這種事不僅存在于皇家,這普通的家族,家業大了,也存在爭斗問題。

于成儒當時和他的幾個兄弟不合,此後便想把族長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奈何她老婆肚子不爭氣,最後只給他生了個丫頭。

當然,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有問題的應該是他自己,畢竟那時候的男人是可以娶小妾的,這一牛一耕,種不出東西你可以說是地有問題。

但是一牛多耕的話,還是種不出東西,那應該就是牛的問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